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尋吃,ID:gzlovelife】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
XUNCHI's TIME
-
最近小北的新疆一條街火出圈
其中有家餐廳的金黃烤饢、現烤包子
看起來著實誘人分泌多巴胺
但我們實地考察後還是要說一句
沒點心理準備,真別來
從小北D出口出來後,向後走30米,穿過右邊橋洞直行3分鐘左右,便可看到傳聞中的買買提一條街。
最吸引人眼球的是,拐角處這間掛滿烤饢的餐廳,堆成小山狀的金黃饢餅,在晨光下熠熠生輝。
餐廳名為凱維薩爾,家庭式經營,專職賣饢,門口的景色表明了一切。
饢是維吾爾族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食品,品類可達50多種,歷史長達2000多年,連現在維族小夥提親時,都會帶上大饢作為禮品。
門口有特製饢坑來製作饢,維族人民稱做饢過程為「打饢」,打饢師傅探入饢坑,頂著柴火高溫,把一個個白嫩的饢胚「打」在坑壁上。
饢坑早上11點啟動,第一批入坑是圓墩墩的羊肉包子,散發水汽在饢坑周圍瀰漫,有種令人沉迷的市井氣息。
雖然門口擺放的饢,比新疆當地種類還多,但不知道具體出爐時間,所以今天第一口碳水,我們獻給了剛剛出爐的烤包子。
■烤包子■
包子並不是我們熟知的模樣,外形有點像大饅頭,仔細觀察是用一張麵皮,四角向內包著肉餡摺疊起來。
剛烤好的包子外皮很硬,帶著麥香和熱度,用鐵勺子都敲不碎,維族小姐姐見狀遞給我們一把叉子,才順利把包子搞開。
包子外皮是我喜歡的蘇打餅乾口感,厚、結實但脆,特別是內壁沾了羊肉餡油水,很香!
■羊肉饢■
把鮮美羊肉剁碎,加入洋蔥、孜然香料等,包入饢胚,在炙熱的饢坑裡烤至金黃熟透。
我們吃的不是剛出爐的饢,已經沒有熱乎麥香味,羊肉餡肥瘦各佔一半,麵皮很緊實,非常耐嚼。
冷卻後羊肉羶味會比較重,對味道比較敏感的姐妹應該接受不了。
■核桃饢■
以核桃入饢,聽起來就非常補腦,核桃仁鑲嵌在厚實的饢餅上,數量極少口感不脆不香,感覺吃了個寂寞。
■瓜子饢■
比起核桃饢,瓜子饢實力可以勸退密恐患者,密密麻麻的瓜子仁鋪滿饢餅,一看就香脆可口。
但不知是放久了還是本來如此,瓜子仁是軟口,沒有果仁香,饢是標準中間薄周圍厚,口感煙韌。
■窩窩饢■
這是我認為最可愛的饢,圓嘟嘟外形很像貝果,中間有個小坑,表面有花紋且撒滿白芝麻,看著賊有食慾。
掰開窩窩饢,裡面是清一色白面,口感很像緊實的東北老饅頭,吃一口得喝三口水才能緩過來。
這家餐廳副業是新疆家常菜,藏在饢簾後面,空間最小但特色菜餚一個都不少,有不少新疆當地人光顧。
室內環境簡約中帶點民族特色,茶水是新疆特色磚茶,紅黃透明的茶湯帶著八角(?)香味,一下就把人帶到了新疆。
■新疆抓飯■
用羊湯羊油燜熟的米飯加上一大塊羊排,就是新疆著名手抓飯。
■烤羊肉串■
鐵籤烤的羊肉串,10元一串,肥瘦相間,外部焦脆內裡軟嫩,孜然香氣撲面而來,羊肉羶味在接受範圍之內,好評。
■新疆酸奶■
餐廳自製酸奶口感像豆腐花,口味很淡,是酸酸的奶味,一到嘴裡就化開了,個人還挺喜歡。
■一點小建議■
這家餐廳被不少新疆人認證過正宗,門口的大量碳水也看起來很有食慾,但我還是勸廣州人做好心理準備再來。
首先可能是文化和習俗關係,門口的饢赤裸裸放在馬路邊,任人空手挑選,在疫情尚未完全解除,不免有些擔心。
其次饢本身是新疆人民因地理、氣候等原因,造就出方便攜帶的食物,乾燥、耐食是最大特點,個人感覺新鮮出爐是最美味的時候。
還有是語言不同,雖然維族小姐姐也會講一點普通話,但始終不太能get到對方的意思,交流有點艱難。
最後,鄰桌基本是穆斯林兄弟和非洲兄弟,如果你非常喜愛新疆美食,那麼凱維薩爾餐廳將會是你吃過最地道新疆餐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