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上線下一個「尿性」,流量枯竭與營銷怪圈成創企難言之痛

2020-12-05 鈦媒體APP

從年初開始,這裡幾乎每周都有活動。

看到一層的快閃店(Pop-up store)正在換主題,保安小張顯得有些無奈。他告訴懂懂筆記,綜合體只要一有類似的活動,他們就要忙個不停,搞不好還要加班。

已經在這個大商廈工作快三年的小張,近來發現一個變化,去年快閃店的主角還都是美妝、運動鞋和家電等品牌商,這半年卻幾乎是清一色的網際網路公司,還包括了遊戲、網紅、直播平臺等等,活動也是從不斷更。

實際上,快閃店的主題變化只是移動網際網路增速日趨疲軟的一個折射。在傳統的跑馬圈地,以及向鄉鎮用戶深度下沉等營銷方式奇招盡出的情況下,線上流量的獲取越來越難,成本也越來越高。

這些現象,迫使網際網路行業開始轉而針對流向和單體用戶價值進行深入挖掘。而從線上走到線下,利用快閃店(活動)通過展示其唯一的產品--二維碼,吸引潛在用戶關注,就成為了一道獨特的風景線。

那麼,線上的流量獲取成本高,線下的情況又是怎樣的?

線上獲客貴,企業「嘗鮮」線下引流

「線上做補貼、撒紅包就是無底洞呀。」

某網際網路家電快修平臺創始人吳穎(化名)告訴懂懂筆記,公司創立至今兩年半時間,已經拿到兩輪共計千萬元的融資。跑馬圈地是當務之急,所以其中絕大部分資金都用來「燒」補貼、發紅包,以獲取更多用戶註冊或關注。

「有錢砸市場,自然用戶數量會提高,只是感覺質量不佳而已。」他表示,目前平臺註冊用戶數已經突破百萬,但其中有近99%都沒有使用過平臺提供的快修服務。這些註冊用戶幾乎都是拿了紅包之後,就成了再也沒有動靜的「殭屍」粉。

這對於一家以可持續盈利為最終目標的網際網路快修平臺來說,是非常不利的。並且在數據上,吳穎也難以向投資方交代。於是,他和團隊近來一直在思考如何改變這一被動的局面。

吳穎說,一位做營銷公司的朋友去年底就曾提醒他,線上註冊用戶本來就虛無縹緲,看不到摸不著,而且充斥著大量貪小便宜的羊毛黨,獲客成本過高且效果不佳。

朋友建議,不如將資金儘量投放到線下,依照業務主體做一些類似快閃、藝演等實體營銷活動。這些場景化的活動,起碼吸引到的用戶全都是「真人」,同時還能推廣平臺的家電快修業務,擴大在一些社區的影響力。

「起初的效果,還是挺棒的。」吳穎表示,線下活動獲取註冊用戶的數量雖沒有線上那麼多,但質量明顯高出不少,起碼在領取福利禮品的節骨眼上,就能讓用戶充分了解平臺的各項功能。

同樣「嘗鮮」在線下開展活動的,還有華南地區小有名氣的地產自媒體人劉旦。作為當地地產圈的內容達人,他也曾帶隊在深圳各大地鐵站出口「設點」擺攤,送出印有自家訂閱號二維碼的小禮品,還通過快閃活動宣傳個人品牌,以吸引粉絲關注。

「所有部門的同事,不管是編輯還是美工,都出動了。」 劉旦告訴懂懂筆記,原先做過十幾場線上活動,雖然能夠吸引不少粉絲關注,但算下來每個粉絲的平均獲客成本都超過了20元,經費上實在吃不消。

因此,他自導自演,帶著團隊通過租賃地鐵口活動區,用最傳統的發送禮品、流量充值等方式,換取了不少用戶關注。

「我要養活自己和這一幫人,所以粉絲關注數量多少是我實現變現的命脈。」在他看來,傳統「擺攤」宣傳的辦法雖然很Low,但卻是目前擺脫線上高昂流量成本的最佳方式。

相比在虛無縹緲的網際網路世界裡發布帖子、做活動,線下營銷的確多了幾分真實。所見即所得,能避免大量為了騙取福利補貼而生的殭屍粉或者羊毛黨,更是順帶加深用戶對品牌的印象,增加口口傳播的可能性。

然而,隨著近半年來線下活動的深入,這幾位網際網路創業者也開始發現一個問題,線下營銷活動的成本和效率,也變得越來越「苦逼」了。

線下活動效率低,實體營銷不便宜

「活動越來越密集,成本自然也水漲船高。」

在寶安、羅湖和惠州惠城的好幾家超大型綜合體,陸續辦過近十場快閃店活動之後,吳穎深深感覺到線下營銷活動的成本並沒有想像當中那麼低廉。尤其是場地租金,是投入成本中最大的一塊。

即便他所選擇的綜合體並非都在熱門商圈,但每天的租金卻是以萬為單位疊加計算的。以惠州快閃店活動為例,連續半個月的免費電器檢修活動,光是場地租金費用就超過了10萬元。

同時,人工費用也越來越高,尤其是現場兼職的檢修技師、推介人員、迎賓接待,都要提前好幾天先參與內部業務培訓。半個月的現場活動再加上人吃馬喂,支出的場租、薪資令人咋舌。

「這樣一算,人員這塊又是五六萬,再加上展示使用的各種道具、布景,都是大支出。」吳穎告訴懂懂筆記,即便用最節省的方式來操辦,一場快閃店活動算下來總投入成本也不會低於20萬元。

當然,線下活動雖然為線上平臺帶來了較為真實的用戶,但增長的數量卻並不客觀。根據團隊的統計,平均每天通過線下活動註冊平臺帳號的用戶,前幾天也才500~600人左右,時間越長人數越少。

「算了下獲取註冊用戶的成本,平均也都要18塊多點兒。」吳穎直言,對於這樣的「產出比」他有些不太滿意。然而,在沒有更好的營銷獲客方式之前,公司也只能將線下快閃活動當成一個打造業務影響力的最佳方式了,「只能希望這樣的成本投入,能夠繼續帶來不錯的傳播口碑。」

相比之下,「擺攤」宣傳自家訂閱號的劉旦,投入成本則低了不少,但他同樣要面對激烈的場地競爭。他無奈地表示,目前一同爭搶地鐵口擺展位的競爭者,就有好幾家培訓機構、地產銷售和保險公司。

「雖然地鐵人流量不小,但都集中在上下班高峰。」為了儘可能吸引用戶關注,他近一個月來不得不在多個地鐵站設置「攤位」,還僱傭了不少兼職學生招攬過往路人。

但是在匆匆上班和回家的客流中,願意停留了解其訂閱號的「讀者」並不多,「吸粉」的效果也變得不是那麼理想。據劉旦透露,目前線下「擺攤」所投入的成本每個月都在7、8萬元左右,而能夠吸引到的粉絲數量卻不足3000人。如此算來,其單一獲取用戶的成本甚至超過了吳穎的快閃店。

「身邊有做遊戲的朋友,前兩個月也試過到線下飲品店、食街去做推廣,效果也很差。」劉旦分析,目前大量線上平臺去做線下推廣,流量看似真實、有效,但卻很難有所轉化。尤其當大量網際網路公司扎堆轉戰線下營銷之後,受眾的審美疲勞也開始出現,營銷活動獲得有效用戶的投入成本也在上升。

那麼,既然如此,為何還有如此多的網際網路機構不斷跑到線下拉用戶呢?

從線上到線下,只因萬分無奈

「不管是線上引流,還是線下引流,都不完美。」

在廣州某營銷機構任策劃經理的周翔告訴懂懂筆記,最近半年他們公司一直不斷接到來自網際網路機構的業務需求。對方都是希望通過策劃一系列線下活動,能夠真實「吸粉」。

這些網際網路公司的投入預算並不低,有的是價值幾十元的小家電,有的是單價上百元的純銀鑰匙扣。只要用戶願意當場下載、註冊並激活平臺帳號,就可以拿到這些產品。

「但這已經是一個難題。」周翔表示,無論是網際網路機構還是傳統品牌,做線下引流活動無非就是體驗、送禮等手段。只要用戶根據所設定的門檻操作,就能獲得相應的服務或獎品。

然而,用戶最煩的恰恰也就是這些所謂的操作門檻。對任何用戶來說,希望拿到這些小福利的方式都是越簡單越好。越複雜的過程,他們越要考慮「性價比」。

「說白了,就是懶。」 周翔分析,機構通過線下引流,所想得到的效果與用戶願意付出的時間和精力,往往都是不對等的,甚至是相悖的。在他看來,這就是為什麼有用戶願意為了一個幾十元的充電寶,花幾分鐘去下載註冊應用,卻不願意為了塊八毛錢的「精美」鑰匙扣,順手關注劉旦訂閱號的原因。

「而且線下活動做多了,用戶也都很有心眼了。」他告訴懂懂筆記,線上活動容易招惹羊毛黨,其實線下也一樣。在幫一些網際網路企業執行活動的過程中,他常常發現有用戶是帶著一群「朋友」來領禮品。

他斷定,在領完禮品之後這些用戶就將成為應用後臺的殭屍號。如果是關注訂閱號的話,還會出現大量「掉粉」的現象。至於那些沒有掉的粉,或許也僅僅是因為忘記取關罷了,並不會與機構產生過多的互動。

「說實話,企業耗費了大量的成本,在線下吸引回來的用戶質量其實也高不到哪去。」至於為何還有那麼多線上機構,願意花重金跑到線下「吸粉」,周翔則分析還是因為線上流量貴,線下雖然也不是很便宜,但是競爭環境並沒有那麼慘烈。

對於網際網路產品來說,用戶、流量都是關乎存亡的關鍵。隨著流量越來越貴,獲客成本越來越高,不少網際網路企業都開始叫苦不迭,更何況是那些剛剛起步的創業者。

無論是新興的新零售還是過氣兒的O2O,都試圖通過線下引流的方式彌補線上流量昂貴、競爭激烈的難題。但隨著用戶對於營銷方式的日漸麻木,線下引流也變得越來越困難,成本更是逐漸水漲船高。

或許,在缺乏「智慧」的營銷套路下,大量從線上走到線下的網際網路企業,也將從原來的困境走向另一個誤區。網際網路世界寡頭分治,流量昂貴確實是一個無解的難題。而著眼快閃店、集市、試玩會、Cosplay等線下營銷方式,或許只是眾多網際網路企業,尤其是新入場的創業企業在面對昂貴的流量時,所採取的無奈之舉罷了。

或許,流量作弊並不分線上或線下。營銷成敗,決定的因素還是走不走心,不知這個說法是否正確?

相關焦點

  • 線下營銷與線上營銷的結合
    商家營銷一直是各大企業面臨的一大難題,單做線上營銷很難建立信任感,打響品牌,只做傳統的線下又舉步維艱,所以很多企業都想到線上線下結合起來,那究竟該如何結合呢?線上營銷和線下營銷都有其優勢,同時也有其缺陷。
  • 線上線下相結合,玩轉自習室營銷!
    隨著網際網路的發展,線下實體店的生意越來越難做,一方面是人流減少,獲客成本越高,獲客不精準,而線上的推廣渠道越來越多,所以想要讓自習室生意越來越好,觸達更多人群,一定要走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茗X匠自習室系統可以通過線上線下通過營銷手段,將用戶轉化為會員到門店的私域流量(公眾號、朋友圈),增加用戶粘性,利用營銷工具提高用戶的消費轉化,發展更多忠實會員,帶動自習室客流。小程序引流:公眾號搭建線上訂座小程序,實現在線自助預訂座位、註冊會員、兌換美團券、購買月卡、次卡、包座卡等套餐。可以讓顧客留存在公眾號,方便日後線上活動第一時間推送文章。
  • 創業者的流量思維:線下缺的是顧客,線上缺的是用戶。
    創業者的流量思維, 線下缺的是顧客,線上缺的是用戶。 所以引流營銷就非常重要,就變成了每一個企業必須攻克的難題。對於網際網路創業也是一樣,營銷和流量是每一天都必須關注的事。
  • 箭牌家居解鎖雙11新營銷態勢,線上線下協同效應爆發
    箭牌家居解鎖雙11新營銷態勢,線上線下協同效應爆發 2020年11月13日 10:05作者:黃頁編輯:黃頁 2020年,雙11迎來了誕生以來最大的變化
  • 新流量磁場,線下大數據重塑下的實體經濟新動能|投資In-Depth
    這兩年的直播/短視頻浪潮、人工智慧/5G浪潮、在線教育浪潮等等,將一個又一個初創公司推入資本市場,進入了社會大眾視野。復星銳正正式推出「投資In-Depth」系列選題策劃,聚焦藍冰賽道,探索投資風向。本期將聚焦解密線下數據新生態,深度剖析這個由數據重構的新流量磁場,如何成為現代實體經濟新動能。
  • 「線上線下」時代的營銷經(經濟透視)
    蘋果公司在市場佔有率下滑與利潤率下降的雙重壓力下,以高配低價的銷售策略擴大市場份額,確有其迫不得已之處。  到底哪種做法更代表眼下的潮流和方向?這需要透視不同銷售策略背後反映的規律。應該說,賈伯斯與庫克代表的是兩種不同的經濟學。賈伯斯的行為代表的是需求曲線向上的經濟學,庫克則代表了需求曲線向下的經濟學。
  • 電商線上線下協同是關鍵
    贏商網創始人吳傳鯤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在線上布局已經基本完成的情況下,電商企業要繼續擴大用戶群、提升消費黏度,爭奪線下是一種必然。百聯集團董事長葉永明則表示,在新消費時代,與阿里巴巴戰略合作,充分融合以產生化學反應,優勢疊加以產生質的跨越,重構商業要素,重塑零售價值,共同創造新零售模式。此次阿里巴巴入股聯華超市則為這種「化學反應」提供了想像空間。
  • 趨勢篇|疫情過後,線上線下融合成為趨勢
    因為疫情原因,大家足不出戶,這導致線下客流量持續下滑,而消費者的注意力全部轉移到線上平臺。迫於生存的壓力,許多母嬰門店紛紛開始轉型,通過線上小程序、社群等途徑開展一系列活動來吸引消費者的目光,將線下變成體驗+服務型門店。 誠然,當前消費場景發生變化,也推動了宅文化、懶人經濟的盛行。
  • 如何打破線下流量瓶頸?三四線城市實體門店的生存之道
    如何打破線下流量瓶頸?剛剛才緩過來的線下實體商家,再次回想起被疫情支配的恐懼。其實哪怕沒有疫情,過去幾年實體門店的日子也並不好過。因為線上的衝擊,流量下滑一直是線下店的頭號難題,雖然這兩年線下又開始出現一些大流量的業態創新,但其中很少有小玩家們可以斡旋的餘地。「如果用燒錢的模式到線上去拼流量,你每接一單就虧一單,這樣做就是自取滅亡。但你不做可能一單都沒有,這個時候我們應該怎麼辦?」
  • 久其數字CEO鄧晨:線下服務業大變局,私域流量運營正當時
    2020年風雲變幻,因受疫情和流量成本過高等因素的影響,線下服務企業對線上流量獲取的需求更為迫切,加速創新轉型已箭在弦上,新一輪營銷變局顯現。如何把握私域流量紅利期,建立可長效經營的流量池,借著私域流量東風快速搶佔市場,降本增效,留住目標用戶?如何運用私域流量賦能線下服務業,賦能營銷人?如何更加重視每一位顧客的價值,從流量思維轉向用戶思維,讓服務更有溫度?
  • 對線上線下整合營銷專家做一個簡單的自我介紹
    線上線下整合營銷專家於2010年進入四川百度,個人在公司多次獲得月度、季度、年度銷售冠軍,能帶領團隊很好的達成公司下達的各項任務。在網際網路整合營銷板塊,有非常清晰的營銷思路,在線下產品包裝/管理/發布方面有獨到的戰略規劃能力,能根據企業的現狀,導入不同的資源進行對接,幫助您的企業快速成長目前的工作內容包括:網站建設、百度關鍵詞廣告、百度信息流廣告、百度聚屏廣告、百度百意廣告、百度問答廣告、百度貼吧廣告、百度品牌專區、品牌起跑線廣告、百度糯米、百度外賣、百度地圖等領域,通過線上線下資源整合幫助各個企業從小變大
  • 線上線下觀影模式比較研究
    一方面,「雲觀影」活動主辦方積極組織線上觀影團,儘可能還原線下觀影方式;另一方面,主辦方還邀請專業影評人在線直播與觀眾互動,這種情況在某種程度上類似於線下模式的路演點播和觀影后的主創互動,大大增加了「雲觀影」的含金量。
  • 不容錯過,眼鏡商家線上商城和線下門店幾點結合經營策略
    新零售的本質是實現線下零售零庫存,利用線上流量和線上供應鏈支持,為零售業帶來最低成本經營的新模式。眼鏡商家不必拘泥於線下經營,因為競爭太大,也面臨獲客難的問題,同時受今年疫情影響,線下營業更加艱難。所以,2021年,眼鏡商家線上商城和線下門店結合起來發展才是長遠之計。
  • 創夢天地(01119):從擴大遊戲利基優勢,到打通線上線下流量閉環
    公司的發行運營模式獨具一格,海外遊戲公司與公司合作的基礎是提供原始碼,公司在此基礎上進行本地化深度開發,且通過大數據等進行精準分析和營銷優化用戶體驗。(3)服務:公司與騰訊的合作從線上延伸到線下,協同發展。
  • 解構線下業態的投資邏輯
    當初電商火起來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我們發現線上獲客成本遠遠低於線下;但是現在在內卷情況下,可以看到流量的天平在逆轉,線上流量重新變貴了,所以大家開始重新審視線下業態。另外一方面是品牌的消費者觸達問題。線下連鎖在目前已經不僅僅是一個觸達用戶的渠道了,更多的是實現品牌和渠道的一體化的工具,能夠非常完美地實現品效合一,既可以做 branding ,又可以做 selling。
  • 林清軒新零售VP周磊:未來沒有線上線下概念,留下來的才是用戶
    1月13日,在觀遠數據舉行的「G100新銳品牌數位化增長峰會」上,林清軒新零售VP網際網路營銷負責人周磊分享了林清軒在數位化轉型中的探索經驗,關於直播,他提到兩大核心邏輯,一是直播帶貨在本質是就是碎片化的「電視購物」,十年前是電視購物的黃金時代,如今短視頻取代了電視;二是品牌天貓店的自播並不可少,每一個線上流量可以類比為線下客流,當顧客進店,應該有專人答疑解惑,這種門店的服務需要通過直播來實現
  • 「雙11」商場表現亮眼 線上線下融合優勢凸顯
    線上私域流量生態成效顯現新冠肺炎疫情加快了實體商場數位化轉型,線上線下聯動在帶動線下客流的同時,商場構建的私域流量生態成效在線上也得到顯現。自新冠肺炎疫情以來,一些商場快速以微信群為媒介,搭建私域流量生態。
  • 打通線上線下 哈囉電動車打造電動車行業新模式
    電商經濟高速發展之下,線上購物不斷擠佔線下流量。但受電動車產品本身特性影響,消費者在購車時似乎更傾向於線下門店帶來的實物體驗與保障。哈囉電動車打通網際網路平臺與實體門店的界限,打造電動車行業新模式。電動 電商經濟高速發展之下,線上購物不斷擠佔線下流量。
  • 宗慶後談電商:線上線下融合是未來發展趨勢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陳婕「線上與線下相融合將成為電商未來的發展趨勢,一是能夠降低成本,二是維護原來的供應體系,三是收益更穩定,與企業的合作也更加持久。」第二,未來電商將進一步融合線上與線下渠道。近年來,各大電商平臺開始意識到線下渠道的不可替代性,紛紛加入線下布局。作為實體製造業的代表,娃哈哈也在將渠道從線下向線上延展,搭建「快銷網」數位化平臺,把娃哈哈自己飲料的線下訂單轉化為實時、精準的數字流,實現全供應鏈數位化,推動聯銷體的升級發展。
  • 在線教育無法「一統天下」,線上線下融合成為行業新常態
    對於教育行業未來的發展趨勢,俞敏洪認為線上線下融合模式可能會是未來最大的教育模式,不管是從無形資產、成本優勢還是網絡效益、遷移成本來看,線下線上融合是最經濟的模式。對此松鼠Ai CEO兼聯合創始人周偉表達了同樣的看法,他認為線上線下開裂討論的局面最多還有兩年,未來一定是深度融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