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就讀非211高校,在SCI一區發表論文,被北大、復旦等名校預錄!

2020-11-28 中國校園在線

大學三年專業成績排名第一,全國大學生水利創新設計競賽二等獎,全國大學生英語競賽二等獎,美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二等獎,一項國家發明專利,以共同第一作者身份在環境領域SCI一區期刊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發表學術論文,被北京大學、復旦大學等國內多所知名高校預錄取,收到美國康奈爾大學、德國慕尼黑工業大學、澳洲新南威爾斯大學等國外著名院校的offer……

這樣的「學霸大神」到底是誰呢?

他,就是我校水利水電學院給排水科學與工程專業大四學生唐港。

實驗室「小白」進化論 穩紮穩打出真知

大三時,唐港在專業英語課上結識了鄭興老師。鄭興老師是我校水利水電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汙水深度處理和水環境水質控制方面的研究。課上課下,唐港與鄭老師進行過多次交流,也慢慢對鄭老師所在的西北旱區生態水利國家重點實驗室水質控制團隊有所了解。在鄭老師的指引下,唐港認識到,學好書本上的知識是遠遠不夠的,更重要的是讓所學運用於實踐。他向鄭老師毛遂自薦,表達了希望加入研究團隊的意願。最終,鄭老師也同意了他的加入。就這樣,唐港開始了自己的科研道路。

初入實驗室,新鮮感和緊張感交織而來,實驗室的一切都是那麼神秘,這讓唐港覺得自己是一個實驗室「小白」。為了能儘快熟悉科研項目課題,明確實驗研究方向,唐港在心裡定下一個「小目標」:在完成老師安排的實驗任務的情況下,每日還要精讀10篇英文文獻,讓自己儘快成長起來,儘快趕上師兄師姐的腳步。就這樣,他一堅持就是三個多月。

在閱讀文獻過程中,在和老師的交流討論中,唐港不斷總結、分析已有研究中的相似之處,在多樣中找共性,在龐雜中尋主導。在鄭老師的悉心指導和耐心講解下,在與師兄師姐的交流探討中,他漸漸明晰了研究方向。方向已明確,唐港和鄭老師經常討論實驗結果,不斷改進結果分析,優化寫作語言,最終完成了論文的撰寫,並於2019年3月在SCI一區期刊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上發表。

困難面前不低頭 努力才是硬道理

探索知識的道路並非一帆風順,挫折有時來得讓人措手不及。面對實驗結果與預想不一致,面對花費了精力卻在短期內看不到進展,面對審稿人嚴格的修改意見……面對種種難熬的時刻,唐港猶豫過、徘徊過,也動過放棄的念頭。但是,鄭老師的一番話給了他信心,「探索的過程就是學習的過程,就是能力提升的過程。成功的喜悅不是源於一個漂亮的結果,而源於播種的興奮、耕耘的積累和修枝剪葉的執著。」就這樣,唐港在老師和師兄師姐們的鼓勵中堅持了下來。

談到學術研究時,他笑著說到,「搞科研的過程非常有意思,結果好能受到鼓舞,結果不好也能促進學習。因為在做實驗、寫論文的過程中,我開闊了視野、增長了見識。每一次數據分析都是對我觀點的刷新過程,我也在其中不斷學習、成長。

興趣愛好廣泛 全面發展第一

誰說「學霸」的生活只有學習與科研?愛好辯論、喜歡美劇、學習德語、爬山、閱讀……唐港學習之餘的生活也十分豐富多彩。面對學習、科研和這麼多興趣愛好,他又是如何進行時間分配的呢?談及時間管理,唐港這樣說:「每天必須要做的事就是讀文獻,因為作為「小白」,我必須大量閱讀才能對本領域形成宏觀的認識。另外,每周我會抽出一天完整的時間休息放鬆。通常我會去爬山,西安周邊所有的國家森林公園我都去過,接近自然會讓我豁然開朗!

作為一名「學霸」,讀書當然也是唐港課餘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不論是專業書籍,還是心理學、經濟學等課外書籍,他都廣泛涉獵。他說:「閱讀是認識和探索世界的重要過程。閱讀書籍能夠豐富自己、更新自己,與他人進行思維交鋒的過程,能幫我打破固有思維,以更全面的維度看待事物

回顧大學三年多的生活,唐港說了這樣兩個詞:充實、新鮮。每天都在為心中的目標而努力奮鬥,每天在學習生活中不斷嘗試新鮮的事物,這是唐港大學期間的生活寫照。

作為一名即將畢業的「老學長」,唐港也想對學弟學妹們說幾句貼心話:「不要說自己對什麼都不感興趣,也不要盲目找興趣,更不要萬事都以沒興趣為藉口。踏踏實實,做好自己手頭的事,收穫的喜悅才會讓你感到滿足!

來源:西安理工大學 採 訪:王競婕 撰 稿:王競婕 焦曼文 編 輯:彭雅蘭 責任編輯:張 明

相關焦點

  • sci一區論文發表難度大嗎
    sci期刊之間存在影響因子的差異,根據一定的標準,把每本sci期刊按照影響因子,對號入座相應的分區。不同的分區,對於論文要求高度不同,那發表的難度也不同。那麼,sci一區論文發表難度大嗎?當然大。sci期刊,是領域內級別比較高的期刊,能夠成功發表sci論文,代表了個人學術水平非常高,其認可度,要比國內的一些核心論文還要高,在發表難度上肯定低不了,否則無法保證發表論文的質量。總之,sci論文的發表難度非常大。
  • 這位90後女孩,讀博5年發表SCI論文25篇,在26歲成為211高校教授...
    本科階段就讀於天津大學,本科畢業後前往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留學讀博。2017 年,26 歲的王虹獲得了南洋理工大學的化學博士學位,隨後她就被中國礦業大學聘為了博士生導師和化學化工學院教授。她完美地詮釋了「學霸」一詞,但是我們並不能忽視她所付出的努力。生活中的王虹長髮披肩,臉上永遠掛著微笑,讓人很難想像這樣甜美的女孩竟能迸發出如此神奇的力量。
  • 雙非院校讀研,有幸發了二區SCI論文,不讀博如何利用論文優勢?
    理工類在讀研究生應該知曉,類似信息對判斷一篇二區sci論文的影響力高低非常關鍵。不過,就國內高校科研獎勵來說,通常選用中科院分區多一些(少給錢)。聊「如何利用論文優勢」之前,小西先說說一個我的師弟,也許對問題解答有些不一樣的啟發。小西導師的專業是「生化材環」中的環境。此專業爭議頗大,勸退和看好的人都不少。
  • 北大核心、南大核心、SCI三者的區別及怎樣發表北大核心
    比如工商管理應該要發ssci,如果你要是發sci,可以結合工程方面等等,不過其學術價格可以會打折扣。sci分為一區、二區、三區、四區。一區和四區的差距是很大的,而且不是說量的積累可以改變分區和質量的。比如:如果50個4區和一個nature,大家一定要選擇後者。前面無論是你發表多少篇,也不如一篇優質的期刊文章能讓你在大學及學術界立足。
  • 他從211逆襲為北大博士,卻因抑鬱症肄業,失業近20年靠救濟生活
    對於名校畢業的學生往往有著美好的未來,特別是在如今社會對名校畢業生身份的認可,導致了很多人對大學畢業生產生了這樣的認知。 那就是如果在本科階段沒有就讀985或211高校就算是考研讀博就讀了更好的大學,似乎一輩子也難以翻身,因此所謂的金本銀碩銅博就深深地刻在了很多人的記憶當中。
  • 如何搜索sci一區論文
    發表一篇論文,哪怕是一篇普刊,對於選題的創新性也是有要求的,更別說檔次很高的sci一區論文。所以,在定sci一區論文選題或者日常閱讀研究領域發展狀態文獻時,免不了要搜索sci一區論文。那麼,如何搜索sci一區論文?
  • 300所高校保研率排行榜出爐!清華北大超55%,有高校1%
    有的高校保研率僅1%,而清華北大都超過了55%,保研率整整相差了50倍以上! 近日,博雅資料庫對全國300餘所高校的保研率進行了統計分析,發現各校之間差距極大,傳統的985高校保研率一般都在20%以上,而很多普通高校的比例不足2%。
  • 2020軟科世界大學學術排名:清華拉開與北大差距,這所「三非」大學...
    上海交通大學和浙江大學排名上升,分別位列全球第58和第63,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和復旦大學首次躋身全球百強,分別位列第73名和第100名。 值得注意的是,既非985,也非211,還不是「雙一流」的深圳大學,今年竟然躋身全球前300名,上升勢頭強勁。
  • sci一區論文發表有難度麼
    SCIsci一區論文發表有難度麼?按照美國信息研究所每年公布的JCR期刊影響因子分區情況,將SCI收錄同一學科中的期刊按影響因子從高到低進行排序。學科影響因子前5%的期刊為An1區期刊,學科影響因子前20% 為An2區期刊,學科影響因子前50%的3區為An3區期刊;學科影響因子後50%的為An4區期刊;EI收錄核心期刊源為An5區期刊,在以上分區中所對應的期刊上發表的論文分別稱為An1類、An2類、An3類、An4類和An5類的論文。
  • 軟科世界大學學術排名發布:中科大復旦取得突破,蘇大深大最搶眼
    我國內地6所高校躋身全球前百強,71所高校躋身全球500強。其中,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和復旦大學取得突破,而蘇州大學和深圳大學表現尤為搶眼。據悉,軟科世界大學學術排名的分數由校友獲獎(10%)、教師獲獎(20%)、高被引科學家(20%)、發表的《自然》(Nature)或《科學》(Science)論文(20%)、國際論文(20%)和師均表現(10%)六個指標構成。
  • 饒毅妻子本科就讀211,博士畢業於史丹福大學,如今成就不輸丈夫
    而如今提到院士被很多人認為是科學家的代名詞,雖然不準確卻也有一定的道理,因為院士的群體人數少甚至有人認為比科學家還難得,而如今在生物學界有多位60後大咖常常出現在我們的視野當中,比如這段時間備受關注和很多人質疑的CDC主任高福院士和因妻子王延軼處在了風口浪尖之上的武大副校長舒紅兵院士抑或是在我國率先提出以斯坦福等世界名校為藍本而放棄清華副校長一職創辦了西湖大學的施一公院士等等
  • 復旦大學為情自殺的教授引發網絡眾議,五篇SCI到底含金量多高?
    復旦大學為情自殺的教授最近高校圈內最火爆的新聞莫過於復旦大學為情自殺的教授,一名復旦大學女研究生和四名教授間的花邊新聞,自殺的這位教授最慘,從碩士到博士一直幫這位女研究生寫論文,更為了這名女研究生離了婚,結果最後換來一場空,忍受不住巨大打擊的青年教授選擇魚死網破
  • 考研,211院校有招不滿的情況嗎?學姐:所有高校都招不滿
    不少非211院校學生,也想通過考研考一個211/985院校,來實現自己的名校夢。所以有人問:211院校有招不滿的情況麼?這個分兩類:第一所高校內部部分專業招不滿,內部調劑可以完成招生任務,大部分211,985是這一類型第二是大量專業招不滿,只能接受外部調劑,這一類211/985比較少咱先說第一類,因為研究生專業特別多,冷熱不均,所有所有的211/985都不能保證第一志願全部完成招生計劃。
  • sci一區期刊投稿最難發表嗎
    發表sci論文,要選擇sci期刊,期刊所在分區不同,發表難度也有差異。那麼,sci一區期刊投稿最難發表嗎?通常來說是這樣的,但凡事總有例外,投稿發表難度還是要根據期刊的具體情況來判斷。首先,sci一區期刊投稿難發表,主要是以下兩個方面原因:(1)sci期刊本身就屬於金字塔尖的期刊,而sci一區期刊,又是sci期刊中頂尖的期刊,足見,sci一區期刊的地位。一本期刊有這麼高的地位,本身就非常不容易,若發表的論文質量不夠高,沒有影響力,不被引用,是不可能取得這樣成績的。
  • 2018中國高校在3大頂級期刊CNS論文統計:清華、北大、復旦前3
    2018已經過去了,縱觀這一年,我國高校科研也取得了非常大的成績和進步,雖然也有些爭議和瑕疵的事情發生,但總體上來說,瑕不掩瑜。那麼在2018年我國高校在這三大頂級期刊上發表論文表現的情況如何呢?誰發表的論文最多呢?
  • 顛覆三觀,北大博導教授「腳踏十多隻船」,復旦「妲己」也敗了?
    說到今年的高校可謂是風波一直沒有停歇,先是山大後來有復旦妲己腳踏多隻船,如今又出現了一位北大博士助理教授事件。 北大作為高校當中的最牛代表,每年成為可萬眾矚目的關注點,從這所本科過往年份的錄取分數可以看到,北大的錄取線處在了和清華基本相當的位置,在一些高考競爭激烈和試卷簡單的省份清華北大的一些年份錄取線甚至會超過700分,比如從今年四川高考可以看到清北線雙雙在理科上破了700分,讓很多人看完以後十分的服氣。
  • 她雙非院校畢業,沒留過洋,3篇頂刊SCI,29歲成為211最年輕教授
    雙非院校本科畢業的學生,能否和清華北大等名校畢業的一較高下?大部分情況下是不可能的。無論是高考的分數還是大學階段的教育資源,雙雙落後的情況下反超本來就是小概率事件。但再小的概率依然是有可能存在的。美女教授李珊告訴我們,事在人為,只要努力付出,一切皆有可能。
  • sci是什麼級別的論文
    sci是什麼級別的論文從發表論文代表的學術水平來說,從低到高依次是省級論文、國家級論文、國內核心論文、國際核心論文其中,國內核心論文,就是常說的北大核心論文、南大核心論文、科技核心論文。國際核心論文,常見的就是sci論文。可以說,sci論文的級別比國內核心還要高。當然這並不代表,國內所有的科研機構,對sci論文認可度比國內核心高。但在國際舞臺上,國內核心論文,是不被認可的。sci論文它可以代表本專業在全球的最先進技術以及發展趨勢。
  • 我國嚴進嚴出的4所大學,3所為985,1所為非211,勸退率高十分難考
    ,讓人看後感到十分的可惜和惋惜,這就更需要此類大學的學生要在大學就讀期間好好努力,這4所大學當中,3所為重點985高校,一所為雙非一本大學,考上光宗耀祖但很難畢業,不知道你對它們了解多少呢? 2、中國科學院大學 單單聽校名,這所大學與合肥的中科大實在是太相像了,其實2所大學之間擁有著一定的淵源,同為中科院管轄高校,雖然不在同一個城市辦學,而且國科大僅僅只是一所非211高校,但實力卻十分不平凡。
  • 高考和考研,二者相比較,哪個考985、211名校更難?
    網友一:高考更難。 高考錄取比例,985、211平均4%左右,而考研通過參加全國研究生考試,被985高校錄取的比例不到4%,211錄取比例也就8%的樣子(剔除推免生)。這樣看來,考研更容易!這也是為什麼有些單位招人要看本科出身。 網友二:二者難度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