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只說了他對美國新冠疫苗的貢獻,卻沒提他是中國人

2020-12-24 智慧煙臺

近日,美國兩款使用mRNA(信使核糖核酸)技術的新冠疫苗陸續投入使用,給美國近乎失控的新冠疫情帶去了希望的曙光。 而這背後一位中國科學家做出了重要貢獻。

這位科學家也出現在了《華盛頓郵報》的報導裡。只是《華盛頓郵報》悄悄地抹掉了他的國籍——中國。

這位科學家名叫王年爽,他在2016年設計的用兩個脯氨酸 (proline)突變穩定冠狀病毒刺突 (Spike)蛋白的結構,如今被廣泛應用在了包括輝瑞、強生、Moderna、Novavax等多家公司的新冠疫苗研發中。

冠狀病毒的一個特點是其表面規則排列著的一根根長長的凸起物。這類凸起物是由病毒的刺突蛋白構成的,也是冠狀病毒感染細胞的關鍵蛋白。

電子顯微鏡下的新型冠狀病毒。圖片/世界衛生組織

輝瑞、Moderna等疫苗的機制是利用mRNA技術在人自身細胞內製造穩定且免疫原性強的刺突蛋白,訓練我們的免疫系統識別病毒,從而激發免疫反應。

但新冠刺突蛋白極不穩定,王年爽的貢獻就是利用結構生物學,在嘗試上百種不同的設計之後,找到了兩個可以穩定刺突蛋白的脯氨酸突變。

王年爽的論文圖表,S-2P的設計能把表達量提升至50倍。

這個技術手段不僅極大地提高了蛋白的穩定性和免疫原性,還適用於大部分種類的冠狀病毒,對於應對新發冠狀病毒的意義重大。

順其自然地選擇學生物

王年爽在傑森實驗室工作。 圖片/得州大學奧斯汀分校

王年爽1986年出生在山東淄博農村。中學期間的生物成績很突出,用他自己的話說是「高中時我花的時間最少,卻每次都成績最好,大概總能穩定到全市前十。」

填報志願時,他進入中國海洋大學,成為2005級基地班(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專業)的一員。

2009年,王年爽以優異的成績保送進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結構生物學中心,在王新泉教授的指導下攻讀博士學位。

2012年,當中東呼吸症候群冠狀病毒 (MERS-CoV)出現時,王年爽和他的導師、清華生命學院副院長王新泉教授對冠狀病毒產生了興趣。

2013年,王新泉教授帶著王年爽和清華大學張林琦教授實驗室合作,在解析MERS冠狀病毒入侵細胞機制的基礎上,進一步篩選出世界上首個能夠阻斷MERS感染的單克隆中和抗體 (neutralizing monoclonal antibodies)。

同年,《科學》雜誌把結構生物學指導疫苗設計列為當年十大科學突破之一,為王年爽的博士後研究指明了方向。

在經歷北京五年「最懷念也最無憂無慮的」讀博時光後,王年爽在2014年加入傑森·麥克萊倫 (Jason McLellan)的實驗室,開始自己的博士後研究。

研究成果在疫情中發揮作用

當時,麥克萊倫實驗室的一個重要項目是和美國國家衛生院的疫苗研發中心副主任巴尼·格雷厄姆 (Barney Graham)合作開發針對新發冠狀病毒的疫苗。

作為實驗室元老,也是麥克萊倫帶的第一個博士後,王年爽的課題是找到能夠穩定冠狀病毒刺突蛋白的方法,這是疫苗研發的關鍵靶點。為此,王年爽在兩三年間幾乎用盡了所有的辦法。

王年爽說:

當一個月或者幾周的努力沒有任何成果時,我會非常氣餒。但是,對這項研究重要性的信念讓我堅持了下來。

麥克萊倫用了不起 (tremendous)形容他對王年爽的印象。

我們有過很多試錯,但是王年爽從不放棄。 "There was a lot of trial and error, but Nianshuang never gave up", McLellan told China Daily.

王年爽說,在和安德魯·沃德實驗室合作 (Andrew Ward's lab)完成對HKU1冠狀病毒的刺突蛋白的結構分析後,情況開始好轉。

「我們和合作者一起解析了HKU1的蛋白結構,這對我們的幫助很大。之後,我們又嘗試了一百多個突變,最終確認了關鍵的兩個脯氨酸 (proline)突變」,王年爽興奮地說。

這一突破性的成果,也為4年後他和團隊在《科學》雜誌全球首發新冠病毒的S蛋白結構打下了技術基礎。

王年爽解釋道:

這個突變的作用其實是在這個結構當中,加入了一個穩定化的鋼筋支架讓這個蛋白更穩定。能夠激發更強效更持久的免疫反應,這樣做疫苗就會有比較好的效果。

王年爽作為共同一作在國際頂級學術期刊Science上率先發布新冠病毒S蛋白電鏡結構。圖片/網頁截圖

儘管王年爽從來沒有懷疑過他這項研究的重要性,但他做夢都沒有想到,自己的成果能夠在新冠疫情中發揮如此大的作用。

王年爽的博士生導師,清華大學生命學院副院長王新泉教授在接受中國日報採訪時說,經年累月的專注和紮實的知識積累對王年爽的幫助巨大。

王新泉在清華大學2020級研究生開學典禮上講話。攝影/李派

王新泉說:

王年爽是我實驗室裡第一個研究冠狀病毒的學生。加入傑森在美國的實驗室後,他繼續關注冠狀病毒的研究,堅持做了7年。知識的積累無疑幫助他取得了如此巨大的成果。

不過,這項如今被廣泛應用的技術,在當時卻被五家頂級科研期刊拒稿了。

「在當時,MERS冠狀病毒已經發生過去很久了,大家普遍認為整個冠狀病毒已經不是一個問題」,王年爽解釋道。

經過一年的努力,文章才終於在2017年8月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 (PNAS,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但他和傑森堅信這個設計能夠幫助應對新發冠狀病毒。

這個經歷讓王年爽對於科研有了新的感悟。

不要為了發文章去做你的科研

王年爽說:

不要為了發文章去做你的科研。

在他眼中,科研不應該文章至上,更重要的是給自己的領域帶來一些突破,給社會帶來一些改變。

之前的傳染病研究和與公司合作的經歷讓王年爽感受到科研成果轉化的艱難,他決定投身於生物醫藥的產業化。今年8月加入美國再生元製藥公司,從事研發工作,完成了從學界到業界的轉變。

《自然》雜誌的一篇文章指出,今年以來,關於新冠病毒的研究成了科學界的新熱點,全球4%的學術論文與冠狀病毒有關。

王年爽在微博上評論道:

大量的文章都是搶熱點,真正具有實際價值的理論突破其實不多。從今往後,文章難發了,做新冠就會成為雞肋,願意專心投入研究的會越來越少。

這種擔憂源自王年爽對科研現狀的洞見。

等真正有能力做一些事情的時候會回國

新冠疫情以來,美國政府開始頻繁對中國打「政治牌」,大量中國學者和留學生因此受到影響。

王年爽表示:

自從新冠疫情爆發後,中美之間的交流急劇減少,這是很多美國科學家不願意看到的現象。我希望這種情況可以得到改善,我們團結合作,一起應對我們共同的敵人——新冠病毒。

王年爽說,適應新的工作角色需要時間,也想繼續打磨好自己的能力。

談及未來的發展,王年爽認為自己還需要時間提升實力,加深對工業界的了解。正如他對科研的理解一樣,重視基礎,厚積薄發。

王年爽如是回復網友在微博建議他回國的評論:

修煉一些年,等真正有能力做一些事情的時候會回國的。

來源:中國日報網

聲明:智慧煙臺刊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歡迎私信聯繫更正、刪除,謝謝。

相關焦點

  • 美媒只說他對美國新冠疫苗的貢獻,卻沒提他是中國人,科學家王年爽出生淄博農村,畢業於中國海洋大學
    近日,美國兩款使用mRNA(信使核糖核酸)技術的新冠疫苗陸續投入使用,給美國近乎失控的新冠疫情帶去了希望的曙光。而這背後一位中國科學家作出了重要貢獻。 這位科學家也出現在了 《華盛頓郵報》的報導裡。只是《華盛頓郵報》悄悄地抹掉了他的國籍——中國。 這位科學家名叫王年爽,他在2016年設計的用兩個脯氨酸(proline)突變穩定冠狀病毒刺突(Spike)蛋白的結構,如今被廣泛應用在了包括輝瑞、強生、Moderna等多家公司的新冠疫苗研發中。
  • 輝瑞新冠疫苗有效率逾90% 美媒:安全性仍存疑
    輝瑞研發的新冠疫苗。(圖源:路透社)美媒報導稱,即使輝瑞的新冠疫苗試驗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早期結果,在普通美國人還未能採取行動之前,仍然存在重大挑戰和未解決的問題。輝瑞新冠疫苗是一種新型技術,以前從未在大規模人體疫苗接種中使用過,專家警告說,人們對其安全性、有效時間和受益人群等數據仍知之甚少。據美國全國廣播公司(NBC News)消息,輝瑞公司的3期臨床試驗於7月下旬開始,已經招募了4.3萬多名研究參與者。
  • 輝瑞新冠疫苗有效率逾90% 美媒:安全性等諸方面仍存疑
    輝瑞研發的新冠疫苗。(圖源:路透社)美媒報導稱,即使輝瑞的新冠疫苗試驗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早期結果,在普通美國人還未能採取行動之前,仍然存在重大挑戰和未解決的問題。輝瑞新冠疫苗是一種新型技術,以前從未在大規模人體疫苗接種中使用過,專家警告說,人們對其安全性、有效時間和受益人群等數據仍知之甚少。據美國全國廣播公司(NBC News)消息,輝瑞公司的3期臨床試驗於7月下旬開始,已經招募了4.3萬多名研究參與者。
  • 這一次,新冠病毒真的完了!
    即便是美國疫苗已經出來了,但是每天的新增情況相當糟糕: 即便國內目前尚且可控,但美國不到兩個月,感染人數已經翻番。 美媒非常焦灼,認為美國已經進入了國運的至暗時刻!
  • 美媒:美國新冠病毒基因測序落後,許多數據來自幾個月前
    (觀察者網 訊)新冠疫情在美國暴發以來,川普政府各應對措施廣受批評。近期,變異新冠病毒病例出現在美國後,美媒注意到國內疫情應對的又一大缺陷——病毒基因測序。美國有線電視網(CNN)1月11日撰文指出,根據病毒資料庫GISAID,美國不論是在病毒基因測序的比例上,還是速度上,都落後於很多國家。
  • 新冠疫苗「守護者」逝世,很遺憾以這樣的方式認識他
    就在去世前一天,他剛在武漢參與新冠滅活疫苗生產車間生物安全聯合檢查任務,然後又赴長沙參加學術會議,返京途中在首都機場突發疾病倒下……新冠肺炎疫情暴發期間,趙振東任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科研攻關組疫苗研發專班技術組組長
  • 三成新冠病毒樣本變異 新冠疫苗概念股有哪些
    針對有實驗室研究發現新冠病毒D614G變異可能導致病毒加速複製和加強其傳播性,世衛組織官員近日表示:研究顯示29%的新冠病毒樣本都出現了該變異;這不是新的變異,帶有該變異的病毒已在歐洲及美洲傳播。另據美媒報導,美國已經出現變異的新冠病毒,而且這些病毒變異之後傳染性增加了3-9倍,但毒性並沒有增強。
  • 新冠疫苗研發成功,美新移民居功厥偉
    (美聯社)如果新冠肺炎疫苗讓人們的生活在未來一年逐步恢復正常,美國得要感謝許多移民。美國以神速推動新冠疫苗研發,包括輝瑞(Pfizer)疫苗和莫德納(Moderna)疫苗都在不到一年時間內推向市場。這場與時間對抗的空前競賽,仰賴一群全球頂尖智識能人背後累積數十年的努力。而且,從疫苗研發到問世,幾乎每個環節都有移民扮演關鍵角色。
  • 美國兩個疫苗都說很有效,中國新冠疫苗呢?
    美國生命科學網站STAT如此形容。當地時間11月16日清晨,美國莫德納公司發布新聞稿,稱新冠候選疫苗mRNA-1273的首個Ⅲ期臨床中期分析報告顯示,該疫苗有效率達94.5%,或已達到Ⅲ期臨床的主要療效終點。
  • 美媒:美國醫學界正在鬧「猴荒」……
    美媒披露,過去7個月100多種新冠病毒疫苗、療法和藥物進入研發階段,不過要將這些治療辦法應用在人身上,通常必須先面對另一種動物:猴子。在這方面,美國的科學家說,他們正面臨瓶頸。身邊沒有足夠的猴子。據美國《大西洋》月刊網站8月31日報導,加利福尼亞國家靈長類動物研究中心的傳染病科學家科恩·范龍佩說:「從全國範圍看,基本上存在巨大缺口。」美國的靈長類動物研究費用高昂,而且常常引起爭議,因此即使在正常情況下也頗具挑戰性。新冠疫情令買到猴子變得更難。專門從事動物試驗的合同研究機構Bioqual的執行長馬克·劉易斯說:「我們再也找不到恆河猴了。它們已經完全消失。」
  • 英媒:新冠疫苗研發為何能快如閃電?
    原標題:英媒:新冠疫苗研發為何能快如閃電?參考消息網1月8日報導英國《自然》周刊網站1月7日一期發表了題為《新冠疫苗研發的閃電速度——以及它對其他疫苗的意義》的文章,作者為菲利普·鮑爾,文章稱,令新冠疫苗得以迅速問世的研究並非始於2020年初。
  • 新冠疫苗「守護者」逝世,率真是他特有的品格
    他說,在保證安全性有效性的前提下,新冠疫苗的研發應該更快。此前一天,他趕往武漢參加新冠滅活疫苗生產車間生物安全聯合檢查。疫苗研發專班成立之初,趙振東與相關工作人員密集調研,兩天時間就走訪了北京科興中維、中科院微生物所、中國生物、軍事科學院軍事醫學研究院等在京新冠疫苗研發單位。
  • 新冠疫苗「守護者」逝世,時隔兩個多月我們才認識他
    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期間,作為國家聯防聯控機制科研攻關組疫苗研發專班技術組組長,53歲的趙振東與時間賽跑,夜以繼日地堅守疫苗研發一線,連續作戰200多天。9月16日,他從長沙參加完學術會議返京後,倒在了首都機場T3航站樓,次日凌晨不幸離世。疫情期間,他親赴國藥中生等公司調研,評估新冠疫苗生產車間風險,提出風險點及防範建議。不僅如此,他還完成了國藥北京公司、武漢公司以及科興公司的生物安全聯合評估。據報導,就在去世前兩天,趙振東還剛去武漢,執行了一次新冠滅活疫苗生產車間生物安全聯合檢查任務。
  • 研究發現:牛津疫苗預防新冠傳播效果有限
    美媒稱,英國牛津大學和阿斯利康製藥公司共同研製的疫苗,在阻斷新冠病毒傳播方面的能力是有限的,但對已感染病毒的大多數人來說可預防新冠肺炎發病。據彭博新聞社網站12月9日報導,隨著給人帶來希望的疫苗數據不斷湧現,一個懸而未決的重要問題是,接種疫苗能否在防止人們患病的同時減緩病毒傳播,後者是經濟重啟的關鍵因素。牛津和阿斯利康是最早公布疫苗接種者無症狀感染率數據的疫苗研發者。英國醫學雜誌《柳葉刀》周刊8日發表經過同行評審的研究結果,結果顯示在一項大型研究中,牛津-阿斯利康疫苗使新冠病毒的傳播大致減少27%。
  • 研究發現牛津疫苗預防新冠傳播效果有限
    美媒稱,英國牛津大學和阿斯利康製藥公司共同研製的疫苗,在阻斷新冠病毒傳播方面的能力是有限的,但對已感染病毒的大多數人來說可預防新冠肺炎發病。據彭博新聞社網站12月9日報導,隨著給人帶來希望的疫苗數據不斷湧現,一個懸而未決的重要問題是,接種疫苗能否在防止人們患病的同時減緩病毒傳播,後者是經濟重啟的關鍵因素。牛津和阿斯利康是最早公布疫苗接種者無症狀感染率數據的疫苗研發者。英國醫學雜誌《柳葉刀》周刊8日發表經過同行評審的研究結果,結果顯示在一項大型研究中,牛津-阿斯利康疫苗使新冠病毒的傳播大致減少27%。
  • 美醫學界被嚇壞,美媒:世衛沒遵守美國要求
    據俄通社-塔斯社4月15日報導,美國總統唐納·川普在白宮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宣布,美國已暫停向世界衛生組織(WHO)提供經費。川普在發布會上表示:「由於世衛組織在處理新冠病毒事件中存在管理不當、隱瞞數據的行為,今天,我下令(美國)政府暫停向世衛組織提供經費。
  • 美專家稱,新冠疫苗接種者現過敏反應或與這種物質有關,美國已獲批...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資料圖)據新華社12月30日晚間消息,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日前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12月19日,已有超過27.2萬劑新冠疫苗在美國被接種,其中報告了6起比較嚴重的過敏反應。媒體援引專家觀點報導,過敏反應可能與疫苗中的聚乙二醇化合物有關。
  • 新冠疫苗傳來大消息!阿斯利康、強生宣布恢復在美臨床試驗,此前因...
    當地時間23日,阿斯利康製藥公司宣布,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已經批准其恢復在美國的新冠疫苗臨床試驗。同一天,強生公司也表示,將在美國恢復開展強生旗下公司研發的新冠疫苗3期臨床試驗。多國已恢復阿斯利康新冠疫苗試驗據新華社,阿斯利康公司當地時間23日表示,恢復試驗的疫苗名為AZD1222,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在審查了該款疫苗的所有全球安全性數據後認為,重啟試驗是安全的,於是授權其恢復在美國的臨床試驗。
  • 海外網深一度:疫苗要來了,美國民眾卻不信了
    來源:海外網資料圖:法新社新冠疫情肆虐之際,美國總統川普又跟衛生官員「槓上了」。據美聯社報導,當地時間9月16日,川普在記者會上駁斥了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CDC)主任羅伯特·雷德菲爾德當天早些時候給出的新冠疫苗時間表。分析人士表示,川普與衛生官員就疫苗問世的時間表說法不一,這加深了人們對疫苗安全的擔憂。
  • 美媒:照目前的疫苗接種速度 美國還要10年才能控制疫情
    (Getty Images) 海外網12月30日電 美媒報導稱,最新報告顯示,美國政府的新冠疫苗分發計劃需要大刀闊斧;如果繼續按目前的速度推進,大約需要十年時間才能完成足量美國人的疫苗接種工作,並使新冠疫情得到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