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批基因晶片出生缺陷基因診斷技術落戶山西

2020-12-05 電子產品世界

  山西省人口計生委科學研究所日前公布,首批基因晶片出生缺陷基因診斷技術落戶山西,該技術可在孕期診斷出400多種遺傳學疾病。據悉,目前這項技術對出生缺陷的檢出率可達28%,傳統的檢查方法只有5%~10%的檢出率。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139271.htm

  據了解,此技術由美國加州大學基因晶片臨床診斷中心主任李新民推廣至山西。此外,李新民還將推廣第三代測序技術。按照國際生物科學界的分類,第一代測序技術完成人的全基因組測序花費了10年的時間(2000年前後的人類基因組計劃),第二代測序技術只需要10天時間,而第三代測序技術只需要1天時間,甚至更短。


相關焦點

  • 基因晶片研究,潛在的醫學診斷需求為基因晶片創造市場空間
    這一階段,中國政府對基因晶片診斷技術的審核、醫療機構、醫師和技師開展基因晶片診斷技術有了嚴格的管理要求,基因晶片診斷技術的臨床應用規範化發展。嬰兒出生缺陷病種繁多,包括先天性心臟病、多指(趾)、唇裂、腦積水、馬蹄內翻和尿道下裂等疾病,大部分屬於先天性遺傳缺陷病,主要由染色體基因異常引起。傳統的孕後檢查如 B 超僅能檢測到肢體嚴重殘缺等形態性缺陷,不能準確地發現嬰兒存在缺陷病。目前利用基因晶片技術進行的產前篩查是預防嬰兒先天性缺陷病最有效的手段。
  • 衛生部「下放」基因晶片診斷技術
    本報訊(記者熊琳暉)日前,衛生部發出通知,決定將原本需經過國家衛生部審批的基因晶片診斷技術「下放」由省級衛生行政部門負責其臨床應用管理。
  • 基因晶片技術在非症候群性耳聾快速基因診斷中的應用
    因此有必要建立一種高通量、高效率的基因突變檢測方法,以實現臨床快速檢測或大規模人群篩查。而伴隨基因組計劃出現和發展的基因晶片技術,以其固有的高效平行檢測特點,與耳聾基因高遺傳異質性的特點相契合,是一種極具潛力的耳聾基因檢測工具。
  • 「全基因組測序在出生缺陷及兒童未確診罕見遺傳疾病檢測...
    全基因組正式開始臨床服務   未確診先天缺陷兒童罕見病全基因組測序項目啟動      2018年3月10日,由中國醫師協會、中國醫師協會醫學遺傳醫師分會主辦,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新華醫院承辦的「全基因組測序在出生缺陷及兒童未確診罕見遺傳疾病檢測中的臨床合作研究及共識討論
  • 廈門建染色體遺傳病基因晶片開放式檢測研究平臺
    新華社廈門5月29日電(記者項開來)廈門市婦幼保健院日前建成染色體遺傳病基因晶片開放式檢測研究平臺。今後只需取10毫升羊水或2毫升臍血,就能進行全基因掃描,一次性檢測出90多種遺傳病,幾乎囊括了人類目前已發現的所有遺傳病。
  • 基因晶片技術未來大有可為
    三、微流控晶片技術在近十年的發展中,依然沒有為基因晶片的商業化發展帶來突破。四、晶片技術的未來是晶片實驗室(Lab on a chip)。五、晶片技術在臨床與健康應用方面仍有很多可為之處,市場前景廣闊。
  • 基因測序首次獲準用於出生缺陷篩查 此前曾被叫停
    央廣網北京7月3日消息(記者沈靜文)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導,「基因測序」四個字,聽來高大上,對於很多媽媽、準媽媽,其實並不陌生。據統計,中國每4秒就有一個1個新生兒出生,對應這個數字,中國孕婦是一個十分龐大的群體。
  • 楓糖尿病出生缺陷產前診斷獲突破
    原標題:楓糖尿病出生缺陷產前診斷獲突破   日前,解放軍總醫院手術室傳來雙胞胎新生兒的啼哭聲,北京的一對常染色體隱性遺傳楓糖尿病基因攜帶的正常夫婦,歷時5年,4次妊娠,終於迎來了他們家庭中一對正常的寶寶。這是我國出生的首例胚胎植入前遺傳學診斷楓糖尿病基因健康雙胎試管嬰兒。
  • 基因晶片技術進展及應用
    基因晶片主要技術流程包括:晶片的設計與製備;靶基因的標記;晶片雜交與雜交信號檢測。Affymetrix公司已將P53 基因的全長序列和已知突變的序列製成探針集成在晶片上,可對與P53 基因突變相關的癌症進行早期診斷。
  • 基因晶片一次檢測全部染色體 防止遺傳缺陷
    胚胎植入前遺傳學診斷,是對試管嬰兒技術體外培養第三至五天的早期胚胎的1-2個細胞進行遺傳學分析和診斷,將診斷正常的胚胎移植入子宮、對有遺傳缺陷的胚胎不進行移植的一種新興技術。較之以前的胚胎植入前遺傳學診斷方法來說,單核苷酸多態性基因晶片技術更「高效」。「它能一次檢測出人體全部的46條染色體數目結構異常,及部分單基因突變,而且誤診率很低,僅約2%。」
  • 解放軍總醫院單基因遺傳疾病新生兒出生缺陷幹預取得新進步
    這是我國出生的首例胚胎植入前遺傳學診斷楓糖尿病基因健康雙胎試管嬰兒,孩子的誕生給家庭帶來無限歡樂與希望。至此,由解放軍總醫院婦產科生殖醫學中心、產前診斷中心,聯合華大基因研究院組成的團隊,為該楓糖尿病患者家庭的診治劃上圓滿句號。這對新生兒的誕生,標誌著我國對楓糖尿病這種單基因遺傳疾病的產前診斷及幹預已上升到新的臺階。
  • 基因晶片技術未來發展簡介
    基因晶片主要技術流程包括:晶片的設計與製備;靶基因的標記;晶片雜交與雜交信號檢測。Affymetrix公司已將P53 基因的全長序列和已知突變的序列製成探針集成在晶片上,可對與P53 基因突變相關的癌症進行早期診斷。
  • 愛耳日:60%的耳聾與遺傳基因有關 康碼呼籲重視出生缺陷預防
    《中國出生缺陷防治報告(2012)》數據顯示,每年有3.5萬先天性聾兒出生,耳聾已經成為最常見的出生缺陷之一。加上遲發性耳聾及藥物性耳聾患者,每年新增的聽障兒童超過6萬。 新生兒出生聽力缺陷給患者及其家庭帶來了嚴重的經濟和精神負擔。
  • 微流控晶片與基因診斷關係的研究進展
    目前,微流控晶片已經廣泛地應用到醫學基因診斷方面,例如基因多態性檢測、基因高效性測序、基因快速性擴增等,為此,本文主要對微流控晶片與基因診斷關係進行綜述。微陣列晶片主要是指將一個或者多個相同或者相似的系統化、規範化、程序化的操作單元或單元群平行地集成在同一晶片上的一門系統科學和技術。生物晶片主要是指將已經知曉的生物信息包括DNA與RNA核酸序列固定於經過表面修飾的載體上,以此進行特異性地檢測未知DNA核酸序列、RNA核酸序列的一門系統科學和技術。
  • 東莞通過基因檢測可以篩查重大疾病了
    同日,國家基因檢測技術應用示範中心在位於松山湖的東莞博奧木華基因科技有限公司揭牌。該示範中心將開展基於高通量測序平臺和基因晶片平臺的基因檢測技術在出生缺陷疾病、遺傳性疾病、腫瘤、心腦血管疾病、感染性疾病等重大疾病的防治領域的應用。
  • 耳聾基因晶片技術 展現強大應用前景
    由北京博奧晶典生物技術有限公司舉辦的「愛耳日——生物科技體驗活動」近日於北京亦莊經濟開發區生物醫藥園舉辦,活動邀請了眾多媒體人士、行業醫療專家參加。與會人員親身體驗了耳聾基因篩查等先進生物技術在疾病預防上的成果,感受了精準醫療在耳聾預防上的應用前景。
  • 基因檢測助力精準醫療 中山大學附屬第五醫院-華大基因聯合實驗室掛牌成立
    華大基因聯合實驗室落戶珠海未來珠海或可實現預防或幹預三成出生缺陷疾病羊城晚報訊 記者黃珏報導:6月13日,華大基因聯合實驗室在珠海中大五院掛牌,這是除深圳基地之外廣東首家聯合實驗室,該聯合實驗室建立之後,未來珠海或可實現預防或幹預三成出生缺陷疾病。
  • 前瞻基因產業全球周報第42期:新基因編輯技術可修復89%遺傳缺陷
    89%遺傳缺陷《自然》雜誌10月21日發布,美國Broad研究所開發出一種新型的基因編輯技術,有望修復大約89%的已知人類致病基因變異。通過試管嬰兒技術出生的個體的基因差異會在其成年後逐漸消失試管嬰兒生殖技術似乎會在新生兒剛出生時就能測定的基因上留下特殊的生物學標記,這或許就能夠幫助解釋為何輔助受孕會增加早產、低出生體重和先天性畸形的風險。
  • 我國遺傳性耳聾基因晶片檢測技術已獲實際應用
    本報長春1月24日訊(曉諸 記者石明山)記者從日前在長春召開的吉林省首屆遺傳性耳聾基因晶片檢測技術研討會上獲悉,我國遺傳性耳聾基因晶片檢測技術獲得新突破: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聾病分子診斷研究所聯合生物晶片北京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共同開發出了最新的臨床基因檢測技術
  • 三合一無創產前DNA檢測技術或將成為「防控出生缺陷」的重要技術
    是否有一種技術可以同時對上述三種異常問題進行檢測呢?安諾優達基因科技聯合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婦產科醫院、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等機構,採用目標區域捕獲及創新性的一體化生信分析方法,在研究染色體非整倍性疾病、染色體微缺失/微重複症候群和單基因遺傳病的三合一無創產前DNA檢測技術方面,取得了令人滿意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