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碳增加改變烏賊行為

2021-01-15 科學網

 

葡萄牙和美國科學家報告說,大氣二氧化碳含量增加可能會改變洪堡烏賊的新陳代謝和行為,洪堡烏賊是太平洋中最大的捕食者之一。

 

洪堡烏賊(Dosidicus gigas)常見於太平洋熱帶東部地區,重量可達50公斤。葡萄牙裡斯本大學Rui Rosa和美國羅德島大學Brad Seibel收集了來自加利福尼亞灣的洪堡烏賊,調查變化的氧氣和二氧化碳濃度導致的海洋酸化對動物的影響。此前的研究表明,氣候變化可能導致海洋中的二氧化碳增加,並形成碳酸。

 

在研究人員的船上進行的流動腔實驗中發現洪堡烏賊可以減緩它們的新陳代謝,從而僅消耗非常少量的氧。這種烏賊因此可以在白天下潛到水下175米的缺氧區域。在夜間,這種烏賊則依靠海面附近富含氧氣的海水。然而,預計到2100年海面的海水將具有更高的二氧化碳濃度,這可能會改變深處的低氧海水和表面酸化海水之間的可生活窗口。研究人員表示,結果是這種烏賊可能變得昏睡,因此更容易被捕食者捕獲,或比目前更難抓到獵物,這可能迫使這種烏賊遷徙到別處。(來源:EurekAlert!中文版)

 

(《國家科學院院刊》(

PNAS

),doi: 10.1073/pnas.0806886105 ,Rui Rosa,Brad A. Seibel)

 

更多閱讀(英文)

 

PNAS發表論文摘要

 

相關焦點

  • PNAS:大烏賊生存受到大氣中二氧化碳增加的威脅
    科學家報告說,增加大氣二氧化碳可能改變太平洋中最大的捕食者之一的洪堡烏賊的新陳代謝和行為。洪堡烏賊(Dosidicus gigas)見於太平洋熱帶東部地區,重量可達50公斤。Rui Rosa和Brad Seibel收集了來自加利福尼亞灣的洪堡烏賊,從而調查變化的氧氣和二氧化碳濃度導致的海洋酸化對動物的影響。此前的研究提示,氣候變化可能導致海洋中的二氧化碳增加,並形成碳酸。在他們的船上進行的流動腔實驗中,這組作者發現洪堡烏賊可以減緩它們的新陳代謝,僅使用非常少量的氧。這種烏賊因此可以在白天下潛到水下175米的缺氧區域。
  • 全球氣候變暖,烏賊可能要躺贏
    烏賊| Reuters/Michael Fiala一些海洋生物學家曾假設,隨著海洋二氧化碳濃度的增加,烏賊種群會受創。持續增加的二氧化碳會使海水酸化,而烏賊這種頭足類生物,血液中負責運輸氧的血藍蛋白對酸鹼度變化反應極為敏感。酸化的海洋環境可能使烏賊們自身供氧困難,再加上它們的泳姿耗氧量很大,科學家們認為它們可能已經生存在缺氧邊緣了。
  • 動物令人驚嘆的十種性行為 烏賊持續交配兩周
    可是,在這些實驗中,研究人員發現了野生動物許多與眾不同的性行為。以下就是這種最瘋狂行為的一些事例。   1.烏賊持續兩個星期一刻不停「交配」   烏賊是一種大型、種類繁多的海洋頭足軟體動物。當看到「意中人」後,雄性烏賊會跳起「圓圈舞」,吸引雌性烏賊上鉤,它們會繞在直徑200米的「產卵床」周圍纏綿。
  • 偽裝大師巨烏賊,竟可以改變身體顏色和紋理,與環境融為一體!
    偽裝大師巨烏賊,是烏賊中最大的一類。它們可以改變自身皮膚的顏色和紋理,與環境融為一體!巨烏賊一般指大王烏賊。為頭足類中最大、最重者,總長超過20米,最大體重達1000千克。體圓錐形,後部陡然瘦狹,肉鰭短小,位於外套後部,略呈桃形;口膜連接肌絲與第4腕背緣相連;漏鬥鎖長橢圓形,且直槽。
  • 烏賊的變色絕技舉世聞名,但他們變色除了隱藏竟然還有溝通的用途
    2006年有研究團隊發表了一篇關於烏賊之間溝通方式的論文,研究團隊認為公烏賊間的溝通研究相較母烏賊豐富,例如公烏賊會在爭鬥行為時展示IntenseZebraDisplay傳遞它們的侵略意圖,針對母烏賊的研究卻極少,比較多論述的是繁殖時顯露給公烏賊的pre-copulatorygray,但經其他實驗者觀察,諸如母烏賊會聚集等行為顯示極有可能存在其他方式,讓它們能分辨彼此的生理性別,甚至還能以視覺信號互相溝通
  • 人為二氧化碳的增加是前所未有的
    2008年,伯爾尼大學的專家證明了過去80萬年來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始終遠低於今天到目前為止,二氧化碳濃度自然百年尺度躍遷的最大速度和頻率仍然未知。研究表明,突然的二氧化碳升高是我們氣候系統的普遍特徵,甚至可能在冰期之間發生。快速的二氧化碳跳躍不僅可以在冰川期而且在前兩個冰川期都可以檢測到,這一事實令研究人員感到驚訝。研究人員不能得出結論性地解釋為什麼在前冰期之間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突然升高的原因。
  • 《三十而已》:行為可以改變認知,行為可以改變你的現狀
    《三十而已》:行為可以改變認知,行為可以改變你的現狀有一個熱播的電視劇30而已,在裡邊我們可以看到人生百態,這裡也許有很多瞬間讓你感受到,生活中所存在點點滴滴的那種感同身受。有太多的分析和分解,我們今天只討論一點點,那就是:行為可以改變認知。
  • 烏賊捕食 墨汁掩護
    萊氏擬烏賊在噴射墨汁。
  • 日本單位發電量二氧化碳排放量不斷增加
    日本單位發電量二氧化碳排放量不斷增加 來源:新華網 2009年10月21日20:08   新華網東京10月21日電(記者錢錚)國際能源機構最新公布的關於各國燃料燃燒產生二氧化碳量的統計報告顯示
  • 科學家:二氧化碳增加,將降低人類認知能力
    而隨著人類不斷加速對二氧化碳的排放,越來越多的影響也就出現了,因為它在逐步的改變生態系統的一個變化,同時對地球生命和人類都產生了「間歇性」的影響,所以說可以確定二氧化碳雖然在地球上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當出現「積累」狀態的時候,它將產生反向效應。 那對人類有什麼影響?
  • 美國航天局: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仍然在增加
    歐聯網9月20日電 據歐聯通訊社報導,當地時間9月19日,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在推文表示,與2018年8月相比,2019年同期地球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增加了3個單位。該數據顯示,人類減少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以及減緩全球變暖所付出的努力尚未取得成效。
  • 科學家:二氧化碳增加,將降低人類認知能力
    地球的二氧化碳可以說是明顯較多的,除了大部分植物能夠吸收之外,還有一部分完全是停留在我們大氣之中。而隨著人類不斷加速對二氧化碳的排放,越來越多的影響也就出現了,因為它在逐步的改變生態系統的一個變化,同時對地球生命和人類都產生了「間歇性」的影響,所以說可以確定二氧化碳雖然在地球上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當出現「積累」狀態的時候,它將產生反向效應。
  • 黑碳氣溶膠及二氧化碳增加亞洲季風區降水
    本報訊(記者張行勇)近日,中科院地球環境研究所副研究員解小寧等利用降水變化的驅動和響應模式比對計劃(PDRMIP)框架下的9個全球海—氣耦合模式試驗結果,研究了10倍黑碳氣溶膠和2倍二氧化碳對亞洲夏季風和降水的影響,對比分析了黑碳與二氧化碳含量增加引起的區域氣候環境效應的異同
  • 吸血鬼烏賊:章魚烏賊的共同祖先,海洋垃圾處理器
    某島曾經介紹過世界上唯一具有毒性的火焰烏賊,今天就來講講它的老祖宗吸血鬼烏賊,也叫幽靈蛸。第一次看到這種生物,還以為是長了耳朵的烏賊,其實那是吸血鬼烏賊的兩隻大鰭,大海果然深不可測。
  • 奇異的海洋生物-吸血烏賊
    吸血烏賊,又名幽靈蛸,是一種居住在深海的頭足類,有別於章魚、烏賊和魷魚。吸血烏賊是一種發光生物,身體上覆蓋著發光器官,使它們能隨時把自己點亮和熄滅。吸血烏賊可說是活化石,億年前因躲避掠食者獵食,從淺海移居到深海,億年來其形態不曾改變。
  • 烏賊變色的秘密
    烏賊又稱墨魚、墨斗魚,屬軟體動物門,頭足綱,二鰓亞綱,十腕目。因足環列於頭部,也被稱為頭足類軟體動物。它們具有一種神奇的能力,那就是可以改變皮膚的顏色。那麼烏賊是如何變色的?結構性顏色源於光線同生物納米結構之間物理上的相互作用,正是這種生物機制,烏賊才具有顏色。研究人員曾在乳光槍烏賊體內發現一種叫做乙醯膽鹼的神經遞質,這種神經遞質會通過烏賊的生物機制啟動一系列過程,最終形成一些磷酸鹽和一族獨特的蛋白質。這套程序會讓該蛋白質發生濃縮,從而推動烏賊的變色過程。
  • 科學網—烏賊捕食 墨汁掩護
    萊氏擬烏賊在噴射墨汁。 圖片來源:Colin Marshall/FLPA /REX Shutterstock 本報訊 一項日前發表於《海洋生物學》雜誌的研究稱,日本侏儒烏賊首次被拍攝到在捕獵小蝦時釋放墨汁,即在利用其作為掩護的同時分散獵物注意力。 「這是第一次發現頭足類動物利用墨汁捕食。」
  • 烏賊 海洋世界簡筆畫 | 每日一畫
    點上方藍字關注,每晚7點更新免費教程識別上方藍色二維碼加入班級群學畫畫與老師和小夥伴們一起交流分享烏賊本名烏鰂烏賊遇到強敵時會以「噴墨」作為逃生的方法並伺機離開,因而有「烏賊」、「墨魚」等名稱。其皮膚中有色素小囊,會隨「情緒」的變化而改變顏色和大小。烏賊會躍出海面,具有驚人的空中飛行能力。與魷魚和章魚一樣屬海洋軟體動物,三者均不屬於魚類。烏賊身體扁平柔軟,非常適合在海底生活。烏賊平時做波浪式的緩慢運動,可一遇到險情,就會以每秒15 米(54公裡/小時)的速度把強敵拋在身後。
  • 真正的烏賊,金光閃閃的烏賊
    圖片:ifeng.com與中國尾槍烏賊一樣,金烏賊同樣是頭足綱軟體動物,而與前者不同的是,金烏賊屬於頭足綱下的烏賊目,並且是烏賊科(Sepiidae)、烏賊屬(Sepia)的「嫡系」成員。金烏賊不僅出身純正,並且在臺灣、日本等地,它在習慣上就直接被稱為「真烏賊」,因此將金烏賊看作真正烏賊的代表一點都不為過。
  • 烏賊是四維生物, 比人類高級?
    不過烏賊為什麼是四維生物?這其實跟烏賊的眼睛有關。網上有人說其實烏賊就是四維生物,這種說法有什麼依據嗎? 烏賊人類和普通動物觀察事物時都是通過改變眼球內的晶狀體來更好的觀察事物,但由於不能聚焦於一點上,於是就產生了模糊的圖像。而烏賊的眼內有一種特殊的晶體,它可以矯正模糊的圖像,把將落於晶狀體表面不同地方的光線分別進行不同程度的彎曲,從而通過改變眼球來適應所看到的物體。因此說烏賊看到的要比我們人類看到的視野更加高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