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披露,過去7個月100多種新冠病毒疫苗、療法和藥物進入研發階段,不過要將這些治療辦法應用在人身上,通常必須先面對另一種動物:猴子。在這方面,美國的科學家說,他們正面臨瓶頸。身邊沒有足夠的猴子。
據美國《大西洋》月刊網站8月31日報導,加利福尼亞國家靈長類動物研究中心的傳染病科學家科恩·范龍佩說:「從全國範圍看,基本上存在巨大缺口。」美國的靈長類動物研究費用高昂,而且常常引起爭議,因此即使在正常情況下也頗具挑戰性。新冠疫情令買到猴子變得更難。
專門從事動物試驗的合同研究機構Bioqual的執行長馬克·劉易斯說:「我們再也找不到恆河猴了。它們已經完全消失。」學界和業界的科學家們都在爭搶數量有限的猴子。
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2018年的一份報告發現,該研究院資助的國家靈長類動物中心將無法滿足未來的需求。報告特別討論了建立「猴子戰略儲備」,以提供「應對不可預測疫情暴發的過負荷能力」。
此外,感染了新冠病毒的猴子必須放在動物生物安全3級實驗室,這些實驗室有具體的設計和通風要求,以防止病原體傳播。美國的動物生物安全3級實驗室數量有限。
範龍佩表示,結果是,他每周收到一些公司的電子郵件和電話,這些公司希望在加利福尼亞研究中心測試新冠病毒治療方案。該中心是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資助的七個靈長類動物中心之一,同時與學界和業界的研究人員合作。他說:「我必須告訴他們,『很抱歉,我們不允許開展你們的研究。』」
由於對猴子的需求如此之大,國家衛生研究院現在根據一項名為「加速新冠病毒病治療幹預和疫苗研製」的公私合作計劃,集中決定哪些研究可以使用國家靈長類動物中心,從而製造了一個新的官僚瓶頸。與此同時,非新冠病毒病研究也被擱置一旁。
在美國繁育更多的猴子需要數年時間,此外還要有持續的資金支持。美國的飼養設施有限,包括國家衛生研究院資助的靈長類動物中心。用來繁殖的猴子也不能用於研究。
範龍佩表示,幾年前,加利福尼亞研究中心開始繁殖更多的猴子以滿足研究需求,但飼養猴群的資金沒有相應增加。因此,它不得不再次減少猴群規模。雖然研究人員談論過建立猴子戰略儲備來應對流行病暴發,但從未有人得到資助。圖蘭國家靈長類動物中心主任傑伊·拉帕波特說:「需要有真正的國家投資來建設基礎設施,不僅是應對這次疫情,也是為了未來應對下一次疫情。」
報導稱,由於對新冠病毒疫苗抱有很大希望,這次疫情已經讓美國人非常清楚動物研究的利害關係。總的來說,這次疫情會改變公眾對動物研究的看法,對動物研究的重要性有了更好的了解,將來會更支持動物研究。(編譯/劉宗亞)
來源:參考消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