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終專稿 | 2018,美國最佳古典音樂表現

2020-12-04 樂隊街

2018,美國最佳古典音樂表現

原文作者 / Anthony等

編譯 / 夏雨

原載12月5日紐約時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令人驚喜的

梵志登

今年,梵志登(Jaap van Zweden)的時代在紐約愛樂樂團拉開帷幕,他指揮紐愛首演了92歲的匈牙利現代作曲家喬治·庫爾塔克(Gyorgy Kurtag)的第一部歌劇。

梵志登與紐約愛樂樂團一起排練「春之祭」/ 紐約時報圖片

當紐約愛樂樂團選擇梵志登先生作為其音樂總監時,就是選擇了一位主要以指揮古典歌劇作品聞名的大師,他對當代音樂的承諾似乎還不太明晰。

有一個現象令人鼓舞,梵志登先生今年在此前主持了兩場當代音樂活動,在拉普蘭頂樓公寓主持了一場名為「睡帽」(Nightcap)的不拘一格的音樂表演活動;在林肯中心為安德裡森先生主持了他的爵士樂音樂會。我的感覺,梵志登對現代音樂的描述,充其量只是停留在對布魯克納交響樂的理解上,包括斯特拉文斯基的《春之祭》和德彪西的《大海》。

梵志登先生 / 紐約愛樂圖片

安娜·涅特裡布科

女高音安娜·涅特裡布科(Anna Netrebko)今年春天在大都會歌劇院首次演唱普契尼的《託斯卡》,對任何一位歌劇演唱家來說,這都是個試金石角色,而對於這位成名女高音來說,簡直就是一場賭博。

但她知道自己在做什麼,從她的第一個開口開始,涅特裡布科女士就是普契尼筆下那熱情、脆弱和魔力四射的女主角,把觀眾帶回了1800年代的羅馬。

她以狂喜、溫柔和激烈的歌聲,捕捉到了託斯卡不穩定情緒的每一個細微差別。

今年秋天,涅特裡布科還在威斯康大學的《阿依達》中擔任主角,也像大都會的演出那樣炙手可熱,大都會的總經理彼得·蓋爾布應該已經續籤了與她的新合同了吧。

安娜·涅特裡布科 / 邦特社圖片

丹尼爾·特裡福諾夫

丹尼爾·特裡福諾夫(Daniil Trifonov),我期待這位年輕的俄羅斯鋼琴家,一位具有詩意感的傑出演奏家更高更遠。

今年早些時候他在卡內基音樂廳的兩次演出令人難忘,這是名為「透視」的系列演出的一部分。

特裡福諾夫在這兩場雄心勃勃的獨奏會上演奏了九部令人生畏的作品,作曲家包括了貝格(Berg)、普羅科菲耶夫、巴託克、科普蘭、梅西安、利蓋蒂、斯託克豪森等人。

我們習慣於看著他毫不費力地在極具挑戰性的協奏曲和練習曲中隨性發揮,但在那個演出的晚上,特裡福諾夫先生讓我們看到了他揮灑的汗水。

丹尼爾·特裡福諾夫 / 古典音樂頻道圖片

喬治·班傑明

自2012年首演以來,由劇作家馬丁·昆普(Martin Crimp)編劇,英國作曲家喬治·班傑明(George Benjamin)作曲並指揮的歌劇《寫在皮膚上》(It is written on the skin),已經在全世界走紅,被譽為我們這個時代最重要的歌劇之一。

首演團隊今年再次重演,班傑明指揮,得到如潮好評。他的得分在於,儘管這是一部毫不掩飾的現代主義劇作,卻不乏令人神往的朦朧和神秘。

喬治·班傑明指揮演出 / BBC圖片

黃若

2011年,一名19歲的陸軍士兵丹尼·陳(Danny Chen)在遭受了戰友們數月的惡意欺侮之後,在阿富汗的一個前線哨所自盡。三年後,華裔作曲家兼劇作家黃若將這個痛苦的故事編成了一部60分鐘的室內歌劇。

今年夏天,黃若將這部歌劇擴展為完整的兩小時演出,名為《美國士兵》,在聖路易斯歌劇院首演。在因為戰爭和欺凌問題而陷入困境的美國,這種富有創造力和現實意義的歌劇不可能不受關注。

歌劇在幽靈般的場景之間轉換,節奏明快,熱情凸顯。

華裔作曲家兼劇作家黃若 / 美聯社圖片

凱賈·薩裡亞霍

芬蘭出生的作曲家凱賈·薩裡亞霍(Kaija Saariaho)2000年寫的歌劇《恩愛》(L'Amour de Loin)因具有和藹可親的品質,以及劇中所有的管弦樂和合唱音響十分豐富而大紅大紫。

上個月,在林肯中心的白光節上,她的最新歌劇《只有餘音》(Only the Sound Remains)進行美國首演。劇中只有兩位歌唱家、一位舞蹈演員、一個四重奏組,然而,音樂的豐富性和強大的主題相共鳴,產生了巨大的觀眾效應。

作曲家凱賈·薩裡亞霍 / 美國《音樂與文學》雜誌圖片

最佳表演

安妮塔·拉徹微萊什維利

年輕的喬治亞女中音安妮塔·拉徹微萊什維利(Anita Rachvelishvili)最近在大都會歌劇院的幾季演出,在音樂的感性上有很大突破。她的美聲唱法優雅並有驚人的權威性。

拉徹微萊什維利在在大都會歌劇院演出 / 紐約時報圖片

朱利葉斯·伊斯特曼

作曲家朱利葉斯·伊斯特曼(Julius Eastman)在1990年以默默無聞的方式去世後,他的音樂最重要的一次回歸今年如暴風雨般掃過,這是近年來最鼓舞人心的音樂事件之一。

今年1月和2月,藝術家麥克羅頓(Tiona Nekkia McClodden),費城藝術組織園丁鳥(Bowerbird)等組織了這個活動,伊斯特曼音樂的復興邁出了重要一步。

已故作曲家朱利葉斯·伊斯特曼 / 美聯社圖片

安娜·卡特琳娜·安冬娜琪

義大利傳奇女高音安娜·卡特琳娜·安冬娜琪(Anna Caterina Antonacci)2月份在紐約贊克爾音樂廳(Zankel Hall)舉行了罕見的獨唱音樂會。

這是一個安靜的、令人深感愜意的夜晚,她唱出了雷斯庇基熟悉的歌、布朗熱的秋歌、早期布裡頓色彩多變的歌、普朗克苦澀的歌……演繹著追求、老化、懷舊和死亡。音樂會沒有節目單、舞臺上沒有主持人,無需任何多餘煽情和宣傳,她像對成年人一樣對待她的觀眾,分享一種充滿神秘感的親密關係。

義大利傳奇女高音安冬娜琪 / 美聯社圖片

馬友友

在德國萊比錫的聖尼古拉斯教堂(St. Nicholas Church),一群作曲家的工作空間裡,技術精湛的馬友友演奏了六首巴赫的大提琴獨奏組曲。幾乎沒有什麼樂趣可以與聆聽他的演奏相提並論。

9月的一個晚上,在誠實、直率和誇張的氛圍裡,馬友友簡約的音樂可用絲綢般的來形容。馬先生的最後三個組曲,尤其散發出特有的遠見和熱情。

馬友友在萊比錫演出 / 紐約時報圖片

歐佳谷音樂節

在加利福尼亞州聖巴巴拉以東的一個偏遠山谷歐佳谷(Ojai)舉行的這個年度周末活動中,充滿了奇趣色彩。每年都有不同的藝術家參加這個活動。

今年六月,認真並高調的小提琴家帕特裡夏·科帕欽斯卡哈(Patricia Kopatchinskaja)潛入歐佳谷熱情地組織表演。她將四重奏融於一種奢華的寧靜中。她還說服了薩爾茨堡音樂節的經理、鋼琴家馬庫斯·辛特豪瑟(Markus Hinterhuser),與隱居俄羅斯的作曲家嘉莉娜·烏斯特沃爾斯卡婭(Galina Ustvolskaya)一起二重唱。然後,她獨自演奏了一小時的烏斯特沃爾斯卡婭(Ustvolskaya)六首鋼琴奏鳴曲,這是一種令人啼笑皆非的專注。

歐佳谷音樂節 / CNN圖片

年度最好的兩位鋼琴家

21歲的丹尼爾·特裡福諾夫(Daniil Trifonov)在2012年憑藉對普羅科菲耶夫《第三鋼琴協奏曲》令人眼花繚亂但又細緻入微的演奏,在林肯中心贏得了世界。

2014年,27歲生日後不久的伊戈爾·萊維特(Igor Levit)在紐約公園大道軍械庫(Park Avenue Armory)無畏地演奏了貝多芬晚年的鋼琴奏鳴曲,成熟度超過了他的年齡。

兩位年輕鋼琴家在紐約的首次亮相中,都展示了自己偉大的氣質。但直至今年,他們的表演才得到真正蓬勃的發展。無論在舞臺上還是在錄音室裡,他們都超越了以往的成就,將他們的藝術成績帶到了難以置信的高度。

丹尼爾·特裡福諾夫 / CNN圖片

特裡福諾夫先生於今年5月在卡內基音樂廳參與完成了「透視(Perspectives)「系列作品「幾十年(Decades)」,特裡福諾夫對20世紀鋼琴音樂作了一次圓滿的回顧,這是對浪漫主義曲目的背離,這件事使他一舉成名。我們不能忘記這樣的景象,特裡福諾夫彎腰駝背,汗水從他的長髮上滴下,雙手猶豫不決,然後自信地降落在鍵盤上,帶著強大的和弦。他的能力遠不止彈奏華麗的協奏曲。

今年秋天,萊維特先生完成了巴赫、貝多芬和熱夫斯基(Rzewski)的三碟專輯「生活(Life)」,十月份他在卡內基音樂廳舉行的一場精彩的獨奏音樂會上,演奏了其中大部分的內容。萊維特先生只有31歲,顯然他有更高的追求,11月份,他又回到了工作室苦研。

伊戈爾·萊維特 / 蓋蒂社圖片

本圖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樂隊街

轉載請註明原出處及作者署名!

相關焦點

  • 音樂而非古典音樂 簡談音樂的一些誤區
    1音樂而非古典音樂    [中關村在線音頻頻道原創]古典音樂並不像流行音樂表現的那樣直白,如果不認真聆聽的話很難理解到其中的一些細節。很多人把只要不帶明星唱歌的音樂都稱作是「古典音樂」並加以排斥,其實這是很狹義並且錯誤的一種理解。在之前的文章中我們就曾經說過,所謂的「古典音樂」也只是一個籠統的概念,狹義的古典音樂是指在古典時期創作的音樂,而廣義地來說,古典音樂是指我們之前年代的、所有時期的所有音樂形式。就比如我們現在的音樂,也許在多年後也會被劃入古典音樂的行列中。
  • 庫克音樂擬上市 古典音樂能否打破流行音樂的包圍?
    據悉,成立於2006年的庫客音樂主要從事中國古典音樂的版權許可、訂閱和教育服務,是中國最大的古典音樂授權服務提供商以及第二大在線古典音樂訂閱服務提供商。美東當地時間2020年12月18日,庫客音樂向美國證監會公開遞交招股說明書,擬在紐交所上市,募資額區間在5000萬-6000萬美元,股票代碼為「KUKE」,預計1月12日上市。
  • 《西方古典音樂》:鋼琴老師備課資料,古典音樂百科全書
    編輯推薦:本書稿是「愛樂系列」叢書第九本,是寫給音樂愛好者的一本西方古典音樂的入門書。本書擇優選收了西方古典音樂史上二百二十餘位作曲家的三千餘部名作,將這些作品從易到難分別納入四大階梯,以便入門者拾級而上。大部分作品附有簡明扼要的解說,以期對讀者有所啟發。
  • 庫客音樂赴美IPO,貝多芬成大IP,古典音樂生意怎麼做?
    截至2019年12月31日,庫客音樂已經擁有約180萬首音樂曲目(160萬首傳統古典、22萬首爵士、世界、民間等其它流派),且絕大部分的內容產品都是獨家許可。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雖然庫客音樂在古典音樂的圈子裡市場佔有率頗高,但該公司近幾年的業績表現卻並不那麼盡如人意。
  • 講述「有故事的」古典音樂
    劉雪楓,「音樂之友」創始人,音樂評論家,唱片收藏鑑賞家,文化學者。曾任《愛樂》《留聲機》中文版、《交響世界》主編及「京師愛樂叢書」主編。著有《貼近浪漫時代》《日出時讓悲傷終結》《交響樂欣賞十八講》《穆特與秦腔》《耳根清淨》《音符上的奧地利》《和劉雪楓一起聽音樂》《德國音樂地圖》等。
  • 西方古典音樂真的比中國古典音樂高級嗎?
    西方古典音樂相對來說概念清晰,界定明確,就是大量的職業作曲家創作的作品與音樂形式。這其中並不包括民間音樂。 中國古典音樂的概念是相當模糊的。如果套用西方的界定範疇,中國缺少作曲家這個職業,而留存至今的大量的民間音樂作品與形式,又難以劃入「古典」的範疇。
  • 聽古典音樂讓你變聰明?「莫扎特效應」是真的嗎?
    古典音樂可以提升智商?這說法實在太誘人了!羅雪博士的發現,在經過這些戴著眼鏡的記者不斷散播後,媒體便充斥著古典音樂能提高智商的報導,而「莫扎特效應」(Mozart effect)的說法也就不脛而走。但羅雪博士不但從未表示聆聽莫扎特的音樂能提高智商,而且還對媒體那些短視的新聞從業人員解釋了好幾次,卻根本是徒勞。
  • 藝術家伊萬諾維奇:作品中描繪的古典音樂
    Capo Productions - Oblivion03:01來自聞是藝術德彪西——月光音樂大自然是音樂的舞臺| 塞爾維亞藝術家米勒娜·伊萬諾維奇(MILENA IVANOVIC)作品中描繪的古典音樂《德彪西-月光》Debussy-Clair de lune, 125 x 92cm這些作品源於聆聽。
  • 「魔指爺爺的古典萬花筒」魏納·佰奇2018鋼琴巡演行程安排
    離了海頓家,又到巴赫家,  8大古典客廳輪著轉。  自彈自唱還送一道自家菜。  萬花筒,就這麼轉!  花映紅:魔指音樂會系列創始人、旅歐藝術活動家  瑞士國寶級鋼琴大師再度來襲  「音樂全乎人」創新編排設計  玩轉八位古典音樂大師作品  魔指童心,經典不容錯過!
  • 聽古典音樂 大腦更年輕
    核心提示:聽古典音樂提高了「有音樂體驗」的參與者大腦內涉及多巴胺分泌和運輸、突觸神經傳輸、學習和記憶的基因活動。不僅如此,聽音樂還能調節與神經退行性疾病有關的基因,因此,聽音樂能夠幫助保持大腦健康。   聽古典音樂不僅能陶冶情操,芬蘭赫爾辛基大學一項最新研究發現,經常聆聽古典音樂能夠促進大腦中掌管記憶和學習部位的基因活性,同時還能抑制一個同帕金森氏症相關聯的風險基因活性。   研究人員讓參與者聆聽莫扎特的第三小提琴協奏曲K216(G大調),這首曲子的長度大約為20分鐘。
  • 古典吉他獨奏家楊雪霏|精彩2020
    Popmatters.com,2020年11月 專輯《中國素描》獲得「2020年十大最佳世界音樂專輯之一」 「多才多藝的楊雪霏和她的古典吉他在《中國素描》中呈現出一種又一種風格,每一個水晶般的瞬間都捕捉到了音樂遺產和歷史的另一個側面,這讓楊雪霏展示了她古典吉他的音域,並擴展了她已經相當豐富的曲目
  • 世界古典音樂20首珍藏版
    古典音樂(Classical Music)是指從巴洛克時期開始到20世紀早期,在歐洲文化傳統背景下創作的、有別於流行音樂的經典音樂。它是一個獨立的音樂流派,追求洗鍊的藝術手法,強調理性地表達情感。古典音樂主題豐富,是無處不在的優美旋律,它能讓我們的心靈得到升華。
  • 【音樂研究】研究證明五種活化大腦的最佳方式
    擁有良好的閱讀習慣,將有助於降低35%罹患阿茲海默症的風險。2.跳舞研究發現,跳舞能降低76%罹患阿茲海默症的機率。透過跳舞,有效連結大腦中多個區域,包括動覺、理性,情感與音樂間的神經功能,並鍛鍊四肢協調能力,達到預防止阿茲海默症發生的作用。
  • 官宣|古典吉他演奏家蘇萌加入阿姆斯特朗音樂藝術大家庭
    阿姆斯特朗音樂藝術管理有限公司榮譽宣布,古典吉他演奏家蘇萌,正式加入公司藝術家大家庭。阿姆斯特朗音樂藝術將從即日起在亞洲範圍內經紀這位「古典吉他世界的超級明星」(《克利夫蘭古典音樂》Cleveland Classical)。
  • 聽古典音樂可促進大腦功能
    聽古典音樂可促進大腦功能據國外媒體報導,儘管在任何社會聽音樂都很常見,但聽音樂的生物決定因素卻仍是未知。根據一項最新研究,聽古典音樂會提高涉及多巴胺分泌和運輸、突觸神經傳輸、學習和記憶的基因活動,同時下調調涉及神經衰弱的基因。
  • 充滿童真的寶藏級古典音樂!收藏
    有音樂陪伴的一生才是完整的幸福的文章來源: 愛聽音樂 | 圖:插畫師Orie編輯整理 | 田藝苗的田1舒曼(1810—1856)19世紀古典浪漫主義音樂時期德國音樂家,浪漫主義風格的領軍人物。作品風格多以抒情、夢幻的色彩。
  • 庫客音樂集團上市敲鐘:用15年時間形成的古典音樂生態鏈
    成立於2006年的庫客音樂,是一家提供權威在線音樂圖書館和智能音樂教育解決方案的公司,業務主要為音樂授權與訂閱服務,合作用戶包括以清華北大為首的知名高校及圖書館、影視公司、頭部音樂平臺等。在版權業務發展完善成熟後逐漸向教育領域、演出領域擴張,隨著商業模式的不斷演進,延伸至在線智能音樂教育服務及古典音樂現場演出。
  • 一場繪本故事與古典音樂的邂逅
    當音樂遇上繪本,我們的耳朵、眼睛、和心靈就被同時喚醒了!讓我們帶著繪本與音樂的翅膀,相遇在一個個美妙的故事裡······1月2日晚上,漣水縣圖書館舉辦國家圖書館繪本音樂之旅讓孩子們感受中華傳統節日的氛圍,用「音樂」向少兒讀者和家長們拜年!到場的孩子和家長們共度了一段美好的「悅讀」時光。
  • 曲風明朗輕快的古典音樂大師,享譽世界的音樂家
    他是歐洲維也納古典音樂學校的代表之一。作為古典音樂的典範,他在歐洲音樂的發展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莫扎特人創作了22部歌劇、41部交響曲、42部協奏曲、1部安魂曲和奏鳴曲、室內樂、宗教音樂和歌曲。莫扎特在海頓等古典主義晚期作曲家的基礎上,將鋼琴協奏曲這一文體發展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峰。歌劇是莫扎特創作的支流,他與格魯克、華格納和威爾第同樣,是歐洲歌劇史上四大巨子之一。
  • 古典音樂之父巴赫的音樂手稿開頭皆為「奉耶穌的名」
    巴赫被譽為古典音樂之父。在他死後,人們發現成千上萬的音樂手稿,每一頁開頭都寫著:奉耶穌的名;末尾都寫著:榮耀歸於上帝。遠牧師在微博透露了此信息,約翰•塞巴斯蒂安•巴赫(Johann Sebastian Bach,1685-1750)是全世界聞名的德國古典音樂大師,也是一位虔誠的路德宗基督教徒,他的信仰和他的音樂作品一樣,虔誠、崇高、純潔、神聖;他的品德也和他的信仰以及他的音樂作品一樣善良、崇高、宏偉、聖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