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 陳勇)杭州外貿小企業轉型升級有了新動力。昨日,阿里巴巴旗下跨境在線交易平臺全球速賣通(aliexpress.com)推出了「2011全球速賣通賣家安心成長計劃」,幫助國內的外貿企業在物流、支付、風險控制以及賣家引入等方面進行全面推進,幫助外貿小企業實現轉型和升級。
「供應鏈越來越短,網上購物的比率越來越高,跨境網絡購物也會越來越頻繁。」阿里巴巴副總裁彭翼捷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網際網路讓世界變得更小,網上的商品更加豐富,這些都給國內的外貿小企業進行在線小額外貿交易帶來巨大的機會,他們可以用個性化的產品、定製化的生產和專業化的服務滿足國際市場的需求。
試水在線小額外貿交易
「我每個月能接到近10萬美金的訂單,利潤率有50%吧。」杭州眾望實業有限公司總經理劉旭向記者介紹時,難掩欣喜。
杭州眾望專門經營嬰童服裝,可以根據國外批發商的要求,設計和製作不同款式的童裝。劉旭說,這種個性化定製服裝的利潤是以往OEM批量出口的十幾倍。
像劉旭這樣,藉助全球速賣通平臺這個電子商務平臺進行轉型升級,實現個性化產品、定製化服務和柔性化生產的杭州外貿小企業與日俱增。
除外貿企業,淘寶賣家也看好小單外貿未來前景。淘寶網賣家王紀磊主營鈦、負離子的手飾品鈦項圈、鈦項鍊。他增加了速賣通市場(aliexpress.com)的渠道後,現在每天都有數十筆的國際訂單,單筆訂單在300美金左右。
杭州外貿小企業紛紛試水在線小額外貿交易,實現自身外貿方式進行轉型和升級,其深層次原因在於面臨的雙重困境:歐美經濟復甦勁頭不足、需求疲軟,美元持續走軟,人民幣對美元升值幅度超過5%,「中國製造」出口的價格優勢大幅下滑,進一步壓縮了中國的出口空間。
「阿里巴巴希望通過全球速賣通的平臺服務,幫助杭州外貿中小企業更好地面對新的國際貿易市場環境,跨越中間流通環節,實現轉型和升級。」 彭翼捷說。
外貿企業擴大海外銷售
事實上,在線小額外貿交易利潤倍增的背後,是這種貿易方式與傳統國際貿易方式的巨大區別。在傳統外貿模式下,從國內的工廠到海外消費者手上,至少要跨越5個渠道:國內工廠—國內貿易商—目的國進口商—目的國分銷商—目的國零售商;小單外貿在線交易的模式則把這個渠道鏈條大幅度壓縮,實現了國內廠商直接面對海外零售商甚至是消費者:國內供應商—零售商(消費者)。
渠道的變革節省了中間的流通費用,同時也帶來了國內廠商生產方式的變化。以前,杭州很多外貿出口企業更像是一個加工企業,通過規模化的生產方式降低成本,提高競爭力。
「現在,外貿企業需要在設計、渠道、服務和品牌方面有更多的關注,以提高產品的附加值和企業的競爭力。」 彭翼捷說,個性化的產品、定製化的生產、專業化的服務是外貿小企業轉型升級的一個方向。
為了幫助更多的外貿企業實現海外的銷售,阿里巴巴去年連續收購了兩家電子商務基礎服務商Vendio和Auctiva。這不僅僅為杭州的外貿企業獲得大量海外買家,而且獲得了全球最大消費市場美國零售商的數據,有利於幫助小企業直接了解和迎合海外買家的消費需求和購買習慣,升級「中國製造」。
瑞士信貸分析師認為,阿里巴巴的收購舉措擴大了全球速賣通的用戶基礎,改善了全球速賣通的可尋址市場,有效擴大了阿里巴巴10萬名「中國供應商」會員和200萬家中小企業出口商的可尋址市場。
四成企業拓展外貿 「藍海」
「大單一般壓價厲害,利潤較低;而小單利潤空間較大,生產周期短,佔用流動資金少,而且中小單採購商的生存能力較強,受宏觀經濟負面影響較小。」杭州某外貿公司負責人王經理說,生產周期短也可以避免因匯率變動帶來的損失。
經濟危機以後,全球外貿採購正發生變化,大單因為庫存風險和成本風險而被壓縮,零散小單迅速增長。
彭翼捷表示,為了應對危機,杭州部分小企業紛紛選擇兩條腿走路,大單、小單並舉。據阿里巴巴統計顯示,國內外貿小企業中已有超過四成開始嘗試小額外貿在線交易。
「儘管每單的金額小,但是單價的利潤高,在渠道、服務以及品牌等方面的成長都帶來巨大的推動。」一家外貿公司的負責人李旭說,目前藉助小額在線外貿交易方式每月的銷售超過8萬美元。
專家表示,速賣通市場將幫助小企業適應按需定製、內外兼修、大小通吃的未來趨勢,增加利潤,實現自身產業的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