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管圓線蟲病例敲響警鐘:不要亂吃生了(組圖)

2020-11-23 搜狐網
 
小文仍在發燒,病情嚴重。

  在河源龍川縣,有些地方有生吃蛇膽的習慣,圖為市民鍾姨示範生吃蛇膽。
在河源,一些地方有用蛇血混米酒飲用的習慣。

江門打工仔小文就是生吃這種東風螺染病的。

  核心提示

  上月,北京出現了數十例因吃涼拌福壽螺而感染廣州管圓線蟲的病例。經救治,目前,患者都陸續治癒出院。而同樣因食生螺而感染此病的江門打工仔小文卻仍在死亡線上苦苦掙扎。

  廣東有俗語說:「只要是天上飛的,地上爬的,水裡遊的,都可以吃,甚至生吃!」在廣東各地,有許多不良的飲食習慣,亦有許多流傳「偏方」——生吃河豚可壯陽;吃老鼠肉可生頭髮等等。比如在廣東江門、佛山等地一些農村,民間有「偏方」說吃東風螺、福壽螺,可以祛屎跡等。

  然而,醫學專家從醫學的角度向我們一一解釋,誤信這些民間「偏方」,可以致病,甚至致死。

  河源:

  生吃蛇膽吃出毛病

  俗話說,「秋風起,三蛇肥」。眼下正是廣東人喜歡吃蛇的季節。在河源市龍川縣,當地群眾普遍都有生吃蛇膽和生飲蛇血的不良陋習。

  記者昨日專程驅車趕往龍川縣,專門打探當地群眾有關生吃蛇膽和生飲蛇血等方面飲食習慣的消息。在該縣一些鄉鎮,記者了解到,當地群眾生吃魚片、生吃蛇膽和生飲蛇血的「偏方」由來已久,一些群眾錯誤地認為,生吃蛇膽有祛除風溼和治療皮膚病的功效,而生飲蛇血則有補血和祛除瘙癢的作用。因而,在龍川縣的一些鄉鎮普遍存在生飲蛇血和生吃蛇膽的習慣。

  然而,生吃蛇膽未治癒風溼病反而引發中毒疾病。龍母鎮巫某幾年前因患風溼病用白米酒作藥引,生吞了大量毒蛇蛇血和數隻蛇膽,不久,巫某開始感覺到力不從心,有噁心、頭暈之感,最後昏倒在家。家人發現後及時將其送院搶救。

  經診斷,巫某是飲用蛇血蛇膽中毒所致,後來經醫生全力搶救,巫某才撿回一條命。

  據介紹,飲用生蛇血和蛇膽在我國南方較為普遍,飲蛇血甚至生食蛇膽在一些山區農村逐漸成為一種時尚風行起來,一些高檔餐館、酒樓還相繼推出生吃「全蛇宴」。

  醫生說法

  專家介紹,有人認為生吃蛇血蛇膽能健身防病,其實這是錯誤的,蛇血蛇膽中含有多種毒素和寄生蟲,可引起急性中毒及損害肝臟等多種疾病,不宜生吃。

  據河源市中醫院肖敬東院長介紹,飲用生蛇血和蛇膽很有可能感染包括鞭節舌蟲在內的寄生蟲病和發生中毒疾病,其中,鞭節舌蟲病可使人體的肝臟細胞變性壞死,侵入腸黏膜可引起直腸、迴腸、盲腸產生大量大小不等的贅生物,寄生蟲可侵入黏膜下產生大量蟲卵繁殖,還可侵犯骨髓破壞造血細胞,引發各種疾病。

  順德:

  吃「魚生」吃出肝吸蟲病

  據介紹,順德、鶴山等地是珠三角衝積平原,以養四大家魚為主,當地人喜愛把鯇魚等淡水魚起片生食,即吃「魚生」,養成吃魚生的飲食習慣;昨天,記者來到了順德均安鎮,在順德均安等鎮,有不少吃「魚生」的食肆,記者發現,一些食肆就開在魚塘旁邊,記者進入其中一家食肆,只見食肆右面掛著一塊招牌,上面寫著「魚生」。記者發現,許多食客專程前來吃「魚生」,他們一般是三五知己圍坐在一起,叫上10多斤重的鯇魚,然後切片,拌上一些花生、生油等,夾在一起放進嘴裡,一邊吃一邊大叫好味。

  吃「魚生」雖然好味。但容易染上肝吸蟲病。昨天,江門市中心醫院消化內科尹主任告訴記者,一位年僅50歲的順德均安鎮農民因為吃「魚生」導致膽管癌,最近病逝。他介紹,他曾經接診過4例因吃「魚生」而病逝的農民。

  據尹醫生介紹,現在每天都有來自江門、順德等地的肝吸蟲病人,前往江門中心醫院求診,而他們大部分是因為長期吃「魚生」,而引發病情的。

  醫生說法

  據江門市疾控中心的專家介紹,近年來隨著人們膳食結構的改變,尤其是人們變得越來越愛「吃生」,引發的寄生蟲病越來越多。在廣東,由於愛吃生所導致的寄生蟲病發病率更高的是肝吸蟲病。據專家介紹,淡水魚是肝吸蟲的寄生體,一旦魚感染了這種病,吃了生魚片之後人隨即也會感染。清蒸的淡水魚如果蒸得不夠熟,也可能會帶有肝吸蟲。

  據介紹,由於順德、南海、番禺為代表的珠三角居民特別喜好吃生魚片,來自這些地區的肝吸蟲病患者也最多。

  更為可怕的是,因為肝吸蟲病是慢性病,肝吸蟲可在人體內存活達60年。平時病症並不明顯,但能致肝硬化、肝癌等重症。

  防治根治之道是改變飲食習慣

  據介紹,防治之道是要逐步養成不生食或半生食淡水魚的飲食習慣。據了解,加強市場管理,防止感染肝吸蟲病的淡水魚進入市場,減少餐桌汙染,也是一個防治方向。

  珠海:

  「美味」鼠肉可致多種疾病

  起源:甘蔗地出產「蔗鼠」

  珠海「蔗鼠宴」久負盛名,40歲的市民張先生在珠海生活了二十多年,他告訴記者,鬥門水旱田密布,農民自古多以種甘蔗為生,有許多田鼠出沒,開始是當地農民嘗鮮自食,後來發現鼠肉味美,漸漸成了當地人的一種美食習慣。除了做新鮮蔗鼠肉外,當地農民還喜歡將蔗鼠殺了去頭,去皮、去內臟進行風乾,稱為蔗鼠幹,鬥門蔗鼠美味開始傳開。

  據介紹,在鬥門的紅旗、小林等鎮的「蔗鼠宴」是全省出名,許多珠三角人都為了吃鼠嘗鮮往鬥門跑,沿途正宗「本地蔗鼠」的招牌比比皆是,一些餐廳專營全鼠宴,鼠菜款式多達15種,如鐵串燒鼠肉、天麻參燉鼠肉、馬蹄竹蔗鼠肉煲、七彩鼠肉絲、油泡鼠肉片、蘆筍炒鼠肉片等。

  暗訪:鬥門食店加工「蔗鼠餐」

  昨日,在張先生的帶領下記者暗訪了鬥門某工業園附近的幾家食店,「這裡有沒有蔗鼠吃?」服務員愣了幾秒鐘後答道:「有哇。」來到廚房內,並沒有擺出來的蔗鼠,但記者發現廚師鍋內正在炒著的東西就是蔗鼠。

  店主打量了一下記者,便開始滔滔不絕地介紹起來,「我們有蔗鼠供應,40元一斤,各種做法都有。」在一條100多米的巷子,發現有兩家看起來很簡陋的小店門口掛著「驢肉、田鼠」的招牌。

  醫生說法

  食鼠隱患無窮

  在鬥門當地流傳著「鼠肉有美發、生發的功能」的說法,一些人認為鼠肉不光味美,營養也十分豐富。甚至有人認為老鼠肉脂肪的膽固醇含量低,而磷、鈣和維生素E等含量高。至於人體所需的胺基酸,鼠肉比家禽、家畜甚至蝦蟹等動物都高。

  對此,相關營養專家表示,「鼠肉有美發、生發的功能」等說法是缺乏科學依據的。

  從營養學角度看,鼠肉與雞、豬等禽畜肉的蛋白質胺基酸構成差別不大,所含各種微量元素和維生素等營養物質並不比其他種類豐富,因此其營養價值並不比一般肉類高。相反因為生活環境的關係,鼠肉所含鉛、砷等有毒有害物質的含量遠高於其他肉類。而食鼠滋陰壯陽的說法多是一些不法商家招攬生意的招牌。

  珠海市疾控傳染病科黃利群科長在接受記者採訪時明確表示:現在鬥門大面積開發,以前的甘蔗地越來越少,鬥門街頭一些餐廳提供的所謂的蔗鼠多是溝渠鼠,因生活環境的影響,攜帶大量病菌。

  鼠類是多種傳染病病原的儲存宿主和主要傳染源,其中屬我國35種法定傳染病之列的有鼠疫、流行性出血熱和鉤端螺旋體病等。因此,人在捕捉、運輸、宰殺、加工及食用過程中易通過抓咬、吸血昆蟲叮咬和鼠血及尿、糞等排洩物和分泌物汙染等途徑感染上述疾病。因鼠類的生活和覓食習慣蓄積多種有毒化學物質,一次大量進食或長期食用可能導致急、慢性中毒的發生。

  提示

  吃生嘗鮮易致病

  專家指出,現在盛行的很多吃生嘗鮮的飲食方法和民間「偏方」其實都存在健康隱患。如「醉蟹」、「熗蝦」、涼拌蛇皮、生切螺肉、魚生粥以及涮肉、燒烤等。沒有徹底煮熟的魚、蝦、蟹、螺、肉等食物當中常含有寄生蟲卵。當人們為了貪圖一時的鮮美口福,而使隱藏在食物中的各類寄生蟲侵入人體的腸道、肝膽、肺、肌肉、眼、皮下甚至腦部,就會嚴重危害人體的健康。

  1、田鼠可做菜,老鼠體表和體內帶有多種病原,和多種傳病致病媒介,如蚤類、蟎類等。可以傳播多種烈性傳染病。同時老鼠糞便中可能帶有多種寄生蟲,如膜殼絛蟲等。

  2、亂喝「私人秘制的涼茶」。結果造成免疫功能紊亂、內分泌失調等例子屢見不鮮。

  3、廣東人吃東西講究口感,鮮嫩,往往將菜炒個八成熟,未熟透的肉類可能帶有大量病原,如豬的弓形蟲感染率較高,國外報導可達40%感染率,國內也有10%以上。

  4、廣東人愛吃「魚生」是出了名的。曾經有位70歲的老伯因阻塞性黃疸而入院。膽管引流取出了上千條肝吸蟲。事後勸老伯不要再吃生魚片,老伯說「寧可戒飯,也不能不吃魚生」。

  5、吃了不乾淨的蔬菜,滿肚子蛔蟲。江門市中心醫院消化內科尹主任告訴記者,日前,在他接診的一個病例裡,發現一名中年男病人,滿肚子都是蛔蟲,原來,這名男子長期吃用糞便施肥而洗不乾淨的蔬菜,糞便裡小幼蟲便進入體內。

  預防是關鍵

  據介紹,加工環節關鍵要按照《食品衛生法》的要求去操作。其實食源性寄生蟲病並不可怕,只要食物的中心溫度在攝氏90度以上保持5分鐘,就完全可以殺滅全部寄生蟲,所以在食用水產品時不要為了貪圖口感而生吃,最好蒸熟、煮透。

  食客自己更要關注飲食衛生。不要生吃食物,即使是蔬菜水果,也要洗淨再吃。不要隨便購買無照商販加工的食品,不要到衛生條件差的餐館就餐等。只要做到這些,食源性疾病完全可以避免。(記者黃文生、陳治家、曾煥陽、羅愛萍通訊員張世理、劉偉東)

相關焦點

  • 廣東江門病人生食螺肉治失眠 疑似感染管圓線蟲
    疑似感染廣州管圓線蟲  廣州日報作者:羅愛萍 記者昨天從江門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了解到,江門市一家醫院近日收治的一名病人因為生吃螺肉而出現了腦壓升高、深度昏迷等腦膜炎症狀,並且有生命危險,疾控中心的專家懷疑其感染了廣州管圓線蟲。  目前,專家已到現場採集了其曾經吃過的螺的活體,以作進一步檢驗。
  • 小夥總愛喝生水 腦中長了管圓線蟲
    經過多輪檢查,醫生發現小林的腦中竟然布滿了一種名為「廣州管圓線蟲」的寄生蟲。相關文獻顯示,目前全世界已報告廣州管圓線蟲病病例僅有 3000多例。當時,小林體溫高達39.7℃,胸部CT顯示雙肺感染,更奇怪的是小林出現下肢疼痛的情況,只要輕輕觸碰都會感覺到劇烈的疼痛。經過多輪檢查,醫生發現小林腦脊液的嗜酸粒細胞值偏高,而這很可能與寄生蟲有關。
  • 颱風過後非洲大蝸牛橫行,疾控中心:不要吃更不要養,當心得病!
    據了解,它和著名的福壽螺一樣,都是廣州管圓線蟲的中間宿主。 廣東省疾控中心曾接到一些散發病例報告,有聽信偏方可治療疑難雜症而生吃東風螺得病的病例。 廣東省疾控中心寄生蟲病預防控制所鄧卓暉主任醫師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曾介紹,廣州管圓線蟲進入人體後,能侵襲中樞神經系統,引起腦膜炎等疾病。
  • 省衛生部門:螺肉不可生食
    來源:蘭州晨報  作者:  2006-08-22 09:38  編輯:郭棟   省衛生監督部門就  北京福壽螺事件提醒廣大市民  ———螺肉須煮熟切不可生食  晨報訊(記者趙匯)日前,北京市發生了50人因生食福壽螺後患上腦膜炎的事件,給生食水產品敲響了警鐘。
  • 生吞蛞蝓治喉嚨痛不可取 可能患廣州管圓線蟲病
    當時就驚呆了,她說是民間土方,老一輩說吃了很有效。」昨天,寧波慈谿徐女士的這條微博引起了眾多網友的關注。徐女士說,最近自己喉嚨底痒痒的,有時候還有些隱隱作痛,聲音也變得沙啞。媽媽從別人口中得知一個「土方」,說是把土話叫「涎涎螺」的蟲子泡在米湯裡,喝下去能治療喉嚨痛。「媽媽說讓我生吃,我當時就驚呆了。」徐女士說,看著一條暗褐色的蟲子在碗裡蠕動著,怎麼也下不了口。
  • 喜歡吃螺的人注意了!害網友流產的福壽螺,最好別吃
    雖然事件本身還有待核實,但福壽螺確實會傳播一種叫廣州管圓線蟲病的寄生蟲病。除了福壽螺,中國人餐桌上最常出現的螺類——中國圓田螺、褐雲瑪瑙螺等,都是廣州管圓線蟲的宿主。人吃了沒煮熟的感染螺,廣州管圓線蟲的幼蟲就會進入中樞神經系統。感染早期症狀包括發熱、嘔吐、抽搐、頭痛等,較嚴重的症狀還有視神經受損、面神經受損等,嚴重者會導致死亡。
  • 第六節 糞類圓線蟲
    第六節 糞類圓線蟲   糞類圓線蟲(Strongyloides stercoralis Bavay,1876)為兼性寄生蟲,生活史較複雜,包括自生世代和寄生世代。主要寄生於人體小腸,引起糞類圓線蟲病(strongyloidiasis)。也可寄生於犬、貓等動物體內。
  • 「福壽螺」又出事了 龍蝦田螺千萬不能這麼吃
    似乎也並沒有:《成都商報》:多家網紅田螺餐館用福壽螺 食藥監局:法律不禁售但必須煮熟原來,因吃「福壽螺」而容易感染的「廣州管圓線蟲」,在高溫條件下是可以殺死的。也就是說,只要徹底做熟,福壽螺是可以吃的。
  • 福壽螺:每個帶寄生蟲數千條,1年繁殖30萬(組圖)
    如果生吃或食用未煮熟的螺肉,極易引起食源性廣州管圓線蟲病,感染此病,線蟲幼蟲會入侵人腦,損害中樞神經系統,引起嗜酸細胞增多性腦膜炎。廣東人嗜食魚生,「肝吸蟲病」防治任務是重中之重。因食物感染寄生蟲病,除了食福壽螺引起的「廣州管圓線蟲病」外還有很多,包括吃螃蟹、小龍蝦引起的「肺吸蟲病」,吃豬肉引起的「旋毛蟲病」「豬肉絛蟲病」和「囊蟲病」,吃青蛙、蛇引起的「曼氏迭宮絛蟲病」「裂頭蚴病」,吃海魚引起「異尖線蟲病」,以及吃植物食物荸薺引起的「薑片蟲病」等等。  方悅怡說,對付這些食物源性寄生蟲,只有一個字「熟」。
  • 【緊急擴散】路邊看見蝸牛不要摸,內含寄生蟲!
    注意了在路邊看見這種巨型蝸牛千萬不要亂碰!特別家裡有小孩的父母一定要注意!▼經過兩天的降雨這種巨型蝸牛大量冒了出來怒刷存在感! 實際上,「大蝸牛」不僅不能吃也不能夠亂碰疾控中心專家提醒「大蝸牛」體內很可能感染有寄生蟲小朋友和大蝸牛親密接觸極易被感染千萬要小心
  • 破開黃魚肚子發現一線蟲在蠕動 這魚還能不能吃?
    溫州網訊 農貿市場買的新鮮黃魚,破開肚子裡面居然有一條4釐米左右長的線蟲在蠕動,一名瑞安女子一邊端著手機拍攝,一邊不斷驚呼:「寄生蟲啊,這麼大條,這個魚肯定吃不得!」「這魚肚子裡的蟲比蛔蟲還大,會吃死人的……」而她一旁的母親則稍顯平淡地說:「市場上很多人在賣的,清洗一下,燒熟後就可以吃了。」指其不必大驚小怪。
  • 別吃!別碰!這個大蝸牛壞得很,弄死它
    這樣一個「能吃能生」的「大個子」,已然成為世界性的檢疫有害螺類。  這種行動緩慢的生物是如何傳入到我國的呢?據稱,該螺首次在廈門大學校園內被發現,認為是從新加坡運回的植物中夾帶著非洲大蝸牛的卵和幼螺而繁殖起來的。  目前,該螺已擴散至我國廣東、香港、雲南、廣西、湖南、福建及臺灣等地,並對當地的環境造成了較大的破壞。
  • 江門一打工仔為治失眠生食螺肉 出現深度昏迷
    新快報訊(耀文)據江門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透露,江門市一家醫院近日收治的一名外來工病人因生吃螺肉而出現了腦壓升高、深度昏迷等腦膜炎症狀,並且有生命危險,疾控中心的專家懷疑其感染了廣州管圓線蟲。目前,專家已到現場採集了其曾經吃過的螺的活體,以作進一步檢驗。  據其親屬介紹,小文身體一向較好,近期由於發生一些不愉快的事情,出現嚴重的失眠。
  • 動物滅絕警鐘再度敲響
    在著名環保組織「世界自然保護聯盟」9月公布的2007年瀕危物種「紅色名單」上,猿、珊瑚、禿鷹、海豚等常見的動物都存在滅絕危險,全球動物物種的滅絕警鐘再度敲響。為全球動物敲響警鐘的,是成立於1948年的世界自然保護聯盟,這個著名的國際自然保護組織定期發布的瀕危物種「紅色名單」是最具權威性的物種評估文件。這份「紅色名單」顯示,目前全球有41415個物種面臨生存威脅。其中,有16306個物種有滅絕危險,比去年增加了188種。近500年來,全球已有785個已知物種滅絕,另有65個物種通過圈養或人工培育存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