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昆明動物所等在幹細胞基因組穩定性調控機制研究中取得進展
幹細胞是機體發育和組織穩態維持的基礎,基因組穩定是幹細胞乾性維持和再生醫學應用的前提。研究幹細胞如何維持基因組穩定,有助於推動幹細胞的安全應用和理解相關發育疾病的致病機理。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研究員鄭萍團隊長期關注幹細胞維持基因組穩定性的獨特機制。
-
廣州醫生新發現:神經幹細胞移植治療腦梗死 受損運動功能得以恢復
原標題:廣州醫生新發現:神經幹細胞移植治療腦梗死 受損運動功能得以恢復 據統計,我國現有腦梗死(腦卒中)患者7000萬人,每年新發腦卒中200萬人,約70%-80%的腦梗病人會造成身體殘疾。如何有效地治療腦梗死,讓腦部損傷的病人儘可能恢復機體功能,是醫學界一直在研究的重要課題。
-
廣州中醫藥大學發現質體基因組與細胞核基因組穩定性的協調機制
. | 廣州中醫藥大學王宏斌/靳紅磊揭示核質基因組穩定性的協調機制質體(或稱葉綠體)是光合作用發生的場所,具有一套獨特的自身基因組,是植物特有的半自主性細胞器。質體基因組大約包含100個基因,編碼了光合作用反應中的必需蛋白,而大量的調控蛋白由細胞核基因編碼,協同維持質體光合作用功能。因此,質體和細胞核基因組之間的功能協調對於植物細胞正常的功能維持至關重要。
-
女媧補天—受損的成年腦神經環路可通過幹細胞進行修補以恢復功能
2020年9月22日,Cell Stem Cell期刊在線發表了題為Human Stem Cell-Derived Neurons Repair Circuits and Restore Neural Function(人幹細胞來源的神經元修復環路重塑神經功能)的研究論文,該研究通過解析PD模型鼠腦內移植的人多巴胺能神經元重構的神經環路,發現移植幹細胞來源的多巴胺能神經元可以特異性修復成年腦內受損的黑質
-
染色質閱讀器功能突變導致細胞命運受損
染色質閱讀器功能突變導致細胞命運受損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12/19 15:00:11 美國洛克菲勒大學C.David Allis、萬裡玲和美國範安德爾研究所表觀遺傳學中心Hong Wen等研究團隊合作,發現染色質閱讀器中的功能獲得突變導致細胞命運受損。2019年12月18日,《自然》在線發表了這項成果。 他們先前通過其YEATS結構域將ENL蛋白鑑定為組蛋白乙醯化的閱讀器,並將其與急性白血病中癌症驅動基因的表達聯繫起來。
-
Sci Adv| 神經幹細胞基因組穩定性調控因子Filia
研究幹細胞如何維持基因組穩定有助於推動幹細胞的安全應用,理解相關發育疾病的致病機理。和胚胎幹細胞比較,組織幹細胞僅具備組織特異的發育潛能。但兩類幹細胞是否在基因組穩定性維持上存在一些共同調控機制?功能研究發現,Filia調控海馬NSPCs的基因組穩定。海馬區Filia缺失後,產生嚴重的DNA雙鏈斷裂及異常的神經發生。行為學實驗進一步表明,海馬相關的神經功能受損,小鼠表現出學習和空間記憶能力下降、焦慮。
-
華山醫院團隊:神經受損上肢癱瘓,「換個大腦」有望恢復功能
華山醫院團隊:神經受損上肢癱瘓,「換個大腦」有望恢復功能 澎湃新聞記者 陳斯斯 2017-12-21 18:02 來源
-
腦智卓越中心等在受損神經環路修復和功能重塑研究中獲進展
這種修復作用是移植細胞隨機整合的結果還是特異性的修復?其背後的機制和原則是什麼?這些都是神經系統疾病幹細胞治療領域亟待解決的關鍵問題。,科研團隊以帕金森氏病為模型,研究成年腦內移植幹細胞來源的神經細胞修復受損神經環路的可行性和機制。
-
浙大團隊發現腫瘤細胞特異性脂質合成代謝機制,成果登《自然》
在正常的細胞中,脂質合成的「工廠」採取高效的「按需生產」原則:即只有細胞感受到脂質濃度不足時,工廠才「開工」;一旦脂質濃度恢復正常,工廠便「停產」。然而,在腫瘤細胞中,脂質合成的「工廠」始終加班加點的「生產」:即使細胞內脂質濃度是正常的,脂質代謝仍處於高度活躍,並促進腫瘤的快速增殖。因此,研究腫瘤細胞有別於正常細胞脂質代謝的分子機制,成為腫瘤研究領域當前的核心問題之一。
-
同濟團隊首次發現並證實生殖細胞應對病毒入侵的免疫應答機制
這種轉座行為可能會影響基因組的穩定性,導致多種疾病的發生,如發生在生殖細胞中,則導致不育。在百萬年的鬥爭中,生殖細胞進化形成了一類長度僅24-32鹼基的小RNA,被稱為piRNA,可以抑制轉座子的轉座行為。如果說抗生素是有機體抵抗細菌入侵的強力武器,那麼piRNA是病毒入侵後生殖細胞中產生的護衛隊。但piRNA如何應對病毒入侵的機制仍然不得而知。
-
幹細胞治療糖尿病胰島功能衰竭新臨床成果(中科西部細胞研究院)
胰島功能受損是2型糖尿病的重要病理特徵之一,但目前還極度缺乏有效治療2型糖尿病胰島受損的藥物。研究表明,胰島β細胞去分化是胰島功能受損的重要機制,也可能是β細胞在糖尿病狀態下的一種適應性表現。如何逆轉糖尿病狀態下β細胞的去分化是治療2型糖尿病的重要環節。一直以來針對β細胞去分化的治療方法的研究仍然面臨著巨大的挑戰。
-
Cell:揭示細胞破壞受損線粒體機制
2016年12月30日/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德州大學西南醫學中心的研究人員發現細胞用來發現和破壞線粒體的機制,其中當線粒體遭受損傷時,它可能導致遺傳問題、癌症、神經退行性疾病、炎性疾病和衰老。
-
北京基因組所等發現RNA甲基化調控基因出核新機制
通過分析對比人和小鼠不同組織,發現m5C在mRNA上的分布特徵在哺乳動物中十分保守,而在不同組織中修飾的基因具有特異性。研究團隊同時發現,在小鼠睪丸發育過程中,動態的m5C修飾基因顯著富集於精子發育相關功能,提示m5C修飾參與生殖發育調控。
-
北京基因組所發現RNA甲基化調控基因翻譯機制
北京基因組所發現RNA甲基化調控基因翻譯機制 來源:北京基因組研究所 發布者:左麗媛 日期:2017-02-09 今日/總瀏覽:1/2101
-
DNA修復與腫瘤調控機制研究取得新進展
在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蛋白質機器與生命過程調控」重點專項「重要病原菌感染與致病過程中蛋白質機器的功能機制」 項目支持下,同濟大學的戈寶學團隊和毛志勇團隊合作,發現了DNA修復與腫瘤調控新機制。
-
發現細胞套亡通過p53信號對抗上皮細胞基因組不穩定性新機制
首次報導了一種全新的細胞有絲分裂監測(mitotic surveillance)機制——細胞套亡(Entosis),該機制通過激活p53信號通路選擇性的促進非整倍體子代細胞鑽入相鄰細胞形成cell-in-cell結構,進而被清除以維持上皮細胞基因組穩定性。
-
Neuron:科學家開發出新方法來恢復受損神經細胞的髓磷脂功能 或有...
研究者Zhigang He說道,本文研究或許有望向成年人中樞神經系統細胞功能恢復邁出了重要的一步,早期研究中,研究者發現了多種療法能促進視神經中損傷軸突的再生,但卻無法恢復神經的功能,那麼原因到底是什麼呢?這些再生的軸突無法被髓磷脂化,而本文研究中,研究人員解釋了為何這些軸突無法在損傷後被再度髓磷脂化。
-
臺學者研究發現人體細胞DNA損傷修復調控機制
臺學者研究發現人體細胞DNA損傷修復調控機制 2008年06月20日 16:18 來源:中國新聞網 ,新發現人體細胞中的DNA損傷修復機制的調控,對於抑制癌細胞的形成有新的了解。
-
我國科學家發現兩個最新單細胞綠藻的基因組
長期以來一直是科學界研究的焦點。 日前,中國農業科學院基因組所合成生物學中心程時鋒團隊聯合多位科學家發布一項重大成果:他們發現了兩個最新單細胞綠藻的基因組,成功揭示了其與陸地植物共同祖先,在5億年前突破了乾旱適應成功登陸的分子機制。 地球上的生命從誕生,到海洋出現,再到出現原核生命、真核生命,經歷了數十億年的漫長進化。
-
Nat Commun幹細胞藥理學研究新發現:激活自噬可清除tau蛋白
Tau蛋白病變疾病主要表現為受損腦區神經元以及膠質細胞tau蛋白異常聚集和功能失調,這些疾病包括額顳葉痴呆(FTD)、進行性核上性麻痺(PSP)和阿爾茨海默病(AD)。遺憾的是,目前尚無針對tau病變的有效藥物,能夠到達臨床試驗的tau靶向藥物也少之又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