捷克作家描述:"啤酒館是消除偏見的場所,在這裡,就連最平常的人也能即興創新作,並激發起無限的熱情和想像" 。捷克也流傳著這樣一句諺語:從出生到去世,喝啤酒永不停止。可見啤酒在捷克人生活中的重要性。
還沒到捷克前,認為德國人的啤酒消耗量世界第一,但是依1995年的統計,捷克年人均消耗量為161升,這相當於捷克人(包括成年及小孩)每天喝掉一瓶啤酒,比德國人(除非巴伐利亞從德國獨立)還多。
捷克有三大名酒,皮爾森的啤酒、卡羅維利的貝赫羅夫卡和摩拉維亞區的白酒。今天藍裕文化工業旅遊規劃設計院為大家帶來的是皮爾森啤酒的工業旅遊。
皮爾森啤酒博物館,是波西米亞唯一的此類專業博物館。就展覽的內容和範圍而言,世界上沒有其他博物館能與之相比。該展覽介紹了皮爾森市最古老的歷史,行業的發展,行會的建立和擴張,啤酒釀造業,麥芽釀造業,制桶業,搬運業和酒店業的開始和發展。發現啤酒生產的古老秘密。參觀麥芽屋,實驗室和地窖。博物館還展示由玻璃、陶瓷和錫製成的啤酒杯,以及啤酒瓶和其他收藏品。
皮爾森以機械工業和啤酒業聞名。這裡有1859年建立、聞名世界的斯柯達工廠,從1876年開始製造蒸汽機。在兩次世界大戰期間,斯柯達工廠是歐洲著名的軍事工業中心,生產軍火、重型機械、戰鬥機、機車和車輛。相傳在13世紀時,捷克國王瓦茨拉夫決定在此建立自由王城,並給自由王城壟斷啤酒生產的特權。從此,皮爾森市把釀造啤酒作為祖傳技術代代相傳。15世紀時,皮爾森啤酒已馳名波希米亞地區。19世紀暢銷歐美。
皮爾森啤酒工廠(Pilsner Urguell Brewery)位於市郊。啤酒廠的入口是裝飾宏偉的雙拱門,牌樓上刻的是皮爾森啤酒重新研發推出的歷史性日期:公元1842年10月6日。
啤酒博物館的建築原是中世紀的穀倉,1959年開放供遊客參觀。館內展示縮小後的啤酒蒸釀模型,以及重現19世紀古意盎然的老酒館擺設,還可看到各式各樣釀造啤酒的用具、酒瓶、酒杯和啤酒迷的收藏品。身旁古老的收款機及點唱機及優美的音樂,讓人仿佛置身於中世紀的小酒館裡,那種情調使人不飲酒也自醉了。
起初皮爾森地區並沒有特別研發改進釀造的技術及設備,因此所生產的啤酒口味,就像一般啤酒一樣普通。公元1839年是皮爾森啤酒轉型的一年,酒商們集資並指定當時著名的建築師MartinStelzer建造新的釀酒廠;MartinStelzer到歐洲其它國家觀摩考察最新的設備,同時引進巴伐利亞地區一流的釀酒技師與釀酒技術。有了全新的設備及專業人才,再加上捷克當地種植的麥芽、風味獨特的啤酒花,與皮耳森地區優良的水質,和多種不為人知的獨家秘方,公元1842年重新命名推出,一百多年來獲得無數啤酒大展的金牌獎章,從此皮爾森啤酒便如浴火重生,奠定國際知名不墜的地位。據說當地醫生還曾將皮耳森啤酒當處方開給病人當藥服用!
皮爾森啤酒,常常被簡稱為皮爾森(德語:pils,英語:pilsener),也叫皮爾森式啤酒,一般指的是使用皮爾森式釀造法制出的啤酒。它源自捷克皮爾森市,麥汁濃度最高不超過12.5度,酒精度多在5%以下。
在繁多的啤酒中,皮爾森啤酒最負盛名,據當地人講:一是這裡的水質好,皮爾森位於四條河的匯合處,具有獨特的優質水源;二是100多年來始終保持傳統的生產工藝,並採用橡木桶發酵和儲存啤酒,使橡木的香味溶於酒中。為了使生產的啤酒常年保持恆溫,保持在零度,他們在地下幾米深的巖石中開鑿出一個巨大的酒窖,長達9公裡,生產出的啤酒,要在這裡存放3個月方才出售。在捷克,皮爾森已成為啤酒的代名詞,被稱為"啤酒城"。 皮爾森每年不僅大量出口啤酒,而且還要大量出口啤酒花。
除了參觀博物館,還可以參觀生產車間和酒窖。生產車間極其乾淨整潔,沒見到一個工作人員。酒窖在深達17米的地下,是在巖石中當中開鑿的,高大的隧洞四通八達,像迷宮一樣,據說總長9公裡,巨大的橡木酒桶排列齊整,計有7000桶。酒窖內溫度只有5度,在免費品嘗了直接從酒桶裡接出來的啤酒——也是5度,我們從裡到外涼了個透,只穿著短打衣褲的我們飛也似地逃出了地窖。不過,回味起來,那啤酒味道確實很特別,好喝。
參觀完後,廠方在自己的酒吧也可以說是食堂,招待遊客午餐,午餐主菜是烤蹄髈。蹄髈挺大,多數人都沒有吃完。
了解歷史,感受工藝,體驗產品,通過互動體驗和歷史文物,很好地為遊客上演了一處工業旅遊的大戲,最終讓遊客留下難忘的回憶。至少在參觀完皮爾森之後,每次喝啤酒都會問一問有沒有皮爾森,眼裡仿佛再也裝不下別的品牌。這樣的工業旅遊才能算是成功的工業旅遊。想知道怎麼做嗎?不如跟隨藍裕文化的腳步,一起前往德國探個究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