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鍛鍊運動量和強度有所降低,學生保持距離可摘口罩

2020-12-05 廣州日報

高三、初三級同學返校後的體育課如何開展備受關注,尤其是初三畢業生還面臨著體育考試。4月26日,廣東省教育廳下發通知,明確今年中考體育考試中,長跑和遊泳從必考項目調整為選考項目。4月27日,廣州市高三、初三級學生返校複課,廣州日報記者走訪多個學校,均在每周課表上安排了體育課,要求在戶外鍛鍊須保持間距1-2米以上,運動時可不佩戴口罩。考慮到同學們此次長時間宅家,各學校體育鍛鍊的運動量和強度都較常規有所降低,初期以適應性鍛鍊為主。

根據廣州市複課指南和防疫指引,學校要充分利用已有體育教學場所,組織上好體育課,合理規劃課程內容,減少大範圍體育活動,避免班級之間超範圍接觸,人員間距保持1米以上。課前課後對體育課教學所需場所、設備進行通風換氣、清潔消毒。提供住宿的學校可開展晨練,儘量選擇在戶外、運動場進行。在戶外運動須確保人員間距1米以上,運動前充分做好熱身運動,運動時可不佩戴口罩,須避免扎堆、聚集。疫情防控間,學校體育場館一律關閉,暫停向社會開放。

4月27日早上,距離高考70天,廣州市第十六中學高三、初三級的1055名同學全部返校上課。學校經過前期反覆研判,考慮到畢業班備考的實際效果,決定將原來的教學班拆分成2個小班,每個小班分別設負責管理工作的班主任,每個教室不超過25名學生。在A班老師講課的同時,B班由其他科老師指導進行自修。

課間休息的時間,高三級除了少數同學上洗手間,大部分同學都留在座位上抓緊學習,聊天也是保持一段距離。「在學校的學習效率比在家裡高很多,跟同學們一起備考更有氛圍,之前盼著返校,回來了就要抓緊時間複習。」

緊張複習之餘,體育鍛鍊如何安排也是同學們關心的。十六中副校長黃衛紅介紹,每個班均安排了體育課,基本上都在戶外進行。考慮到同學們宅家的時間比較長,返校初期的體育課鍛鍊強度和運動量都有所降低,以適應性訓練為主。老師會提醒同學們互相間隔2米以上進行運動鍛鍊,運動時可不佩戴口罩,鍛鍊後馬上要戴上。每個班體育課結束後,都要對用過的器材進行消毒。

當天下午,天河區明珠中英文學校初三1班的同學們上了返校後的第一節體育課。同學們保持1米以上距離,列隊從教室出發來到操場上。操場已經擺放了定點標識,同學們按點站位,確保安全距離,沒有戴口罩。宅家三個多月了,同學們運動量減少,因此第一節體育課的內容是身體素質的恢復性訓練。

老師和體育委員帶領同學們進行了熱身運動後,便開始了熱身跑。整個過程中,老師不斷提醒注意隔開距離,並保持好呼吸的節奏。熱身跑後,同學們便開始了跑、跳的障礙練習。老師一邊給同學們加油鼓勁,一邊叮囑:「不要勉強,感到身體不適的馬上停下來,並報告老師。」最終,全班同學都堅持下來了。「累不累?」「累!」同學們一起回答。

校長黃一龍告訴記者,每個班每周有三節體育課。等到同學們的體能都恢復得差不多了,每天放學後還會組織他們進行有針對性的訓練。同學們每天運動一小時是可以保證的。根據天河區此前公布的疫情防控期間學校學習生活一日常規指南,體育課減小運動量,如安排高強度的活動可以摘下口罩,但學生之間需保持足夠的距離。

黃一龍說,孩子們戴著口罩跑跑跳跳會影響呼吸,所以在確保安全距離的情況下,他們可以摘下口罩。廣州市荔灣區花地中學的同學們上體育課時,老師和同學們都沒有戴口罩。體育老師古國揚說,按照有關疫情防控要求,在戶外上體育課,保持1.5米以上距離,不用戴口罩。「不戴口罩,一是因為在戶外通風處保持了安全距離,二是如果戴上口罩上體育課,同學們會呼吸很困難。」古老師說。

廣州日報全媒體文字記者 廖靖文、劉曉星、林霞虹廣州日報全媒體圖片記者 林霞虹、廖靖文、劉曉星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 王典

相關焦點

  • 3名學生體育課上跑步猝死,戴口罩劇烈運動時的心肺壓力有多大?
    4月14日,浙江一名初三學生在體育課1500米跑步活動中暈倒,後搶救無效死亡。4月24日,河南一名初三學生返校複課後在體育課上發生意外,當時他戴著口罩繞著操場跑步,後摔倒發生猝死。4月30日,湖南一名學生在體育課上跑步時發生意外猝死。
  • 控制運動負荷、安全距離下可不戴口罩,深圳要求體育課這樣上!|早安...
    複課初期,運動量和運動強度宜保持在中、小範圍;隨著學生體能的恢復,在做好評估的基礎上再循序漸進地提高強度。二、指導意見(一)學校學校要重視對現有條件進行診斷評估,合理規劃校園體育活動場地設施,學校體育場館節假日優先對本校初三、高三學生開放,制定分期、分批、分層、分區域體育教學及體育活動方案。
  • 醫生提醒:劇烈運動時不宜戴口罩
    就在昨日,國家衛健委網站發布消息,國家衛健委、教育部日前制定《中小學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技術方案(修訂版)》,《方案》中明確,中小學校學生應隨身備用符合一次性使用醫用口罩標準或相當防護級別的口罩;低風險地區校園內學生不需佩戴口罩。口罩佩戴應遵循國務院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聯防聯控機制印發《公眾科學戴口罩指引》原則。  那麼學生們複課後該如何進行體育鍛鍊?
  • 採用適宜運動負荷防止過度鍛鍊造成傷害 - 國家體育總局
    任弘介紹,運動負荷簡稱負荷,廣義是指身體在運動過程中所承受的生理上和心理上的負擔,故運動負荷包括運動生理負荷和運動心理負荷兩種。他說,對身體產生刺激並促使機體機能提高的負荷主要是生理負荷。決定運動負荷大小的主要因素是運動量和運動強度:運動量是指完成動作的次數、組數、時間、距離等;運動強度則是指完成練習時動作的速度、練習的密度、練習間歇時間的長短、負重的大小等。
  • 戴口罩劇烈運動或引發猝死 戴口罩時應如何鍛鍊?能做哪些運動?
    此前發生的學生戴口罩上體育課導致猝死,至今未有一例公布確切原因。有心血管方面的醫學專家猜測,學生可能存在某些心臟方面的隱疾,或為造成悲劇的根本原因。另一方面,多位呼吸科醫生都指出,戴口罩運動會導致供氧不足,甚至損傷肺部功能。體能訓練專家在分析時亦證實了這一說法。
  • 怎樣恰當安排運動量?六大最優運動都是什麼?
    怎樣恰當安排運動量? 從嚴格意義上講,體育鍛鍊對人體產生的影響並不單純取決於運動量,而是運動負荷 ( 「運動量」只是一種通俗的叫法 ) 。組成運動負荷的主要因素是「量」和「強度」。在進行體育鍛鍊時,要注意將量和強度的關係處理適當。 強度越大,則量就要相應減少,強度適中,則量可以相應加大。
  • ...多地叫停體育課戴口罩 大連醫學專家:不建議戴著口罩進行劇烈運動
    近期,媒體報導了多起學生跑步猝死事件,引發了人們的關注,如何避免因運動誘發的猝死?現階段如何開展運動?戴口罩時能否進行劇烈運動?專家對上述問題進行了解答。        多地發生學生跑步猝死事件        據媒體報導,4月24日,河南一名初三學生返校複課後在體育課上跑步時發生猝死;4月30日,湖南一名初三學生在體育課上跑步時發生意外猝死。兩名學生跑步時都戴了口罩。
  • 提醒:這3種情況下,不宜體育鍛鍊
    心臟不好的人,在這3種情況下,不宜進行體育鍛鍊,或對健康不利運動是最好的「抗衰老藥」,能促進人體的血液循環,提高人體代謝功能,爭強人體的協調性。對於中老年人來說,適量的運動是可以抵抗衰老。還能提高人體免疫力,等諸多好處。但是,對於心臟不好的人來說,或許你需要注意。
  • 西媒:科學家證實體育鍛鍊對大腦健康有益
    據埃菲社馬德裡9月17日報導,數十年來積累的科學證據已證明,健身和體育運動會塑造大腦,並對各個年齡段的認知、情緒和大腦健康均會產生諸多有益影響。這些證據現已由西班牙國家研究委員會研究員科拉爾·聖費利烏和何塞·路易斯·特雷霍彙編入《大腦與體育運動》一書中。
  • 軍隊文職筆試中的「運動量」與「運動強度」分析
    軍隊文職筆試中的「運動量」與「運動強度」分析   運動量與運動強度是非常容易混淆的兩個概念,也是我們考試中常見的易錯點之一。軍隊文職的考試大綱要求我們掌握運動訓練的原則,其中有一個適宜負荷的原則就涉及到運動量和運動強度,這需要我們理解相應的知識點。
  • 常用健身鍛鍊運動強度公式
    不同性別、年齡、體質和健康水平的人,健身鍛鍊時,運動強度應該是有區別的,但有一個大致的範圍,應掌握一定的規律,這個適度運動的範圍,又稱做"價值閾"。所謂價值閾,其上限是安全界限,下限是顯效界限,通俗地講,合理的運動量和運動強度,既對健康有效,又是安全的。  那麼具體掌握時,我們應該如何確定合理的運動量,特別是運動強度呢?根據國內外的經驗,一般常用的健身運動強度公式如下。
  • 下樓扔垃圾,男子自帶音響麥克風,摘口罩放聲高歌!結果民警來了
    下面這位就趁著扔垃圾的機會,自帶音響麥克風衝下樓摘掉口罩放聲高歌。這位放飛自我的仁兄是南京某小區的業主,當民警趕到現場時候,他仍如痴如醉地沉浸在自己的歌聲中。他告訴民警,這兩天實在是閒不住了,就在扔垃圾的時候帶了音響麥克風下來,看小區的空地上沒有什麼人就把口罩摘了,唱了兩首歌想抒發心情。最終在民警勸說教育下,他乖乖地帶上音響回到了家中。
  • 缺乏鍛鍊成全球第四大死因
    據估算,目前每年全世界因缺乏鍛鍊而致死的人數高達320萬人,近10年間增長迅速。為此,世界衛生組織提出「體育鍛鍊讓生命更有價值」的口號。不運動少活5年    缺乏鍛鍊,主要是指不能保證最低限度的體育鍛鍊,即成人每周150分鐘的適度有氧運動,或75分鐘劇烈有氧運動,也可兩者結合達到相同水平。
  • 太低沒效果,超量易損傷 運動量有個「健康階梯」
    宿遷市體測中心體質測定科科長、運動處方師周凱告訴記者,重視體育鍛鍊是好事,但運動要根據目的,選擇合適的運動手段,循序漸進,而不是只追求數量和時長。簡單來說就是,運動量有個健康階梯。雖然運動能力因人而異,但總體來說,運動量有個合理範圍,稱為健身目標區間。周凱指出,區間的下限是各年齡段人群維持健康水平需要的最低運動量,即運動的「閥值」。
  • 成人每天到底需要多少運動量
    保持適量的運動一直是保持身體健康的有效方法之一。那成年人一天中應該保持多少運動量比較合適呢? 運動分很多種,日常走路是運動,快走或慢跑也是運動,伏地挺身、打籃球、打羽毛球也是運動。要想計算比較合適的運動量,應該把這三種運動分開來看。
  • 運動降低心律失常風險新證據
    「運動能提高我們的身體素質,有助於保持健康」已經是家喻戶曉的健康常識,也有多想研究已經表明運動可以減少心律失常的發生,但是,運動強度與心律失常的發生並不是完全的直線反比關係,恰到好處的運動才是最有利的。來自《歐洲心臟雜誌》的一篇最新研究對英國生物樣本庫中的數據進行分析,共納入402406人進行研究。
  • 2020年軍隊文職筆試備考:「運動量」與「運動強度」分析
    江西軍轉幹考試網同步江西華圖招聘信息:2020年軍隊文職筆試備考:「運動量」與「運動強度」分析,報名時間:,請考生多加關注。加入軍隊文職官方交流群()獲取更多招考信息和備考資料。
  • 體育老師,你有學生特異體質名單嗎?
    就在小編動筆寫文章之前,剛剛接到一個班上學生家長電話,因為孩子寒假身體不適做了手術,班主任將我的電話給家長,家長打來第一是說明孩子目前情況,開學之後孩子因為身體恢復期間不能參與任何體育課程以及課間鍛鍊,第二是因為這學期面臨體育中考,家長諮詢如何辦理因身體原因不參與體育中考證明相關事項。
  • 研究證實,預防心血管疾病,加大每天的運動量才是關鍵
    近日,牛津大學領導的一項新的大型研究表明,體育鍛鍊對預防心血管疾病的作用比過去人們認為的更為重要,而且運動量越大越好。 在該研究中,共有90211名英國人於2013年至2015年在手腕上佩戴了加速度計量器(一種小而輕巧的運動傳感器),以計算7天內的運動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