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案不吸引人?感官營銷教你花式託馬斯全旋籠絡人心

2020-12-05 梅花網

轉自:公眾號【小丹尼】(xiaodanni12345)

作者:小丹尼

感官營銷

前兩天在天貓超市上買了點吃的,快遞送到時我正好不在家,當時我接到了快遞小哥的電話:

「喂?我是天貓快遞的,您是不是不在家?」

「是的,您把快遞放門口就行。」

「我們現在有個帶垃圾活動,您知道了就行了!」

「什麼活動?」

「天貓帶垃圾的活動,反正您知道了就行了!」

嘟,嘟,嘟...電話掛了。

電話那頭的我頓時一臉黑人問號:我是知道了你們有個活動,但是我真的感受到服務了嗎?

「知道了」和「感受到」是截然不同的。

消費者如果沒有「感受到」,那你讓他「知道了」,有什麼意義呢?這不就是很多營銷人也經常犯得錯誤嗎?

以上這種廣告,就像走在路上看大爺大媽們跳廣場舞,有絢麗的色彩、豪放的動作和洗腦的音樂,第一次看著還挺新鮮,但是看過幾次之後,連頭也不會扭一下了。

如何讓消費者從「知道了」到真正「感受到」呢?

本周我們講講:

上周我們講了「丹尼鏈」,幫你自檢營銷漏洞,本周我們將「丹尼鏈」進行延伸,「感官營銷」就是激發痛點的一種方式。

為什麼說「感官營銷」近幾年被營銷人忽視呢?

隨著近幾年電商的高速發展,可以說人們對文案的需求量和渴求度是前所未有的,比如淘寶近千萬家的店鋪都需要寫文案,所以很多人就認為營銷就是寫個好文案、做個好頁面這麼簡單,忽視了其他的營銷方式。

但是營銷遠不止動動筆頭那麼簡單,「寫文案」也只是視覺營銷中的其中一小類,從屬於「感官營銷」。

在這個平均每人每天收到5000多條廣告的時代(當然大部分廣告不會自稱是廣告),很多消費者不會將系統性策略化的「感官營銷」視為營銷信息,因此不會產生平日裡對「終年大促銷!」、「只要998!」這類廣告的牴觸心理。

所以我們還有大量的工作可以去做,而且除了視覺營銷,其他幾種「感官營銷」方法(聽覺、嗅覺、味覺和觸覺)也在逐漸升溫回暖。

比如華為去年年底開始「千縣計劃」、小米未來5年打算開1000家「小米之家」門店、聯想ZUK手機開線下體驗店(原本是純線上品牌),都在模仿VIVO和OPPO的線下渠道模式,除了可以解決售後問題,最主要目的還是為了讓消費者親自「摸一摸,感受體驗一下」。

「感官營銷」對於哪些人群更為有效呢?

普林斯頓大學心理學家George Miller研究表明:普通兒童的整體感官機能是成年人的兩倍,兒童的嗅覺靈敏度甚至是成年人的200倍。所以你可以看到色彩鮮豔的童裝、散發香味的食品、帶聲音的鞋子更有可能使兒童感興趣。

另外,女性比男性在感官上更具有優勢,包括嗅覺更靈敏,味覺感受更細膩(女性比男性擁有更多的味蕾)。

同時,老年人在消費上對於品牌的概念更為模糊,更重視多年積累的生活經驗和對產品的直接感受,在購物時喜歡親自嘗一嘗,摸一摸。

所以,「感官營銷」對於兒童、女性和老年人更為有效。

接下來我們分別講講這五種「感官營銷」。

1. 視覺營銷

說起「視覺」營銷,很多人最先想到的就是模仿大品牌的設計風格。

比如蘋果風格的辣條廣告:

再比如各種各樣的「麥當勞」和「肯德基」:

還有其他運動品牌:

這些拙劣的山寨品牌雖然可笑,但是我們可以反觀得出結論:就是因為原品牌「視覺營銷」做得好,山寨品牌才有動力去沾人家的光。

然而,營銷是一個有策略性的長期戰役,並不是你簡單模仿一個大品牌的視覺設計就可以的。

比如你不要看京東最近打了一個快遞員情感牌JD Red Story刷屏廣告,就要趕緊模仿一個Yellow Story廣告。

大品牌是長期對用戶進行「洗腦」心智模式歸類之後(比如京東幾年前的「真正低」和「怎能用慢遞」),才會打JD Red Story情感牌有效果。

同時,我既然形容營銷是「戰役」,那一定也是有時效性的,比如如果現在還要模仿初期的京東,打「真正低」的價格痛點,在這個「9塊9包郵」和「紅包滿天飛」的時代,也是落後的營銷策略了。

那麼,「視覺營銷」到底包括哪些元素呢?

這些元素雖然單個來看沒什麼稀奇的,但是這就像一個信息類知識的「自查清單」,輔助你檢查可以在哪些方面提升自己,以及如何調整投入資源的權重。

除了這些基本元素,「視覺營銷」還有哪些方面值得說說呢?

人都會存在「看到(see)」和「感到(feel)」之前的差別,也就是「視覺偏差」。

心理學中有很多實驗證明了「視覺偏差」,比如著名的繆勒萊耶爾錯覺和潘佐錯覺,兩條同樣長的紅藍線,看起來紅色長度更長一些:

既然我們都存在這種「視覺偏差」,所以在營銷中有時就可以利用偏差。

比如人們對於「直線距離」的感覺更加敏感,如果兩條同樣人數的隊列,人們傾向於排左邊的綠色隊伍,因為直線距離更短。

所以你會發現在空間允許的情況下,如果想讓消費者減少不耐煩的情緒,可以選擇左邊綠色的列隊方式,減少「直線距離」:

如果是讓別人感覺「這裡好熱鬧」,就選擇右邊紅色的列隊方式,增加「直線距離」:

再比如人們對「長度」的敏感度要大於「寬度」,所以你會發現為什麼飯店裡的飲料傾向於使用高瘦的杯子,因為同樣容量的兩杯飲料,高瘦的杯子要比矮胖的杯子顯得更多。

其實不僅僅是消費者看到高瘦的杯子要比矮胖的杯子顯得更多,同樣在喝的時候,人們自認為使用高瘦杯子喝飲料,會比矮胖杯子喝得更多。

再比如包裝的設計也能影響消費者對重量的感知,產品出現在上邊或者左邊,就能傳遞輕盈的感覺:

而產品放在右邊或者下邊,則傳遞產品重的感覺:

講了這麼多「套路」,其實目的並不是讓你學會這些「套路」。「套路」那麼多,而且還會隨時代在不斷變化,我是永遠講不完的。我們需要從「套路」中探尋「規律」,用策略性的營銷方式替代山寨式的拙劣模仿。

接下來聊聊「聽覺營銷」。

2. 聽覺營銷

我們看電影或電視劇時都會明白,配樂會嚴重影響氣氛的烘託,比如下面這個「論BGM的重要性」視頻,瓊瑤劇配樂會大大改變整個劇情的調性:

類似地,「聽覺營銷」的重要性,可能也會超乎你的想像。

「聽覺營銷」主要有兩點作用:

1)聲音品牌化

什麼是「聲音品牌化(sonic branding)」?

美國密西根大學教授Aradhna Krishna將「聲音品牌化」定義為:在某種特定的聲音與某個品牌之間建立聯結。

舉個例子,你對英特爾(Intel)的第一印象是什麼?

恐怕你不會想到英特爾的Logo到底要怎麼畫,而是最經典的聲音:

再比如雖然MOTO和諾基亞已經衰敗了很多年,很多人也一定會記得他們的經典鈴聲,而鈴聲的意義已經遠超於它本身的提示功能:

再比如美國箭牌的彩虹糖廣告語:「碰上彩虹,吃定彩虹!」

再比如M&M豆的刷屏級俏皮廣告語:「快到碗裡來!」 「你才到碗裡去!」

以上這些案例,「聽覺營銷」帶來的價值,甚至大於「視覺營銷」。

2)增加附屬價值

接下來談談「聽覺營銷」可以為產品增加附屬價值。

舉個例子。

中糧集團的長城葡萄酒使用《舌尖上的中國》的配音演員,雖然文案質量很一般,但聲音在無形中給人以品質感。

再比如汽車關門時故意設計成非常厚重的反饋聲音,這樣會顯得汽車質量更牢固,讓消費者感到踏實。

再比如寶馬在2014年的推出的M5車型,甚至使用揚聲器將引擎聲放大,即使音響系統關閉也照放不誤,為了增強這種車型的運動感。

再比如對於很多摩託車愛好者來說,摩託車的聲音是騎行體驗的一部分。如果純從技術考慮,摩託車的聲音早就可以調試得安靜而平穩。

十年前我在參觀哈雷戴維森(Harley-Davidson)博物館時看到介紹,該公司甚至嘗試將其轟鳴的哈雷摩託車發動機聲音註冊商標,以防競爭對手完全模仿它們的聲音。我喜歡探尋這些有意思的事情,所以當時買下了一個純手工製作的哈雷摩託車模型留作紀念,一直擺在臥室存放至今:

談完了「聽覺營銷」可以使「聲音品牌化」,還可以「為產品增加附屬價值」,接下來談談「嗅覺營銷」。

3. 嗅覺營銷

說起「嗅覺營銷」,很多人並不會感到陌生。

比如很多服裝品牌會使用同一種味道的香水,年輕服飾品牌Abercrombie & Fitch甚至會使用誇張的香水味,讓一些中老年人進店裡時感到不適應,但這是代表年輕個性的象徵,反而促進了香水的銷售。

在一項市場調查中,35%的年輕人在分辨一條牛仔褲是否是Abercrombie & Fitch正品時,會通過香水味來進行判斷。

再比如渣打銀行(Standard Chartered Bank)讓各個分行散發出木材和皮革的味道,這種氣味令人安心,在無形中促進了業務發展,同時提高了用戶滿意度。

類似例子還有很多,比如很多汽車公司會在新車中的製造獨特氣味;再比如人們對水果氣味好感大於肥皂味道,所以洗潔精經常是檸檬味的。

「嗅覺營銷」除了讓人對產品增加好感,還可以增加記憶感。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教授May O.Lwin做過這樣一個實驗:兩組參加實驗者,第一組人使用普通鉛筆抄寫一篇文章,第二組人使用浸染上茶樹油的氣味的鉛筆抄寫同樣一篇文章,然後讓兩組人都來觀察鉛筆的品牌和其他細節。

兩周後的結果顯示,第一組能夠回憶起的信息量只有27%,而第二組拿到帶有茶樹油氣味鉛筆的參加實驗者,能回憶起的信息量有79%。第二組參加實驗者對鉛筆品牌和其他細節的記憶力大為提升,記憶持續時間也更長。

對於增強產品屬性的記憶力,「嗅覺營銷」的效果有時比「視覺營銷」和「聽覺營銷」更管用,因為嗅覺聯動情緒的能力更強。

當然,「嗅覺營銷」的具體效果也取決於文化差異。

比如在中國就傾向於賣新車時蓋住一些「新車味兒」,在美國恰恰相反,需要增強「新車味兒」。

再比如皮革的氣味在中國被認為是高檔和品質的味道,在日本卻被聯想到骯髒和野獸身上的味道。

再比如薰衣草的氣味在中國會被人當成是精油或洗衣粉的居家味道,在拉丁市場會被當成極其女性化的味道。

接下來我們談談「味覺營銷」。

4. 味覺營銷

不可否認的是,人們往往忽視「味覺營銷」的重要性。

為什麼「味覺營銷」會被忽視?

主要有兩個原因:

1)味覺是輔助感官

為什麼說味覺是輔助感官?

儘管味覺自稱為是一種感官,但味覺給人的感知,往往被其他感官所影響,尤其是嗅覺。

舉個例子。

當被捂上眼睛、捏住鼻子的時候,大多數人是無法分辨出來可樂、雪碧和芬達的區別。

根據一項美國大學生的實驗,當要求大學生不看顏色來辨別佳得樂(Gatorade)功能飲料的不同口味時,平均準確率只有20%左右。

所以說味覺是輔助感官,把味覺視作所有感官的整合更有助於理解。

2)味覺感受往往是滯後的

當我們對產品質量進行判斷時,味覺感受往往是滯後的。

比如幾年前我在曼城去了一家被很多人推薦的咖啡廳,它最有名的甜品就是「彩虹蛋糕」。

很多人判斷彩虹蛋糕的質量如何時,首先會通過視覺(看顏色好誘人)和嗅覺(其實大部分味道都是咖啡廳本身咖啡豆的味道),甚至你的心情還會被當時所聽的舒緩音樂所影響,最後才是嘗嘗味道。

我們都知道人對體驗新鮮事物的第一印象重要性,而味覺感受往往是滯後的,事實上這「彩虹蛋糕」和其他普通蛋糕味道沒什麼區別,但還是很多人推薦很好吃。

味覺感受雖然是輔助和滯後的,但「味覺營銷」卻是不可替代的,因為人們對味覺的預期和實際體驗的一致性,會對用戶滿意度造成很大的影響。

比如薯片吃起來一定需要是脆的,並且嚼起來一定要發出很大響聲。薯片公司早就開始利用這個現象,你會發現大多數薯片都會專門設計成無法填進嘴裡的大小,因而在吃薯片的時候就會發出特有的脆響,讓人品嘗到薯片脆香的感覺。

再比如消費者認為漱口水是需要有一定刺激性的,李施德林漱口水就會在口腔中造成刺痛感,舌頭會麻木掉,給人產生「抗菌」和「消毒」的感覺。

接下來談談「觸覺營銷」。

5. 觸覺營銷

說起「觸覺營銷」,很多人最先想到的可能是可口可樂瓶子的設計,這種瓶子不僅美觀,而且使用非常安全,易握不易滑落,被稱為握感如同女人的腰身,其瓶型的中下部是扭紋型的,如同少女穿的條紋裙子。

你可能不知道,觸覺感受會影響我們所做的決定。

耶魯大學教授約翰·巴奇做過一項實驗:手中捧著熱飲的受試者與拿著冷飲的受試者相比,更傾向於認為陌生人是友好的。在另外一個實驗中,在電熱毯內部增加肉桂的氣味,會讓人覺得取暖效果更好。

再比如同樣是品嘗一杯紅酒,人們會覺得使用玻璃杯裡的紅酒比塑料杯裡的紅酒喝起來味道更好。

很多傑出的產品設計,也是給人觸感的享受。

比如無印良品的壁掛式CD機,出自於設計師深澤直人之手。這款CD機的造型與「換氣扇」非常類似。在放入CD後,只要拉一下垂下來的繩子,就可以開始播放CD,就像打開換氣扇一樣。使用時人們的感覺就會格外敏銳,像等待拂面而來的涼風一樣等待音樂響起。這也是典型的深澤直人風格——「建立產品和設計之間的關係」。

再比如巧克力品牌好時之吻(Kisses)和費列羅(Ferrero Rocher)的設計,很多人不僅僅是享受巧克力本身的味道,更是享受撥開包裝的整個過程。網上甚至有「怎麼打開包裝才是正確姿勢」的教程,以及將食用後的包裝製作成為小工藝品。

再比如化妝品Olay新生煥膚系列,這種具有熱效應的護膚品讓皮膚溫度上升,雖然不一定對皮膚產生實際效果,但會讓消費者覺得是它正在產生護膚作用。

還有花王蒸汽眼罩,發熱和發溼的功能也讓「眼罩」這個低頻消費的品類重新煥發生機。

有些產品專門為用戶增加組裝過程,讓消費者和產品的接觸更加親密。

比如小米路由器工程紀念版,讓消費者自己組裝產品,體驗自己動手操作的快感。

但是,如果「觸感營銷」做不好,也會帶來負面效果。

比如在「觸覺營銷」中很有名的「傳染法則」:兩個商品之間的偶然觸碰,也會影響消費者的購買決策。

舉個最常見的例子,當你在吃蘋果時,蘋果不小心掉在地上,你就會猶豫到底要不要撿起來繼續吃。即使是你把撿起來的蘋果洗乾淨了,腦海中也很難完全不去想地板上的髒東西已經粘在蘋果上了。

所以你會發現,超市裡一些有可能引發厭惡感的產品,如尿不溼、拖把或垃圾袋等,很少和其他商品挨在一起,尤其是不能和食品發生接觸。甚至在電商的頁面設計上,你也不應該把生鮮和洗腳盆擺得太近。

「觸覺營銷」裡有一個有趣的悖論:大多數人都希望在購買之前親自摸一摸產品,而與此同時,大多數人又不願意購買被別人多次摸過的產品。

這個悖論對於耐摸的產品還不算大問題,比如手機,商家只需要擺兩臺樣機就好了。而對於不耐摸的產品,比如水果和衣服等,就需要商家進行取捨了。

總結

·END·
本文由小丹尼(微信號:xiaodanni12345)授權梅花網轉載,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授權,請勿轉載,謝謝!

相關焦點

  • 要麼不做,要麼做到最好 遵循9個內容營銷準則吸引消費者眼光
    正因為如此,設計容易被顧客找到、吸引人的內容,變得至關重要。 倘若想在五花八門的營銷訊息之中脫穎而出,讓品牌的聲音被聽見,就必須來點特別的。只是創建一個博客、每天在上面更新內容已經不夠看了,營銷人與內容策展人必須注意的是:創造對話裡值得注意、讓人印象深刻的內容。套一句古老的諺語:要嘛就拼命做到最好,要嘛就別搞了,回家洗洗睡吧!
  • 投石科技超人氣創意新潮的小裝置花式營銷吸粉
    投石科技超人氣創意新潮的小裝置:口罩印表機、機械臂機械手、微笑吐券機、耳機心聲牆、腦電波控制裝置花式營銷吸粉。一、口罩印表機現階段,口罩成了出門活動的必需品,都養成了戴口罩出門的習慣。列印你的笑容,覆蓋昨天的煩惱;口罩印刷機新穎的互動方式,使得觀眾的參與感強,製作出個人的專屬口罩,實現快速吸粉的媒體展示,花式營銷。適用場景:商場、科技館、展會、大型活動現場、演出等進行一個互動的人流吸引。
  • 文案不帶貨,可能是落入了「奶昔錯誤」陷阱
    這些現象,看似是文案創作者表達上的問題,而深究其內在緣由,卻是視角和營銷邏輯問題,用一個經典的營銷概念來描述,就是犯了「奶昔錯誤」。 01/ 什麼是「奶昔錯誤」 「奶昔錯誤」這一概念源自麥當勞。
  • 吳三元:一篇文章,講明白線下實體店的感官營銷
    人人都要學點營銷,人人都能學做營銷這是三元講營銷第014期分享:感官營銷(共99期)情緒是人的底層作業系統,通過感官的生理刺激感官營銷,是線下實體店PK線上網絡的利器。------吳三元1情緒是人的底層作業系統如果把人比作一臺電腦,情緒就是人的底層作業系統。
  • 花式撞球:1分鐘教你學會防守與解球技巧,快來看看!
    歡迎大家走進大媚的文章,今天為大家帶來的是花式撞球:1分鐘教你學會防守與解球技巧,快來看看!你喜歡體育運動嗎?你喜歡花式撞球嗎?如果喜歡請關注小編,每天為大家帶來精彩的體育文章哦!歡迎大家持續關注,我們每天不見不散哦~也歡迎大家踴躍評論你的見解,共同學習一起進步哦!
  • 掌握八點共情寫作技巧,你的文案也可以帶貨
    讀了這本書,你就會知道如何寫出暢銷商品的小標題;為了讓你能夠直接寫出暢銷文案,作者還提供了模板讓你看了就可以立刻用,五個模版分別是:通俗易懂的模版;使你脫離苦海的模版;實現美好理想的模版;刺激到諮詢新的模版;用新的切入口切入的模版,直接套用模版,就能夠寫出帶貨的好文案;三、明確提示你希望對方做什麼行動營銷文案的最終目標就是,讓客戶的錢成為我的錢。
  • 人性的弱點:用語言籠絡人心的三個方式
    所以人都喜歡聽好話,你直接說他那裡做得不好,他可能會跟你急;但是你先誇他,再說他哪裡不好,他就不好意思和你急了,甚至還會感謝你找出他的缺點。因此,用語言籠絡人心的第一個方式:說服別人的時候,先真誠地表達對他的稱讚和欣賞。
  • 乾貨|十分鐘時間,手把手教你找到爆款「短視頻文案」
    很多做營銷的同學都會遇到一個同樣的問題?你看這是不是你?短視頻是挺火的,誰不想從裡面分一杯羹啊,但是真的到上手的階段,又不知道具體怎麼去做。總結起來就是一句話:腦中有想法,手中難落地——不知道從何下手。不知道怎麼選題,做視頻無從下手?就算有了選題,又不知道怎麼寫文案?連搬運都不知道從何做起?
  • 致趣百川營銷洞察:不懂人性的弱點,你的營銷只是自嗨
    因此,你越了解人的思想,就越能說服客戶進行轉化。01. 告訴顧客,和你類似的人怎麼做人們傾向於更青睞與自己相似的人所做的選擇,這種現象稱為內群偏愛(in-group favoritism)。心理學家曾進行了一項針對酒店環保的研究,想看什麼樣的信息更能促使酒店客人重複使用毛巾。
  • 好文案,有方法,文案的11個思考公式
    為什麼說:就是你的文案,要解決什麼具體的商業問題,想要消費者做出什麼具體改變。向誰說:確定目標讀者,具體是哪個人群。怎樣說:以哪種方式、哪種風格、哪種調性、哪種口吻…,將廣告信息傳達給目標消費者。說什麼:具體要說些什麼,重點去傳達什麼內容,以打動你的目標讀者。02 ROI創意標準ROI標準是廣告大師伯恩巴克提出來,去衡量一個文案創意是否合格的標準。
  • 銷售百萬千萬的銷售文案是如何煉成的
    文案根本原則:你的每一句文案必須讓客戶心理在說「是」,而不是說「不」或者「胡扯」。 一個打動客戶的標題 四種類型:一個叫有用、一個叫有趣、一個叫有利、一個叫有感 1、有用 寫出對客戶有用的內容,當然會對另一些客戶可能沒用,這是標題對客戶做的必要篩選,你不太可能吸引所有的客戶
  • 【乾貨分享】跨境電商文案廣告撰寫思路和技巧
    這時候,應該檢查廣告文案是否出現了問題。以下,就討論了五種經常被忽視的文案寫作錯誤類型,如果你犯了這些錯誤,這將對你的銷售產生巨大影響。1、錯誤之一:無價值、單調、功能龐雜的產品描述產品描述是一個雷區,甚至是有經驗的文案人員也經常無法防止這種情況發生。比如在描述中強調各項功能很常見,但其實這個做法不一定正確。
  • 「熱點傳遞」那些消費主義的文案陷阱,你是否深陷其中?
    在網易嚴選#要消費,不要消費主義#的內容出現時候,豆瓣也推出了一個話題:#生活中常見的消費主義話術#,對於這個詞很多人都是第一次見,其實在生活裡,卻經常能看到。那花唄的文案舉個例子「一家三口的日子再精打細算,女兒的生日也要過得像模像樣。」
  • 文案傳奇人物寫好文案的15條公理,太精闢……
    如果讀者不閱讀第一句話,那就不會閱讀第二句話。對,就是讓你去閱讀第二句話。那第二句話的目的是什麼?是讓讀者去閱讀第三句話...第八句話的目的是什麼呢?相信你已經知道了。所以,休格曼的建議是第一句話一定要簡潔明了!讓人快速想看第二句話。
  • Tiffany的藍與愛馬仕的橙,多的是你不知道的營銷小心機!
    當你在電視上看一場球賽的直播,雙方如火如荼的比賽場面肯定會讓你連一秒鐘都不捨得離開電視機前,其中插播的廣告時間就理所當然的成為了你上衛生間或是拿飲料的唯一機會。 即便如此,你肯定還要在視線離開屏幕時,努力支著耳朵關注著電視發出的所有聲音。這個時候,你會發現,即便你看不到電視裡播放的廣告,但廣告的內容依舊通過聲音有效傳播到你的腦海中,此刻,聲音就成為了營銷的媒介。 曾經,在央視天氣預報前,十幾遍「羊羊羊」的聲音回放,讓幾乎每一個人都記住了「恆源祥」。
  • 「年紀越大越沒人原諒你窮」文案遭群懟!支付寶緊急澄清
    文章稱,支付寶聯合16家基金公司推出了一組GIF海報,主題為「年紀越大,越沒有人會原諒你的窮」。圖片說明:原公號文章  記者看到,每張圖片在主題下都配有一段「扎了心」的文案:「每天都在用六位數的密碼,保護著兩位數的存款」「世界那麼大,你真的能隨便去看看嗎
  • 直男誇人令人心肌梗塞,教你如何花式誇彩虹屁!
    最近在看文章留言的過程中,發現大家都說不知道氧叔怎麼有那麼多形容詞和對事物的看法的,到自己表達的時候呢,就說不出來了。其實,表達能力和寫作能力也是可以經過有意識訓練而得到提升的,今天叔就教教大家怎麼花式誇人。簡單來說就是把對一個人、一件事物的感受,用生動形象的語言表達出來,並且儘量的具體,最好加上一點自己的看法和觀點,能加上情感就更好了。
  • 轟動全國的10大經典地鐵營銷事件
    對,就是地鐵營銷。眼下,一波火過一波的地鐵廣告正在襲來,而他們的成功也奠定了地鐵營銷不可撼動的地位。因為地鐵的便捷,越來越多的人選擇乘坐地鐵出行,以北京為例,地鐵日客流量就超過了1000萬人次。龐大的客流量也成就了廣告的土壤,地鐵,也由此成為了線下廣告商的必爭之地,成為了城市裡各大品牌的「熱門櫥窗」。
  • 寫廣告文案時創意枯竭怎麼辦?
    好文案如美人,僅僅靠幾句煽情的話和一兩個好點子,是得不到好文案的。傑出的文案背後,大多隱藏著豐富的內涵和敏銳的洞察力。只靠優秀的文筆成就不了優秀的文案,優秀的文案卻需要優秀的文筆,文案需要用文筆去寫出營銷能力。好文案的核心是創意,創意始終是圍繞邏輯和細節精心展開的。就像一個受女生歡迎的暖男,最動人之處就是體貼和細心。
  • 營銷乾貨 | 獨立站如何做好節日促銷活動?吸引顧客復購?
    跨境路上,有虎姐,不孤單!熟悉獨立站玩法、亞馬遜運營,海外主流社交媒體廣告投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