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成功研發新型石墨烯複合材料 可有效降低LED溫度

2021-02-15 華強LED網

  發光二極體(LED)正迅速風靡世界,因高亮、低耗、耐用的優點而家喻戶曉,在很多應用方面取代了白熾燈和螢光燈。然而很少有人知道,雖然LED不會向外輻射熱量,但它會在半導體的連接處產生熱量,從而減短了LED的使用壽命,即使是低功率的LED也會如此。隨著人們對LED燈更高功率的需求,如何控制溫度成為了一大挑戰。

  目前,臺灣研究人員已經開發出了一種可以真正代替厚重、堅硬的鋁製散熱片。該研究團隊聲稱使用聚醯胺(PA)和還原氧化石墨烯(rGO)製備的散熱片,能夠使LED燈內部更有效地散熱。

  研究人員使用鈦酸酯偶聯劑(TCA)作為還原氧化石墨烯和聚醯胺的橋分子,製成的緻密納米複合材料比單獨使用聚合物的導熱性提升了53%。他們測試了兩種不同組分的材料(一種裡面僅僅有聚醯胺,另一種是聚醯胺/鈦酸酯-石墨烯的複合材料),將這兩種材料都應用到LED當中,並用熱成像和熱電偶進行分析。

  聚醯胺/鈦酸酯-石墨烯材料有著更高的平衡溫度,這表明該材料比聚醯胺材料的熱傳遞速率更快。研究人員測試了該複合材料的耐久性,結果表明持續使用過程中,連接處的高溫會使得LED的性能下降。結果表明,複合材料保留了其光強的95%,而聚醯胺單組份材料只保留了69%。

  事實上,該研究團隊已經研究出了一種熱塑性材料,該材料與更昂貴的石墨烯的熱性能相當,並可以採用注塑工藝成型,製品形狀易於控制。該材料有助於製備低成本、重量輕、柔性的LED散熱片,還提高了LED的使用壽命。

  該研究成果已在Carbon中發表。


相關焦點

  • 臺灣新型石墨烯複合材料 可降低LED溫度
    隨著人們對LED燈更高功率的需求,如何控制溫度成為了一大挑戰。發光二極體(LED)正迅速風靡世界,因高亮、低耗、耐用的優點而家喻戶曉,在很多應用方面取代了白熾燈和螢光燈。然而很少有人知道,雖然LED不會向外輻射熱量,但它會在半導體的連接處產生熱量,從而減短了LED的使用壽命,即使是低功率的LED也會如此。隨著人們對LED燈更高功率的需求,如何控制溫度成為了一大挑戰。
  • 2019全球先進纖維複合材料30大研發熱點!
    4.美國萊斯大學Ajayan團隊研發出一種新型層狀複合材料2019年6 月,美國萊斯大學的Ajayan團隊研發了一種高介電、高導熱以及耐高溫芳香聚醯胺纖維增強的層狀複合材料。7.帝人公司研發出一種新型碳纖維增強BMI預浸料2019 年3月4 日,帝人公司宣布研發出了一種新型碳纖維增強雙馬來醯亞胺樹脂(BMI)預浸料,這種預浸料具 有高達280℃的玻璃化轉變溫度,以及較高的衝擊後抗壓強度和較小的線性熱膨脹係數,是日本首個兼具高耐熱性和高耐衝擊性的
  • 基於還原氧化石墨烯MoS2複合材料的新型可穿戴式氣體傳感器
    基於還原氧化石墨烯MoS2複合材料的新型可穿戴式氣體傳感器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的科學家與東北大學和中國的五所大學合作,設計並測試了一種可伸縮的可穿戴式氣體傳感器,用於環境傳感。該傳感器由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東北大學和中國五所大學組成的團隊開發,據說結合了新開發的雷射誘導石墨烯泡沫材料,獨特形式的二硫化鉬和氧化石墨烯納米複合材料。
  • 「鋰電池負極材料」石墨烯/磷酸氫鋯複合材料
    2004年,英國曼徹斯特大學的物理學家安德烈·海姆和康斯坦丁·諾沃肖洛夫,通過簡單的機械剝離方法成功地從石墨中分離出可單獨存在的二維碳物質與其他碳材料相比,石墨烯具有比表面積大、機械強度高、導電性好等優點,對SnO2、FeSb2等材料的研究表明,通過石墨烯的引入能夠有效提高其電化學性能。
  • 中關村研發出新型石墨烯口罩 可連續佩戴48小時
    中關村研發出新型石墨烯口罩原標題:重磅!中關村科學城企業研發石墨烯口罩問世!使用時間長達48小時防控疫情,口罩是必需品。如何生產品質更高、更安全的口罩?位於中關村科學城北區的實創科技園區企業中國航發航材院亮出「黑」科技:中國航發航材院石墨烯口罩問世!中國航發航材院原本是製造航空發動機的企業,疫情期間利用材料技術優勢成功研發出抗菌性更強、透氣性更好、使用時間更長的新型石墨烯口罩石墨烯口罩。石墨烯是什麼?
  • 印度創企研發石墨烯納米複合材料 可用於電動汽車儲能等應用
    據外媒報導,為實現可持續性,VenkataRamana Gedela和Ravi Nuguru成立了一家初創公司——Nanospan Technology。> Nanospan團隊(圖片來源:yourstory.com) Nanospan成立於2015年,是石墨烯和納米複合材料的研發先鋒
  • ...Nano》:兼具高各向異性導熱和導電性能的柔性石墨烯納米複合材料
    為滿足特定的技術要求,在很多應用場合需要具備高度各向異性的高導熱和導電柔性材料,高導熱性作為散熱器件可以大幅度降低器件內部或表面溫度,進而高效、經濟地利用熱量,同時各向異性導電性可消除特定方向上的靜電,為安全提供保障。目前,開發高各向異性的導熱和導電柔性聚合物材料是一個具有挑戰性和有意義的研究課題。
  • 談談材料界「網紅」石墨烯纖維複合材料的廣闊前景
    石墨烯纖維複合材料作為新材料界的「網紅」,可謂是風光無限,而在這「網紅」層出不窮的時代,如何保持「紅」而不過時,就要看看發展前景如何。今天,我們就來談談「網紅」石墨烯複合纖維材料的前景。自2010年,英國曼徹斯特大學物理學家安德烈·海姆和康斯坦丁·諾沃肖洛夫教授捧起諾貝爾物理學獎的那一刻起,石墨烯一舉成為舉世矚目的新材料。
  • 國立臺灣大學WR:MnO2 /生物炭複合材料可有效去除As(III)
    同時,MnO2也可作為潛在的吸附劑,通過表面絡合,靜電吸引和離子交換等吸附As(V)。但是在純MnO2上形成了MnHAsO4 •H2O沉澱可能會降低MnO2的有效表面積和活性中心。MnO2 /生物炭複合材料可以增強原始生物炭的結構孔隙率,表面化學性質和吸附性能。生物炭表面可為MnHAsO4 •H2O沉澱提供更多的附著位點,從而避免因MnO2上活性位點的減少而削弱As(III)的氧化反應。本文通過控制MnO2的質量比,利用原位化學沉澱法合成了MnO2 /生物炭複合材料,用於去除地下水中的砷。
  • 透明可摺疊鍵盤 健康智能手錶 人造皮膚 重慶智造石墨烯產品研發獲...
    據悉,此次籤約的項目分別是基於石墨烯柔性手機、智能手錶、透明鍵盤、貨櫃水性防腐塗料、石墨烯高分子複合人工皮膚,總投資額達1075萬元。中科院重慶研究院重慶石墨烯研究院有限公司總經理王煒介紹,目前,重慶石墨烯產業正處於關鍵技術突破、產品成本降低、市場潛力凸顯的關鍵時期。這5個項目將從以前停留在概念產品階段,向正式產品進軍。
  • 熱管理前沿科學:高各向異性導熱和導電的柔性石墨烯複合材料
    研究團隊以平整形態的石墨烯為功能填料,採用層層刮塗法(LBL scraping method)製備了石墨烯@萘磺酸鹽(NS)/聚乙烯醇(GN/PVA)柔性納米複合材料,NS充當連接石墨烯(π-π相互作用)和PVA(氫鍵)鍵橋的作用,得到的薄膜中石墨烯具有高度有序的層次結構和平整的形貌,該結構不僅在面內建立了良好的導電和導熱網絡,而且有效地阻斷了面外方向的導電和導熱路徑,從而實現了複合材料集高各向異性導熱和導電性能於一體的高性能化
  • 著手於石墨烯壁畫研發與生產,畫暖家要打造一款「壁畫+石墨烯」相...
    而自從2010年的諾貝爾獎被德烈·傑姆和克斯特亞·諾沃塞洛夫收入囊中,無數的英雄也為石墨烯競折腰。王敏在與美國歸來的好友聊天時,產生了一個新想法——將好友所研發的石墨烯水性碳納米高分子發熱技術使用於家庭取暖,並將其製造成一幅幅美觀大方的壁畫。於是二人一拍即合,著手於石墨烯壁畫系列的研發與生產。
  • 我國石墨烯產業應用與發展態勢
    研發成果數量穩步增長2004年,英國曼徹斯特大學科學家Andre Geim和Konstantin Novoselov在實驗室中成功將石墨烯從石墨中分離出來,並因此共同獲得了201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2010年以後,石墨烯材料引發了全球範圍內的研究熱潮,石墨烯相關專利、論文數量迅速增加,至今熱度不減。
  • 航天新型高性能材料大匯總及最新研究進展
    通過降低鋰含量( 降低至1wt% ~ 2wt%) 及優化熱處理制度,獲得良好的綜合性能。用其製造飛機結構,可使飛機結構減輕25%,耐蝕性比傳統鋁鋰合金高出46%,抗疲勞性能提高25%,飛機降低阻力6%。此外,與複合材料比較,可加工性也得以改善,可使用傳統鋁合金製造工藝進而降低風險與成本,利用現有加工設備及供應鏈等,還可100%回收。
  • 石墨烯複合材料在超級電容器中的研究進展
    由於以上獨特的納米結構和優異的性能,石墨烯可應用於許多的先進材料與器件中,如薄膜材料、儲能材料、液晶材料、機械諧振器等。石墨烯是單層石墨,原料易得,所以價格便宜,不像碳納米管那樣價格昂貴,因此石墨烯有望代替碳納米管成為聚合物基碳納米複合材料的優質填料。
  • 基於新型石墨烯/聚噻吩超級電容器研究
    基於新型石墨烯/聚噻吩超級電容器研究 1.本項目研究的意義及同類研究工作國內外研究現狀與存在的問題,並列出主要參考文獻。  超級電容器是一種性能介於電池與傳統電容器之間的新型儲能器件,具有功率密度高、充放電速度快、使用壽命長等優點,有著廣闊的應用前景,如可用於可攜式儀器設備、數據記憶存儲系統、電動汽車電源及應急後備電源等。
  • 復旦大學:高產量水相製備石墨烯用於高性能聚合物納米複合材料
    本文要點:一種新方法規模化生產FGS,並為高性能聚合物納米複合材料提供了良好的應用潛力。成果簡介 石墨烯的應用需要一種高產量,低成本,可擴展的生產方法,但仍具有很高的挑戰 性。Sci》期刊發表名為「Highyield waterphase exfoliated fewdefect graphene for high performance polymer nanocomposites」的論文,研究報告一種水相技術,以具有超高比表面積的化學膨脹石墨為基礎,生產出具有高剝離率(92%)的極少缺陷的石墨烯納米片(FGS),並展示了其在石墨烯聚合物納米複合材料中的應用。
  • LED行業的2019
    中國科學院與北京大學、北京石墨烯研究院合作,開發出了石墨烯/藍寶石新型外延襯底,並提出了等離子體預處理改性石墨烯,促進AlN薄膜生長實現深紫外LED的新策略。據外媒報導,為了提高LED路燈效率,卡爾斯魯厄理工學院開發了一系列較弱的LED,用來取代傳統高性能二極體,預計將減少約20%的電力消耗並減少二氧化碳排放。
  • 中科院化學所《ACS Nano》:兼具高各向異性導熱和導電性能的柔性石墨烯納米複合材料
    為滿足特定的技術要求,在很多應用場合需要具備高度各向異性的高導熱和導電柔性材料,高導熱性作為散熱器件可以大幅度降低器件內部或表面溫度,進而高效、經濟地利用熱量,同時各向異性導電性可消除特定方向上的靜電,為安全提供保障。目前,開發高各向異性的導熱和導電柔性聚合物材料是一個具有挑戰性和有意義的研究課題。
  • SnO2-rGO納米複合材料用於低溫下的NO2傳感
    不過以上這些傳感器都存在一個顯著缺點,就是工作溫度高。這意味著高耗能和集成難度較大。因此,研發一種能在較低工作溫度下檢測NO2的經濟又靈敏的方法,已成為推動NO2檢測技術應用發展的當務之急。鑑於其在室溫(17-22度)下極高的電子遷移率,石墨烯和還原性石墨烯氧化物(rGO)被公認為是一種可在室溫下工作的有前景的氣體傳感材料。儘管已有多種NO2傳感器通過採用石墨烯基材料成功構建,但仍存在響應靈敏度低、響應和恢復時間長等性能不良情況,還需進一步改善。近年來大量實驗證明,製備石墨烯和金屬氧化物複合材料是打造高性能NO2傳感器的有效方法,但這些傳感器往往需要高溫條件才能實現其傳感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