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琦子
時隔兩年,由上海金融辦牽頭的QDLP(Qualified Domestic Limited Partner,即合格境內有限合伙人)啟動了第二輪試點。這對希望投資境外對衝基金的中國投資者來說,無疑是個好消息。
在QDLP 制度之下,中國投資者可以將用人民幣資金交由海外對衝基金,由對衝基金管理公司直接兌換美元進行海外投資。2012年3月上海的QDLP政策獲得國家外匯管理局批准。第一批獲得QDLP的境外對衝基金共有六家:英仕曼集團(Man Group),城堡投資(Citadel)、橡樹資本 (Oak Tree)、奧 氏 資 本(Och-Ziff)、肯陽資本(Canyon Capi-tal)以及元盛資本(Winton)。每家公司獲得了5000萬美元的額度。目前各家對人民幣資金的募集正在進行之中。經濟觀察報專訪了英仕曼集團中國區主席李亦非,解答關於投資海外對衝基金的問題。
經濟觀察報:目前英仕曼集團的募資進行到什麼程度了?已經有了有哪些中國投資者?
李亦非:目前不便透露我們募集了多少資金,但是已經成功完成了當期的任務。我們動作已經非常快,從2013年10月成立公司,之後籤署各種法律文件、選擇託管行和行政管理人,直到最後在上海設立有限合夥企業,所有的流程加起來用了7-8個月。QDLP是新舉措,在國內參與監管的機構非常多,涉及到上海地方政府、工商局、外管局。我們的需要做的除了配合監管,還牽扯到與託管行的合作,還有最終的融資、設立有限合夥企業、把資金輸出到海外,換匯,再投入產品中去。目前境內對海外投資者熱情很高,我們將繼續加大募集力度。
中信證券和工商銀行都是我們的主要投資人,目前已經投資的機構有3-4家。除此之外還有很多高淨值客戶。
經濟觀察報:從中國投資者這裡募集到的資金,會投向海外哪些地域的哪些資產?
李亦非:我們目前從國內募集的資金,將投資於GMS,即英仕曼旗下多策略基金,範圍包括歐洲、亞洲、美洲等等。與許多單一策略不同,我們的基金是多策略的。英仕曼旗下有上百種策略,我們的多策略基金是將旗下策略挑選並構建組合,作為QDLP出海的投資。
此基金對股票、債券、期貨等資產都有配置,是動態管理的策略,權重比較分散。其中配置的策略包括:歐洲多空策略,市場中性,歐洲不良資產債等。大約有10個策略在我們的投資組合中,我們對其進行動態配置,主動管理。
經濟觀察報:英仕曼過去的收益率是多少?
李亦非:過去五年的業績來看,此基金年化收益率為10.7%。過去五年我們的複合收益率是64%。對衝基金的特點就是在減少波動率的情況下儘量提高收益率,所謂風險調整後的回報,正是此意。
對衝基金會儘量減少投資收益與市場的相關性。例如在我們的ahl 趨勢追蹤的策略裡,機器(所謂的黑匣子)會捕捉市場信號,並設定風險區間,一旦某個策略突破了風險區間,機器則認定大趨勢來了,就會自動加大槓桿來捕捉行情。怕的就是沒有趨勢,這就不利於趨勢追蹤策略。
我們這款策略不求預測市場,而是用多空種策略平衡協調風險與回報,不管市場漲跌,都希望是獲取絕對回報,這與傳統的共同基金完全不同,與對衝基金的宏觀策略也不相同。如果說宏觀策略關注的是油價、匯率、地緣政治等關係,我們則更多通過技術手段進行套利。不管市場怎麼變,我們希望避險並追求穩定收益。
經濟觀察報:中國投資者多長時間可以贖回基金?英仕曼管理的資產主要來自哪裡?
李亦非:我們有半年的鎖定期,之後每個月都可以申請贖回。因此具有不錯的流動性。在全球範圍裡,我們客戶包括機構和高淨值個人客戶,有國家主權基金,還有養老基金,包這些客戶主要來自歐洲、北美,中東、日本等國家和地區。
經濟觀察報:目前QDLP政策對中國對境內投資者投資海外基金有哪些限制?
李亦非:首先,不論是機構還是個人,投資入圍的海外對衝基金的投資額不能低於500萬人民幣,而投資境內的私募基金,投資額起點是100萬人民幣。第二個限制,是QDLP要求海外對衝基金管理公司必須在境內成立全資子公司,才允許參與這個項目,這表示公司對在中國發展的長遠的承諾和戰略眼光。第三,成立的基金必須在中國境內建立有限合夥制企業,基金在募集的時候必須成為有限合夥。這就意味著,每一個人贖回自己份額的時候,都像是一次股東變更。這是目前我們遇到的瓶頸之一,但我相信很快將會有變化,以後可能會改成契約制。
經濟觀察報:目前國內希望投資海外對衝基金的資金規模有多大?
李亦非:這取決於市場和機遇,中國希望人民幣成為國際貨幣,那麼加強流通是重要步驟,進出越流暢,國際化程度就越高。原來有些公司認為QDLP是一次性的,其實不然,額度用完了還可以向外管局繼續申請,所以規模可以加大。現在中國投資者希望投資海外的對衝基金,最正規的途徑就是QDLP,未來可能會有更多的途徑。
經濟觀察報:未來中國金融市場的開放程度會達到怎樣的狀態?
李亦非:目前中國二級市場的開放程度和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美國市場比較類似,看看當今美國金融市場的多元化、複雜化、自由化,就可以看到中國金融市場的明天。未來十年,肯定是中國金融市場爆發的十年。監管的放鬆是必然的,從前臺的監管變為備案制,變為事後檢查和監管。
中國儲蓄率非常高,超過50%,投資者越來越意識到理財的重要性。隨著中國老齡化的加快,中國用於投資的錢肯定會呈幾何級數增長。對衝基金的成長更是與眾不同,因為它的收益是穩健的。我們最希望的投資是穩健的上升,只要是10%的複合利率,就是非常好的收益回報,這也是理性的期望值。
經濟觀察報:市場上有人認為,投資對衝基金可以避稅,您怎麼看?
李亦非:其實只要投資設立在避稅地域的基金都可以避稅,比如開曼群島、盧森堡、愛爾蘭等,只要這裡有離岸政策就可以。我們的基金就設立在開曼群島。如果投資一直放在基金裡,就一直免稅;但是基金一旦贖回,就需要在境內交稅。中國的資本利得稅在20%,美國的資本利得稅也很高。在避稅天堂設立基金的好處在於,不進行贖回,並通過投資獲得的複合利率可以享有更高的收益。
經濟觀察報:對中國投資者而言,投資海外對衝基金的風險在哪裡?
李亦非:對投資者來說,儘量選擇有資質和品牌優秀的公司,公司管理穩健,透明,嚴謹。在中國很難找到一個有五年連續業績的基金經理人,基金公司通常的做法是只公布好的業績,所以選擇對衝基金管理公司很重要,要看歷史數據。
中國市場正在穩健的朝著機構化轉型,現在市場上85%仍是散戶,已經好過於三年前的95%。如果有一天市場85%的散戶變成85%的機構,市場也會更加理性,更加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