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要學點營銷,人人都能學做營銷
這是三元講營銷第014期分享:感官營銷(共99期)
情緒是人的底層作業系統,通過感官的生理刺激,激發情緒,提升體驗,可大大促進了銷售。感官營銷,是線下實體店PK線上網絡的利器。
------吳三元
1
情緒是人的底層作業系統
如果把人比作一臺電腦,情緒就是人的底層作業系統。簡單說,做產品,做營銷,就是要通過刺激顧客的情緒,就能讓顧客採取行動。情緒不到,業績不到。 何為情緒?就是滿足顧客一瞬間的「爽」的體驗。網際網路的產品經理,天天腦子裡要考慮的就四個字「用戶體驗」。如何從潛意識擊中人的情緒,讓用戶感覺爽。
傳統的地面銷售人員,跑業務做單的三板斧:喝酒、唱歌、洗桑拿。是通過喚醒客戶的生理,心跳加速,血壓升高,來刺激客戶的情緒上的爽歪歪。
電影院裡,也會用釋放出爆米花香精,搞的大廳都是濃濃的爆米花香味,誘惑你花高價買一桶爆米花,同時又加賣兩瓶飲料。
拋開心理的因素,今日來探討一下生理,感官方面的因素對營銷的影響。
對比線上,感官體驗是線下實體店天然的優勢,是PK網際網路的一把利器。跟網際網路相比,實體店在價格上無優勢。要想贏,只能贏在體驗。贏在便利,舒適,爽,刺激等線上無法獲得的體驗上。
1
什麼是感官營銷
修行之人,要六根清淨。「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香味觸法。」
營銷之人,則是「反者,道之動也」。要打破消費者平靜的內心,從心理,生理去刺激消費欲望。由眼耳鼻舌身來觸動意的開關。即情緒。
眼(視覺)
耳(聽覺)
鼻(嗅覺)
舌(味覺)
身(觸覺)
1 眼(視覺)實體店的視覺呈現主要是三點: 色彩,光線,形態
色彩心理學家認為:不同顏色能在無意識中刺激人的不同情緒。暖色調,能刺激欲望。冷色調,讓人平靜。
如:近兩年比較火的項目-抓娃娃機。有的老闆,把整個空間的視覺色彩,都用上青春少女喜歡的粉色。又如:紅色,刺激熱情,促進食慾.這就是為什麼肯德基用紅色,金黃色,是能增進食慾。這就是為什麼麥當勞用黃色。兩大洋快餐,各佔一色。
黑色和紅色,容易體現「男子漢氣概」。這就是為什麼職場男性商務人士,多是黑西裝,紅領帶。
女性比男性更容易受到色彩的影響。人類對閃閃發亮的東西,具有天生的好感。如鑽石,首飾。
如果想讓你的店面極致地提高用戶體驗,找一個專業的配色師、光線解決方案等非常有效。
耳(聽覺)
經常說,人是由物質構成,物質是由能量構成,能量是有波構成。聲音傳遞的是波。找到不同頻率的波,就能跟人類做潛意識的溝通。就是同頻共振效應。酒吧勁爆的打擊樂,能喚醒全身的細胞,肢體不自主就隨著音樂一起動起來。2.3歲的小朋友,聽到有節奏的音樂,也會自己跳舞。阿法波對大腦的刺激,容易提高記憶力。海浪,松濤,水滴的聲音,容易讓人入眠。
從古代,跑江湖一路吆喝賣狗皮膏藥的商販,到近代現代化的超級賣場。生意人都在利用聲音來製造銷售環境。
早在 20 世紀 80 年代,著名市場營銷教授羅納德·米爾曼就發現:超市播放慢節奏音樂時,銷售額要比播放快節奏的音樂高 38%。當聽到節奏快的音樂時,受到音樂的刺激,人們的行動會加快,會減少閒逛購物的時間。這就導致人們在商場中的消費過程縮短,自然也就意味著消費金額的下降。
相反,麥當勞是快餐,追求快,為了追求翻臺率,放的是歡快的音樂。為翻臺率,麥當勞的凳子也故意設計的不那麼舒服。一切都是為了快。星巴克咖啡廳,打造的是舒適的第三空間,為了讓留住顧客多消費。放的則是輕鬆舒緩的音樂。除了聲音節奏,還有一點是音量。比如背景噪音的音量升高,人會提高刺激和興奮,但是也提高打擾程度。總之,巧妙選擇自己的音量都很關鍵—如果擔心無聊需要提高刺激,那麼就提高背景音量;如果擔心打擾到顧客,就降低背景音量。
鼻(嗅覺)
路過一家糕點店,即使他們還沒有做糕點,你都已經聞到了蛋糕的芳香,很想走進去—這往往不是因為蛋糕很香,而是一種香精的味道。若干年前,第一次去香港的百貨商店,給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百貨大樓瀰漫著淡雅清新的香水味道。傳遞出的感覺是這裡高端消費場所。星巴克飄出來的濃鬱咖啡香味,讓我們用鼻子就能找到星巴克的位置。獨有的氣味,激活了我們要不要喝一杯的欲望。再比如一個打扮時尚的異性走近你,相貌一般,也無香水味,讓你莫名其妙地對他/她產生強大的好感,—原因可能是一種叫無味道的費洛蒙香水,即使人感知不到這種氣味,它通過你的嗅覺直接作用於你的大腦,讓你產生好感。
氣味無處不在,大部分我們都沒有意識到,但是它們卻極大地影響著我們的體驗。
如果線下店仔細設計自己氣味,就會讓消費者感覺到莫名其妙的開心和「物有所值」。要提高線下實體店的顧客體驗,一定要巧妙地控制氣味。
比如我們在經營會所,什麼樣的氣味最合適?薰香?目前高端酒店都設計了香味營銷。尤愛香格裡拉酒店的味道。
舌(味覺)
高露潔在牙膏設計上,可謂獨出心裁,設計出了薄荷、水果味等不同的口味,不同的「味道」,獲得了很高的評價,特別是小朋友。也成為人們選擇高露潔牙膏的一個重要原因。
同時,如果你正在使用韓國的竹鹽牙膏,那你一定是被它「回味無窮」的味道所迷惑。
線下實體店:線下賣場,直接跟顧客接觸。可設計的環節很多。
如:試吃:吃人嘴軟,拿人手短。街邊的糖炒慄子試吃,奶茶店新品上市小杯試飲。
有做餐飲的,更有絕招,精心設計味覺系統,精確到鹽,糖的比例,拿捏有度,恰到好處,讓你吃了還想吃。
也有做需要留下深度溝通的客戶,客戶上門,邀請落座,通常只上熱茶,不會上涼白開,這樣就能讓顧客耐心坐下來等茶涼再喝,就增加了跟客戶的溝通時間。
在銀行櫃檯辦理業務的時候,旁邊總放著糖果,目的是,吃糖可以消除你的無聊感。
宜家賣場出口處的一塊錢冰激凌。也是宜家專門設計提升用戶體驗的。辛苦逛完後,一塊錢就能吃冰激凌,滿滿的幸福感。
身(觸覺)身體的接觸,是能增進感情,這點很微妙。
如:一個幼兒培訓機構在給小朋友上體驗課的時候,如果是小女孩,老師拉起學生的手帶到教室,拍拍她的肩膀,讓她坐在位子上。回答問題對的時候,就對她比一個你真棒的手勢。這也許都是很小的細節,但是就是這些很小的細節,這都是從潛意識裡告訴學生,老師喜歡她。來到這裡會很開心,很快樂。成交轉化率自然就高。另外,身體的距離感,也是很微妙。如果是招收一名學生,老師和他相距2m,不管這位老師的說辭多麼精湛,諮詢轉換能力水平有多高,他和學生之間是根本不可能產生共同語言的,這個就是身體的距離在作祟。好的老師應該是能走進學生內心的。
又如家居行業,大多數是在做觸覺營銷,身體感受感受。坐一坐,摸一摸,找到一種擁有後的感覺。這是產品跟人的接觸。
有如:有的咖啡小館的喜歡養幾隻懶貓,大部分女人對貓的喜愛是擋不住的,都願意伸手去撫摸。人跟貓的感情走進,也就跟咖啡館的感情走進。
好模式,好品牌。願你得到一個好的營銷模式的加持,在服務人民的同時,收到人民幣的服務。世界是圓的。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