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初三級同學返校後的體育課如何開展備受關注,尤其是初三畢業生還面臨著體育考試。4月26日,廣東省教育廳下發通知,明確今年中考體育考試中,長跑和遊泳從必考項目調整為選考項目。4月27日,廣州市高三、初三級學生返校複課,廣州日報記者走訪多個學校,均在每周課表上安排了體育課,要求在戶外鍛鍊須保持間距1-2米以上,運動時可不佩戴口罩。考慮到同學們此次長時間宅家,各學校體育鍛鍊的運動量和強度都較常規有所降低,初期以適應性鍛鍊為主。
根據廣州市複課指南和防疫指引,學校要充分利用已有體育教學場所,組織上好體育課,合理規劃課程內容,減少大範圍體育活動,避免班級之間超範圍接觸,人員間距保持1米以上。課前課後對體育課教學所需場所、設備進行通風換氣、清潔消毒。提供住宿的學校可開展晨練,儘量選擇在戶外、運動場進行。在戶外運動須確保人員間距1米以上,運動前充分做好熱身運動,運動時可不佩戴口罩,須避免扎堆、聚集。疫情防控間,學校體育場館一律關閉,暫停向社會開放。
4月27日早上,距離高考70天,廣州市第十六中學高三、初三級的1055名同學全部返校上課。學校經過前期反覆研判,考慮到畢業班備考的實際效果,決定將原來的教學班拆分成2個小班,每個小班分別設負責管理工作的班主任,每個教室不超過25名學生。在A班老師講課的同時,B班由其他科老師指導進行自修。
課間休息的時間,高三級除了少數同學上洗手間,大部分同學都留在座位上抓緊學習,聊天也是保持一段距離。「在學校的學習效率比在家裡高很多,跟同學們一起備考更有氛圍,之前盼著返校,回來了就要抓緊時間複習。」
緊張複習之餘,體育鍛鍊如何安排也是同學們關心的。十六中副校長黃衛紅介紹,每個班均安排了體育課,基本上都在戶外進行。考慮到同學們宅家的時間比較長,返校初期的體育課鍛鍊強度和運動量都有所降低,以適應性訓練為主。老師會提醒同學們互相間隔2米以上進行運動鍛鍊,運動時可不佩戴口罩,鍛鍊後馬上要戴上。每個班體育課結束後,都要對用過的器材進行消毒。
當天下午,天河區明珠中英文學校初三1班的同學們上了返校後的第一節體育課。同學們保持1米以上距離,列隊從教室出發來到操場上。操場已經擺放了定點標識,同學們按點站位,確保安全距離,沒有戴口罩。宅家三個多月了,同學們運動量減少,因此第一節體育課的內容是身體素質的恢復性訓練。
老師和體育委員帶領同學們進行了熱身運動後,便開始了熱身跑。整個過程中,老師不斷提醒注意隔開距離,並保持好呼吸的節奏。熱身跑後,同學們便開始了跑、跳的障礙練習。老師一邊給同學們加油鼓勁,一邊叮囑:「不要勉強,感到身體不適的馬上停下來,並報告老師。」最終,全班同學都堅持下來了。「累不累?」「累!」同學們一起回答。
校長黃一龍告訴記者,每個班每周有三節體育課。等到同學們的體能都恢復得差不多了,每天放學後還會組織他們進行有針對性的訓練。同學們每天運動一小時是可以保證的。根據天河區此前公布的疫情防控期間學校學習生活一日常規指南,體育課減小運動量,如安排高強度的活動可以摘下口罩,但學生之間需保持足夠的距離。
黃一龍說,孩子們戴著口罩跑跑跳跳會影響呼吸,所以在確保安全距離的情況下,他們可以摘下口罩。廣州市荔灣區花地中學的同學們上體育課時,老師和同學們都沒有戴口罩。體育老師古國揚說,按照有關疫情防控要求,在戶外上體育課,保持1.5米以上距離,不用戴口罩。「不戴口罩,一是因為在戶外通風處保持了安全距離,二是如果戴上口罩上體育課,同學們會呼吸很困難。」古老師說。
廣州日報全媒體文字記者 廖靖文、劉曉星、林霞虹廣州日報全媒體圖片記者 林霞虹、廖靖文、劉曉星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 王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