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究發現生物鐘因子通過改變DNA修復來促進腫瘤的進展
事實上,研究表明,當睡眠不足、時差或輪班工作擾亂晝夜節律時,包括前列腺癌在內的一些癌症的發病率會增加,前列腺癌是美國男性癌症死亡的第二大原因。由於迫切需要開發治療前列腺癌的新靶點,西德尼·金梅爾癌症--傑斐遜健康中心(SKCC)的研究人員探索了生物鐘時鐘,並發現時鐘基因哭泣-1在癌症進展中起著意想不到的作用。這項研究於1月15日發表。自然通訊.
-
生命學院胡穎課題組在腫瘤細胞調控氧化應激機制研究領域取得重要...
哈工大報訊(王計/文)我校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胡穎教授研究團隊在腫瘤細胞調控氧化應激的分子機制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放射治療以及很多化療藥物均可通過促進ROS過度累積的方式發揮其殺傷腫瘤細胞的作用,而腫瘤細胞一旦啟動抑制ROS過度積累的機制,則導致耐藥。可見,細胞內ROS水平對細胞命運具有決定性作用,明確ROS的分子調控機制對揭示腫瘤的發生機制和腫瘤的耐藥機制都具有重要意義,是生物學研究領域的熱點問題。
-
DNA損傷與細胞凋亡研究取得進展
基因組失穩與腫瘤等多種疾病的發生緊密相關。DNA損傷是誘發基因組失穩的主要因素。當DNA損傷發生後,細胞通過一系列的應答反應,包括細胞周期停滯,DNA修復以及細胞凋亡等,使基因組的穩定性得以維持。這些應答反應需要多種調控因子的參與。蛋白質精氨酸甲基轉移酶(PRMT)通過甲基化修飾不同的蛋白質底物而參與調控細胞的多種重要生命活動,其中包括DNA修復等。
-
水生所非編碼RNA分子機制研究取得進展
具有調控作用的非編碼RNA包括微小RNA(miRNA)、長鏈非編碼RNA(lncRNA)以及環狀RNA(circRNA)等。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非編碼RNA具有重要且複雜的生物學功能。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葛峰研究組致力於採用定量蛋白質組學技術,揭示非編碼RNA的分子調控網絡及其作用機制,近日該研究組又取得了一系列新進展。
-
臺學者研究發現人體細胞DNA損傷修復調控機制
臺學者研究發現人體細胞DNA損傷修復調控機制 2008年06月20日 16:18 來源:中國新聞網 ,新發現人體細胞中的DNA損傷修復機制的調控,對於抑制癌細胞的形成有新的了解。
-
高絲氨酸內脂抗腫瘤機制研究取得進展
近期,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技術生物與農業工程研究所趙國平、許安課題組在高絲氨酸內脂誘導活體細胞的凋亡及其抗腫瘤機制方面取得進展。研究發現高絲氨酸內酯(C12)在活體水平時,通過誘導線粒體依賴的氧化應激,以及激活DNA損傷和p38/JNK MAPK信號,發揮促凋亡和抗腫瘤作用。
-
Notch信號通路調控巨噬細胞極化機制獲進展
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內分泌代謝病學科許海霞醫生做為第一作者之一完成的「Notch信號通路調控巨噬細胞極化機制」相關研究取得突破性進展,論著已被Nature Immunology (影響因子25.668)接受,並於5月20日網絡在線發表(Nat. Immunol.2012 May 20 Advanced Online Publication doi:10.1038/ni.2304)。
-
圩區水文調控作用與機制研究取得進展
圩區水文調控作用與機制研究取得進展 2018-09-10 南京地理與湖泊研究所 【字體:大 中 小】 以圩區水文模擬為重要技術支撐,深刻剖析圩區運行對水文循環、營養鹽輸移過程的調控作用與機制,是全面認識圩區水生態系統在洪泛平原體系中作用和地位的基礎與關鍵。然而在特殊自然環境和高強度人類活動的強烈影響下,圩區內外水循環十分複雜,過程機制不明確,缺乏有效的模擬手段,不能準確識別水系統各部分對圩區綜合調控的響應機制。
-
流感病毒複製周期調控機制研究取得進展—新聞—科學網
本報訊 中國農業科學院哈爾濱獸醫研究所國家禽流感參考實驗室日前在宿主蛋白調控流感病毒複製周期機制研究方面取得突破性進展
-
表觀遺傳學調控機制研究獲進展
近日,來自北京大學醫學部及天津醫科大學的研究人員在新研究中揭示了一種組蛋白乙醯基轉移酶HAT4的結構及功能特徵,相關研究論文發表在國際生物學頂級期刊《細胞》
-
西南大學崔紅娟教授在腫瘤生物學研究領域取得一系列重要進展
家蠶基因組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幹細胞與轉化研究方向在西南大學崔紅娟教授的帶領下,以幹細胞生物學為依託,近期在腫瘤生物學及其家蠶疾病模型研究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最新研究進展。此外,董振博士生揭示了神經降壓素受體NTSR1在膠質母細胞瘤中的作用機制及其作為治療靶標的潛在價值。此項研究發表在Nature旗下腫瘤醫學權威期刊《British Journal of Cancer》(IF=6.18) (DOI: 10.1038/bjc.2017.126)。同時,趙羽卒博士生率先報導了去甲澤拉木醛對黑色素瘤抑制作用的潛在機理及其作為抑制劑靶向藥物的應用前景。
-
中國農大在基因組印記調控機制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
近日,Genome Research在線發表中國農大賴錦盛教授課題組題為「Parent-of-origin-dependent nucleosome organization correlates with genomic imprinting in maize」研究論文,在玉米基因印記表觀調控機制上取得新進展
-
腫瘤代謝機制突破性進展研究一覽
本文中,小編整理了近年來腫瘤代謝相關的研究進展,與各位一起學習。【1】PNAS:發現新的腫瘤代謝機制doi: 10.1073/pnas.120324410相關研究成果發表於Cell Reports雜誌上,DeBerardinis博士等人闡述了引起一系列能量生成化學反應(被稱為三羧酸循環)反向運作的觸發機制的關鍵作用。有了這個發現,研究人員了解到有一些特定酶,協同工作以反向逆轉能量生成化學反應,DeBerardinis博士說:該機制的識別可以提供藥物靶標,將攻擊依賴反向逆轉能量生成通路來支持增長的腫瘤。
-
環狀RNA/DNA研究新進展!
本文中,小編整理了科學家們近年在環狀DNA/RNA研究領域取得的研究進展,分享給大家!研究者表示,環狀RNA (circRNA)不編碼蛋白質,而是複雜調控系統的一部分,但其功能仍不清楚。這項在細胞培養和小鼠身上進行的研究,首次證明了一種名為CDR1as的環狀RNA可以阻止黑色素瘤的惡性擴散,而它的缺失則會促進這種擴散。一項對人類黑素瘤組織的研究分析也表明,CDR1as水平升高與存活率增加有關。
-
上海藥物所等在FTO抑制劑研究中取得新進展
4月15日,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楊財廣課題組與美國陳建軍課題組和錢志堅課題組合作研究,在化學幹預RNA甲基化(m6A)修飾方向上取得新進展。這一發現揭示了細胞內m6A修飾是動態可逆的過程,掀起了m6A修飾及其調控蛋白質生物學研究熱潮,逐步形成了以m6A修飾為核心內容的表觀轉錄學研究新方向。最近發現,FTO基因是白血病、乳腺癌、成膠質細胞腦瘤等癌症發生的重要致癌基因之一。國際上,高質量的FTO抑制劑及其幹預m6A修飾在抗腫瘤靶標成藥性的研究尚處於早期探索階段。
-
腫瘤診斷靶點鑑定研究取得進展
腫瘤疾病是全球主要的公共健康問題,各種癌症臨床領域亟須解決的科學問題就是早期診斷生物標誌物和潛在治療靶點的鑑定。中國科學院蘇州生物醫學工程技術研究所腫瘤生物標誌物實驗室長期聚焦癌症診斷新靶點的鑑定與研究。
-
4-1BB激活型抗體藥物作用機制研究取得進展
在CTLA-4和PD-1對T細胞負調控機制研究和應用方面做出開創性貢獻的美國科學家James Allison和日本科學家Tasuku Honjo共同獲得了2018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不僅如此,目前已經有多種4-1BB激活型抗體進入臨床研究階段,包括百時美施貴寶公司(Bristol-Myers Squibb)的urelumab 抗體和輝瑞公司(Pfizer)的utomilumab 抗體,這些抗體單獨或與其它腫瘤治療方法聯合使用,能夠顯著提高腫瘤治療效率。
-
調控肌內脂肪沉積的分子機制研究進展
調控肌內脂肪沉積的分子機制研究進展 【頭條號】中國養豬網2018-05-31 18:01:07 閱讀(3562)
-
Cancer Res:北大鄭曉峰團隊揭示去泛素化酶調控DNA損傷修復新機制
DNA損傷修復受到泛素化等蛋白質翻譯後修飾的嚴格而精細的調控,其中,去泛素化酶通過兩種主要方式參與到DNA損傷修復過程中:直接作用到損傷位點或者調控DNA損傷應答關鍵的因子。鑑於DNA損傷應答調控的複雜性,鑑定新的參與到DNA損傷修復中的去泛素化酶,闡明其發揮作用的機制,有助於我們深入了解DDR修復的分子機制。
-
番茄表皮毛調控機制研究取得新進展
本報訊 近日,《實驗植物學雜誌》在線發表華中農業大學園藝植物生物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番茄團隊的研究論文。該研究鑑定了番茄表皮毛畸形基因Hairless-2 (Hl-2),揭示了該基因控制番茄多細胞表皮毛形態形成的分子機理,為多細胞表皮毛形態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視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