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研究」科學家發現內耳基因療法可治療遺傳性聽力受損,恢復耳朵正常功能

2020-12-27 轉化醫學網

本文為轉化醫學網原創,轉載請註明出處

作者:Yun

導言:耳聾是全世界最常見的感覺障礙,科學家發現一種新穎的療法可以在各種突變導致耳聾的兒童治療上取得突破。

耳聾是全世界最常見的感覺障礙。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數據,當今全球約有十億人存在聽力受損,每200名兒童中就有1名患有聽力障礙,而每1000名兒童中就有1名聾人。這些情況中大約一半耳聾是由基因突變引起的。

目前,大約有100種與遺傳性耳聾相關的基因。

科學家能夠防止患有耳聾基因突變的小鼠聽力逐漸下降。於是他們認為,這種新穎的療法可以在各種突變導致耳聾的兒童治療上取得突破。

這項研究是由TAU薩克勒醫學院和薩戈爾神經科學學院人類分子遺傳與生物化學系的Karen Avraham教授領導。於2020年12月22日《EMBO Molecular Medicine》上發表了論文,題為:「Neonatal AAV gene therapy rescues hearing in a mouse model of SYNE4 deafness」。

「幾年前,我們在兩個以色列家庭中發現了一種罕見的耳聾疾病,此後在土耳其和英國也發現了這種耳聾疾病。這種耳聾表現為孩子從父母那裡繼承了缺陷基因,出生時聽力正常,但是在兒童時期他們逐漸失去聽力。這種突變會導致耳蝸內毛細胞中細胞核的定位錯誤,而且它們是聲波受體,對聽力至關重要。這種缺陷導致毛細胞變性並最終死亡。於是我們重點研究了由SYNE4基因突變引起的遺傳性耳聾。」 Avraham教授報告說。

一隻被治療的老鼠的毛細胞的3D翻譯。核染成藍色,細胞骨架染成綠色,Nesprin 4染成紅色。圖片提供:特拉維夫大學Shahar Taiber

「我們實施了一種創新的基因療法技術,我們創造了一種無害的合成病毒,然後將病毒注射到小鼠的內耳,使其進入毛細胞並釋放其遺傳有效載荷。這樣做,我們修復了毛細胞中的缺陷,並使它們發育成熟發揮正常功能。」,Shahar Taiber說。

這項研究的合作者,波士頓兒童醫院和哈佛醫學院的傑弗裡·霍爾特教授說:「孩子出生後不久進行該治療,然後使用生理和行為測試監測小鼠的聽力,發現經過治療的小鼠的聽力恢復正常,其敏感性幾乎與健康小鼠相同。」

科學家們現在正在為其他突變引起的耳聾開發類似療法。

NIDCD / NIH內耳基因治療計劃和醫學博士Wade Chien教授說:「這項重要研究表明,內耳基因治療可以有效地應用於SYNE4耳聾的小鼠中,挽救其聽力。這項研究是越來越多的文獻中的一部分,表明基因治療可以成功地應用於遺傳性聽力受損的小鼠,並且表明了基因治療作為耳聾治療的巨大作用。」

參考資料:

【1】https://medicalxpress.com/news/2020-12-scientists-gene-therapy-deafness.html

【2】https://www.embopress.org/doi/full/10.15252/emmm.202013259

今日視頻內容推薦

上海市已啟動新冠疫苗接種,21個熱門問題詳細解答

相關焦點

  • 科學家開發出了治療先天耳聾的新基因療法
    這種方法基於將遺傳物質輸送到內耳細胞,遺傳物質「取代」遺傳缺陷,使細胞能夠繼續正常運行。 科學家們已能夠防止有耳聾基因突變的小鼠聽力逐漸惡化。他們認為,這種新的療法可能會在治療出生時有各種突變並最終導致耳聾的兒童方面取得突破。
  • 耳聾的新型基因療法
    近日,來自以色列特拉維夫大學(TAU)的研究人員在《EMBO分子醫學》雜誌上發表論文稱,他們開發了一種治療耳聾的新方法——將正常版本的遺傳物質遞送到內耳細胞中,「取代」遺傳缺陷,可使毛細胞恢復正常功能,阻止耳聾模型小鼠聽力退化。這種新興的治療方法將來能夠用於治療先天性耳聾的兒童。耳聾是世界上最常見的感覺障礙。
  • 通過新基因編輯技術 科學家治癒了小鼠的隱性聽力損失
    這種治療暫時恢復了小鼠的聽力,這給研究人員帶來了希望,即在進一步改進後,這種方法也可以改善Tmc1突變患者的聽力。一些遺傳疾病是由顯性突變引起的,即一個基因的兩個拷貝中只有一個出現了問題。在這些情況下,幹擾或沉默有問題的顯性基因可能會起作用。Liu之前領導的團隊使用基於CRISPR-Cas9的療法編輯了Tmc1基因副本中的顯性突變。
  • 基因療法治好耳聾
    得益於世界上首次治療耳聾的基因療法試驗,2014年6月,一群深度失聰的人終於聽到了久違了的聲音。這些志願者是因疾病或外傷失去聽力的。他們的耳朵中被注射了一種無害的病毒之後,病毒含有的一個基因使耳內的聽覺感受器重新長了出來。
  • 改良CRISPR-Cas9將為耳聾帶來精準基因療法
    最近,哈佛醫學院和波士頓兒童醫院的一支聯合研究團隊,利用優化的CRISPR-Cas9基因編輯系統,在耳聾小鼠模型上精確識別並修正內耳的致聾突變,幫助小鼠留住聽力。這一概念驗證的完成有望為眾多遺傳性耳聾患者帶來安全的基因編輯療法。研究成果日前發表在學術期刊《自然-醫學》。
  • 改良基因魔剪助力精準治療耳聾 我們離徹底攻克遺傳性疾病還有多遠?
    儘管貝多芬聽力喪失的原因未知,但很多案例顯示耳聾實際都和遺傳DNA突變有關,而目前已知的和耳聾相關的基因有近100個。據流行病學調查顯示,在每1000個新生兒中就有一位患有先天性耳聾,其中60%以上是由遺傳因素引起的,遺傳性聾的群體發病率已超過27/1000,在所有耳聾病人中,遺傳性聾約佔50%。這些數據聽起來讓人毛骨悚然,也吸引了越來越的科學家投身於遺傳性耳聾治療的研究。
  • 等位基因特異性基因編輯有望治療遺傳性耳聾
    這種新的方法涉及經典的CRISPR-Cas9基因編輯系統的一種優化的更加精確的版本,能夠更好地識別在貝多芬小鼠中發現的這種引起疾病的基因突變。這種精確的工具允許科學家們選擇性地讓一個稱為Tmc1的聽力基因的缺陷拷貝失活,同時讓它的健康拷貝發揮功能。值得注意的是,這些研究人員報導,他們的系統成功地在小鼠基因組的30億個鹼基中識別出Tmc1基因缺陷拷貝中單個錯誤的DNA鹼基。
  • 科學家治療聽力損失新發現:蛋白質在新耳蝸毛細胞發育中的作用
    發展,由醫生-科學家和研究人員在UMSOM耳鼻咽喉科頭頸外科和UMSOM基因組科學研究所(IGS)與以色列特拉維夫大學Sackler醫學院的研究人員合作進行。 聽力依賴於內耳內稱為毛細胞的專門細胞的正常功能。當毛細胞發育不正常或受到環境壓力(如噪音)的破壞時,就會導致聽力功能的喪失。
  • 2017 年基因編輯療法盤點 | 人類成功「敲除」突變致死基因,並向...
    1953 年,科學家沃森和克裡克發現了 DNA 雙螺旋結構,自此之後,人們知道了遺傳信息是由基因構成和表達。1963 年,基因雙螺旋論被提出十年後,新一代科學家正式提出基因編輯療法——通過敲除或替代某部分基因,讓基因表達發生改變,增加或減少某些細胞功能,以治療、治癒某些疾病。
  • 近期基因療法研究領域重要成果!
    谷 君 說 本文中,小編整理了多篇研究成果,共同解讀科學家們在基因療法研究領域取得的新成果,分享給大家!這些發現為開發治療遺傳性心律失常的單劑量基因療法提供了可能,而且也可能為治療更為常見的心律失常(比如心房顫動)的單劑量基因療法提供了可能,相關研究結果近期發表在Circulation期刊上。 研究者Vassilios Bezzerides博士說道,「我們希望能夠提供長期發揮作用的單劑量基因療法。
  • 遺傳性失明新療法——基因療法
    一項新研究利用基因療法,成功地改善了幾十位Leber遺傳性視神經病變(Leber’s hereditary optic neuropathy,LHON)患者的視力。
  • 感音神經性聽力損失基因療法研究進展
    近幾十年來,基因療法成為了新興的疾病治療手段。美國的Luxturna®(voretigene neparvovec,2017)和歐洲的Zolgensma® (onasemnogene abeparvovec,2019)兩種基於腺相關病毒(AAV)的基因治療藥物已分別被批准用於治療萊伯氏先天性黑蒙症和脊髓性肌萎縮症。耳聾小鼠模型和基因治療技術的快速發展使基因療法治療聽力損失成為可能。
  • 研究團隊發現了在基因組受損後恢復細胞功能的機制
    科隆的一個研究小組發現,DNA結構的改變-更確切地說是染色質-在DNA損傷後的恢復階段起著決定性的作用。關鍵是DNA包裝蛋白組蛋白H3(H3K4me2)上的兩個甲基被雙重佔用。該發現是科學家在衰老研究卓越集群CECAD的BjörnSchumacher教授,科隆分子醫學中心(CMMC)和科隆大學的衰老與疾病基因組穩定性研究所的指導下做出的。特定的變化使基因能夠在受損後重新激活並產生蛋白質:細胞恢復平衡,有機體得以恢復。H3K4me2在線蟲秀麗隱杆線蟲的實驗中已確定了其保護作用。自然結構與分子生物學。
  • 科學家通過注射基因治好了小鼠的遺傳性耳聾?或許有天我們也可以...
    科學家通過注射基因治好了小鼠的遺傳性耳聾?DFNB9聽力障礙是先天性遺傳耳聾的常見形式。由於缺乏編碼耳畸蛋白的基因,患有DFNB9耳聾的人通常是重度耳聾。耳畸蛋白在聽覺感覺細胞突觸傳遞聲音信息時必不可少。通過給患有DFNB9耳聾的成年小鼠注射缺乏的這種基因,科學家們成功地將小鼠的聽覺突觸功能和聽覺閾值恢復到接近正常的水平。這些發現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上,為未來對DFNB9患者進行基因治療試驗開闢了新途徑。
  • 科學家們如何利用基因療法治療多種人類疾病?
    本文中,小編整理了近期科學家們發表的多篇研究報告,共同聚焦基因療法治療多種人類疾病的研究新進展,分享給大家!Wolfe表示,這是首個患有人類遺傳性疾病的動物模型,其表現出智力障礙(人類症候群的一部分),如今我們就能糾正該模型整個大腦中的生化和病理性損傷;如今研究人員能夠對多年影響大腦功能的人類遺傳性疾病模型進行研究,在基因療法的幫助下,一種病毒運輸載體就能提供突變基因的正常版本來糾正疾病,如今研究人員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或有望治療嚙齒類動物的神經變性疾病,然而,對高等動物較大尺寸的大腦應用相同的療法或許僅會產生部分疾病糾正的效應
  • 恢復神經性聽力損失 小分子再生醫學療法初期臨床結果積極
    FX-322,在治療穩定感音神經性聽力損失(stable sensorineural hearing loss,SSHL)的1/2期臨床試驗中,取得了恢復聽力的積極結果。內耳中的感覺毛細胞能夠將聲波轉換成神經衝動,而人類的多種聽力缺陷都是其損傷和/或損失引起的。儘管能夠再生毛細胞的祖細胞仍存在並處於休眠狀態中,但自哺乳動物成年後,內耳毛細胞即使在損傷後也不會自發再生。對於慢性感音神經性聽力損失,目前尚無批准的療法。
  • 幹細胞療法對耳聾的最新研究進展
    近年來,科學家將研究重點放到幹細胞領域,幹細胞療法改善耳聾成為了焦點!幹細胞療法是指人體正常結構受損後,利用幹細胞多向分化潛能,誘導分化出與原來形態功能相同的結構,對機體進行修復的一種新型臨床手段,彌補內耳毛細胞的不可再生。
  • 基因療法及幹細胞技術擔起治療失明重任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不再...
    以往,失明患者的治療選擇僅限於電子眼植入物,笨拙、侵入性且昂貴,能在視網膜上產生相當於目前幾百像素的圖像,而正常、清晰的視覺則需要數百萬像素。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幹細胞技術和基因療法橫空出世,為處在黑暗中的人們帶來的新光明和新希望。千斤之託,不負眾望,幹細胞療法和基因療法在治療失明方面取得的突破讓我們一次次感到驚喜。
  • 遺傳性疾病的基因療法:在子宮中治療胎兒的遺傳病
    遺傳性疾病的基因療法:在子宮中治療胎兒的遺傳病  Frieza77 • 2018-07-31 17:55:17
  • PNAS:遺傳性重聽基因C-RET發現
    日本研究人員最近確認了一種遺傳性重聽基因。動物試驗表明,激活這種名為C-RET的基因有助於恢復患者的聽力。日本中部大學教授加藤昌志和講師大神信孝領導的研究小組發現,C-RET基因具有促進神經生長和維持神經功能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