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龍&馬延航Angew.Chem.銅-鄰苯二酚骨架電極的高效儲能研究

2020-11-28 騰訊網

成果簡介

具有擴展π共軛和多孔石墨烯結構的導電金屬-有機框架(C-MOFs)因其優異的導電性、大的比表面積、可調的化學成分和定製的性能而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C-MOFs具有較高的導電性和孔隙率,使其具有較大的容量,有利於提高EDL電容。此外,氧化還原活性有機連接和金屬中心的變價都有利於贗電容的產生。然而,同時具有EDL電容和贗電容貢獻的高性能C-MOFs基超級電容器仍然很少研究。

近日,天津大學陳龍教授和上海科技大學馬延航教授聯合在Angew. Chem. Int. Ed.上發表題為Conjugated Copper-Catecholate Framework Electrodes for Efficient Energy Storage的論文。

論文中,作者採用銅雙(二羥基)配位結構中的D2對稱氧化還原活性配體,製備了一種新的共軛銅(II)-鄰苯二酚基金屬有機骨架(即Cu-DBC)。π-d共軛骨架在室溫下表現出典型的半導體行為,其電導率為~1.0s m-1。由於配體和銅中心具有良好的導電性和氧化還原可逆性,Cu- DBC電極具有優異的電容性能,在0.2 A g-1的速率下,其電容可達479 F g-1。此外,Cu-DBC的對稱固態超級電容器具有很高的面電容(879 mF cm-2)和體積電容(22 Fcm-3)以及良好的倍率性能。這些指標優於大多數報導的基於MOF的超級電容器,顯示了其在儲能設備中潛在的應用。

圖文速覽

圖1Cu-DBC的結構及表徵

Cu-DBC的合成如圖1a所示,它是以DMF和水為溶劑在氬氣氣氛下85℃合成的。作者採用粉末X射線衍射(PXRD)研究了其結構細節(圖1b)。通過x射線衍射圖中的尖銳反射和選區電子衍射(SAED)中的強衍射點,證實了Cu-DBC具有較高的結晶度。圖1c顯示了Cu-DBC中Cu的X射線吸收近邊結構(XANES)譜。為了更好的比較,作者還收集了三個標準樣品Cu、Cu2O和CuO的XANES譜,可以明顯地看出,Cu-DBC和CuO顯示出幾乎相同的白線峰,說明Cu-DBC具有與CuO相同的氧化態。

為了揭示Cu-DBC單元的結構和連接,作者用三維電子衍射層析成像(3D-EDT)研究了幾種亞微米大小的Cu-DBC單晶(圖1d)。通過構造三維倒易格,識別出一個原始的正交布拉格點陣。c表明它不是簡單的AA或AB層堆疊,不同於其他報導的2D C-MOFs,這在SAED圖和HRTEM沿[1-10]方向的圖中也得到了證實(圖1h)。3D-EDT還用於直接解析晶體結構,給出了Cu-DBC的3D結構圖(圖1e)。雖然EDT的解析度有限,但利用具有幾何約束的單元對勢能圖進行擬合,可以得到結構解析。沿c軸的HRTEM圖顯示菱形孔排列D200=16.95Å和D020=21.16 Å,這與求解的晶體結構一致(圖1f-g)。通過對該圖進行傅立葉分析,可以重建三維勢圖,其中框架的連接非常清晰(圖1i)。

圖2 Cu-DBC在1M NaCl中的超電性能

隨後,作者表徵了Cu-DBC在1M NaCl中的超電性能。在1 mV/s時,觀察的CV曲線形狀近似矩形,具有三個不同氧化還原峰即-0.222 V,-0.053 V和0.093 V(vs.SCE)(圖2a)。大的封閉面積和高度可逆的氧化還原活性表明Cu-DBC的電容特性受EDL電容和法拉第氧化還原反應的影響。同時,恆電流充放電(GCD)曲線(圖2b)顯示出近似小三角形的對稱三角形形狀。根據放電曲線計算的電容(Cg)為479 F g-1,放電速率為0.2 A g-1,遠高於其他傳統的MOF基超電和最近報導的C-MOF基電極。Cu-DBC的電化學阻抗譜(EIS)顯示出典型的超電特性(圖2c)。圖2d總結了Cu-DBC和其他MOF基材料在水溶液電解質中的超電性能的比較。Cu-DBC優異的超電性能可以歸因於其高導電性和密集排列的活性中心。

圖3雙電層電容和贗電容的貢獻分析

如上所述,Cu-DBC的電容同時具有EDL電容(CDL)和贗電容(CP)的特性。為了區分各自的貢獻,通過Trasatti分析計算了電容微分,並通過Dunn方法進一步確認。

Trasatti法分析的CDL和CP的總電容貢獻分別約為62%和38%(圖3a-b)。此外,採用Dunn法計算不同掃描速率下的電容比(圖3c-d)。當掃描速度為10mv s-1時,CDL的貢獻率接近62%,這與Trasatti分析的結果一致。

圖4DFT計算對機制的研究

為了進一步評估Cu-DBC的潛在應用,作者製作了一個對稱的固態超級電容器。對稱電池的CV曲線表現出近似的矩形,具有兩個明顯的氧化還原峰(圖4a)。在0.2 A g-1的低放電速率下,單個電極的電容為396 F g-1(圖4b)。當電流密度從0.2增加到2 A g-1時,固態電池顯示出良好的倍率性能,電容保持率為79%。Cu-DBC電極的面電容計算為879 mF cm-2(圖4c),遠高於大多數研究的多孔碳和TMOs電極的面電容。此外,基於Cu-DBC的固態超級電容器的EIS在Nyquist圖中顯示出幾乎垂直的低頻區域,其低等效歐姆電阻為1.38 Ω(圖4d),這證明了由於低內阻和固有孔隙率,離子更容易接近活性位。

通過正負兩個電極(2.22 mg cm-2)上活性材料的質量,計算重量能量密度和功率密度(圖4e和)。在功率密度為0.1kW kg-1時,電池的能量密度為13.8 W h kg-1,在功率密度為5.0 kW kg-1時,電池的能量密度為7.6 W h kg-1,這表明起保持了較高的功率密度和能量密度。這可能歸因於電池中的贗電容和EDL電荷存儲機制的協同效應。此外,在電流密度為5 A g-1時進行2000周循環後,Cu-DBC表現出良好的循環穩定性,電容保持率為80%(圖4f)。一個紅色發光二極體(2.0 V)通過串聯三個器件(圖4f的插圖)成功地被點亮,展示了Cu-DBC在儲能器件中的潛在應用。

全文總結

綜上所述,一種具有菱形孔結構的新型共軛半導體MOF(Cu-DBC)具有結晶度高、孔隙率大、穩定性好的特點。由於良好的導電性(~1.0 s m-1)和協同電荷存儲機制,實現了極高的重量(479 F g-1)、面積(879 mF cm-2)和體積(22 F cm-3)電容,以及優異的能量密度(13.8 W h kg-1)和顯著的循環穩定性。這項工作展示了這種氧化還原活性C-MOFs在超級電容器和其他能源中的潛在應用。

文獻信息

Conjugated Copper-Catecholate Framework Electrodes for Efficient Energy Storage(Angew. Chem. Int. Ed.2019DOI: 10.1002/anie.201912642)

相關焦點

  • CCS Chemistry |同構二維COF的骨架工程:引入鄰醌活性位點,展現...
    天津大學陳龍課題組通過骨架工程策略將羰基氧化還原活性位點逐步引入到二維共價有機框架(2D COFs)中,製備了一系列同構介孔KT-Tp COFs,實現了在分子水平上對活性位點的精準調控,並展示出優異的電化學能量存儲效果。其中,具有鄰醌結構的2KT-Tp COF和4KT-Tp COF表現出高比容量、良好的倍率性能以及出色的循環穩定性。
  • 新型高功率儲能電極材料研究取得系列進展
    超越上述兩類儲能器件的儲能極限,發展兼具高能量密度和高功率密度儲能器件的新型電極材料,是化學儲能領域極具挑戰的難題。 近期,中國科學院上海矽酸鹽研究所先進材料與新能源應用研究團隊在高比電容少層介孔碳電極材料的宏量製備方法、極速儲放能的高比容量黑色二氧化鈦電極材料、超高倍率電容式儲能的納孔氧化鈮基單晶等方面取得系列進展,支撐了融合「電容+電池」儲能優點的高能量和高功率儲能器件性能實現突破。
  • 新型高功率儲能電極材料研究取得系列進展
    超越上述兩類儲能器件的儲能極限,發展兼具高能量密度和高功率密度儲能器件的新型電極材料,是化學儲能領域極具挑戰的難題。近期,中國科學院上海矽酸鹽研究所先進材料與新能源應用研究團隊在高比電容少層介孔碳電極材料的宏量製備方法、極速儲放能的高比容量黑色二氧化鈦電極材料、超高倍率電容式儲能的納孔氧化鈮基單晶等方面取得系列進展,支撐了融合「電容+電池」儲能優點的高能量和高功率儲能器件性能實現突破。
  • 青科大在超級電容器電極材料研究領域取得新突破—新聞—科學網
    近日,青島科技大學中德科技學院教授李鎮江泰山學者團隊在超級電容器電極材料研究領域取得突破性進展,該成果由中德科技學院新引進青年教師趙健和李鎮江團隊成員共同完成
  • 青島大學在柔性儲能器件電極材料研究領域取得重大進展
    近期,青島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博士研究生王超(導師:趙修松教授、王憲芬副教授)在柔性儲能器件電極材料研究方向取得重大進展,其關於「Hollow Rutile Cuboid Arrays Grown on Carbon Fiber Cloth as a Flexible Electrode for Sodium-Ion Batteries
  • 上海矽酸鹽所新型高功率儲能電極材料研究取得系列進展
    超越上述兩類儲能器件的儲能極限,發展兼具高能量密度和高功率密度儲能器件的新型電極材料,是化學儲能領域極具挑戰的難題。近期,中國科學院上海矽酸鹽研究所先進材料與新能源應用研究團隊在高比電容少層介孔碳電極材料的宏量製備方法、極速儲放能的高比容量黑色二氧化鈦電極材料、超高倍率電容式儲能的納孔氧化鈮基單晶等方面取得系列進展,支撐了融合「電容+電池」儲能優點的高能量和高功率儲能器件性能實現突破。
  • 上海矽酸鹽所在新型高功率儲能電極材料研究方面取得系列進展
    超越上述兩類儲能器件的儲能極限,發展兼具高能量密度和高功率密度儲能器件的新型電極材料,是化學儲能領域極具挑戰性的世界性難題。中國科學院上海矽酸鹽研究所先進材料與新能源應用研究團隊近期在高比電容少層介孔碳電極材料的宏量製備方法、極速儲放能的高比容量黑色二氧化鈦電極材料、超高倍率電容式儲能的納孔氧化鈮基單晶等方面取得一系列重要進展,支撐了融合「電容+電池」儲能優點的高能量和高功率儲能器件性能實現重大突破
  • 投保航延險要分清延誤與取消
    航班延誤的情形時有發生,購買航延險是消費者最恰當的選擇。那麼,買了航延險,延誤後就能理賠嗎?上海銀保監局在「3·15之以案說險」系列提示中對消費者提醒:大多航延險都會在合同條款中約定一個延誤時長,延誤時間需達到條件才可申請理賠,而不是一旦發生延誤即可申請理賠。
  • 木質素在儲能領域中的應用研究進展
    木質纖維原料是天然高分子,主要由纖維素、半纖維素和木質素組成,是最主要的可再生碳資源,相較於纖維素和半纖維素在工業中的高效利用,作為自然界中儲量最豐富的芳香族化合物,木質素結構更為複雜,全球每年有大約5000萬噸的工業木質素出自製漿造紙行業,有效利用率僅為10%左右,大多被當做低附加值燃料進行熱量或化學回收。因此,高效提升木質素潛在的附加值具有重要的環境、經濟和社會意義。
  • 科研人員研發出新款動力電池 航裡程延至1448公裡
    原標題:科研人員研發出新款動力電池 航裡程延至1448公裡   據報導,美國佛羅裡達國際大學(FIU)工程與計算學院的研究人員研發了一款新型電動汽車電池。
  • 我國科學家研製新型高功率儲能電極材料
    超越上述兩類儲能器件的儲能極限,發展兼具高能量密度和高功率密度儲能器件的新型電極材料,是化學儲能領域極具挑戰的難題。近期,中國科學院上海矽酸鹽研究所先進材料與新能源應用研究團隊在高比電容少層介孔碳電極材料的宏量製備方法、極速儲放能的高比容量黑色二氧化鈦電極材料、超高倍率電容式儲能的納孔氧化鈮基單晶等方面取得系列進展,支撐了融合「電容+電池」儲能優點的高能量和高功率儲能器件性能實現突破。
  • 理化所高性能銅網格柔性透明電極研究取得新進展
    理化所高性能銅網格柔性透明電極研究取得新進展 2018-09-04 理化技術研究所 【字體:已報導的銅基柔性透明電極主要是基於銅納米線網絡和銅網格的透明電極,在實際應用中面臨兩個主要難題:一是製備過程比較複雜,不利於大規模生產;二是微納尺度的銅極易被氧化,降低材料的導電性能。這些問題極大地限制了銅基透明電極的進一步應用。
  • 大連理工:超級電容器解決儲能材料研究難題
    原標題:超級電容器解決儲能材料研究難題 大連理工大學化工與環境生命學部教授邱介山領導的能源材料化工學術團隊在高性能儲能設備所用儲能材料的研究方面取得了新進展。近日,相關研究成果作為封面發表於《先進能源材料》期刊。
  • Chem.:基於電極表面控制捕獲和釋放的全血中CTCs的直接分析
    Harraz等人提出一種無酶電化學方法,用於CTCs的特異性捕獲、靈敏定量和高效釋放。 2)此外,複合產物還可以通過四面體DNA納米結構帶到電極表面,達到捕獲和定量CTCs的目的。更重要的是,這些捕獲的CTCs可以通過簡單的鏈置換反應在不影響細胞活性的情況下得到控制釋放。
  • 織物複合電極在柔性電化學儲能器件中的機遇與挑戰
    作者從電極結構、製備方法、機械性能、以及電化學性能等方面將織物複合電極與傳統電極進行比較,同時概述了織物基電化學儲能器件的結構及其在柔性、可穿戴電子系統中的集成方法。最後,作者闡明了織物複合電極當前面臨的技術挑戰,並指明了織物基電化學儲能器件未來研究與發展方向。
  • CCS Chem.福建物構所曹榮課題組在離子型框架高效催化串聯反應取得...
    ,近些年來吸引了人們的廣泛研究。然而由於在一個反應系統中多個活性位點的協同以及不同反應條件的不相容性,對於構建高效串聯催化體系仍然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跳轉閱讀→  近年來,多孔共價三嗪骨架材料(CTFs)以其優秀的熱穩定性,化學穩定性和高比表面積吸引了人們的廣泛關注。然而,之前CTFs材料催化方面的應用主要集中在使用其催化單步反應而利用其催化多步串聯的反應體系卻鮮有報導。
  • Angew Chem:虎皮楠生物鹼Himalensine A的14步不對稱全合成
    該路線利用了高效的分子骨架構建策略、快速和選擇性的官能團引入方法,並在最大程度上避免了保護基的使用。這一重要進展發表在 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 (《德國應用化學》)上。在浩如煙海的複雜小分子天然產物當中,虎皮楠生物鹼是一類較為特別的存在。該類生物鹼從虎皮楠科植物中分離而來,具有高度複雜的環系骨架結構。
  • UHD面板帶動銅電極製程面板量產
    因此,許多廠商投入大量研發於銅電極製程的量產。  LGDisplay自2006年開始,為全球第一家廠商將銅電極導入其量產產線之中。並且,LGD在2008~2009年大幅提高了銅電極的應用比重,直至目前大部分的產品均已採用銅電極製程。
  • 2020上半年,中國學者在Chem Rev的表現竟然這麼強
    北京大學鄒如強&日本CHeM-OIL Xu Qiang:具有單金屬位點的基於金屬有機骨架的催化劑金屬有機骨架(MOF)是一類獨特的多孔晶體材料,清華大學成會明&丘陵:用於高級電化學儲能設備的碳基纖維從柔性/可穿戴/可攜式電子產品到輕型電動汽車/航空航天設備等各種應用,都迫切需要先進的電化學能量存儲設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