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只說他對美國新冠疫苗的貢獻,卻沒提他是中國人,科學家王年爽出生淄博農村,畢業於中國海洋大學

2020-12-25 青島晚報

王年爽在傑森實驗室工作。

王年爽的論文圖表,S-2P的設計能把表達量提升至50倍。

近日,美國兩款使用mRNA(信使核糖核酸)技術的新冠疫苗陸續投入使用,給美國近乎失控的新冠疫情帶去了希望的曙光。而這背後一位中國科學家作出了重要貢獻。
這位科學家也出現在了 《華盛頓郵報》的報導裡。只是《華盛頓郵報》悄悄地抹掉了他的國籍——中國。
這位科學家名叫王年爽,他在2016年設計的用兩個脯氨酸(proline)突變穩定冠狀病毒刺突(Spike)蛋白的結構,如今被廣泛應用在了包括輝瑞、強生、Moderna等多家公司的新冠疫苗研發中。
冠狀病毒的一個特點是其表面規則排列著的一根根長長的凸起物。這類凸起物是由病毒的刺突蛋白構成的,也是冠狀病毒感染細胞的關鍵蛋白。但新冠刺突蛋白極不穩定,王年爽的貢獻就是利用結構生物學,在嘗試上百種不同的設計之後,找到了兩個可以穩定刺突蛋白的脯氨酸突變。這個技術手段不僅極大地提高了蛋白的穩定性和免疫原性,還適用於大部分種類的冠狀病毒,對於應對新發冠狀病毒的意義重大。


順其自然地選擇學生物
王年爽1986年出生在山東淄博農村。中學期間的生物成績很突出,用他自己的話說是「高中時我花的時間最少,卻每次都成績最好,大概總能穩定到全市前十」。
填報志願時,他進入中國海洋大學,成為2005級基地班(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專業)的一員。
2009年,王年爽以優異的成績保送進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結構生物學中心,在王新泉教授的指導下攻讀博士學位。
2012年,當中東呼吸症候群冠狀病毒(MERS-CoV)出現時,王年爽和他的導師、清華生命學院副院長王新泉教授對冠狀病毒產生了興趣。
2013年,王新泉教授帶著王年爽和清華大學張林琦教授實驗室合作,在解析MERS冠狀病毒入侵細胞機制的基礎上,進一步篩選出世界上首個能夠阻斷MERS感染的單克隆中和抗體。同年,《科學》雜誌把結構生物學指導疫苗設計列為當年十大科學突破之一,為王年爽的博士後研究指明了方向。
在經歷北京五年「最懷念也最無憂無慮的」讀博時光後,王年爽在2014年加入傑森·麥克萊倫的實驗室,開始自己的博士後研究。


研究成果在疫情中發揮作用
當時,麥克萊倫實驗室的一個重要項目是和美國國家衛生院的疫苗研發中心副主任巴尼·格雷厄姆合作開發針對新發冠狀病毒的疫苗。
作為實驗室元老,也是麥克萊倫帶的第一個博士後,王年爽的課題是找到能夠穩定冠狀病毒刺突蛋白的方法,這是疫苗研發的關鍵靶點。為此,王年爽在兩三年間幾乎用盡了所有的辦法。
麥克萊倫用了不起形容他對王年爽的印象。我們有過很多試錯,但是王年爽從不放棄。
王年爽說,在和安德魯·沃德實驗室合作完成對HKU1冠狀病毒的刺突蛋白的結構分析後,情況開始好轉。 「我們和合作者一起解析了HKU1的蛋白結構,這對我們的幫助很大。之後,我們又嘗試了一百多個突變,最終確認了關鍵的兩個脯氨酸突變」,王年爽興奮地說。
這一突破性的成果,也為4年後他和團隊在《科學》雜誌全球首發新冠病毒的S蛋白結構打下了技術基礎。
王年爽解釋道:這個突變的作用其實是在這個結構當中,加入了一個穩定化的鋼筋支架讓這個蛋白更穩定。能夠激發更強效更持久的免疫反應,這樣做疫苗就會有比較好的效果。
儘管王年爽從來沒有懷疑過他這項研究的重要性,但他做夢都沒有想到,自己的成果能夠在新冠疫情中發揮如此大的作用。


「等真正有能力做一些事情時會回國」
新冠疫情以來,美國政府開始頻繁對中國打「政治牌」,大量中國學者和留學生因此受到影響。王年爽表示:自從新冠疫情暴發後,中美之間的交流急劇減少,這是很多美國科學家不願意看到的現象。我希望這種情況可以得到改善,我們團結合作,一起應對我們共同的敵人——新冠病毒。
王年爽說,適應新的工作角色需要時間,也想繼續打磨好自己的能力。談及未來的發展,王年爽認為自己還需要時間提升實力,加深對工業界的了解。正如他對科研的理解一樣,重視基礎,厚積薄發。
王年爽如是回復網友在微博建議他回國的評論:修煉一些年,等真正有能力做一些事情的時候會回國的。 據上觀新聞、《中國日報》

相關焦點

  • 美媒只說了他對美國新冠疫苗的貢獻,卻沒提他是中國人
    近日,美國兩款使用mRNA(信使核糖核酸)技術的新冠疫苗陸續投入使用,給美國近乎失控的新冠疫情帶去了希望的曙光。 而這背後一位中國科學家做出了重要貢獻。這位科學家也出現在了《華盛頓郵報》的報導裡。只是《華盛頓郵報》悄悄地抹掉了他的國籍——中國。
  • 《Science》報導新冠疫苗突破:美科學家繪製出S蛋白超清結構,測試...
    文|學術頭條2020 年 2 月 19 日,Science 雜誌刊發美國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 Jason S McLellan 團隊的一篇重磅成果,研究人員通過冷凍電鏡 Cryo-EM 技術,解析出新冠病毒 S 蛋白三聚體 3.5 埃的近原子解析度結構,從生物物理及結構生物學的角度加深了我們對新冠病毒的認知
  • 新冠疫苗研發成功,美新移民居功厥偉
    (美聯社)如果新冠肺炎疫苗讓人們的生活在未來一年逐步恢復正常,美國得要感謝許多移民。美國以神速推動新冠疫苗研發,包括輝瑞(Pfizer)疫苗和莫德納(Moderna)疫苗都在不到一年時間內推向市場。這場與時間對抗的空前競賽,仰賴一群全球頂尖智識能人背後累積數十年的努力。而且,從疫苗研發到問世,幾乎每個環節都有移民扮演關鍵角色。
  • 他是「中國疫苗之父」,救活億萬國人,卻自殺離世
    17 年後,「新冠肺炎」突襲而來。在新冠疫苗的研發不斷取得新進展的時候,很多人都想起了已經含冤離世的湯飛凡。那麼,湯飛凡究竟是何許人也?哈佛畢業的湯飛凡是中國第一代病毒學家,最早研究支原體的微生物學家之一。
  • 黑幕:研究新冠病毒的美華裔科學家被殺疑雲密布,真相或涉美軍!
    作者:十念生1、日前,華人科學家被謀殺新聞同時震驚了中國和美國。美國匹茲堡大學醫學院37歲學者劉彬,一位正在研究新冠病毒並且接近「非常重大發現」的美國華裔科學家,突然被爆在家中遇害身亡!頭部、頸部和身體都有致命槍傷!
  • 輝瑞新冠疫苗有效率逾90% 美媒:安全性仍存疑
    輝瑞研發的新冠疫苗。(圖源:路透社)美媒報導稱,即使輝瑞的新冠疫苗試驗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早期結果,在普通美國人還未能採取行動之前,仍然存在重大挑戰和未解決的問題。輝瑞新冠疫苗是一種新型技術,以前從未在大規模人體疫苗接種中使用過,專家警告說,人們對其安全性、有效時間和受益人群等數據仍知之甚少。據美國全國廣播公司(NBC News)消息,輝瑞公司的3期臨床試驗於7月下旬開始,已經招募了4.3萬多名研究參與者。
  • 美頂級科學家:我們應該向中國學習如何控制新冠病毒
    ▲美頂級科學家敦促川普停止與中國對抗並學習防疫(CCTV4)美國總統川普近日再次將新冠病毒稱為「中國病毒」,對此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旗下的新聞欄目《今夜CNN》在7月30日的節目中,美國頂級科學家威廉·哈茲爾廷提出質疑,並表示他希望美國停止與中國對抗,而是開始學習他們是如何控制新冠病毒的
  • 加拿大阿爾伯塔大學科學家獲諾貝爾獎 正在研發新冠疫苗
    202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已於10月5日揭曉,三位科學家由於對發現C型肝炎病毒作出決定性貢獻而獲殊榮。加拿大阿爾伯塔大學病毒學家麥可·霍頓(Michael Houghton)名列其中。阿爾伯塔大學透露,目前霍頓正率團隊進行新冠病毒疫苗的研發。霍頓出生於英國。1989年,為美國一家生物藥企工作的霍頓與同事發現了C型肝炎病毒。
  • 新冠疫苗「守護者」逝世,很遺憾以這樣的方式認識他
    時隔兩個多月,我們才認識他——因持續工作、過度勞累,病原生物學和免疫學專家、中國醫學科學院病原生物學研究所研究員趙振東於9月17日不幸逝世,享年53歲。他去世前,已在疫苗研發一線連續作戰200多天。,潛心致力新冠病毒的疫苗研發生產,被譽為新冠疫苗「守護者」。
  • 他是最早接近諾貝爾獎的中國人,最不該被忘記,但卻幾乎無人知道
    但我們也常說:好人命不長,壞人活得久。今天看到了一篇介紹我國20世紀一位醫學界科學家的文章,看罷五味陳雜。這位科學家叫湯飛凡,他傳奇而悲壯的一生並不算太長,但他留下的醫學成就,造福萬千民眾、後代子孫,可以說他是中國疫苗之父,是最早接近諾貝爾獎的中國人,而我為什麼卻從來沒聽過、看過他的名字呢?教科書上沒有,小說雜文裡也沒有,也許是因為我過於孤陋寡聞......
  • 那個研發國產新冠疫苗的趙振東,走了
    新冠疫苗誕生的腳步越來越近了,因為國內疫情控制得真的很好,很多人甚至對疫情還沒結束都沒概念。也因為這。這位為國家新冠疫苗研發傾盡心血的科學家他研究的項目可是能夠拯救無數人的新冠疫苗。有的直接就說美國免費中國就要錢。
  • 美媒:美國新冠病毒基因測序落後,許多數據來自幾個月前
    (觀察者網 訊)新冠疫情在美國暴發以來,川普政府各應對措施廣受批評。近期,變異新冠病毒病例出現在美國後,美媒注意到國內疫情應對的又一大缺陷——病毒基因測序。美國有線電視網(CNN)1月11日撰文指出,根據病毒資料庫GISAID,美國不論是在病毒基因測序的比例上,還是速度上,都落後於很多國家。
  • 美國兩個疫苗都說很有效,中國新冠疫苗呢?
    美國FDA同意,新冠疫苗有效率超過50%,就可獲批EUA。基於此,前述兩個mRNA疫苗都已超過FDA要求。《科學》雜誌援引美國國家過敏症和傳染病研究所所長安東尼·福奇發言稱,這是一個非常積極的結果。他推測,12月下旬,美國或開始向新冠高危人群提供一或兩種疫苗。作為美國職業棒球大聯盟華盛頓國民隊的球迷,福奇稱:「2021年4月1日,新一個賽季要開始了。我能想像,到2021年夏,會有人去現場觀戰。」
  • 這一次,新冠病毒真的完了!
    即便是美國疫苗已經出來了,但是每天的新增情況相當糟糕: 即便國內目前尚且可控,但美國不到兩個月,感染人數已經翻番。 美媒非常焦灼,認為美國已經進入了國運的至暗時刻!
  • 輝瑞新冠疫苗有效率逾90% 美媒:安全性等諸方面仍存疑
    輝瑞研發的新冠疫苗。(圖源:路透社)美媒報導稱,即使輝瑞的新冠疫苗試驗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早期結果,在普通美國人還未能採取行動之前,仍然存在重大挑戰和未解決的問題。輝瑞新冠疫苗是一種新型技術,以前從未在大規模人體疫苗接種中使用過,專家警告說,人們對其安全性、有效時間和受益人群等數據仍知之甚少。據美國全國廣播公司(NBC News)消息,輝瑞公司的3期臨床試驗於7月下旬開始,已經招募了4.3萬多名研究參與者。
  • 他是我國疫苗之父,一生挽救億萬人,老教授:他若在,何至於此?
    提起屠呦呦,當代中國人都知道她是誰,第一位得到諾貝爾醫學獎的中國本土科學家。但在她的幾十年前,還有一個中國人更加的接近諾貝爾獎,1957年他的研究便被國際科學界列出來。可惜的是,諾貝爾獎不發給去世的人,這獎便付之東流。相信很多人還沒有忘記2003年的非典,病毒肆虐,大家的願望都是健康活著。
  • 全球首款 mRNA 新冠疫苗背後的中國力量
    中國科學院微生物學博士 @二手的科學家 審核意見:新冠 mRNA 疫苗的研發離不開各國科學家和各國監管部門的緊密合作,同時,也離不開基礎科研的長期積累。上文中提到的「S-2P 技術」,正是一群科學家多年來將結構生物學和疫苗研發緊密結合的產物,而並非新冠病毒爆發後才有的一蹴而就。
  • 美科學家DIY新冠疫苗,親自當小白鼠,20餘人已接種
    中國疾控中心主任高福院士,已經接種了一款實驗型新冠病毒疫苗。他在 7 月 28 日舉行的一場網絡研討會上透露了這一消息。他說,「作為一名科學家,你必須勇敢。如果連我們都不接種疫苗,我們怎麼能說服全世界——所有人去接種疫苗?」目前,在全球範圍內已進行不同階段人體試驗的 20 多種潛在疫苗中,中國佔了 8 種,數量居世界第一。
  • 科學家怎麼看輝瑞新冠疫苗?
    科學家們迎來了第一個令人信服的證據,證明一款疫苗可以預防新冠肺炎。但是,關於它能提供多少保護、保護誰和保護多久的問題仍然有待回答。成功了!一項新冠病毒疫苗試驗宣布取得了積極的中期結果,科學家對此表示歡迎,但也保持謹慎樂觀的態度——這是最後一輪「III期」人體試驗的第一份報告。
  • 20名美國科學家DIY新冠疫苗,石墨烯化身可穿戴「空調」
    他在 7 月 28 日舉行的一場網絡研討會上透露了這一消息。他說,「作為一名科學家,你必須勇敢。如果連我們都不接種疫苗,我們怎麼能說服全世界——所有人去接種疫苗?」目前正在研製的新冠疫苗有近 200 種,其中有 30 多種正處於不同的人體試驗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