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特的「亞洲紅」其實是基因缺陷?

2020-12-07 MED24公開課

見過朋友、親人喝酒上臉的樣子嗎?更厲害的,不止是臉紅,脖子、手,看得見的地方都紅了。

這種「酒後紅」是哪來的?對人體又有無害處?

01 喝酒臉紅 小心胃癌風險

在一項研究亞洲人為什麼更容易患胃癌的文章中提出:飲酒後,乙醛脫氫酶2(ALDH2)基因突變與面部發紅有關,而且喝酒臉紅的人,患胃癌的風險更大。

著名期刊《科學進展》(Science Advanc

在對531位胃癌患者進行基因測序,組織樣本分析後,發現在對照組Signature 16中有70%的患者攜帶ALDH2基因突變,其中90.5%以上的患者為亞洲群體

ALDH2是一種將酒精中的乙醛代謝成乙酸的酶。ALDH2基因突變或缺失,相應的蛋白酶活性大大降低。

「酒後紅」群體酒精基因檢測結果

乙醛在體內長期積累無法代謝,毛細隨之血管擴張,進而皮膚潮紅和發炎,也就是我們說的「喝酒上臉」「喝酒就紅」。

不斷積累的乙醛可能在胃上皮細胞中誘使細胞超長速度增長,引起基因突變,誘發胃癌。

喝酒臉紅的人,長期大量飲酒的話,自體會提高對乙醛的耐受性,造成「假性」能喝,酒量大。但本質上還是不能喝酒的人。

喝酒無度不建議,尤其是那些基因有缺陷的,愛臉紅的人。

02 為什麼控制不了臉紅

為什麼人體會有臉紅這種坦誠又無法控制的反應?

除了病理學的臉紅,別忘了,還有我們生理上的臉紅。

臉部皮膚的靜脈含有α和β兩種腎上腺素受體。

α腎上腺素受體血管收縮、瞳孔散大的作用;β腎上腺素受體使心臟興奮、血管舒張,更多的血液湧入了臉部皮膚,告訴人們你的不安。

來源:搜狐網

最能體現你不安的,例如生氣、緊張、興奮或激動…… 情緒感官-神經衝動(Nervenimpuls)會使我們皮膚血管擴張,面紅耳赤。

而操控這一整體的神經叫作交感神經系統,屬於植物性神經系統的一部分,在應付壓力、忙碌、興奮、出汗等情形中扮演著重要角色。

臉紅是一種不自覺和不可控的由交感神經系統引起的(反射作用)反應。一旦激活你的急性應急反應,便會臉紅,這是無意識的行為

03認識你的臉皮嗎

多數人都聽過」臉皮比城牆還厚「這句話。其實人的臉實際真薄,臉皮佔用了人體皮膚表面積不到3%

來自:皮膚的秘密

我們的皮膚由5層表皮層,2層真皮,1層皮下組織組成。

表皮是我們死掉的細胞化成的保護屏障。我們說的」臉皮「其實僅指表皮

表皮,正常僅有0.05~0.1毫米厚,接近一張A4紙厚度。「面如紙薄」倒可以有。

「年齡越大臉皮越厚」,不要懷疑,這是真的。

成年人的臉皮在0.1毫米上下

5個月的嬰孩的臉皮在0.04毫米上下

10歲左右的孩童在0.06毫米上下

來自:表皮的組成-皮膚的秘密

表皮的最外層」角質層「是我們常聽到的,角質層來自蛋白質,或者說中間絲狀體,又叫細胞角蛋白,簡稱角蛋白。

角蛋白是基底層合成的物質,保護皮膚外表層。這是細胞快速分裂的地方,表皮的底層,細胞快速增殖上行,保護皮膚。角質層過薄,皮膚防禦性降低,你會有個紅血絲臉蛋。

素材來源:

1、Science 子刊 Science Advances: Defined lifestyle and germline factors predispose Asian populations to gastric cancer

2、新浪網:臉皮到底有多厚?其實比你想的更薄,害羞臉發紅是什麼原理?

3、《皮膚的秘密》-皮膚的分層結構以及情緒與精神官能症

4、網易公開課:為什麼會臉紅?http://open.163.com/newview/movie/free?pid=MEL1P2LH7&mid=MEL1P4FII

小編:魚小黑

審編:L10

相關焦點

  • 獨特的酒紅朱雀
    血雀、酒紅朱雀為代表的鳥種就是最好的典例。 雀鳥中的雀類是與人類最為密切的鳥類,不少種類為人類熟悉並馴化成籠鳥,如著名的文鳥類、金絲雀、黃雀、蒼頭燕雀、紅交嘴雀等,麻雀是雀科鳥類中最常見也最為國人熟知的鳥種,過去麻雀背負著四害的惡名而遭人類的無情殺戮,種群曾一度瀕臨滅絕。
  • 紅蜻蜓童鞋檢出六價鉻超標 可能致遺傳基因缺陷
    (以下簡稱「紅蜻蜓」)近日發布招股說明書預披露稿,向資本市場發起衝擊。公司稱,紅蜻蜓是中國馳名品牌,質量上乘。然而,與之幾乎同時發布的,上海市質監局對上海部分兒童用品抽檢結果卻讓這份精心包裝的預披露稿陷入尷尬境地。這份5月30日的抽檢結果顯示,被抽檢的紅蜻蜓童鞋耐磨性能不合格及六價鉻超標,屬於嚴重質量問題。六價鉻是一種吞入/吸入性極毒物,皮膚接觸會導致過敏,更可能造成遺傳性基因缺陷,吸入可能致癌,對環境有持久危險性。
  • 基因科學:同性戀基因≠基因缺陷
    ,後來你會發現其實他們是將軍的「男寵」。其實,同性戀現象古已有之,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和文化背景下,不管社會對其壓制還是理解,它們始終都保持著一個相當的比例,由此關於同性戀是否天生的話題也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
  • 名貴亞洲龍魚其實就是七個葫蘆娃,各有各的奇葩
    今天我的主題就是「亞洲龍魚」。亞洲龍魚的故事,其實就是七個葫蘆娃之間的狗血倫理劇。為什麼這麼說呢?不廢話,聽譁仔說說龍魚那些事兒!本文適合龍魚愛好者,也適合2018年即將發財的朋友們。還有兩個變成了金龍魚,分別是:過背金龍和紅尾金龍(也叫寶石金龍魚)。有一個比較個性,變成了青龍魚。另一個更個性,變成了黃尾龍。
  • 基因缺陷或可引起心力衰竭
    最近發表在Nature Genetics上的一篇文章報導了來自英國、新加坡以及德國的專家在研究完肌聯蛋白在人類和鼠類身上發生的基因突變後得出的結論
  • 罕見基因缺陷導致「返祖現象」
    罕見基因缺陷導致「返祖現象」  (2006-03-08 06:48:38)  【南京日報報導】  英國《每日快報》、《泰晤士報》7日報導,土耳其一個家庭中的5個兄弟姐妹,由於患有一種罕見的基因缺陷,竟然出現了令人震驚的「退化返祖現象」:他們無法直立行走,平時只能靠四隻手腳像動物一樣爬行!
  • 基因揭開猛獁象滅絕之謎:身負多種遺傳缺陷
    但最新的研究結果表明,猛獁象滅絕原因可能是因為它的基因所致。最近,科學家「復活」了從西伯利亞島上發現的猛獁象群的基因,並且與其他亞洲象基因進行了對比,發現猛獁象的基因存在著諸多問題。研究發現,這個島上的猛獁象存在著一系列遺傳缺陷,包括男性生育能力、神經發育、胰島素信號、甚至是聞花香的能力都有問題,至於原因則可能是島上的猛獁象因為與大陸隔離並且種群數量較少(300-500)有關,近親繁殖讓它們失去了繁衍下去的機會。
  • Nature:基因編輯新技術有望治癒基因缺陷病
    最近,發表在《自然》期刊上的一篇文章闡述了Salk研究所(Salk Institute)研發的一種利用CRISPR/Cas9系統的創新型基因編輯技術,可以高效地對不分裂細胞進行基因編輯,為基因缺陷疾病治療打開了一扇全新的大門。位點特異性的基因整合一般是通過同源定向修復途徑(homology-directed repair, HDR),不過它在不分裂細胞中並不適用。
  • 首批基因晶片出生缺陷基因診斷技術落戶山西
    山西省人口計生委科學研究所日前公布,首批基因晶片出生缺陷基因診斷技術落戶山西,該技術可在孕期診斷出400多種遺傳學疾病。據悉,目前這項技術對出生缺陷的檢出率可達28%,傳統的檢查方法只有5%~10%的檢出率。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139271.htm  據了解,此技術由美國加州大學基因晶片臨床診斷中心主任李新民推廣至山西。此外,李新民還將推廣第三代測序技術。
  • 我科學家探索從胚胎層面修復基因缺陷
    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三醫院生殖醫學中心劉見橋教授團隊20日發布了一項最新科研成果,首次將CRISPR基因編輯技術運用於人類二倍體胚胎(即一個卵子和一條精子組成的胚胎),並對攜帶遺傳突變基因的胚胎進行了修復,證實了基因編輯技術通過改造缺陷基因來治療遺傳疾病的可能性。
  • 幹預遺傳基因缺陷 誕生健康雙胎嬰兒
    原標題:幹預遺傳基因缺陷 誕生健康雙胎嬰兒   [導讀] 我國首例胚胎植入前遺傳學診斷楓糖尿病基因健康雙胎試管嬰兒,日前在解放軍總醫院出生。   幹預遺傳基因缺陷 誕生健康雙胎嬰兒   楓糖尿病單基因遺傳出生缺陷產前診斷及幹預取得新突破   ■最新發現與創新   新華社北京3月1日電 (羅國金 周紅輝)我國首例胚胎植入前遺傳學診斷楓糖尿病基因健康雙胎試管嬰兒,日前在解放軍總醫院出生。根據新生兒出生時靜脈血檢測3月1日回報結果,新生兒不攜帶致病突變基因。
  • 亞洲人多數是單眼皮,歐美卻都是雙眼皮,這是為什麼?
    比如,歐洲以白種人為主,他們體型高大,擁有藍色的眼睛;而非洲以黑種人為主,他們的身材比例更加完美,同時擁有較厚的嘴唇、捲曲的頭髮;亞洲人的身材偏瘦小,以黃色的皮膚為主,並且還有很大一部分人擁有明顯的單眼皮…人們在觀察不同人種的外表時,也會不斷思考,歐洲人難道沒有單眼皮的嗎?
  • 沒有陰莖骨只是人體缺陷中的一個,而這些缺陷恰好證明了人類起源
    有很多觀點人類這種高級動物並不是自然進化出來的產物,因為放眼整個大自然,和人類這種擁有高級智慧的動物,不僅沒有,而且智力排第二的動物與人類比起來差距也是十萬八千裡,更何況人類獨特的行走方式和身體構造等等,所以有些人認為人類從誕生起就是就是這個樣子,而且很可能是外星生命空降而來統治地球的
  • 原發性免疫缺陷人群的全基因組測序
    原發性免疫缺陷人群的全基因組測序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5/7 13:08:38 英國劍橋大學Paul A. Lyons和James E. D. Thaventhiran研究團隊合作取得新進展。
  • 爸爸有這4種基因「缺陷」,不適合生兒子,傳男不傳女
    執筆:楊十一編輯:楊十一定稿:歐陽比文父母的基因會通過遺傳的形式傳給下一代,但孩子在接受遺傳時,並不能挑選,這就導致了很多孩子,出生就攜帶一些「缺陷」基因。出於一些原因,很多家庭更想生個男孩,但是其實並不是所有家庭都適合生男孩的。尤其對於那些有「基因」缺陷的夫妻來說,生女兒才是更好的選擇。
  • 美國首款矯正基因缺陷的藥物Luxturna提前獲批上市
    北京時間19日晚得到消息,基因療法先鋒Spark的重磅炸彈,首款矯正基因缺陷的藥物Luxturna提前獲得FDA的批准,這比之前大家預計的早了足足一個月,即將點燃基因療法市場的熱火。,用於矯正基因缺陷引起的視網膜病變(IRD)的患者。
  • 研究發現腎癌相關重要缺陷基因
    據英國《每日電訊報》1月19日報導,英國科學家發現了一個與三分之一以上腎癌相關的缺陷基因,該項發現被譽為腎癌研究20年來最重要的突破之一,將幫助研究人員了解腎癌的發展機理
  • 遺傳性 CARD9 基因缺陷可引起致命性深皮膚真菌感染
    >研究要點: 深度皮膚真菌感染與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的CARD9基因缺陷相關,其可能是CARD9基因缺陷的一個重要臨床表現。 CARD9基因發生兩個新的突變,一個是R101C的錯義突變,另一個為Q289X的無義突變。 巨噬細胞,樹突狀細胞,角質形成細胞的缺陷可能是引起皮膚真菌侵襲CARD9缺陷患者真皮的原因,因為Q289X的突變導致了表達缺失,R101C的突變引起患者單核細胞衍生的樹突狀細胞較低的表達水平。
  • 小記者走進冷泉港 亞洲基因學習中心
    15名小記者走進了冷泉港亞洲DNA學習中心,通過顯微鏡來了次有趣的「細胞之旅」,又親自動手為香蕉、草莓、蘋果等水果提取DNA,還和中心教學總監、科學家Jessica Talamas來了個零距離「學術互動」。生命的奧秘、基因的神奇,讓小記者們好奇心迅速「飆升」,當天一同參加活動的家長大朋友們也紛紛感嘆:真是漲知識啊!
  • 基因獨特的昆蟲「南極蠓」
    原標題:基因獨特的昆蟲「南極蠓」   在寒冷的南極,竟然也有一種不會飛的蚊子「南極蠓」。科學家最新報告稱,他們對「南極蠓」進行了基因測序,發現其基因組規模極小,這可能就是「南極蠓」能在南極生存的一個秘訣。   「南極蠓」是南極大陸上唯一一種真正意義上的昆蟲,也是南極大陸特有的物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