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門渦街」的啟示:偉大的發現往往與應用無關

2020-11-22 中科院物理所

科學問題只分兩類,解決了的科學問題和沒有解決的科學問題。它沒有問題大小的區別,因為你不知道一個科學問題在未來一百年,甚至一千年以後到底能夠發揮多大的作用。

王育人

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研究員

今天,我想分享的主題是「科學、技術與人的選擇」

研究者的困惑

作為一個研究者感到最大的困惑是什麼?我在念初中高中的時候對科學很感興趣,因為在廣闊的宇宙中,人是很渺小的,所以我就想,人是從哪裡來的呢?這個宇宙還藏了什麼樣的秘密?

作為一個年輕人,對科學的興趣首先源於一顆單純的好奇心。

當我念完碩士、博士,進入中國科學院,成為一個研究者,真正以科學為職業,以科學為生計時遇到了一個困惑,這個困惑一直伴隨我到現在。

作為一個研究者,首先要選擇研究方向,也就是課題,那麼研究什麼樣的課題才有意義?是研究促進知識發展的課題還是研究技術的課題?這些課題會帶來前途嗎?

要搞清楚這個問題,首先要弄明白科學與技術之間的關係

卡門渦街的故事

在這之前,我想用「卡門渦街的故事」來解釋這個問題。

這是位於美國華盛頓州的塔科馬大橋,這座大橋的跨度有853.4米,始建於1940年7月。在它建成通車4個月後,也就是當年11月,一個19米/秒,相當於八、九級的風把它吹塌了。

當時一個攝影團隊正好路過這座橋,拍下了一段短視頻。視頻中橋被風吹得來回搖擺,接著這座橋竟然被風吹塌了。

塔科馬大橋坍塌被稱為「20世紀最嚴重的工程設計錯誤之一」。

橋為什麼會塌?要想解釋清楚原因,就要把時間往前推到1911年。

這個人叫馮·卡門,出生於奧地利布達佩斯,被譽為全世界航空航天時代的科學奇才,他是美國噴氣推進實驗室的創始人,也是美國的火箭之父著名的空氣動力學家,還是錢學森的老師

1911年,馮·卡門工作於哥廷根大學,是一名助教。他的老師普朗特也是一位偉大的科學家,當時在哥廷根大學當教授。普朗特關心邊界層問題,他曾讓他的博士生哈依門茲去做一個實驗。

實驗如圖所示。在水槽裡放入一個圓柱體,讓左邊水流以一定速度衝擊這個圓柱體。哈依門茲做了這個實驗,他發現當水流繞過圓柱體之後,會在後面搖擺不定,穩定不住,他把這個現象匯報給了他的老師普朗特。

普朗特認為實驗可能做錯了,圓柱體可能不夠圓,左右不夠對稱。他重新精確修正了這個圓柱體,但再做實驗,結果還是如此。

普朗特又認為,是水槽做得不對稱,於是他又去做了一個水槽並進行實驗,結果還是這樣。

這件事被馮·卡門關注到了。他想:尾流的搖擺不定肯定有一些物理原因,並不是實驗誤差造成的。於是他就對這個問題進行了深入研究,最後找到了答案。因為水流繞過圓柱體後形成的兩股擾流,產生了圓柱體後的一系列渦街,這些渦街造成了尾流的搖擺不定。

他把研究結果報告給了普朗特,隨後發表了相關的論文,把這種渦旋稱為「卡門渦街」。他發現「卡門渦街」在律動的時候,與同行列內相鄰兩渦旋的間隔有一定的比值時才會穩定。

回頭去看塔科馬大橋的坍塌事故,這個事故之所以會發生,是因為當風吹動橋梁時,就會在橋梁後面形成「卡門渦街」,「卡門渦街」形成一定的拍動力量,以一定的頻率拍動橋梁,當拍動的頻率與橋梁本身固有頻率相吻合的時候就會發生著名的共振現象,就是這個共振讓橋塌了。

從那以後這個工程問題被弄清楚了。現在高大建築物在建設的時候必須對風,以及風對它的影響進行計算和設計,這在建築領域已經形成了一套標準

從科學產生到技術進步,再到行業標準需要多長的時間?我們需要注意三個年代:1911年,1940年,1960年。

1911年,「卡門渦街」現象被發現,科學解釋產生。1940年大橋坍塌後到1960年才弄清楚事故的原因。直到近代,「卡門渦街」的原理才逐漸發展為一個建築的行業標準。

無數的人參與了這個過程,無數的人做出了貢獻。

它給我們的啟示是一個偉大的發現必須源於對科學的興趣。在科學興趣產生的時候,它並不一定受利益驅動,或者說當時也許沒有看到它的應用。從研究意義的角度來說就是問題的產生是有科學意義的,但不一定有技術意義

第二個啟示,技術革命性的進步必須源於對科學問題的新認識,否則就不會有技術革命性的突破。

第三,科學與技術的關係是相輔相成的,過程是複雜的,周期是很長的,不是一個人就能完成的。

還有一個關鍵的問題,在後世評價「卡門渦街」這個發現時,那個博士生很少被提及。實際上沒有他的實驗,這個事情是不會被發現並且被解密的。

所以,我們不但要重視那些偉大的發現者,還要重視那些勤勤懇懇工作的普通科研人員

從科學發展史中可以看到,無論是經典力學、相對論、量子力學,都是源於1900年左右。比如相對論,到現在它都在發揮作用。要發現引力波,要製造量子計算機,它們的基礎也都源於很早以前。

在歷史長河中,無數人通過複雜的合作關係才產生了這麼大的技術進步,可以說個人是很渺小的,但人類是偉大的,雖然進步是很慢的。

研究分享

下面我再結合我個人的研究經驗回溯一下這個問題本身。

我個人的研究方向是超材料,尤其注重聲學材料方面。

超材料已被評為50年內十項重大突破之一。什麼是超材料?原子的尺寸很小,但如果把它無限放大到肉眼可辨識的釐米級、毫米級,也把它搭成這樣的結構,就會產生奇妙的東西。

電子二極體的發現促進了半導體工業的革命性變革。二極體是什麼?就是電流只能單向導通,不能反過來。

在聲學裡,很難讓聲音從左到右穿過一個東西,但從右到左就穿不過來了。聲學的超材料發現以後,這個問題就解決了,這不是非常奇妙的一件事情嗎?

聲學超材料可以讓聲進行聚焦,還可以隱身。目前已經發明出了聲學鬥篷,鬥篷能夠遮掩的物體,對方聲吶是探測不到的,便隱身了。正是由於這些奇妙的特性,聲學超材料才引起了我的興趣。

我們提出了聲子玻璃這樣的概念,也就是說我們可以提出一種寬頻的,在水下能夠很好地吸收聲音的一種材料,可以讓水下的聲納波被吸收,就可以達到隱身的效果。

我們也提出了Diarc點的頻率可調,聲音沿著特殊的通道走,其他地方不傳播。

這些東西有沒有用呢?當時沒想這個問題,後來發現真有點用。比如說,大飛機翅膀上的發動機在下降時會有很大的噪聲,要求把噪聲降低,根據這些技術就可以做到減少對周圍環境的噪音影響。

以前聲學材料都是用普通材料做的,現在可以用上超材料和由3D列印技術和其他各種技術構造出新的材料,能使噪聲降低的效率更高

比如基座,它是放在船裡用來架發動機的,發動機有噪聲,用這種具有減震性能的東西,可以完全隔離噪聲的傳播,達到靜音的效果

我想說的不是研究本身,而是剛開始進行研究的時候可能並不清楚這個東西最後有什麼用處,但是過後會發現它確實能夠用於實際。

最後說一些個人體會。

首先,一個人要選擇他的科研課題,必須立足於本專業,必須是科學問題驅動的,而且要追求創新性。

第二,在搞科學問題的時候又要響應國家號召,時刻注意研究和社會需求之間有沒有對應關係,要積極推動它往社會需求上轉變。

第三,任何一個科學進步,要靠傑出的科學家領頭,但它又是一個非常複雜的群體性行為,所以必須要關注那些普通的科學工作者

作為一名普通科學工作者,可能窮極一生也做不出什麼所謂的成就來,要做好犧牲的準備,要有默默無聞為科學奉獻一輩子的精神。

此外,我個人認為科學問題只分兩類,解決了的科學問題和沒有解決的科學問題。它沒有問題大小的區別,因為你不知道一個科學問題在未來一百年,甚至一千年以後到底能夠發揮多大的作用。

技術、科學的進步都是點滴積累的。突然抱到一個金娃娃的事有嗎?有,但很少。所以在科學研究的時候一定要關注點滴的進步,這些進步是普通的科學研究者做出來的,那些坐冷板凳的人做出來的。

所以我呼籲:坐冷板凳的人甘心坐冷板凳,但是不要讓坐冷板凳的人心涼,全社會都要關注普通的科研工作者。

來源:格致論道講壇

編輯:Kun

相關焦點

  • 錢學森導師發現的神秘流體現象:卡門渦街
    錢學森是我國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科學家、工程師,而天才的學生往往也不會缺少天才的老師,錢學森的導師就是大名鼎鼎的「超聲速時代之父」——馮·卡門。這是一次試驗中的偶然發現馮·卡門曾經在德國哥廷根大學任助教的時候,監督學生做了一個很簡單的試驗:一個流水槽裡面放了一個圓柱體,然後讓流動的水流流過這個圓柱體。試驗很假單,但是做試驗的時候發現了很大的問題:水流流過圓柱體的時候,圓柱體居然不安分地振動了起來。
  • 卡門渦街實驗
    開始時,這兩列線渦分別保持自身的運動前進,接著它們互相干擾,互相吸引,而且幹擾越來越大,形成非線性的所謂渦街。卡門渦街是粘性不可壓縮流體動力學所研究的一種現象。流體繞流高大煙囪、高層建築、電線、油管道和換熱器的管束時都會產生卡門渦街。
  • 你好,卡門渦街
    大家了解卡門渦街了嗎?小編今天將與大家一起走進馬宏偉教授的課堂一起來認識卡門渦街。美國華盛頓州的Tacoma Narrow橋,於1940年7月建成,全長1810.2米,最大跨度:853.4米,是當時世界上最長的懸索大橋。1940年11月7日,在42英裡/小時(相當於20m/s)風速的作用下,導致橋面折斷墜落到峽谷中。大家來看看發生了什麼吧。
  • 卡門渦街
    當流體流經一個物體的時候可以形成卡門渦街,這種旋渦可能會引起物體的振動。
  • 「卡門渦街」再現:蘸云為墨 以氣作畫
    研究人員立即興奮起來:「卡門渦街」現象又一次被抓拍到了!  在流體(水、空氣)中,如果出現了一個阻流體,擋住了流體前進,那麼在流體的下遊,會周期性地脫落出旋轉方向相反、排列規則的雙列線渦。108年前,20世紀最偉大的航天工程學家馮·卡門通過實驗研究,最先從理論上對這種現象進行闡明。此後,這種現象得名「卡門渦街」。  大氣層中的空氣,也是流體的一種。
  • 硬核科普:是什麼導致了虎門大橋振動,卡門渦街?
    那麼什麼是卡門渦街,它有什麼樣子的危害呢?卡門渦街發現者馮·卡門(Theodore von Kármán 1881~1963)1881年5月11日生於匈牙利布達佩斯1963年5月6日卒於德國亞琛美籍匈牙利力學家近代力學的奠基人之一是錢學森、錢偉長、郭永懷和林家翹的導師大家了解卡門渦街了嗎?
  • 卡門渦街是什麼?
    虎門大橋橋面異常抖動 渦振背後是一種「卡門渦街效應」 什麼是卡門渦街效應? 「卡門渦街效應」由錢學森、郭永懷、錢偉長等人的老師、美籍匈牙利裔流體力學大師馮·卡門發現,用於描述空氣等流體通過物體後出現渦旋脫落。這些漩渦脫落的頻率會橋梁的固有頻率形成共振。
  • 卡門渦街是什麼?80年前震塌塔科馬大橋,如今讓虎門大橋多次抖動
    該現象的學名為「卡門渦街」,是流體力學中很重要的一個現象,發現人叫做西奧多·馮·卡門。馮·卡門是美籍匈牙利力學家,近代力學的奠基人之一。他也是20世紀最偉大的航天工程學家,我國著名的科學家錢學森、錢偉長、郭永懷都是他的弟子。1991年,馮·卡門在哥廷根大學擔任著名力學家普朗特的助教。
  • 從虎門大橋渦振到「卡門渦街」與塔科馬海峽大橋
    嗯,「卡門渦街」就是以錢學森導師馮·卡門名字命名的、流體力學中一種重要的現象。在馮·卡門的自傳中,關於「卡門渦街」的發現,他是這樣描述的:首先我假設水經過圓柱體時一分為二,一股從上邊流過,一股從下邊流過,生成渦,經過圓柱體後脫落成為兩個尾流,一個從上面流出,一個從下面流出。
  • 卡門渦街:流體力學中一種難以置信的奇觀,它究竟是怎麼形成的?
    卡門渦街的形成原理當流體繞流一個無限長的圓柱體時, 將發生邊界層分離, 並在柱後形成旋渦, 增大機械能量的損失。這種十分整齊排列著的,像街道般的漩渦列被稱為"渦街"。因為在1912年美國物理學家卡門最先研究了這一現象,所以這種現象又被稱卡門渦街。卡門渦街不只是在流體繞流圓柱體時出現,在流體繞流三角柱、四角柱時也會發生。應當指出, 並不是任何情況下都能形成渦街。對於一定形狀的物體和不同的流體,渦街的形成, 取決於雷諾數的大小。
  • 太空看世界:大氣中最奇妙的雲,超乎想像的卡門渦街
    位於西南印度洋的火山島赫德島,只有乘船才能到達,2016年5月3日,衛星觀察到這裡的雲出現了一連串的漩渦,這便是大氣層中著名的「馮·卡門渦街」現象。物理學家西奧多·馮·卡門(Theodore vonKármán)首先描述了這種形成螺旋渦流長鏈的物理過程。
  • 渦街流量計的工作原理,應用及常見故障分析
    一、渦街流量計的工作原理:渦街流量計的原理是在流量計管道中,設置一滯流件,當流體流經滯流件時,由於滯留件表面的滯流作用等原因,在其下遊會產生兩列不對稱的漩渦,這些漩渦在滯流件的側後方分開,形成所謂的卡門 (Karman)漩渦列,兩列漩渦的旋轉方向是相反的,卡門從理論上證明了當h/L=0.281(h為兩漩渦列之間的寬度,L為兩個相鄰漩渦間的距離)時,漩渦列是穩定的
  • 虎門大橋抖動,應是卡門渦街惹的禍!
    馮·卡門1954年在《空氣動力學的發展》一書中寫道:塔科瑪海峽大橋的毀壞,是由周期性旋渦的共振引起的。設計的人想建造一個較便宜的結構,採用了板材代替桁架作為邊牆。不幸,這些板材引起了渦旋的發放,使橋身開始扭轉振動。這一大橋的破壞現象,是振動與渦旋發放發生共振而引起的。20世紀60年代,經過計算和實驗,證明了馮·卡門的分析是正確的。
  • 簡述渦街流量計計算公式
    江蘇橫河自控是一家渦街流量計廠家。主要生產渦街流量計、電磁流量計和旋進漩渦流量計等。下面為大家簡單介紹下渦街流量計的工作原理。  在流體中設置三角柱型旋渦發生體,則從旋渦發生體兩側交替地產生有規則的旋渦,這種旋渦稱為卡門旋渦,旋渦列在旋渦發生體下遊非對稱地排列。
  • 科普「卡門渦街」後,東莞理工學院校長有了新想法
    當天下午一段關於橋梁為何會振動的科普視頻在社交群傳播開來,授課人正是東莞理工學院現任校長馬宏偉教授,視頻中他介紹這一現象為「卡門渦街」,並用簡單的小實驗來進行闡述,這段通俗易懂的講解讓網友紛紛留言「漲知識了」。詳見南方+報導:視頻|大橋為何被風晃動?看東莞理工學院校長權威科普。
  • 迅爾儀表|數字渦街流量計PK撥碼渦街流量計,優勢在哪裡?
    渦街流量計是根據卡門(Karman)渦街原理研究生產的,主要用於工業管道介質流體的流量測量,如氣體、液體、蒸氣等多種介質。其特點是壓力損失小,量程範圍大,精度高,在測量工況體積流量時幾乎不受流體密度、壓力、溫度、粘度等參數的影響。是一種比較先進、理想的流量測量儀器。
  • 轎車用卡門旋渦空氣流量計
    3、卡門旋渦空氣流量計的注意事項 在使用過程中,卡門旋渦空氣流量計內部電路一旦被檢測發現有故障,一般是不進行修復的,而是直接更換新的。 4、卡門旋渦空氣流量計故障案例及解決方案 在對電控轎車進行故障診斷的過程中,常常會出現因為空氣流量計的故障而導致轎車不能正常行駛的案例。
  • 當代世界航空學界泰鬥西爾多·馮·卡門
    一、馮·卡門的成就1963年2月18日上午,美國頒發給當代世界航空學界泰鬥81歲高齡西奧多·馮·卡門第一枚國家科學勳章,以表彰其對科學、技術和教育事業無與倫比的卓越貢獻。西奧多·馮·卡門(1881年5月11日~1963年5月6日),匈牙利猶太人,1936年入美國籍,是20世紀最偉大的航天工程學家。
  • 渦街流量計的原理是什麼,大泉流量一句話科普
    問:常用測流量的渦街流量計是什麼原理?答:渦街流量計是把一個非流線型阻流體垂直插入管道中,隨著流體繞過阻流體流動,渦街流量計是根據漩渦脫離漩渦發生體的頻率與流量之間的關係來測量流量的儀表。工業生產世界裡,計量介質各種各樣,用戶用什麼流量計去測量介質,什麼流量計可以測量什麼介質,在行業裡魚龍混雜,大泉流量說看起來複雜的事情,其實是可以換種方式去思考問題,渦街流量計是我要買的,告訴工廠我的需求,聽從工廠工程師建議下單,理論與實際測量效果都是經過流量工程師驗證過,用戶只要會用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