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特約記者 炳強】在馬達加斯加,就算生活在大城市裡,逛地攤也是當地人極為青睞的購物方式,地攤不僅商品種類豐富且氣氛熱鬧。離開城市後,遊客若想為旅程補給日常所需,那就更離不開路邊攤了。親歷了馬達加斯加的各種地攤買賣,讓筆者最有感觸的就是它們的現產現賣,與傳統商店逐層分級的採購、運輸、存貯及銷售環節相比,絕對的「零中間環節」,低碳又環保。
煙火味兒十足的地攤
受大自然恩惠,馬達加斯加盛產各式水果,香蕉、椰子、菠蘿、橙子、牛油果等,常常擠滿了路邊的地攤。賣水果的小姑娘還很有心,將金亮的柿子、鵝黃的梨和翠綠的牛油果按顏色交叉,由下自上疊成一座座三層的「金字塔」。讓人看了就口水直流,忍不住掏出錢包買幾個嘗鮮。
儘管無法親眼看到果樹,買家都相信水果是賣家或者賣家親戚果園的自產。與水果相比,地攤上時令蔬菜的來源相當直接明了。當我們的越野車經過一個村口時,很多婦女正在叫賣被擺放得不能再整齊的一排排大蔥、胡蘿蔔以及紅薯等。而就在馬路的另一旁,二三十號男女正在地裡忙碌,第一隊人挖出胡蘿蔔,第二隊人立即放到小河裡清洗乾淨,再由第三撥人綑紮整齊,拿到路邊的地攤擺售,如此生動接地氣的現產現賣,筆者生平還真是頭一次經歷。
馬達加斯加的地攤貨品種豐富到讓人難以想像,除了服飾、洗髮水、牙刷等日用品,還有各種水果、蔬菜、雞蛋、花生、大米等,就連椰子油也是自家現榨現裝瓶的。不過,這都是初級原料。馬達加斯加人還特別擅長將它們現場加工為色香味俱全的成品出售。
在客流量龐大的國道及東部鐵路沿途,各大站點都化身成為香氣誘人的快餐地攤。婦女們忙著烹飪洋蔥香腸、粉絲、涼菜、烤紅薯、炸魚條或者咖喱角,讓人從遠處就嗅到當地飲食濃濃的「煙火味道」。在圖輪古納市火車站。15歲的郎吉在出售家人去森林裡捕撈並煮熟的蝦,當天她一共掙了3000阿里亞裡(約合人民幣7元),這是她一天能賣出的最高收入。
紀念品地攤消費須「分享」
在馬達加斯加擺地攤的一般都是婦女,她們伶牙俐齒,特別會和遊客溝通。在許多知名景點,一旦有遊客要購買紀念品,往往會引發其他叫賣者圍堵。所有人都哀求「先生、太太,也買我一份,請讓我們分享消費」,然後一路跟隨遊人「流動」叫賣。因為貧窮,許多人為了能賣出一個500阿里亞裡的手鐲而跳進河裡追趕我們乘坐的遊船。有一次,我把錢包裡的零錢都花完了,還有兩個婦女懷抱她們嗷嗷待哺的嬰兒乞求「分享」,我只得拿出糖果和幾支隨身原子筆,她們也接受以物換物。
「限量版」的玩具車也是很讓我們吃驚的一種地攤。從首都塔那那利佛驅車南下,沒開出多久,不時闖入視野的是路邊簡單木樁上擺設的顏色豔麗的啤酒、芬達和可口可樂玩具運裝車(如圖①)。旁邊還常擺放著各式警車、消防車和工程車,讓人眼花繚亂。人煙稀少的鄉村路上怎會冒出這樣簡陋的玩具車地攤?下車近瞧,發現它們雖然做工、刷漆都很考究,但由於是純木雕刻,玩起來的手感跟專賣店裡的玩具車沒法比。誰會買它們呢?導遊介紹說,由於島上重男輕女,在慶祝男孩割禮或生日的時候,家人一般會送給他們一輛酷酷的玩具車。但是作為世界最貧困的國家之一,原版玩具車很少人買得起,所以有人就想出了按照電視和廣告畫圖像手工雕刻木製「限量版」玩具車的主意。當然,玩具車地攤的附近就是雕刻作坊,這也是現產現賣。
與玩具車地攤相似的還有聖母塑像地攤,馬達加斯加人多信仰基督教。於是,當地藝人製作了大大小小的泥塑聖母瑪利亞。這種在其他國家都要去專門商店才能購買的宗教塑像,在馬達加斯加都是擺到路邊,在風吹、日曬及雨淋之下露天兜售。
在地攤上喜結良緣
除了食物、玩具、聖母像和旅遊紀念品,我們還看到不少「地攤裁縫」在路邊支起縫紉機現場剪裁、修補衣裳。不過,最讓我們一行震撼的地攤是磚廠和採石場:直接搭建土窯,和泥燒磚或者敲碎山崖的石塊,按大小裝在塑膠袋裡出售。的確,馬達加斯加人修房子用的土磚和石塊,也是在路邊現產現賣的,而且都是純人力手工完成。這類地攤貨非常廉價,然而工作條件異常艱苦,體力勞損巨大。
儘管生活艱難,也有不少地攤能讓人感到馬達加斯加人對待人生的樂觀。很多市鎮在一星期內選擇一天組織公共地攤,規模相當於一個集市。哪個地方的哪個日子有大型地攤,附近的不少青少年都了如指掌。因為在馬達加斯加找對象,「趕集」偶遇意中人的概率特別高。筆者在一個周二路經某小鎮集市,主街道旁擺滿了大大小小的地攤,熙攘的人流當中,身披各色蘭巴(當地男子傳統服飾)的男子尤為引人注目。滿臉笑容的男人或三五結伴或獨自漫步,紅紅綠綠的蘭巴將他們裝扮得有模有樣(如圖②)。有人頭上甚至戴著粉色的插花禮帽。很顯然,他們都知道在這一天扮帥的重要性。馬達加斯加男子在13歲時就可以交女朋友了,筆者看到有的小夥子直接坐在地攤上,一邊瞅著商品一邊和賣貨女郎侃侃而談。導遊告訴我,這或許就意味著一段良緣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