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訪北京凝聚態國家實驗室(籌)—新聞—科學網

2020-12-05 科學網
凝聚物質科學大智慧
探訪北京凝聚態國家實驗室(籌)

 

5月初的一個周末,中科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態國家實驗室(籌)(以下簡稱凝聚態物理國家實驗室)研究員厚美瑛和往常一樣來到實驗室開始工作。

走進實驗室,置物架上大大小小的玻璃瓶中裝著顏色不一的球形顆粒物。「有玻璃的、金屬的,我們會按照尺寸篩選和放置,供不同的實驗使用。」厚美瑛向《中國科學報》記者介紹。

近年來,該研究小組主要關注顆粒物的運動行為。除了研究對象,實驗室還搭建了多臺用於激發顆粒運動所需的產生重力、振動、剪切和撞擊等條件的設備。

在厚美瑛看來,研究宏觀顆粒的運動機制不僅為人們認識沙塵暴、雪崩、泥石流等自然現象奠定科學基礎,還與我國「一帶一路」建設所涉及的人類活動與地球環境互動中的海床和脆弱陸域重大工程建設與安全問題息息相關。「另外,著陸器在星球表面的安全著陸等關鍵問題,也與不同重力場下土壤物理力學特徵和動力學相關。」她說。

隨著「實踐十號」衛星上科學實驗的結束,厚美瑛帶領的研究小組更加忙碌。4月6日至4月25日「實踐十號」在軌運行期間,研究人員曾6次從科學衛星上獲取科學數據。記者在「實踐十號」傳回的視頻中看到,微重力下,實驗艙裡的金屬球像氣體分子一樣懸浮起來,並有團簇形成。

「實踐十號」衛星為科學家提供了穩定的微重力環境,這也是世界上首次在微重力環境下系統進行的顆粒分倉聚集實驗。「實驗分為單、雙倉兩個部分。我們通過單倉觀察顆粒的團簇形成條件,通過雙倉觀察顆粒在兩倉的分聚情況。」研究人員介紹。

目前,他們正在對更多參數實驗結果進行進一步分析,以期獲得對顆粒聚集行為的系統觀察,利用顆粒物質內稟特性,建立空間儲存、運輸和操作的新方法。

厚美瑛帶領的研究團隊屬於軟物質物理重點實驗室,是凝聚態物理國家實驗室擁有的眾多科研機構之一。多年來,凝聚態物理國家實驗室正是依靠科研人員腳踏實地的開拓創新,凝聚了物質科學的大智慧。

該國家實驗室依託於中科院物理所,是2003年由科技部批准建設的首批國家實驗室之一。如今,經過10年建設,凝聚態物理國家實驗室已擁有16名兩院院士領銜的強大科研人才隊伍,形成了完善的研究體系和技術支撐體系,研究覆蓋了當前凝聚態物理學科的前沿領域。

同時,多年來,國家實驗室以「國際評價機制」和「學術交流與考核評價相結合」的方式,將科研成果具有原創性重大突破或符合國家發展戰略需要為更高目標。不拘泥於高水平論文的國際評價制度,讓凝聚態物理領域的重大基礎研究成果在這裡不斷開花結果。

顆粒物運動行為研究受到國際同行的高度重視。今年1月,位於德國不萊梅的上拋式落塔專門排出一周時間,為厚美瑛研究小組提供「實踐十號」科學實驗的預實驗支持。「凝聚態物理國家實驗室為科學家提供了自由探索的環境,有利於開展既與國際科學前沿接軌,又能真正面向國家重大需求的基礎研究。」厚美瑛表示。

2014年初,空缺3年之久的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頒給了凝聚態物理國家實驗室在鐵基高溫超導研究中取得的重大突破。當時《科學》雜誌指出:「如洪流般不斷湧現的研究結果標誌著在凝聚態物理領域,中國已經成為一個強國。」

同年,研究人員基於對拓撲絕緣體的深入研究,與清華大學等合作在實驗上實現了「量子反常霍爾效應」。相關工作使人類構造新型量子器件並進一步實現電子技術革命成為可能。

2015年,該國家實驗室由方忠、陳根富、丁洪帶領的3個研究小組合作,分別從理論預言、材料、實驗等3個環節入手,共同發現了具有真正意義的外爾半金屬材料,並通過精確實驗驗證了「外爾費米子」的存在。

該國家實驗室科研人員指出:「凝聚態物理國家實驗室能夠在拓撲材料領域逐步走向世界前列的根本原因在於理論、樣品、實驗的緊密結合,這正是整個國家實驗室實力的彰顯。」

除了基礎研究,凝聚態物理國家實驗室對大科學裝置的建設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據丁洪介紹,上海光源「夢之線」、中國散裂中子源靶站譜儀、中國先進研究堆等大科學裝置背後都有凝聚態物理科學家忙碌的身影。

從2016年3月起,該國家實驗室啟動建設我國綜合極端條件實驗裝備,將建設集極低溫、超高壓、強磁場和超快光場等極端條件為一體的實驗裝置,將成為發現新物態、新現象、新規律的科學重器。

此外,凝聚態物理國家實驗室也在產業關鍵材料與技術應用方面突破壁壘。例如,鋰離子動力電池關鍵技術、碳化矽單晶生長及加工技術等戰略性關鍵技術相繼研發成功並已走進市場。

從基礎研究到關鍵材料產業化,凝聚態物理國家實驗室正朝著「全鏈條一體化」的方向努力邁進。

相關焦點

  • 北京分子科學國家實驗室(籌)建設計劃方案通過
    據科技部官方網站消息,近日,科技部在北京召開了北京分子科學國家實驗室(籌)建設計劃可行性論證會。專家組一致同意實驗室建設計劃方案。論證專家組由中國分子科學研究領域15位知名專家組成,組長為周其鳳院士。
  • 國家實驗室:為何十幾年搬不掉一個「籌」字?
    今年3月,科技部副部長侯建國等多位領導分赴北京分子科學國家實驗室(籌)、北京凝聚態物理國家實驗室(籌)等在籌國家實驗室考察調研,並召開北京地區試點國家實驗室座談會,就國家實驗室如何驗收和未來發展等問題展開討論。
  • 北京凝聚態物理國家實驗室(籌)取得重要進展
    近日,北京凝聚態物理國家實驗室(籌)(以下簡稱國家實驗室)召開第一屆理事會第三次會議。與會理事及有關部門領導聽取了國家實驗室陳東敏主任的工作匯報和周興江研究員的研究進展報告,現場考察了實驗室自主研製的儀器裝備,充分肯定了國家實驗室籌建工作取得的重要進展。  國家實驗室籌建以來,高質量科研成果持續增長,2006年在Nature、Science、PRL及JACS等高水平期刊上發表論文的數量再次突破歷史記錄,達到了46篇,其中第一作者單位25篇,申請國際專利8項。
  • 別讓國家實驗室一「籌」莫展
    原標題:別讓國家實驗室一「籌」莫展 掃一掃,看世界著名國家實驗室   本報記者 劉曉瑩   ■兩會視點   全國政協常委、清華大學化學系教授王梅祥與國家實驗室有著深厚的感情。從我國開始醞釀籌建國家實驗室時起,他就積極參與論證工作。回想起當初參與研討國家實驗室的定位、發展目標、如何來做、怎麼來選擇等問題,仍歷歷在目。而今,滿腔的熱情期盼卻等來一個尷尬的結果:自第一批國家實驗室籌建至今已經過去十多年,國家實驗室卻至今「籌」字難除。一聽說要聊聊國家實驗室的建設問題,很少與媒體打交道的他欣然接受了科技日報的專訪。
  • NASA創超低溫「玻色-愛因斯坦凝聚態」
    當溫度低到了極限,原子的運動也變得像同臺起舞者那樣同步,這種奇異的現象被稱為「玻色-愛因斯坦凝聚態」。為了研究它,科研人員需要將原子冷凍到僅僅高於「絕對零度」的溫度,原子的能量才能趨近最低,並接近絕對靜止狀態。
  • 北京凝聚態物理國家研究中心組建完成
    1月9日,北京凝聚態物理國家研究中心建設運行管理委員會、學術委員會第一次會議在北京召開。兩個委員會分別向各位委員頒發了聘書。這標誌著該中心組建完成。  北京凝聚態物理國家研究中心於2017年11月21日獲科技部批准組建,之前其名稱為北京凝聚態物理國家實驗室(籌)。
  • 6個國家實驗室(籌)正式獲批組建國家研究中心
    23日下午,科技部發文《關於批准組建北京分子科學等6個國家研究中心的通知》,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華中科技大學、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等獲批組建6個國家研究中心。
  • NASA創造出超低溫「玻色-愛因斯坦凝聚態」
    原標題:NASA創造出超低溫「玻色-愛因斯坦凝聚態」   舞者同臺起舞,動作一致時,妙不可言。當溫度低到了極限,原子的運動也變得像同臺起舞者那樣同步,這種奇異的現象被稱為「玻色-愛因斯坦凝聚態」。為了研究它,科研人員需要將原子冷凍到僅僅高於「絕對零度」的溫度,原子的能量才能趨近最低,並接近絕對靜止狀態。
  • 6個國家實驗室(籌)正式獲批組建國家研究中心!
    今天下午,科技部發文《關於批准組建北京分子科學等6個國家研究中心的通知》,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華中科技大學、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
  • 23個國家實驗室「預備隊」,誰將勝出?
    實驗室提到衝刺國家實驗室,近年來各省市紛紛發力,比如上海,北京,江蘇,廣東,浙江,四川等,共建設了23其中廣東10個、浙江4個、北京和江蘇各2個,包含知名的西湖實驗室、松山湖實驗室、姑蘇實驗室等。科學網統計又知國家實驗室是「國之重器」,欲成為國家實驗室,得有足夠的實力,那麼以上哪些可能會勝出呢?
  • 人類首次遠程製作玻色-愛因斯坦凝聚態物質
    Amruta Gadge博士的家距離蘇塞克斯大學的實驗室約3公裡,目前她只能居家工作,可以在她的屏幕上看到玻色-愛因斯坦凝聚的圖像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5月26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在新冠病毒疫情隔離期間,英國一位物理學家在自家客廳利用量子技術遠程控制實驗室設備
  • 清華信息科學與技術國家實驗室(籌)召開第一屆理事會第三次會議
    中廣網北京1月7日消息 2008年12月27日,清華信息科學與技術國家實驗室(籌)第一屆理事會第三次會議在清華大學召開。清華信息科學與技術國家實驗室(籌)理事會成員,科技部基礎司、教育部科學技術司、國家基金委信息學部、北京市科委、清華大學等部門和單位的領導出席會議。
  • 北大:拓撲保護下實現單向輻射導模共振態—新聞—科學網
    北京大學信息科學技術學院電子學系、區域光纖通信網與新型光通信系統國家重點實驗室副教授彭超課題組與麻省理工學院、賓夕法尼亞大學等學者合作,從拓撲光子學視角提出一種在單層矽基板上不依靠反射鏡而實現定向輻射的新方法。相關研究成果以《拓撲保護的單向導模共振態觀測》為題,4月22日在線發表於《自然》。
  • NASA成功製造出「玻色-愛因斯坦凝聚態」
    據媒體報導,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冷原子實驗室(CAL)宣布,其團隊在NASA噴氣推進器研究室成功製造出玻色-愛因斯坦凝聚態
  • 國家同步輻射實驗室的「光源夢」—新聞—科學網
    「整個園區宛如一隻觀察微觀世界的『眼睛』,這個設計太讓人震撼了
  • 國家衛健委法醫學重點實驗室學術研討會召開—新聞—科學網
    國家衛生與健康委員會法醫學重點實驗室(西安交通大學)2020年度學術研討會
  • 省部共建公共大數據國家重點實驗室(籌)召開第一屆學術委員會第四...
    9月4日,省部共建公共大數據國家重點實驗室第一屆學術委員會第四次會議在花溪迎賓館召開。貴州省科技廳廳長廖飛、副廳長林浩,貴州大學黨委書記李建軍、副校長李軍旗出席會議,貴州大學科學技術研究院、省部共建公共大數據國家重點實驗室(籌)等相關負責人參加會議。會議由省部共建公共大數據國家重點實驗室(籌)學術委員會主任委員梅宏院士主持。
  • 高級激發態發光研究獲進展—新聞—科學網
    但是根據Kasha規則,在固態或凝聚態中,分子的高級激發態將通過振動馳豫和碰撞迅速失活到達最低激發態,並在最低激發態輻射發光。 近日,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超分子光化學研究中心吳驪珠團隊研究了一類基於雜原子取代類剛性二苯乙烯特有分子骨架,在室溫單一組分固體條件下表現明亮的多色發光。
  • 科學家發現第二類Weyl費米子—新聞—科學網
    左:標準I型Weyl的費米子能態 右:新發現的II型Weyl的費米子   由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態國家實驗室
  • NASA利用雷射製冷造超低溫「玻色-愛因斯坦凝聚態」
    當溫度低到了極限,原子的運動也變得像同臺起舞者那樣同步,這種奇異的現象被稱為「玻色-愛因斯坦凝聚態」。為了研究它,科研人員需要將原子冷凍到僅僅高於「絕對零度」的溫度,原子的能量才能趨近最低,並接近絕對靜止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