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單位發電量二氧化碳排放量不斷增加

2021-01-18 搜狐網
日本單位發電量二氧化碳排放量不斷增加

來源:

新華網

2009年10月21日20:08

  新華網東京10月21日電(記者錢錚)國際能源機構最新公布的關於各國燃料燃燒產生二氧化碳量的統計報告顯示,2007年日本每單位發電量排放的二氧化碳量不斷增加,在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經合組織)的30個成員國中排第20位。

  報告指出,日本1998年每發電1千瓦時排放的二氧化碳量約為381克,之後呈持續增長態勢。有分析指出,核電站的啟用率不高,太陽能、風能等可再生能源發電普及遲緩等是造成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

  報告顯示,日本2007年每發電1千瓦時排放的二氧化碳量約為450克,超過經合組織約448克的平均排放水平。與日本相比,德國雖然繼續依賴火力發電,但不斷發展可再生能源,因此2007年每發電1千瓦時排放二氧化碳約427克。而歐洲的平均水平只有約310克,不到日本的70%。

上網從搜狗開始

今日熱點

溫家寶總理在記者會上表示,現在改革到了攻堅階段…[詳細]

汪成榮面臨的獎金被收回再分配難題,並不是一個單一事件。[詳細]

相關焦點

  • IEA:2019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增長停滯
    根據國際能源署(IEA)發布的數據,2019年與能源相關的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停止增長。  總部位於巴黎的該組織表示,這主要是由於先進經濟體發電的排放量下降,這歸功於可再生能源(主要是風能和太陽能)的作用不斷擴大,燃料從煤炭轉換為天然氣以及更高的核能發電量
  • 獨家翻譯 | IEA:2019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趨平
    IEA發現,經過兩年的增長,世界經濟增長2.9%,但2019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仍保持在330億噸不變。  主要原因是發達經濟體發電的排放量下降,國際能源署表示,可再生能源(主要是風電和太陽能)、從煤炭到天然氣的燃料轉換以及核能發電量增加起到了重要作用。
  • 2019年全球能源類二氧化碳排放量止增
    據油氣新聞2月17消息稱,國際能源署(IEA)透露,全球與能源相關的二氧化碳排放在連續兩年增長後,於2019年停止增長。儘管全球經濟增長2.9%,但2019年全球排放量仍在330億噸。
  • 2019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情況
    一、全球排放趨勢在連續兩年增長後,2019年全球與能源相關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在33吉噸(Gt)左右。這主要是由於可再生能源(主要是風能和太陽能光伏)的作用不斷擴大、燃料從煤炭轉向天然氣以及核電(生產增加),發達經濟體電力部門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急劇下降。
  • 日本溫室氣體排放量連續4年減少
    【環球網報導 記者 王歡】據日本共同社11月30日報導,日本環境省30日公布的國內2017年度溫室氣體排放量初值顯示,換算成二氧化碳為12.94億噸,較上年度減少1%,連續4年下降。擴大引進可再生能源及核電站的重啟被指為主要原因。另一方面,用作空調製冷劑等的具有強力溫室效應的氟利昂替代物的排放有所增加。冬季煤油取暖也導致家庭的排放量增加,總體降幅較小。
  • 詳解十三五:2020年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累計降低18%
    央廣網北京5月24日消息 據中國之聲《央廣新聞》報導,國家發改委新聞發言人趙辰昕詳解十三五,介紹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降低。  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降低,顧名思義是指每生產單位GDP所排放二氧化碳量與基期相比的降低比例,反映控制溫室氣體排放、應對氣候變化的成效。  隨著人們環保意識的提高,大家也越來越關注地球環境的變化。
  • 世界各國二氧化碳排放量排名
    這些氣體有二氧化碳、甲烷、氯氟化碳、臭氧、氮的氧化物和水蒸氣等,其中最主要的是二氧化碳。近百年來全球的氣候正在逐漸變暖,與此同時,大氣中的溫室氣體的含量也在急劇地增加。許多科學家都認為,溫室氣體的大量排放所造成溫室效應的加劇可能是全球變暖的基本原因。  人類燃燒煤、油、天然氣和樹木,產生大量二氧化碳和甲烷進入大氣層後使地球升溫,使碳循環失衡,改變了地球生物圈的能量轉換形式。
  • 今年廣深要減5%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
    南都訊 記者餘毅菁 今年廣深兩市二氧化碳排放量各要下降5%以上!昨日,廣東省發改委發布《關於下達各地級以上市2017年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工作目標的通知》(下稱《通知》),對全省21個市2017年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提出年度下降目標,其中廣州、深圳、佛山、東莞和中山五市年度目標下降率最高,這些城市今年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下降率要達到5.09%。
  • 日本研究稱地球上空二氧化碳濃度不斷上升
    原標題:日本研究稱地球上空二氧化碳濃度不斷上升  新華網東京5月18日電(記者 藍建中)日本研究人員最新報告說,他們通過分析20年間的數據,發現在高約10公裡的地球上空,二氧化碳濃度正在不斷上升,這一現象在工業活動活躍的北半球尤為顯著。
  • 報告: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增速趨緩
    報告: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增速趨緩 國際非政府組織「全球碳計劃」12月4日發布報告說,研究顯示,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增速趨緩。
  • 來自燃料燃燒的二氧化碳排放2018(回顧)
    2016年,最大的6個電力生產國生產了總發電量的70%,但是也造成了73%的排放。由於中國和印度煤炭產生的電力佔比為69%和75%,二者共同排放了40%的全球發電二氧化碳排放,排放量達到了122億噸,而美國、歐洲、俄羅斯和日本共同佔比僅為32%。
  • 氣候和能源政策太弱 二氧化碳全球排放總量仍不斷增加
    北極星大氣網訊:國際非政府組織「全球碳計劃」最近發布了一份報告,報告顯示,21世紀初,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每年增加超過3%;2010年以來增加趨勢有所放緩,增長率保持在年均0.9%;2019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預計增幅為0.6%,低於2017年的1.5%、2018年的2.1%,增速趨緩。但目前的氣候和能源政策太弱,還不足以扭轉全球排放總量不斷增加的趨勢。
  • GCP公開2020年版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數據
    另外還發布了一項快報值,即受COVID-19疫情影響,預計2020年全球的化石燃料消費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將比上一年減少約7%。為推進國際聯合研究,以加深對全球碳循環相關的自然和人類因素及其相互作用的科學理解,在日本(國立環境研究所)和澳大利亞(CSIRO)設置了國際辦事處。
  • 全球各國二氧化碳排放量比較排行 美國第一中國第二
    根據碳監測行動(CARMA)網站提供的數據,對全球各國的CO2排放量進行了比較排行,詳見下表:以上數據表明,美國仍是二氧化碳排放最多的國家,由於這個國家的工業化程度很高,火力發電廠較多,因此光美國發電廠二氧化碳排放量就佔到了全球發電廠排放總量的25%。
  • 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幅放緩但仍未下降
    近日,國際非政府組織「全球碳計劃」發布的報告顯示,21世紀初,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每年增加超過3%;2010年以來增加趨勢有所放緩,增長率保持在年均0.9%;2019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預計增幅為0.6%,低於2017年的1.5%、2018年的2.1%,增速趨緩。
  • 二氧化碳排放量超5900萬噸,災害數量急劇增加,地球還能抗住嗎?
    二氧化碳排放量超5900萬噸,災害數量急劇增加,地球還能抗住嗎?2020年溫度的升高已經成為了常態,溫度升高給我們帶來的變化,我們也感同身受。融化和冰川的崩塌,這是在所難免的,在異常高溫的情況下,將會有越來越多的地區迎來一次又一次的火災,自從6月中旬開始,西伯利亞地區的一項就從來沒有停止過,火災的次數不斷的增加,強度也一次比一次更加的嚴重。
  • 日本二氧化碳海底封存技術邁向商業化
    【環球網科技綜合報導】《日本經濟新聞》4月29日報導稱,對火力發電站排放的大量二氧化碳進行回收並埋藏於海底的技術開發取得了進展。由於可遏制全球變暖,美國等國開始在內陸地區引入相關設備,四面環海、國土面積狹小的日本則主要採用海底儲存方式。
  • 日本考慮2035年禁售燃油車 有助消減汽車二氧化碳排放量
    12 月 3 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日本經濟產業省正在考慮,在 2035 年前後實現停售新汽油動力車。  日本的新車銷售將全部轉變為混合動力車和純電動汽車等電動車型,這樣有助於大量削減汽車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外媒稱,預計日本經濟產業省本月將召集汽車行業相關人士舉行會議,並公布上述方針。
  • 2018回顧: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創新高
    科技日報 北京12月9日電據英國《科學新聞》網站近日報導,儘管氣候科學家和聯合國等國際組織不斷呼籲,要求各國採取措施削減二氧化碳(CO2)排放,但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預計將在2018年創下歷史新高。《自然》《地球系統科學數據》和《環境研究快報》雜誌5日在線發表的《全球碳預算》報告(使用截至今年11月初的數據來預測全年的排放量)稱,預計2018年全球化石燃料燃燒產生的CO2將比2017年增加2.7%。去年,化石燃料燃燒將9.9億噸碳排放進了大氣層。
  • 美國航天局: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仍然在增加
    歐聯網9月20日電 據歐聯通訊社報導,當地時間9月19日,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在推文表示,與2018年8月相比,2019年同期地球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增加了3個單位。該數據顯示,人類減少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以及減緩全球變暖所付出的努力尚未取得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