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機密》美英政治醜惡不堪!只有弱女子在揭露黑暗

2021-01-09 釋凡

沒想到驚悚新片《官方機密》居然是如此給力,弱女子揭秘驚天醜聞的強劇情衝突,冷色調攝影、懸疑感絕佳音樂、眾多大腕精彩表演,都證明《黑幫暴徒》《天空之眼》導演加文·胡德真不愧奧斯卡金牌大導演。

沒有黑白分明的對錯,沒有絕對無辜的想法,只有政治百般醜惡,以及有勇氣的女孩被指控犯下叛國罪,不屈不饒去奮鬥與逆襲,並且有膽怯、畏懼、無奈的各種人性化塑造,所以本片值得推薦。

女翻譯官發現國家在伊拉克戰爭中撒了彌天巨謊,隨後她向世人公布了事實,也令自己身陷囹圄。鎖定在1974年於臺灣出生的英國翻譯員凱薩琳·甘恩,以人物傳記電影的形式切入,從她身處英國情報單位、報社、律師等人的視角出發,相比其它過於冷峻政治驚悚片,更為平易近人。

「美國政府在大英帝國的幫助下,試圖威脅聯合國安理會代表投票贊成,向伊拉克發動戰爭!」這樣醜聞,通過女一號的幾經輾轉傳遞,這份行動安排列印件到了英國《觀察者報》的兩位記者手裡,沒想到對方爭議巨大。是否安排放頭版?內部會議與調查後,眾人決定放手一搏。

就在《觀察者報》以為大功告成,沒料到兩個字體的拼寫,是英式拼寫,而非美式,直接被其它媒體拿出來指責,全報社備受壓力。到底政治陰謀?或是報社間諜?不停牽著鼻子走。沒想到讓人如墜冰窟是詫異真相:一位實習生在排版報紙頁面時,用了拼寫檢查...耐人尋味。

另一邊,凱薩琳偷偷傳遞信息後,高層不斷派人內部調查。她對同事受無辜牽連的良心不安,考慮這種行為會產生的殃及別人,主動站出來認罪。沒想到丈夫被遣送出國,自己也被人跟蹤,事情越發越不可收拾。

對伊拉克大規模殺傷性武器與戰爭合理性的質疑,首次從盟友英國人的角度被呈現,都讓《官方機密》有新意有誠意。而34歲「英倫玫瑰」凱拉·奈特莉扮相是如此憔悴,她把一個肩負責任、壓力、思想覺悟的「叛國者」,不顧一切去對抗強權,還原得真切細膩。

即便凱薩琳是平民女中豪傑,敢於以人民的名義去對抗強權,她也有膽怯、無奈的各種瞬間,依舊是一個有血有肉的弱女子,而不是一個符號化人物。在丈夫被遣送出國時,還有目睹伊拉克戰爭還是開始了,凱拉奈特莉屢屢臉上抽搐與痛哭,她都演得異常走心,真不愧實力派女星。

故事直指新聞媒體自由的實踐,雖然沒有《聚焦》那般震撼,也有一些幫凱薩琳·甘恩洗白她犯罪事實的嫌疑。最終律師們把審判方向從凱薩琳「洩漏國家機密」轉移到「當政府違法,人民有沒有權利選擇對抗」之上,讓女主角無罪釋放,略顯主旋律大團圓風格。

假如放在歷史的全局上看,凱薩琳·甘恩確實很勇敢,也很堅強,結尾的反高潮很棒。包括拉爾夫·費因斯客串律師,對著檢查官說出故意折騰女主角一年使其瀕臨崩潰才讓無罪釋放,那是殺一儆百,費因斯直接用一句「去其它地方釣吧」轟走對方,利用黑色幽默對政治高官嘲諷,叫人覺得很解氣!

鏡頭切換到凱薩琳·甘恩真實人物的視頻下結束,《官方機密》人物與故事都扎紮實實,對準了平民階層視角,不胡亂煽情,也不侮辱觀眾智商。況且面對公權力的黑暗面,戰爭發動的劊子手,普通人總是毫無還手之力,但總有凱薩琳這種人的良知,在黑暗裡依舊熠熠生輝。

本片品質類似《反恐疑雲》《紅瓊》,儘管沒達到經典,卻都是較為用心的政治驚悚佳作,讓人肅然起敬!

相關焦點

  • 影評——《官方機密》
    影片《官方機密》於8月23日在美首映。本片根據英國公民凱薩琳·甘恩的真實經歷拍攝。所謂政治,只不過是統治階級用來統治大眾的工具。政治謊言不勝枚舉,但敢於揭穿政治謊言的人卻微乎其微。小布希攻打伊拉克、弄死薩達姆,很大程度上有家族仇恨。
  • 一個差點阻止了伊拉克戰爭的平民百姓,電影《官方機密》
    2019年上映的英國電影《官方機密》講述的就是一個供職於英國情報機構政府通信總部的翻譯員,在伊拉克戰爭爆發前夕向英國新聞界洩露國家機密的故事。這部波瀾不驚的低成本電影卻匯集了眾多的英國頂級明星加盟,讓人不由得對它刮目相看。「英倫玫瑰」凱拉·奈特莉扮演的是故事的唯一主角,一個充滿正義感的英國情報機構基層職員。
  • 《官方機密》影評:不應知道卻必須知道的機密!
    ,《官方機密》圍繞在人身上的故事也更平易近人。角色內心的兩難掙扎《官方機密》的導演加文·胡德本身就非常善於處理戰爭、政治驚悚,或者角色心境糾結的故事題材,不論是反恐與恐攻的《反恐疑雲》、結合些許歷史與英雄內心對抗的《金剛狼》,還有我個人非常喜歡,講述美國軍方為了阻止恐怖攻擊而牽扯到一位跟行動無關的女童,眾人開始思考是否要冒險繼續任務的《天空之眼》,其中全片氣氛塑造與透過「電車難題」製造無法下定論的兩難處境都給我相當大震撼
  • 兩個時空的傳奇-《戰火球星與官方機密》
    近現代人類發展史上,英國無論在科技、人文、政治、經濟等領域成績斐然,其君主立憲制傳承至今,不像高盧雄雞和沙俄,流血暴動,頭顱遍地。而普魯士人,在文學、科技上同樣群星璀璨,但國家卻屢陷瘋狂,國人歷經磨難,背後是為什麼呢?《官方機密》同樣根據真人真事改編。時間是2003年年初,在英國秘密情報機構工作的女主角,讀到了一份高機密電郵,涉及到伊拉克戰爭的合法性。
  • 本片的劇本來自基於此真實事件的紀實文學作品——《官方機密》
    《官方機密》電影簡介:改編自真實事件,聚焦前英國情報機構政府通信總部的翻譯員Katharine Gun,她在2003年伊拉克戰爭爆發前夕洩露了一份國家安全局備忘錄,曝光美國和英國聯合對聯合國安理會成員進行的非法間諜活動。本片的劇本來自基於此真實事件的紀實文學作品。
  • 15388頁機密檔案揭露日本侵華罪行
    昨日,《日本侵華戰爭軍事密檔·最高決策》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發布,15388頁機密檔案揭露日本侵華罪行。書中涉及絕大部分檔案是首次公開。昨天,《日本侵華戰爭軍事密檔·最高決策》一書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首發,15388頁機密檔案揭秘日本侵華罪行,絕大部分檔案是首次公開。
  • 《官方機密》:這部取材於現實的電影卻讓人很難相信真實發生過
    《官方機密》劇照這篇文章美叔醞釀了兩天,主要是因為很少有一部電影看完之後能讓美叔有這麼多感想了,而看完這部《官方機密》(Official Secrets)之後,美叔的心裡久久不能平靜。《官方機密》中女主角受審劇照這部《官方機密》所貼的標籤是:傳記、劇情、驚悚。實際上這部電影一點都不驚悚,除了結局有些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整部電影最大的特點就是——真實。
  • 「越戰最高機密文件」始末
    這批數千頁機密文件被美國當年最大的媒體揭露,無疑將使政府決策人物受窘與難堪,但是畢竟不是洩漏國家安全之機密。權衡之下,使國人了解國策之決定過程,比衝擊政府官員威信重要得多。     編者按:李子堅,曾任臺灣《自立晚報》記者、駐美特派員。自1964至1994年間,歷任《紐約時報》新聞助理、實習編輯、新聞版面組合編輯、資深組合編輯。
  • 二戰美英究竟向蘇聯提供了多少援助?
    大統領川普在疫情甩鍋之餘,不忘貶低蘇聯的貢獻,激起了俄羅斯官方和媒體的憤怒。在冷靜吃瓜之餘,不能忘記二戰中美蘇黃金蜜月期的合作,以及美英為首的西方盟國,對於蘇聯的大力援助。後世對於這些援助的評價,也折射出了其後幾十年間東西方關係的變遷。
  • 阿桑奇、斯諾登、曼寧被推薦為諾貝爾和平獎候選人:敢於揭露美國...
    這三人都曾因揭露美國政府黑暗而被美國通緝。 科裡根說:「3名和平鬥士都遵循本心,熱情洋溢地履行了自己的義務。我相信,他們怕過,但每個人都為了其他人做出了偉大的壯舉。所有3人都曾分別被舉薦獲得諾貝爾和平獎,但尚無一人獲獎。
  • 電影《天浴》揭露了當時底層社會的醜惡,現實永遠比電影更可怕
    然而這一罵,招來了廠長的報復,找她談話,說是要農場要組建一個女子牧馬隊,準備就由她做幹部管理,要她先去跟農場的一個藏民老金(洛桑群培 飾)學牧馬。於是把她送到了草原深處,和藏民老金一起養馬、與世隔絕。文秀以為去牧馬半年,便可回來帶什麼「鐵娘子牧馬隊」,評先進。然後就可以回家團圓見到愛自己父母妹妹。
  • 外媒:美國官方機密文件洩露,指普京密友羅滕貝格涉嫌洗錢
    然而,一份命名為FinCEN的機密文件中,揭露了由羅滕貝格控制的公司是如何在巴克萊銀行開設秘密帳戶的。2008年,巴克萊銀行為一家名為「優勢聯盟」(Advantage Alliance)的公司開設帳戶。機密文件顯示,該公司在2012年至2016年期間轉移了6000萬英鎊(約合5.26億人民幣)。而許多交易就發生在羅滕貝格遭到美國和歐盟的制裁之後。
  • 1812年美英戰爭爆發,各州害怕失去對民兵的領導權導致初期失利
    1812年美英戰爭不同於獨立戰爭,後者是一場全面戰爭,舉國參戰,而1812年美英戰爭可以說是一場有限的戰爭,美國和英國參展的規模和人數也不是很大。但是就是這場有限的戰爭,開啟了美國現代化軍事思想的道路。
  • 數碼寶貝:解析黑暗四天王之死,實力最弱的居然是「小丑皇」
    而數碼寶貝第一部當中的最後boss黑暗四天王每一隻都是究極體的數碼寶貝,黑暗四天王一開始亮相的時光是吊打了被選召的孩子們的,最後要不是因為妖精獸拼死來救他們的人,那他們絕對是逃不過黑暗四天王的毒手的。而被選召的孩子們最後也是打敗了黑暗四天王,但是這也主要是因為黑暗四天王分開了地原因,最後黑暗四天王是被逐個擊破的。
  • 《盲井》揭露了七八十年代底層社會的黑暗,現實永遠比電影更可怕
    上映於2003年,影片講述的是七八十年代煤礦業存在不法謀取利益行為,以及貧窮引發的社會現象,也正因為此片赤裸裸的揭露了社會的黑暗,以致一直處在禁片的行列!礦井是黑暗的,人心也是黑暗的,閃爍的礦燈會帶來光明麼?《盲井》揭露了人們看不到或不想看到的黑暗,讓我們看到的了社會赤裸裸的另一面,每一個底層人物都在為了活著而掙扎著,唯一讓人遺憾的地方就是,最後「正義必達」的結尾,讓影片落入了俗套,使得整部片子批判性瞬間弱了一大截,因為現實永遠比電影更可怕......
  • 競爭無處不在,在這一領域,美英又與俄羅斯槓上了
    論文顯示,美英科學家藉助位於夏威夷的詹姆斯·克拉克·麥克斯韋天文望遠鏡和智利阿塔卡瑪大型毫米波天線陣發現金星大氣中存在微量磷化氫氣體,該氣體的微粒濃度為十億分之二十。有評論認為,英國《自然》雜誌發表這一帶有普遍爭議的論文完全是基於政治考量。因為在該論文發表的同一天,俄科學院院士、聯合核研究所天體生物學部學術負責人羅扎諾夫教授表示,他們發現了生命起源的秘密,並很快會公布不容辯駁的證據。美英科學家嫉妒俄羅斯近年取得的研究成果,不希望其他國家超越自己。
  • 《揭露宇宙》觀後感
    所以他看似只有50歲,實際上卻活過了70年。還有在外太空服役的時候他們是和地球信息隔離的,也就是說在服役的過程中他們是得不到關於地球上的任何信息的,看不到地球上的電視,也上不了地球上的網絡,也不能和地球上的家人有任何聯繫。之所以要信息隔離是因為如果不這樣的話,穿越回來的人可能就會知道未來20年的股票走勢,彩票號碼等等,會擾亂時間線。 是不是聽起來很科幻?
  • 1997年白龍馬慘死山洞,楊潔淚目,屍骨無存的背後是人性的醜惡
    後來白龍馬越來越瘦,已經無法駝人,工作人員乾脆將他放到後山一個山洞裡,等到1997年楊潔導演去見他的時候,早已羸弱不堪,沒過多久白龍馬便去世了,楊潔當時哭得很傷心。白龍馬作為最辛苦的「演員」,不應該得到應有的尊重嗎?可惜,在人們眼中他只是一個牲畜罷了。
  • 當事前員工自稱是在揭露黑幕
    當地時間周三晚間,在被特斯拉以「黑入公司系統竊取機密資料散布給第三方」為由起訴後,涉事的特斯拉前技術員工馬丁·特裡普(Martin Tripp)對外發聲表示,自己只是一個向公眾揭露特斯拉問題的舉報者,並非所謂破壞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