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7月26日訊】據美國媒體報導,在中國的「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發射升空後,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毅力」號火星探測器也將在7月30日發射升空。美媒認為,美國和中國都在7月開始新的火星探索任務,為兩國間的競爭建立了新的舞臺。
據報導,「毅力」號火星探測器的主要任務是在火星表面搜尋遠古微生物跡象,其裝配的一部高功率相機和一個紫外線雷射器將協同工作,對火星土壤樣本進行讀數,從而確定土壤化學和礦物成分。此外,其安裝的鑽頭等設備,可從巖石中收集巖心樣品。
而對於執行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的「天問一號」探測器,中國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副主任劉彤傑表示,此次火星探測任務的工程目標是實現火星環繞探測和巡視探測,獲取火星探測科學數據,實現我國在深空探測領域的技術跨越;同時建立獨立自主的深空探測工程體系,推動我國深空探測活動可持續發展。
在2021年,「天問一號」、「毅力」號以及阿聯的「希望」號探測器將同期抵達火星。而在「天問一號」升空之後,NASA方面也對中國航天人表示了祝賀。
「毅力」號
美媒報導稱,美國和中國的科學家們在航天領域有著良好的合作關係。但總會有持相反意見的人認為,太空競賽不可避免地是政治性的。NASA的早期任務,特別是美國太空人登陸月球的壯舉,便得益於美國和蘇聯之間的冷戰對抗。
美媒稱,部分人士認為,對中國而言,在航天領域超越美國,將使得中國獲得潛在聲望。如果「天問一號」成功,中國將最終派人登陸火星。
美媒稱,中國政府在「 十三五」規劃中將太空作為研究重點,特別是深空探索和在軌太空飛行器。除火星任務外,北京還計劃在2022年之前發射一個永久性空間站,並正在考慮在21世紀30年代向月球發射載人探測器。
美媒報導稱,中國參加太空競賽的時間很晚,儘管它在近幾十年來取得了令人難以置信的進步,但要超越NASA將需要一些壯觀的事情,例如使人類登上火星。
但自1972年以來,所有太空探索活動都是由機器人進行的。它們不僅更便宜,而且使用壽命更長,更耐用。此外,沒有任何一個國家願意讓自己的太空人死在其他星球。
而考慮到大氣條件等因素,安全地將人送上火星顯得十分困難。但這並沒有阻止政客們對登陸這顆紅色星球的努力。早在上任之初,美國總統川普便授權NASA「領導一項創新的太空探索計劃,以將美國太空人送回月球,最後送回火星」。川普還創建了太空部隊作為美軍的一個新分支。
而在2019年,當美國媒體引用美國海軍戰爭學院教授瓊·詹森·弗裡斯(Joan Johnson-Freese)的話說「從月球以中文傳來語音的可能性很高」之時。川普任命的NASA局長吉姆·布萊登斯汀反駁說:「嗯,我們的太空人會說英語。」
校對:鍾盛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