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廉世家,一門兩宰相!看劉墉的一生,談家庭環境的重要性!

2020-12-02 語笑嫣然Jessie

劉墉故裡逄戈莊,簪纓世家出農鄉。詩書繼世建偉業,代有賢達振家邦。

這是高密文友墨水河寫的一首詩,《頌劉墉世家》。就像詩中所描繪的,山東第一高門第劉氏家族,是清朝時期的名門望族,家族成員時代為官,清廉是他們的標籤。劉墉和他的父親劉統勳同朝為官,最後都官至宰相。

90年代一部電視劇《宰相劉羅鍋》,火遍全國。其中,讓還是小孩子的我記憶猶新的是,那個駝背的老頭劉墉,整天與和珅各種爭鬥。

然而影視作品中都會有杜撰和誇張的成分,真實的劉墉又是怎樣的呢?今天我們一起來聊一聊劉墉的官宦生涯。

01清廉世家

要說一個家族,世代為官,那這不稀奇,在哪個朝代都有很多人。然而要說一個家族為官世代清廉,那就少之又少了,而劉墉一家就是這樣的家族。

我一直在想,為啥他能夠為官五十載,從來不被金錢誘惑,清正廉潔,克己奉公呢?現在我終於有了答案:家族文化的薰陶和家庭環境的影響。

劉墉的曾祖父

劉必顯,是劉氏家族從明朝遷到山東後的第一個舉人。自此之後,劉家便開啟了官宦世家之門,一代更比一代厲害。

劉必顯,生活在清朝的順治年間。他一生仕途坎坷,最高官職只做到了戶部河南司主事,相當於知縣級別,六品。然而卻為官清正廉潔,拒絕收受賄賂。

有這樣一件事,

有一個人來官府告狀,說他的哥哥給一個旗人貴族獻了一些產業,並主動去做旗人的奴隸。而這個旗人貴族卻非常貪婪,將他們家剩餘的產業全部掠奪過來,都要據為己有,並命令他們全家做旗人的奴隸。這個人認為自己沒有同意捐獻產業,而貴族強行佔為己有,於是告到官府,要求貴族歸還自己的那份產業。

當時的清王朝剛剛建立,旗人在當時囂張跋扈,沒有人敢管。但是劉必顯卻不畏勢力,堅持認為旗人不能奪這個人的產業,並判歸還。

正因為劉必顯的不畏權貴,使他得罪了旗人,得罪了旗人就相當於得罪了朝廷,被降職是難免的。

劉墉的祖父

劉棨(qǐ),一生在基層工作,可以說是真正的父母官,實幹家。他歷任寧夏、平陽、天津、江西、寧羌、四川等多地的知縣,政績卓著。

真正為百姓做實事

當初他在寧羌任職時,稅貢非常重,每次都收不上來。為了搞清楚狀況,他親自帶領團隊去實地勘測,發現寧羌山高地瘠,其中七分石頭三分土。

於是他將勘測情況上報朝廷,建議朝廷給這個地方減免賦稅。最後朝廷經過核定,批准了劉棨的奏摺,全州減免賦稅額度超半數,這一制度一直沿用了200多年。為當地的百姓解決了一大塊的生活負擔。

為百姓墊資賦稅,沒有路費回家奔喪

康熙四十一年,劉棨的母親去世,而讓劉棨為難的是自己由於替寧羌的百姓繳稅而負債纍纍,竟連回家奔喪的路費都沒有。

他只好去信讓他的弟弟變賣自己的家產,然而幾十年為官清廉,家中沒有值錢之物,變賣家產後也不夠路費,他的弟弟又將自己的家產變賣湊錢給他。後來,百姓都知道了這件事,非常感動,大家竟相捐錢資助,卻都被劉棨婉言謝絕。

劉棨為官一生,清廉正直,勤奮不懈,最後因為工作勞累而死。

劉墉的父親

劉統勳,是劉家的第一個大學士。他繼承了劉家的所有優良傳統,並發揚光大。清正廉明,直言敢諫,知人善任。其中,紀曉嵐就是劉統勳發現並舉薦給乾隆的。

劉統勳也像他的父親劉棨一樣,做事認真,一絲不苟。

為了繪製《西域圖志》,劉統勳親自率領測繪隊員歷經艱難險阻踏遍天山以北的地區,遠涉巴爾喀什湖以西的吹河、塔拉期河,獲取大量實地測繪資料。此後,《西域圖志》成為後來很多地圖繪製的藍本。

劉統勳善於治水,他受命勘察疏通運河,督修河道、治理水患長達三十餘年。並在期間,懲辦了多起貪官汙吏的案件。

由於他一生操勞,最後竟然猝死在上朝的路上

乾隆三十八年,73歲的劉統勳像往常一樣去紫禁城上早朝。轎子走到東華門外時,轎內忽然傾斜,抬轎人拉開轎簾,發現劉統勳雙目緊閉。乾隆聽說後趕忙派御前大臣攜藥趕往救治,但劉統勳已經去世了。

祖輩幾代人的做事風格,像基因一樣遺傳給劉氏家族的子孫後代們,成為家族中最寶貴的精神財富。

加上從小受到家族環境的薰陶,耳濡目染,劉墉從小便看到了他的父親做事風格,並深深的刻在心裡,慢慢的形成了劉墉的價值觀。

02劉墉的官宦生涯

1720年,劉墉出生在一個令無數人羨慕嫉妒恨的相門世家。家族文化的影響,讓他從小就開始接受良好的教育。

我們只知道劉墉的成就是做官,其實,比做官更厲害的是,他的書法。

他與翁方綱、梁同書、王文治被稱為清代四大書法家,四人書法享譽大江南北,時稱「翁、劉、梁、王」,後人稱他們為清四家。

羅鍋之謎

也許是受影視作品的影響,說起劉墉,我們馬上想到的是那個彎腰駝背的羅鍋老頭,而實際上真的是這樣嗎?其實這是影視作品的杜撰。

據說,從考古工作者發掘的劉墉的棺木中,發現劉墉的小腿骨很長,如果按照科學比例還原的話,劉墉的身高至少在180-190cm。這在當時可以說是很高的了。因為清朝時期的男人身高普遍要低於現代人。

所以很可能是因為,作為臣子的劉墉由於個子太高,在皇帝面前一直半鞠著身子,看上去好像有些駝背而已,而並非天生羅鍋。

宦海生涯,漂泊二十載

由於劉墉父親此時在朝廷中官職很高,所以,劉墉不用像普通的百姓一樣參加科舉的層層選拔,而是直接獲得恩蔭舉人身份。

乾隆十六年,31歲的劉墉參加了當年的會試和殿試考試,並考中二甲第二名進士,被授予翰林院庶吉士,從此以後,劉墉正式步入仕途。

劉墉的官宦生涯比較坎坷,剛開始,由於父親工作失誤的影響而連累下獄,而後得到赦免。從此開始被外放,在外地做官20多年,主要是做各地的監考官,為國家選拔人才。

《儒林外史》中描繪和諷刺了當時科舉考試中科場的各種作弊,官場的惡習現象,這一切劉墉在為官20多年中,也是沒少見到。他秉承了父親劉統勳的正直幹練與雷厲風行,整頓考場秩序,清除官場惡習,做了很多實事,在民間的口碑非常好。

其實,劉墉的父親在各個方面都更加厲害,官職做的比他大,能力比他更強,可是名氣卻不如劉墉。我想這應該與劉墉多年的基層工作有很大關係,使他在民間的知名度高,家喻戶曉。

與和珅同朝,一改往日作風

劉墉在外漂泊幾十載,直到62歲的時候才被乾隆調入北京工作,升任吏部尚書。然而這時候他遇到了當朝的大反派,乾隆的寵臣,和珅。

此時的和珅才32歲,正值人生中最好的年紀,就已經官至大學士,位極人臣。在乾隆面前,他八面玲瓏,春風得意,受寵至極。在朝中,他獨攬大權,黨羽豐益。劉墉幾次碰壁後,開始變得消沉,不斷犯錯,多次受到皇帝的責備。

乾隆五十四年,劉墉任上書房總師傅。他對下屬的管理寬鬆,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上書房的很多師傅故意不上班,不來書房。而劉墉不僅不糾正,還假裝不知道,後來被皇帝知道了,將他降職為侍郎。

還有一次,73歲的劉墉擔任會考主考官,他不再像年輕時候那樣秉公執法,而是敷衍了事,沒有盡心安排,草率閱卷,從而導致了很多不合格與違反制度的卷子。

一直到乾隆退位,嘉慶登基,劉墉在兩位皇帝面前都不是很受歡迎。他們認為劉墉老了,糊塗了。

嘉慶元年,皇帝破格提尚書董誥為大學士,而沒有提拔資歷最深的劉墉。嘉慶皇帝明明知道戴世儀又笨又蠢,還在皇帝詢問他時,說戴世儀能力很強,可以勝任之類的話。致使所有人都對劉墉的糊塗深信不疑。

但是,這其實是劉墉的一個最大的計劃。不是他年齡大了,變得愚蠢了。也不是他累了,不想專心做事了。他要做一件大事,扳倒和珅。

自他回到朝廷以後,發現朝廷基本上被和珅所掌控,無論哪個部門都有和珅的眼線,如果這時候與和珅做對,只有死路一條。

劉墉這時候採用的卻是表面愚鈍,讓和珅對自己疏於防範。而卻慢慢的搜集材料,查找證據,等待時機。這個時機在乾隆皇帝去世後來了。

嘉慶四年,乾隆駕崩,劉墉立刻將查明的和珅的20條罪行密送給嘉慶。在辦理完乾隆的喪事以後,和珅被嘉慶皇帝送入監獄,並處死了他。

朝廷掃除了這個大隱患,劉墉又開始恢復了之前的辦事風格,一直到去世,仍保持著雷厲風行的做事方式,直到生命的盡頭,也算是善始善終,為自己的政治生涯畫上了完美的句號。

03寫在最後

劉墉一生為官五十餘載,宦海沉浮,幾經起落,官職最高時做到體仁閣大學士。總體而言,他清正廉潔,繼承了他的父親劉統勳和他的祖父劉棨的衣缽,成為乾隆、嘉慶朝的重要大臣。

由此看來,一個人受家庭環境和家庭的教育影響很大,會給一個人的人生態度留下一種不可磨滅的印跡。

好的家庭環境和家人關愛能造就一個人的健康成長,反之,一個人可能會在錯誤的人生之路上越走越遠,直至走上不歸路。

#劉墉#

相關焦點

  • 老劇《宰相劉羅鍋》,鄧婕顏值超耐打,李保田的劉墉成經典
    說起《宰相劉羅鍋》這部電視劇,不少的八零後九零後的網友肯定都看過,畢竟這可是很多人的童年回憶,吃著一毛錢的冰棍,和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圍坐在電視機前,津津有味的看著劉羅鍋戲耍和珅,這樣美好的畫面,伴隨著網際網路的高速發展,生活節奏的加快,恐怕再也不會出現了!
  • 《宰相劉羅鍋》為什麼是戲說歷史之祖?喜劇外殼下還有什麼?
    最近兒子在聽劉寶瑞的單口相聲《君臣鬥》,也沒經過筆者指點,他自己居然就摸索著在電視上找到了《宰相劉羅鍋》,從第一集開始看起來,智能時代真不一樣。不過看了兩集,兒子的問題來了:這和《君臣鬥》怎麼不一樣啊。
  • 《宰相劉羅鍋》播出24年,開內地劇戲說先河,三主演之後再無合作
    01 詼諧機智劉羅鍋——李保田 壽高85歲的劉墉是清代名臣,他於乾隆16年中進士,以為官清廉著稱。因為在書法上造詣頗高,有「濃墨宰相」的美譽。 而且,他也並不是羅鍋。民間傳言中,劉墉個子較高,因常年伏案讀書,所以有些佝背;史料中,則說是劉墉年老後駝背彎腰,被嘉慶戲稱「劉駝子」。 傳到後來,劉墉便在野史和民間故事中,變成了背有羅鍋。 《宰相劉羅鍋》中的劉墉,形象來自於各方傳聞的融合。
  • 《宰相劉羅鍋》是張國立、王剛、李保田演藝生涯轉折點?
    上一篇文章寫李嘉存老師,特意又去看了看當年的熱播劇《宰相劉羅鍋》,真是感慨啊,看看那麼年輕的張國立和王剛,還有從來沒年輕過的李保田,感覺謝東的「天地之間有桿秤」還在耳邊迴響。正因為《宰相劉羅鍋》取材於民間故事,它也開啟了大陸戲說歷史劇的先河,而且導演還特地在片頭加上了四個大字:不是歷史!真是良心導演。你看現在,明明不是歷史胡編亂造的電視劇,導演還大言不慚說自己還原歷史呢。
  • 乾隆嘲笑劉墉長相,劉墉吟出一首詩後,乾隆的耳朵都羞紅了!
    今天小編給大家講一講乾隆為難劉墉的故事。乾隆年間,京城開科取士。一時間應考的舉子云集北京。開科之後,住在店房的舉子們,一個個像是熱鍋上螞蟻, 心急火燎地盼著發榜,有的還天天做著中狀元的美夢呢!好不容易盼到了發榜,皇榜下,成千上萬雙眼睛瞪得溜圓,伸長著脖子,擁擁擠擠好不熱鬧。
  • 中國歷史上名氣最大的四位山東籍宰相
    俗話說的好:山東出宰相,山西出上將。齊魯大地,宰相輩出:伊尹、諸葛亮、王猛、王導、房玄齡等這些歷史上最出名的賢相都是山東人。據不完全統計山東省歷史上名氣很大的宰相不下20位,而今天咱們要說的就是其中名氣最大的四位山東籍宰相。
  • 文化漫談:從「將相本無種」,談「丞相」與「宰相」區別
    而與「將」的主徵戰、殺伐、武略不同;「相」作為文官之首,吸引的自然是無數文人、才子,他們窮其一生,恨不能「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而得益於古裝影視劇的熱播,「丞相」、「宰相」也成為了我們日常生活中最為熟知的「相」,但另一方面也正是由於這些古裝照的不嚴謹,讓很多人都傻傻分不清「丞相」、「宰相」之間的區別,都以為「丞相」與「宰相」是一回事,事實上兩者之間有著相同之處,但不同之處也頗多。
  • 基層農商行清廉金融文化建設實踐的思考
    摘要:強化清廉金融文化建設是金融業貫徹國家反腐倡廉各項工作要求,淨化銀行業經營環境的有力舉措,也是提升從業人員綜合素質的重要保障,基層農村商業銀行建設清廉金融文化建設宜適應金融業反腐倡廉整體要求,結合自身職責定位,著力於環境、人員、措施建設,促進形成廉潔自律的工作環境、合規良性的行業氛圍、安全高效的經營目標
  • 《宰相劉羅鍋》兩位奇女,一位「嫌棄」丈夫,一位為藝術「獻身」
    《宰相劉羅鍋》這不電視劇相信在很多中年朋友心中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在他們的記憶中常常會留下這樣的一段回憶,每當吃過晚飯一起板著小板凳打開打開電視機看《宰相劉羅鍋》的情形,一家人惹人鬧鬧的顯得特別溫馨。《宰相劉羅鍋》配攝於1996年,而當時作為格格的鄧婕,自從與張國立結婚後少有的沒有在劇中與鄧婕出演夫妻,而且在聽說飾演「皇帝」的張國立要讓她成為嬪妃,反而非常的「嫌棄」,最後自己找了「六根不全」的劉墉。而另一位奇女子則是作為科考弊案寫洩露考題的官員女兒銀紅(李愛群飾演),一家大小老幼殺頭的殺頭,流放的流放只有她在秀女名冊才免被殺頭。
  • 電視劇宰相劉羅鍋中,六王爺和乾隆是什麼關係?
    《宰相劉羅鍋》僅僅一部由編劇杜撰出來的電視劇而已,根本談不上什麼原型不原型的……劇中的和珅和劉墉除了名字是真實的之外,在他們身上發生的事情與真實歷史無關!至於所謂六王、八王、九王,那就更加無從談起了。劇中提到,這三位王爺都是乾隆帝的叔叔,可乾隆帝的八叔和九叔是誰呢?
  • 以家庭「小氣候」 溫潤社會「大氣候」
    入選全國文明家庭的300戶家庭,無論是「最是書香能致遠」的魯忠義家庭、用獨臂撐起一個家的鄢光菊家庭,還是紮根山村服務鄉親的李保國家庭、用愛澆灌沙漠綠洲的圖布巴圖家庭,良好家風的力量無一不是來自家庭長者的言傳身教和所有家庭成員的身體力行。正所謂:上行,下效;存乎中,形於外。
  • 修水陳氏:一門五傑 文化世家
    陳寶箴父親陳偉琳的臨終箴言「成德起自困窘,敗身多因得志」,深刻影響了陳寶箴,鑄造了陳氏後代淡泊清廉、銳意進取的良好品質。 陳氏一族秉清純之門風,學問識解,惟取其上。陳寅恪受篤實嚴謹的家風影響,從小便培養出一種不囿於經書和已有定論的存疑精神以及尋根問底的學術風格,並把嚴謹治學、愛國愛家的精神傳導給家人。
  • 此人被一隻老虎撫養成人,跟著小老虎吃喝,長大後卻當上了宰相
    鬥子文是楚國有名的宰相,他文韜武略的智謀,還有著治國安邦的雄才,鬥子文為官比較清廉,處事也是比較公平的,從來都是不循私情。其父親是鬥伯比,年輕的時候去姑姑家做客,這個時候看見了清純可人的表妹,並且對她萌生情愛,經過了長時間的相處,表妹也愛上了他,二個人越走越近,都是年輕人便發生了關係,不久表妹便懷孕了。
  • 高校紀委推動「清廉校園」建設的履責路徑研究
    把握「清廉校園」建設重要意義,認清高校紀委落實監督責任的現實使命建設「清廉校園」是建設風清氣正教育生態,推動教育事業健康快速發展的現實需要,也是建設良好師德師風環境、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必然要求。必須要從這個高度,認清高校紀委的使命責任,提高政治站位、落實工作舉措、確保工作效果。
  • 韻石繪清廉 校園揚清風 馬寅初小學讓石頭綻放清廉之花
    為秉承馬老廉潔初心,弘揚馬老清正廉潔、淡泊名利的寶貴精神,學校將「馬老文化」和「韻石文化」有機結合,開展系列清廉教育活動,讓每一個寅初少年從小就在心靈深處埋下清廉的種子。學校一方面組織學生參觀故居,組織志願服務隊開展活動,讓馬老的廉潔故事進教材、進課堂、進家庭;另一方面,積極開拓韻石文化的新篇章,在石頭上繪製清廉人物、清廉漫畫、清廉警句,賦「廉」於韻石之上,寓意深刻,發人深思。
  • 黃景昉:竭力保護忠良的明末宰相
    人物簡介黃景昉:字太稚(又作太穉),號東崖,明代晉江東石檗谷村人,官至文淵閣大學士、太子少保,一生著述宏富。《石匱書後集》將其與蔣德璟、吳甡並稱為「三君子」,認為他們「處則為慧業文人,出則為救時宰相」,評價甚高。
  • 「盜墓世家」挖出國寶級壁畫
    「我是在等他們回來,他們去挖一個古墓了……」眼看事情敗露的司機說出了實情。  「趕緊喊人來!」得知現場還有另外3名嫌疑人,多名警察趕來增援,在對現場實施包圍之後,幾名民警進入古墓,正搬運一塊壁畫的3個嫌疑人發現民警立刻逃竄,兩名被當場制服,另一名老年男子趁亂逃脫,竟跑出七八公裡遠,但最終還是被緊緊追趕的警察抓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