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略健康的人,就是等於在與自己的生命開玩笑。——陶行知(中國教育家)
健康,是指一個人在身體、精神和社會等方面都處於良好的狀態。健康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健康作為人的基本權利,也是人生的第一財富。
社會現狀下的部分人,為了第二財富(金錢)丟了第一財富(健康),固執地認為疾病這種事只會發生在少部人身上。
那麼部分人的想法,真的成立嗎?
2017年國際糖尿病聯盟調查數據顯示,中國成人糖尿病患者人數高達1.14億,位居世界第一。50.1%為前期患者,10個中國人成年有6個血糖不正常,知悉者僅30.1%。
2017年大健康調查報告中,中國有腸胃病患者1.2億,消化道潰瘍發病率10%,慢性胃炎發病率30%。而腸胃,是轉化癌症的關鍵問題。
《2018全球癌症統計數據》報告顯示,我國新發病例數380.4萬例,死亡病例229.6萬例。這意味著,我國每天有1萬人確診癌症,平均每分鐘有7個人得癌症。
2018年女性宮頸癌數據調查顯示,中國每年新發宮頸癌病例有10 萬,佔全球病例的1/5。其中發病年輕化趨勢明顯,平均患病年齡由20年前的54 歲,提高到45 歲。
看到這些數據,坐在電腦屏幕前碼著字,或者躺在床上玩手機的你,是不是心慌慌?從癌症到糖尿病,再到腸胃病,大量的病情似乎都與我們體內的微生物有關。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為什麼微生物群會是如此熱門的研究課題呢?
在微博上,經常會在轉發評論裡看到這樣一句話:你就是列文虎克?
列文虎克是誰?相信許多理科達人已經脫「你就是口而出了,那個第一個用放大透鏡觀察到細菌和微生物的人。現在人們所說的列文虎克」通常是在調侃那些觀察細緻入微——通常是把圖片放大 N 倍然後研究小細節的人。
那麼到底什麼是微生物呢?
微生物是指個體難以用肉眼觀察的一切微小生物之統稱。相比於大型動物,體積很小,
但它們具有極高的生長繁殖速度,以及高效的生物化學轉化能力。
它是由C,H,O,N,P,S以及其他元素所組成的,這也是構成人體的基本元素哦。
微生物是不是只對人類造成傷害?
生物界的微生物達幾萬種,大多數對人類有益,只有一少部分能致病。微生物對人類的影響之一是導致傳染病的流行。反之,抗生素的使用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挽救了無數人的生命。
大部份微生物不但沒有影響人類的發展,反而為人類的生活提供了幫助。
它們可用來生產如奶酪,麵包,泡菜,啤酒和葡萄酒;被廣泛應用於工業發酵,生產乙醇、食品及各種酶製劑等;能夠降解塑料、處理廢水廢氣,稱為環保微生物。
他們厲害的地方不止於此,還能生活在高溫、低溫、高鹽、高鹼以及高輻射等普通生命體不能生存的環境中。
和我們契合相關的腸道健康,也和他們離不了關係,腸道中有大量細菌存在,稱為正常菌群,在腸道環境中這些細菌相互依存,互惠共生。
來自華盛頓大學的一個研究小組,做了一項實驗,讓熱愛陽光的微生物「吃」電,即轉移電子到體內來固定二氧化碳,從而促進其生長。看似不可思議的事情,卻通過實驗,見證了微生物的神奇力量。
聽完這些是不是覺得以往認知的微生物也有它們可愛的一面?
嘿嘿,下面可是代表性的微生物登場哦。
目前世界上已知最大的微生物:費氏刺骨魚菌,外形酷似雪茄菸,這種微生物可直接由肉眼察覺到它的存在。
目前世界上已知最小的微生物:支原體,其中最有名的當屬肺炎支原體,它會引發哺乳動物的呼吸器官發生嚴重病變。
其實除了大眾所知的微生物以外,微生物還有幾個分類哦。
地下微生物:生活在550米的地表下,吸收養料少,新陳代謝緩慢,它們的生存就像一些地表動物冬眠一樣。海洋微生物:分布在海洋中的個體微小、形態結構簡單的單細胞或多細胞生物。空間微生物:孢子的塵埃、霧滴、動物呼吸和排洩物等。
好啦,微生物的介紹就到這裡。對於微生物領域的研究,中國一直在路上。只是,目前微生物知識還沒有在國內普及。
我來舉幾個中國歷史上的微生物學家:林宗揚 我國醫學真菌的先驅,編著《細菌學檢驗方法》
施有光 最早開始系統研究青黴和麴黴菌的專家,沙眼衣原體提論者李季倫 中國科學院院士,研製成功赤黴素,編著有《微生物學》和《微生物生理學》
方心芳 編著《應用微生物實驗學》
這些名字對大家來說,很陌生吧。
我們知道列文虎克,知道巴斯德,知道梅契尼科夫。但卻沒有真正去認識這些熱愛中國,並為之奮鬥一生的中國微生物學家們,這是令人遺憾且內疚的。
在這其中,有一位吳文禮教授,用他的一生為中國的微生物事業奉獻著,編著了研究生學習材料《食品微生物學進展》一書。
他是福建農業大學食品微生物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美國微生物學會會員,紐約科學院院士。
80年代,吳文禮教授主持研製成功「金菇露」等6種系列產品,並在校內設廠投產,產品在歷次參展中先後獲獎10次,該技術於1994年獲國家發明專利,發表論文譯文75篇。
金菇露在上世紀80年代研發成功後,風靡整個日本。500ml的金菇露在日本售價已高達14000日元(將近人民幣1000元),要知道在1980年中國全國職工的年均工資僅為762元哦。有近20本日文書籍記錄了金菇露相關的案例,其神奇效果令人驚嘆,廣受日本人民的青睞。
銷售日本17年的歷史印記,書中記載著上萬個食用金菇露的案例。
那麼作為微生物食品,金菇露為什麼會有如此多的價值和效果,這是很多人好奇的問題。
金菇露提取最高等級菌菇的菌絲體原料經過精心培育跟馴化,並採用高科技的微生物技術提取出裡面的活性成分,通過微生物工程技術、酶工程技術等精製而成。
從古時起,菌菇就是中國傳統中藥的寶貴藥材,它不僅可以維持人體內部環境的穩定,調節生物節律,同時還具有活化免疫力、疾病恢復功能,對亞健康和疾病也具有預防和改善的效果。
金菇露具有四大核心價值
葡聚糖,樸菇素,真菌多糖,18種游離胺基酸
金菇露母菌來源於野生金針菇,金針菇具有食療保健的藥用價值,還含有多糖體樸菇素。
樸菇素:具有抗癌作用,經常食用可防治肝臟系統和胃腸潰瘍等疾病,降低膽固醇。金針菇通過馴化,提純、純化成人類所需的方向,培養成微生物的菌株。
葡聚糖:能增強人體免疫功能,抗輻射,抗腫瘤,抗氧化;還能調節血糖血脂,降低膽固醇,防治結石病,消除皺紋、色斑。
真菌多糖:具有複雜多樣的生物活性。能調節人體免疫功能;有效降低血糖血脂,調節血壓;潤腸通便,鎮咳祛痰;抗衰老,抗菌,抗病毒;改善痛風。
18種游離胺基酸:游離與非游離的區別在於人體吸收不同,游離胺基酸可以提供身體和大腦活動的能量,是人體生命的元素,也是綜合免疫系統吸收變好的關鍵。金菇露富含可為人體直接吸收的18種游離胺基酸,這是產品科技的核心魅力。
金菇露的菌株培育,前後整整用了13年的時間。這也是日本曾要花3.5億人民幣買的母菌和技術,價值無限。
說到這裡,不得不稱讚一下日本這個國家,對於健康二字的重視程度。根據日本最新報告,日本的女性平均壽命體竟達到87歲,而男性也達到了81歲。
日本人長壽、心臟好。追溯其核心,是對健康的正確認知:預防大於治療。
在日常生活裡,他們比較自律。因為上班等因素,人們沒有固定的運動時間,但他們很少開車,喜歡乘坐公共地鐵上下班。也會選擇自行車,既是鍛鍊也是放鬆。
他們會控制鹽的攝入量,來預防「三高」;會去定期體檢,了解身體潛在的疾病;也會學習如何正確處理某些疾病,提前演練身體突發情況;會日常食用保健品,維持身體機能的需求以及疾病的預防。
所以健康長壽的人,首先是生活中能夠自律的人,並能正確認識自己的身體。採用健康有效的方法,提前預防疾病,並非在當疾病真正來臨的時候,手忙腳亂,擔驚受怕。
而我們的金菇露,提倡的便是預防大於治療。
金菇露作為健康食品推動市場,是來自於食品中的食品,不是藥品,但它的核心科技超越藥的價值。它可以輔助機體排除體內毒素、全面均衡的補充營養、調理五大系統,提高人體自身免疫力、解除現代人形成疾病的因素,從而使人們恢復健康的體魄。
現今生活經濟壓力大,工作時間長,過度依賴數碼產品等,都是潛伏在身邊的疾病幼苗。根據早上好健康2018健康大賞調查結果,國人健康指數平均62.2分勉強低空飛過及格邊緣,有近4成的人覺得自己不健康。面對現狀,請選擇正確積極的生活方式,用健康正面的態度去看待自己的健康問題。
我們可以改變,也可以一成不變。你考慮好了嗎?
責任編輯:kj005
文章投訴熱線:156 0057 2229 投訴郵箱:29132 3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