遺傳性 CARD9 基因缺陷可引起致命性深皮膚真菌感染

2020-11-29 丁香園


CARD9 基因缺陷患者的臨床和組織學特徵

CARD9基因突變對CARD9基因的表達和功能的影響

研究要點:

  • 深度皮膚真菌感染與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的CARD9基因缺陷相關,其可能是CARD9基因缺陷的一個重要臨床表現。
  • CARD9基因發生兩個新的突變,一個是R101C的錯義突變,另一個為Q289X的無義突變。
  • 巨噬細胞,樹突狀細胞,角質形成細胞的缺陷可能是引起皮膚真菌侵襲CARD9缺陷患者真皮的原因,因為Q289X的突變導致了表達缺失,R101C的突變引起患者單核細胞衍生的樹突狀細胞較低的表達水平。

 

深度皮膚真菌感染是一種嚴重的,有時可由皮膚癬菌引起的致命性的真菌感染。據報導,  深度皮膚真菌感染患者具有無已知的免疫缺陷。其與常見的淺表皮膚真菌感染有何不同,來自法國巴黎笛卡爾大學Necker 醫學院的Anne Puel博士等人對此展開研究。研究結果認為:深度皮膚真菌感染與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的CARD9基因缺陷相關。該研究結果發表在2013年10月16日的《新英格蘭醫學雜誌》(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上。

 

研究人員主要研究了來自於突尼西亞,阿爾及利亞,摩洛哥等8個不同家系的17例無已知免疫缺陷的深度皮膚真菌感染患者的臨床特點。據報導,伊朗一家系因CARD9(caspase募集結構域蛋白9)缺乏而造成侵襲性真菌感染,因此研究人員也對該17例患者的CARD9進行了基因測序。

 

研究結果顯示,4名臨床活動性深度皮膚真菌感染患者分別在28歲,29歲,37歲,和39歲時死亡。存活患者的年齡從37歲到75歲不等,未見真菌或其它病原微生物嚴重的感染。來自於阿爾及利亞和突尼西亞7個不同家系的15名患者,由於奠基者效應而具有等位基因Q289X CARD9的純合子。2名摩洛哥患者為R101C CARD9等位基因的純合子。兩個等位基因都是罕見的有害變異。這些等位基因的家系分離與常染色體隱性遺傳和完整的臨床表型相一致。

 

研究結果表明,所有深度皮膚真菌感染患者具有常染色體隱性遺傳CARD9基因缺陷。深度皮膚真菌感染可能是CARD9缺陷的一個重要臨床表現。 

 

研究背景:

 

深度皮膚真菌感染是一種罕見的、侵襲性皮膚癬菌所致的真菌感染,甚至有時可危及生命。一般情況下,真菌常引起角化組織良性感染,如灰指甲,體癬,股癬,足癬,頭癬等。而深度皮膚真菌感染時,皮膚癬菌侵入真皮和皮下組織,播散到皮膚,頭髮,指甲,淋巴結,和腦。其曾在HIV患者和正接受免疫抑制治療的患者中有過報導。1959年,在原本看起來健康的人中其最早被描述診斷為「皮膚真菌病」,迄今已報導了該病例患者45例。

 

近幾年健康人群真菌疾病的遺傳易感性引起研究人員的興趣,特別是基於慢性黏膜皮膚念珠菌病的各種白介素-17免疫的先天性錯誤。兩個感染念珠菌性腦膜炎,慢性皮膚黏膜念珠菌和皮膚真菌的不同家系與常染色體隱性遺傳CARD9基因缺陷相關已見報導。但未見深度皮膚真菌感染的相關的報導。為此,本研究採用了候選基因法,包括CARD9測序,研究了8個不同家系的無已知的免疫缺陷的17例深度皮膚真菌感染患者。確定了常染色體隱性遺傳CARD9基因缺陷為深度皮膚真菌感染的潛在遺傳原因,擴大了與CARD9缺陷相關的嚴重真菌感染譜。

 

研究發現了CARD9兩個新的突變,一個是R101C錯義突變,另一個為Q289X無義突變。這些有害等位基因的純合子患者在四個國家(伊朗,摩洛哥,突尼西亞和阿爾及利亞)被發現,具有血緣關係親本的患病率相當高。雜合子患者沒有任何臨床症狀,而所有的突變等位基因的純合子患者具有臨床症狀,此發現與常染色體隱性遺傳模式和完整的臨床表型相一致。

 

目前已報導常染色體隱性遺傳CARD9缺陷有4種不同的臨床表型患者,分別為深度皮膚真菌感染,中樞神經系統的念珠菌感染,慢性皮膚黏膜念珠菌病和淺表皮膚真菌感染等。皮膚癬菌病通常感染角化組織,形成不同類型的皮膚癬菌相關的侵襲性感染。根據2008年歐洲癌症研究和治療-真菌病研究組共識,特發性深皮膚真菌感染在臨床,病理以及真菌範圍被確診。

 

皮膚真菌感染患者的臨床症狀從童年開始,具有復發和嚴重的體癬和灰指甲,在青春期期間惡化導致侵襲性疾病。但沒有其他嚴重感染報導。本研究結果還表明,Q289X突變導致了表達缺失,R101C突變導致患者單核細胞衍生的樹突狀細胞較低的表達水平,因此巨噬細胞,樹突狀細胞,角質細胞的缺陷可能是引起皮膚癬菌入侵CARD9缺陷患者真皮的原因。  

 

真菌疾病易感性的細胞和分子基礎仍不清楚,尤其是深皮膚真菌感染。從皮膚真菌感染到念珠菌性腦膜炎,CARD9缺陷的不同臨床表現表明CARD9控制多種細胞類型的多個分子信號通路。因此,還需要更多的研究來確定CARD9依賴的人類骨髓細胞和淋巴樣細胞兩個途徑的特徵,以及其它負責控制宿主防禦念珠菌和皮膚癬菌的基因。目前為止,所有檢測的家系中,深皮膚真菌病感染被證明與稀有,有害的雙等位基因CARD9突變相關聯,其提供了又一個致命感染性疾病與免疫單基因先天性錯誤相關的案例。


相關焦點

  • 基因缺陷或可引起心力衰竭
    :世界上100個人中就有1人都攜帶著肌聯蛋白,如果器官受到壓迫,可能會在妊娠,病毒感染,或血壓高人群中引起心力衰竭。 在他們的文章中,作者解釋說,基因變異通常會導致擴張型心肌病——一種遺傳性心臟病,從而導致心力衰竭,全世界250個人中就有1人患有這種心臟病。擴張型心肌病是由於心臟擴大,導致肌肉變緊,變薄,這反過來也會損害器官的能力。 研究人員研究了有基因缺陷的健康大鼠,他們將異常的壓力放在他們的心臟引發擴張型心肌病。
  • 常見的原發性免疫缺陷病
    患兒有結膜、咽、皮膚、中耳、氣管和肺部反覆化膿性感染,但對胞內寄生菌和真菌感染反應正常。Lgs製劑治療有效。  (二)選擇性免疫球蛋白缺陷  1.選擇性IgA缺陷 是最常見的一種選擇性Ig缺陷。發病率約1/700,常染色體顯性或陷性遺傳。但有些病人則是胚胎期風疹病毒感染或接觸藥物造成,血清IgA水平<50μg/M1,IgM和IgG水平正常或略高。
  • 廣東發現世界首例真皮毛孢子菌引起皮膚感染
    南都記者10月10日從廣東醫學院獲悉,該學院附屬醫院皮膚性病科教授樊翌明發現了世界首例由真皮毛孢子菌引起的皮膚感染病例,在此之前,學界僅認為它只會引起人類系統性感染
  • 兒童反覆肺炎,呼吸道感染,耳道感染,可能是原發性免疫缺陷
    當這種缺陷的原因是基因或基因時,它被稱為原發性免疫缺陷病(PIDD)。研究人員已經確認了300多種不同類型的原發性免疫缺陷及其導致的疾病。 免疫系統由白細胞組成。這些細胞在骨髓中產生,並通過血流和淋巴結。他們保護和防禦"外國的"入侵者,如細菌和真菌。抗體是對感染的反應或免疫系統產生的蛋白質,有助於抵抗感染。補體系統蛋白是另一種在免疫系統中起保護作用的血液蛋白。
  • 科學家們如何利用基因療法治療多種人類疾病?
    貝敦氏症是一組致命性的遺傳性溶酶體儲存障礙,其主要會影響兒童的健康,最常見的貝敦氏症是CLN3疾病,目前這種疾病是無法治癒的,而視網膜退化以及由此所導致的失明是該疾病的症狀之一。【3】Nat Med:研究抑制AAV相關的免疫反應,將推動基因療法快速進展!
  • 孩子真菌感染時,你知道怎麼用藥嗎?
    抗真菌藥物按照作用部位可分為淺表用藥和深部用藥,按照作用機制可分為: ■抗生素類抗真菌藥 這類藥物常用的有兩性黴素B、制黴菌素等。一般認為制黴菌素屬於多烯類抗真菌藥,廣義上來說制黴菌素也屬於抗生素類抗真菌藥。 ■唑類抗真菌藥對深部和淺表真菌感染都有抗菌作用。現在常用的有克黴唑、咪康唑、酮康唑、氟康唑、伊曲康唑等。
  • 以「基因剪刀」CRISPR / Cas9技術為基礎,創新基因療法問世
    使用新的細胞模型,遺傳性免疫缺陷慢性肉芽腫病的創新基因治療方法可以在實驗室中更快速和成本有效地測試其功效來自蘇黎世大學和蘇黎世兒童醫院的一組研究人員使用"基因剪刀"CRISPR / Cas9技術成功地實現了這一目標。目的是在不久的將來使用新的方法治療嚴重受影響的患者。慢性肉芽腫病是免疫系統的遺傳性疾病。由於基因缺陷,受影響患者的吞噬細胞不能殺死攝入的細菌和真菌,引起危及生命的感染和具有嚴重不良後果的過度炎症反應。該疾病可以通過從健康供體的骨髓移植形成血液的幹細胞來治癒。
  • 基因檢測在遺傳性耳聾中的應用
    這一切,都決定了遺傳性耳聾基因檢測是目前最為有效的病因學分析方法之一。遺傳性耳聾基因檢測,就是通過分析被檢者的DNA,確認與耳聾相關的基因是否存在缺陷,從而為耳聾的臨床診斷提供依據。另外,耳聾基因能檢測也可用於耳聾發病風險的評估,鑑別致病基因的攜帶者,進行產前診斷或預後判斷。基因檢測比傳統檢查擁有更高的準確性、更遠的前瞻性,它首次使人們面對耳聾從只能患病後被動治療,而轉為可以提前主動的預防和幹預。
  • 這10種代謝異常引起的癲癇,可治療!
    (五)低磷酸醯酶症(HPP)該病主要表現為ALP極低+癲癇發作,是遺傳性罕見骨礦物質代謝病,是由於編碼組織非特異性同工酶(TNSALP)的ALPL基因LOF突變,導致ALP活性降低,PLP去磷酸化障礙,無法轉運至神經元內,導致抽搐發作。
  • 基因敲除真菌編輯服務
    據估計,大約30%的新興疾病是由真菌引起的,因此需要新的策略來改善其管理。 CRISPR-Cas9的基因組編輯技術(包括基因敲除,敲入,點突變等)(聚簇規則間隔的短回文重複序列-CRISPR相關蛋白9)使研究人員能夠更精確地修飾基因組序列的方式。 CRISPR-Cas的使用不僅提供了執行基因組功能分析的省時方法,而且還提供了新的真菌基因型,可用作植物病原體和觸發植物防禦反應的潛在競爭者。
  • SORD的雙等位基因突變會引起常見的遺傳性神經病
    SORD的雙等位基因突變會引起常見的遺傳性神經病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5/6 14:40:08 美國邁阿密大學Stephan Zuchner、R.
  • 【小南話科普】讓真菌無處可藏——真菌快速免疫螢光染色
    【小南話科普】讓真菌無處可藏——真菌快速免疫螢光染色 2020-06-20 05:1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我科學家探索從胚胎層面修復基因缺陷
    ,為通過改造缺陷基因來治療遺傳疾病提供了可能性。  2015年,中山大學黃軍就教授發布了一項研究試著改變人類胚胎中涉及血液紊亂β地中海貧血症的特殊基因;2016年,廣醫三院範勇博士團隊嘗試使用三倍體胚胎(兩個精子和一個卵子結合,因多了一組染色體,胚胎本身存在缺陷)進行基因編輯,以抵制感染。但對於CRISPR基因編輯技術在正常胚胎中如何操作、是否有效等問題,科學家們仍在不懈探索。
  • 華大告訴你什麼是遺傳性耳聾基因
    這時,我們需要對耳聾基因進行檢測。新生兒耳聾基因檢測不僅可發現寶寶先天性聽力障礙的遺傳原因,還可發現寶寶是否存在遲發性或藥物敏感性聽力障礙的風險。華大基因升級版耳聆可遺傳性耳聾基因檢測,可檢測項由4個常見耳聾基因、20個高發突變位點拓展至22個耳聾基因、共計159個明確致病突變位點,耳聾基因篩查綜合檢測能力提升60%!所以,建議每一位新生寶寶都應該進行聽力與基因聯合篩查。
  • ...III期臨床,治療隱性遺傳性營養不良性大皰性表皮鬆解症(RDEB)!
    近日,該公司宣布,已獲得來自史丹福大學的機構審查委員會(IRB)批准,啟動關鍵性III期VIITAL試驗,評估EB-101治療隱性遺傳性營養不良性大皰性表皮鬆解症(RDEB),這是一種以皮膚起水泡並累及全身為特徵的嚴重威脅生命的遺傳性皮膚疾病。
  • 135種隱性遺傳病可實現無創孕前基因篩查—新聞—科學網
    我國是人口大國,出生缺陷發生率約5.6%,每年新增出生缺陷人數約90萬例。隱性遺傳病是由位於染色體上隱性致病基因引起的。
  • 12%國人攜帶遺傳性基因
    12%國人攜帶遺傳性基因 2016年03月14日 07:43 來源:北京日報 作者:劉歡 字號 內容摘要:北京日報訊(記者劉歡)昨天,中國殘疾人聯合會官方微信透露了一組調查數據,在各種殘疾類別中,中國人遺傳性耳聾基因攜帶率非常高,每
  • 骨髓移植真菌感染死亡率降半
    真菌感染已成為影響造血幹細胞移植患者生存期的頭號兇手。記者從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獲悉,近日由該院血液科主任王椿發起的對造血幹細胞移植過程真菌感染防治的重大發現,引起了國內外血液科同行的廣泛關注。相關研究成果刊登於國際醫學腫瘤臨床研究領域頂級期刊之一的《臨床腫瘤雜誌》。
  • 新型抗真菌藥!Scynexis三萜化合物ibrexafungerp治療真菌感染III期...
    ibrexafungerp是一種實驗性抗真菌藥,也是結構獨特的葡聚糖合成酶抑制劑類抗菌藥三萜(triterpenoids)中的首個代表。ibrexafungerp結合了葡聚糖合成酶抑制劑的良好活性以及口服和靜脈注射給藥的潛在靈活性。目前,該藥正開發用於治療假絲酵母(Candida)和麴黴屬引起的真菌感染。
  • 「新研究」科學家發現內耳基因療法可治療遺傳性聽力受損,恢復耳朵正常功能
    這些情況中大約一半耳聾是由基因突變引起的。目前,大約有100種與遺傳性耳聾相關的基因。這種耳聾表現為孩子從父母那裡繼承了缺陷基因,出生時聽力正常,但是在兒童時期他們逐漸失去聽力。這種突變會導致耳蝸內毛細胞中細胞核的定位錯誤,而且它們是聲波受體,對聽力至關重要。這種缺陷導致毛細胞變性並最終死亡。於是我們重點研究了由SYNE4基因突變引起的遺傳性耳聾。」 Avraham教授報告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