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三年專業成績排名第一,全國大學生水利創新設計競賽二等獎,全國大學生英語競賽二等獎,美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二等獎,一項國家發明專利,以共同第一作者身份在環境領域SCI一區期刊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發表學術論文,被北京大學、復旦大學等國內多所知名高校預錄取,收到美國康奈爾大學、德國慕尼黑工業大學、澳洲新南威爾斯大學等國外著名院校的offer……
這樣的「學霸大神」到底是誰呢?
他,就是我校水利水電學院給排水科學與工程專業大四學生唐港。
實驗室「小白」進化論 穩紮穩打出真知
大三時,唐港在專業英語課上結識了鄭興老師。鄭興老師是我校水利水電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汙水深度處理和水環境水質控制方面的研究。課上課下,唐港與鄭老師進行過多次交流,也慢慢對鄭老師所在的西北旱區生態水利國家重點實驗室水質控制團隊有所了解。在鄭老師的指引下,唐港認識到,學好書本上的知識是遠遠不夠的,更重要的是讓所學運用於實踐。他向鄭老師毛遂自薦,表達了希望加入研究團隊的意願。最終,鄭老師也同意了他的加入。就這樣,唐港開始了自己的科研道路。
初入實驗室,新鮮感和緊張感交織而來,實驗室的一切都是那麼神秘,這讓唐港覺得自己是一個實驗室「小白」。為了能儘快熟悉科研項目課題,明確實驗研究方向,唐港在心裡定下一個「小目標」:在完成老師安排的實驗任務的情況下,每日還要精讀10篇英文文獻,讓自己儘快成長起來,儘快趕上師兄師姐的腳步。就這樣,他一堅持就是三個多月。
在閱讀文獻過程中,在和老師的交流討論中,唐港不斷總結、分析已有研究中的相似之處,在多樣中找共性,在龐雜中尋主導。在鄭老師的悉心指導和耐心講解下,在與師兄師姐的交流探討中,他漸漸明晰了研究方向。方向已明確,唐港和鄭老師經常討論實驗結果,不斷改進結果分析,優化寫作語言,最終完成了論文的撰寫,並於2019年3月在SCI一區期刊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上發表。
困難面前不低頭 努力才是硬道理
探索知識的道路並非一帆風順,挫折有時來得讓人措手不及。面對實驗結果與預想不一致,面對花費了精力卻在短期內看不到進展,面對審稿人嚴格的修改意見……面對種種難熬的時刻,唐港猶豫過、徘徊過,也動過放棄的念頭。但是,鄭老師的一番話給了他信心,「探索的過程就是學習的過程,就是能力提升的過程。成功的喜悅不是源於一個漂亮的結果,而源於播種的興奮、耕耘的積累和修枝剪葉的執著。」就這樣,唐港在老師和師兄師姐們的鼓勵中堅持了下來。
談到學術研究時,他笑著說到,「搞科研的過程非常有意思,結果好能受到鼓舞,結果不好也能促進學習。因為在做實驗、寫論文的過程中,我開闊了視野、增長了見識。每一次數據分析都是對我觀點的刷新過程,我也在其中不斷學習、成長。」
興趣愛好廣泛 全面發展第一
誰說「學霸」的生活只有學習與科研?愛好辯論、喜歡美劇、學習德語、爬山、閱讀……唐港學習之餘的生活也十分豐富多彩。面對學習、科研和這麼多興趣愛好,他又是如何進行時間分配的呢?談及時間管理,唐港這樣說:「每天必須要做的事就是讀文獻,因為作為「小白」,我必須大量閱讀才能對本領域形成宏觀的認識。另外,每周我會抽出一天完整的時間休息放鬆。通常我會去爬山,西安周邊所有的國家森林公園我都去過,接近自然會讓我豁然開朗!」
作為一名「學霸」,讀書當然也是唐港課餘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不論是專業書籍,還是心理學、經濟學等課外書籍,他都廣泛涉獵。他說:「閱讀是認識和探索世界的重要過程。閱讀書籍能夠豐富自己、更新自己,與他人進行思維交鋒的過程,能幫我打破固有思維,以更全面的維度看待事物。」
回顧大學三年多的生活,唐港說了這樣兩個詞:充實、新鮮。每天都在為心中的目標而努力奮鬥,每天在學習生活中不斷嘗試新鮮的事物,這是唐港大學期間的生活寫照。
作為一名即將畢業的「老學長」,唐港也想對學弟學妹們說幾句貼心話:「不要說自己對什麼都不感興趣,也不要盲目找興趣,更不要萬事都以沒興趣為藉口。踏踏實實,做好自己手頭的事,收穫的喜悅才會讓你感到滿足!」
來源:西安理工大學 採 訪:王競婕 撰 稿:王競婕 焦曼文 編 輯:彭雅蘭 責任編輯:張 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