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上的樹,平時很少會關注它們,但到了落葉的季節,路過的人才發現,哦,原來路邊有這樣一棵樹,它的葉子是這樣奇特的形狀。冬至前後,備受好評的楓葉差不多掉光了。遊人散去,卻不知這時路邊的雞爪槭開始悄然變色,從綠逐漸到紅,直至紫色。雞爪槭不像香楓樹那樣高大,無須仰視,豐富多彩的顏色就這樣平易近人地呈現在跟前。
草叢裡傳來了強腳樹鶯的歌聲,印象裡這還是入冬來我聽到的第一聲。一陣窸窸窣窣的響動之後,跳出個短小的鳥兒,「強腳樹鶯!」——仔細一瞧頭頂卻是紅的。
紅頭穗鶥自顧自地找著吃的,把團在一起的樹葉拆開,沒什麼收穫,又蹦蹦跳跳地向一旁。緊接著,幾隻淡眉雀鶥吵吵著跟來了。但它們機警得很,顯然發現了站在路邊的我,警告聲此起彼伏。見我沒什麼舉動,也漸漸安靜下來,各自忙起來。透過草叢,我看到其中一隻停了下來,歪著頭向上看。藉助一束縫隙裡透下來的光,它潔白的眼眶越發顯眼。
這群雀鶥不一會兒就嘰喳著遠去了。不遠處一隻白腰文鳥飛出來伸長脖子查看,它的親朋好友們正躲在更深的草裡,呢喃著像進了高級餐廳。
每年這時候,北紅尾鴝已經劃分好區域,各自把守。看似天下太平,但這些「區域」的界限又是模糊的,所以經常能看到一隻在驅逐另一隻的情形。有時,它們還會氣勢洶洶地飛到面前,抖動尾羽,「噠、噠、噠」叫著,像是在向人們示威。當然,你也可以換個方式解釋:它們並不是十分羞澀的鳥,不過是對突然到來的人充滿了好奇。
大部分鳥還是羞怯的,山上的幾種鶇要麼站在很高的樹冠,要麼就在地面陰暗處覓食。想要靠得近一些,只能希望它自己跳過來了。但即便很近,我也只能用把相機快門速度降到100以下,才不至於讓畫質太差。
觀鳥有個祖傳的好辦法叫「守株待兔」,重點就是要找到心儀的那個「株」。可能是一根樹枝……
雖然黑鵯會站上小半天,但顯然不是這樣的樹枝。
最好是這樣的,枯枝,粗細合適,無遮擋視野好,離食物也近,實在是居家旅行、探親訪友相親交友、吃飽撐的要休息時的必備神枝。
仔細看上面發白的位置,應該是鳥兒多次站立留下的痕跡。
白腹鶇來了,跳上來站一會兒。
換赤胸鶇來望望風。
一群山椒鳥來了,其中一隻也站到這裡。
這就是我這次發現的神奇的枝,下一回又會是誰來呢?我還會回來的。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