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美西海岸的沙漠地區,有一個阿塔卡瑪沙漠,總面積約為18萬平方公裡,其主體位於智利的北部地區。此沙漠可以說是世界最乾燥的地區,年降雨量幾乎為0,被稱為世界「幹極」。
該沙漠的部分地區,甚至曾數百年不降雨,乾旱程度是撒哈拉沙漠的250倍。然而在2015年至2017年阿塔卡瑪沙漠極幹地區卻迎來了前所未有的三場降雨,一時之間,這裡發生很大的變化。
沙漠一整年不下雨並不稀奇,但如果沙漠突然連降暴雨,就有點不正常了。科學家紛紛為此感到擔憂,這是為何呢?
據科學家對阿塔卡瑪沙漠部分地區的地巖芯研究,這一區域自1570年到1971年間可能沒有出現過任何明顯降雨,也就是說,乾旱一直持續了長達400年之久。而前幾年的降雨情況就顯得十分不同了。要麼不來,一來連續來了三場降雨,2015年連降2場,2017年1場。
那麼,這種巨大的氣候變化會給這裡帶來什麼呢?
首先,正如人們想像的那樣,會給這裡帶來一些生機,沙漠中的低洼地帶形成了小型湖泊,有些植物開始生長,原本休眠已久的花種,開始發芽開花,綻放出生命的奇蹟。這是阿塔卡瑪沙漠從未出現過的壯觀景象。
於此同時,卻引起了科學家們的擔憂,突如其來的連續降雨,對於原本已適應這裡極端環境的微生物卻是致命性的打擊。
專家在對該沙漠雨後的微生物群落展開研究後,發現此前曾有的16種特有微生物,雨後卻僅存2-4個物種。雨水無疑是導致那些微生物死亡的罪魁禍首。
那些微生物經過成百上千萬年的演化後,好不容易習慣了絲毫沒有降水的生存環境。而大量的雨水則會使微生物細胞濃度遭到破壞,滲透壓也跟著改變,導致它們無法適應新的環境,從而慘遭大規模滅絕。受影響最大的區域,滅絕的微生物甚至高達85%!
僅存的2-4個物種因進化出了抵禦滲透壓力改變的能力而頑強地倖存下來。
更令人擔憂的是,百年乾旱的阿塔卡馬沙漠,為什麼會一改常態,突然出現異常的連續降雨呢?
這一事件被歸因於「全球變暖」。全球變暖導致的厄爾尼諾現象,導致全球各地頻繁出現極端天氣。2015年的厄爾尼諾現象減弱了南美洲西海岸的秘魯寒流。秘魯寒流具有十分顯著的「降溫減溼」作用,其作用被減弱後,便不再對沿岸產生降溫減溼的控制作用,這就帶來了不同尋常的降雨。而這次的影響僅僅只是個開始。
在2019年年初,厄爾尼諾的再次出現,又帶來了智利北部等地的異常暴雨,極度乾燥的阿塔卡馬沙漠一時之間歷史重演——又被綠色植物覆蓋!但同時周圍的村莊卻因洪水的侵襲,被迫離開了家園。
全球變暖導致地球環境的持續惡化,世界「幹極」的阿塔卡瑪沙漠,也許每隔幾年就變綠一次,沙漠生態也將持續遭到破壞,同時對人類的影響也將越來越大。應對全球變暖,從我們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