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診中經常聽到患者詢問:「醫生,您幫我看看,我眼角是不是長了塊魚肉啊?」
問
患者稱之為「魚肉」的到底是什麼呢?
「魚肉」的專業學名為翼狀胬肉,是一種常見的慢性炎症性病變,因形狀類似昆蟲翅膀而得名,中醫古稱胬肉,多見於中老年人。近年來,赤道部和在戶外工作的人群發病率較高,具體病因尚不明,可能與紫外線照射、煙塵等長期刺激有一定關係。翼狀胬肉剛出現時比較小,大多數人不在意,在慢性刺激下會越來越大,也會伴有眼紅、眼磨的症狀,嚴重時會影響視力。
日常門診中,也會碰到很多患者把瞼裂斑誤認為是翼狀胬肉
問
翼狀胬肉和瞼裂斑該如何區分呢?
前方高能預警 如需查看請點擊空白處
翼狀胬肉多見於內眼角,呈三角形外觀,尖端指向「黑眼仁」方向,並且會侵犯到角膜;
而瞼裂斑經常可見於內、外眼角,形態和胬肉方向相反,呈指向眼角的三角形外觀或橢圓形,底部止於角膜緣,不侵犯角膜。外觀黃白色,像脂類滲透至結膜下組織。但是,瞼裂斑後期也可發展成翼狀胬肉。
問
長了翼狀胬肉應該如何治療呢?
翼狀胬肉按其發展與否分為靜止性和進行性兩型。進行性的翼狀胬肉頭部隆起,體部充血、肥厚,逐漸向「黑眼仁」方向生長,可表現為反覆眼紅。靜止期的翼狀胬肉頭部平坦、體部菲薄,一般靜止不發展。
小而靜止性的胬肉一般是不需要治療的,但應減少風塵、陽光等刺激,佩戴防護鏡或普通墨鏡是預防胬肉簡便易行的方法。如出現眼紅、眼磨的症狀可局部使用人工淚液,並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低濃度激素類眼藥。
進行性的胬肉,發展嚴重時會影響視力,治療方法只有手術切除。有很多人誤認為胬肉只有長入角膜遮擋「黑眼仁」時才需要來做手術治療, 其實不然,胬肉侵犯到角膜以後手術切除就會導致角膜散光增加,胬肉越大手術切除範圍越大,術後散光也就會越大,相應的術後恢復也會較慢。因此眼科醫師建議,為了您的眼睛健康,切勿拖延手術時機。
翼狀胬肉的手術方式有很多種,有單純切除胬肉、胬肉頭部轉位術、胬肉切除聯合羊膜移植術等等。北京友誼醫院眼科目前採取的手術方式是「翼狀胬肉切除聯合自體角膜緣幹細胞移植術」,這種術式即可以一定程度的降低翼狀胬肉術後的復發率,也可以減少手術耗材費用,還您一隻健康的眼睛。
作者:北京友誼醫院眼科主治醫師 吳偉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