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隔6500萬年,地球將迎來生物大滅絕,按周期算恰好輪到人類

2021-01-22 俗夫論科學

筆者龍葵草

回顧地球過去30多年的生命歷史,我們會發現沒有一個物種能夠永久地發展下去。所有物種都是發展到一段時期後就被退出歷史舞臺,用「進化論」的說法就是被大自然給淘汰了。雖然過去所有物種都避免不了滅絕的命運,但是古生物學家通過研究發現,任何時期的生態自然環境對物種的生存都至關重要。

寒武紀大爆發一直是古生物學界的未解之謎,從那次事件之後,地球上的生物開始變得越來越多樣。恐龍之所以能夠在地球上存在長達一億多年,是因為它們遇到了較好的生存環境。對於人類來說也是如此,從四五百萬年前開始我們的祖先就適應了自然生存環境,直到如今我們的生存環境也沒有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換而言之,生態環境是影響生物生存的重要因素,生物史上曾經發生過的五次生物大滅絕和二十多次小規模滅絕事件就是例子。科學家通過對古生物化石、古老地層等自然證據的研究,發現幾乎所有物種滅絕事件的直接起因都是生態環境發生突然的惡化。以距離我們最近的一次生物大滅絕為例,即第五次生物大滅絕,恐龍就沒有躲過這場大災難。

關於第五次生物大滅絕的起因,至今仍未有定論,但小行星撞擊論的呼聲最高,因為科學家們在墨西哥的一個半島上發現了一個巨大的地下隕石坑,隨後根據這個隕石坑引出了小行星撞擊論。除了天外因素之外,地球自身的因素也決定了物種的存亡,例如多次大滅絕不是因為氣候發生驟變,就是發生了大規模的地質活動。

在研究地球生命史的過程中,研究人員發現大規模的生物滅絕事件大概每隔6500萬年就會發生一次,而小規模的物種滅絕事件大概以2000萬年左右為周期。眾所周知,自然界存在各種規律,如果生物滅絕周期的推論符合自然規律的話,那麼按照第五次物種大滅絕的時間來推算,人類文明自誕生開始就已經處於第六次周期內,那麼人類未來真的會滅絕嗎?

這個問題在學術界引起了長期的爭論,既有人認為人類會在不久的未來滅絕,也有人認為人類不會在這一窗口期內滅絕,他們都拿出了什麼論據來支撐自己的觀點呢?首先來說說那些認為人類會在窗口期滅絕的人,他們指出近現代地球所發生的環境汙染和氣候變化,已經在預兆著人類終將滅絕。

第一個問題,氣候變化問題。雖然氣候學家表示地球每經過一定的周期就會出現溫室效應和冰河時期,但是人類社會的工業化大大推動了地球氣候節奏的變化。世界環保組織曾對19世紀第一次工業革命、第二次工業革命以及21世紀的大氣溫室氣體含量進行考察對比,發現工業化解放社會生產力的同時也導致了更多溫室氣體的生成和排放。

溫室效應所造成的影響是全球性的、多方面的,兩極地區的冰川悄然融化,高緯度、高海拔地區的冰川和凍土也在解凍,這些現象會逐漸影響局部區域的氣候,進而影響全球氣候,同時會導致全球海平面上升。第二個問題,環境汙染。如果說氣候變化有一部分責任還在於大自然,那麼環境汙染的責任則完全在於人類。

人類在生產、生活過程中所產生的汙水、汙氣、廢渣流向自然界,對自然環境造成嚴重的汙染。前段時間國外有研究對水體中的塑料微粒進行長期追蹤調查,發現北美一個地區的成年人體內每年大概會攝入一張信用卡大小的塑料微粒,這個問題是塑料垃圾汙染導致的,而塑料垃圾問題是人類產生的。

既然有人為人類未來的生存感到擔憂,就會有人對人類未來的生存保持樂觀。認為人類不會在第六次物種滅絕窗口期內消失的人表示,在文明成果的加持下,人類會度過這一劫難。他們認為,人類和自然生物最根本的區別在於人類發展出了文明,可以主動地規避自然災難,而自然生物遇到自然災難只能「束手就擒」。

如果未來某一天有一顆小行星要撞擊地球,那麼一些國家的小行星監測系統會提前預測小行星撞擊的時機和位置,然後對地面上的人和財產進行轉移,盡力減少損失。如果未來某一天地球突然發生板塊運動,進而導致火山爆發、海嘯、地震等多種自然災害一起出現,人類也可以藉助航天航空力量來保存文明的「種子」。

除了這兩種立場鮮明的觀點之外,還有一些觀點認為人類終究還是會在地球上滅絕的,只不過這是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這種觀點將人類比喻成溫水裡的青蛙,將威脅人類生存的各種問題比喻成溫水之下的火焰,火焰在無法被撲滅的情況下,隨著時間的推移溫水的溫度會升高,最終可能變成開水,那麼青蛙就會被煮熟,人類文明也就終結了。

筆者比較贊同「溫水煮青蛙論」,因為從目前的發展情況來看,各國無法在保護環境、應對氣候變化上達成共識,任由氣候繼續惡劣下去,環境繼續惡化下去,那麼除非人類能移民其它星球,否則在地球上的未來將不是光明的。而且科技是一把雙刃劍,人類有可能在科技的負面作用下走向滅絕的道路,例如爆發大規模的核戰爭。

我們人類只關心自身能否在地球上繼續生存,而對於大自然來說,每一次大滅絕事件都相當於一次「清盤」,當地球的環境氣候問題越堆越多,到達一定程度後大自然會施加力量來解決這些問題,從而為下一次生物的繁榮提供環境條件,這在某種程度上算是自然界的「輪迴」。

相關焦點

  • 生物大滅絕每6500萬年發生一次,按周期剛好輪到人類
    顯然不是,數十億年的歲月裡,地球的生態發生過很多次的變故,其中出現過五次大型的生態災難,從而引發了五次生物大滅絕事件。 除了五次生物大滅絕事件之外,還發生過20多次小型的滅絕事件。如果你仔細研究過五次生物大滅絕發生的時間周期,你就會發現一個規律,那就是平均每6500萬年左右,地球的生態系統就會發生一次劇變,從而引發生物大滅絕。
  • 研究發現:每隔2700萬年,地球生物就會迎來一次大滅絕
    在近日的《歷史生物學》雜誌上,研究者發表了一項驚人的研究:每隔2700萬年前左右,陸地生物就會迎來一場大滅絕,而且這個研究周期,也與此前研究者發現的海洋生物大滅絕周期相符,那麼,這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的?每隔2700萬年一場大滅絕?
  • 研究發現:每隔2700萬年,地球生物就會迎來一次大滅絕
    在近日的《歷史生物學》雜誌上,研究者發表了一項驚人的研究:每隔2700萬年前左右,陸地生物就會迎來一場大滅絕,而且這個研究周期,也與此前研究者發現的海洋生物大滅絕周期相符,那麼,這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的?
  • 6500萬年一次的生物大滅絕?這一次的主角可能是人類文明
    6500萬年一次的生物大滅絕?這一次人類可能是主角。地球有46億年的歷史,誕生於一片原始星雲,最終也會伴隨著太陽走向生命的終點,當然這種情況會在四五十億年年之後才會發生。最典型的例子就是6500萬年前一顆直徑十公裡的小行星,告訴撞擊到現今北美洲墨西哥的尤卡坦半島上,形成了一個直徑超過180公裡隕石坑,這場撞擊導致了地球上很多物種的滅絕,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恐龍大家族了。幾乎所有的恐龍物種全部滅絕,只有部分恐龍物種殘留下來發展到今天的「鳥類」,例如大家經常吃的炸雞。
  • 地球生命不斷輪迴?每隔6500萬年刷新一次?下一次還有多久?
    地球在誕生46億年的時間裡面,孕育出了數不勝數的生命,當然人類也並不是唯一在地球上存在過的生物,根據科學家的研究來看,在地球上其實已經經過了5次的生物大滅絕,地球見證了整個生命的出現和逝去,同時也告訴了我們8個字:優勝劣汰,適者生存。
  • 每隔9650萬年左右,地球將會遭遇一次滅頂之災
    隨著人類科技的飛速發展,在這個地球上已經沒有什麼物種能超越人類的智慧了,但人類卻不是地球上的第一批生物。在人類之前,地球上已經有很多的物種,只是它們沒有進化出高等文明,或者是在史前存在過智慧生物,到目前為止早已不復存在了!
  • 恐龍滅絕了6500萬年,第六次大滅絕或在偷偷發生,這次剛好是人類
    第二次生物大滅絕發生在3.77億年前的泥盆紀,前後歷經200萬年左右,導致當時地球上78%的物種滅絕,海洋生物受到重創。 第三次生物大滅絕發生在2.51億年前二疊紀末期,是目前已知最嚴重的一次生物滅絕,三葉蟲、二齒獸等等都在這次滅絕。
  • 恐龍已經滅絕6500萬年,第六次大滅絕或在發生,這次恰是人類
    第二次生物大滅絕發生在3.77億年前的泥盆紀,前後歷經200萬年左右,導致當時地球上78%的物種滅絕,海洋生物受到重創。 第三次生物大滅絕發生在2.51億年前二疊紀末期,是目前已知最嚴重的一次生物滅絕,三葉蟲、二齒獸等等都在這次滅絕。
  • 恐龍已經滅絕6500萬年,第六次大滅絕或在發生,這次恰是人類
    生命起源於原始海洋,就不得不提到魚類,泥盆紀就被稱為魚類的時代,更早之前統治地球的是三葉蟲,但是因為南方海洋兇殘的鸚鵡螺出現了,導致三葉蟲逐漸的沒落。硬骨魚登陸魚鰭變四肢,爬行動物的春天到來了,逐漸的發展壯大到巔峰最後再沒落,最後恐龍就出現了,它們在地球上統治了1.6億年的時間,在大約6500萬年前滅絕。
  • 新研究稱地球的物種大滅絕遵循一個周期:2700萬年
    新研究稱地球的物種大滅絕遵循一個周期:2700萬年(神秘的地球uux.cn根據新的研究,包括兩棲類、爬行類、哺乳類和鳥類在內的陸生動物的大規模滅絕遵循一個周期,時間跨度約為2700萬年。有趣的是,這一大規模滅絕周期也與此前報導的海洋生物大規模滅絕相吻合。研究發現,大規模滅絕與地球上重大的小行星撞擊和火山噴發事件時間周期一致。在化石記錄中,有五個主要的大規模滅絕事件。
  • 地球真的難以擺脫每隔2600萬年一次的滅絕嗎?答案來自太陽
    2600萬年一次的滅絕嗎?數百萬年以來,太空中的大量物體撞擊地球,帶來了災難。尤卡坦半島水域遭遇到的撞擊,是6500萬年前恐龍滅絕的罪魁禍首。然而這不是地球上的第一次大滅亡,也不會是最好一次!有些科學家認為,這些滅絕事件曾定期發生過,古生物學家發現了奇怪的模式,諸如滅絕恐龍那樣的大滅絕,還有其他並非隨機發送的,這似乎是按時間表的安排發送的,很讓人奇怪,每隔2600萬年就會發送滅絕事件。
  • 五次生物大滅絕或許和太陽公轉有關,第六次會在3000萬年以後
    但這些是生物界內部的爭鬥,整個生物界還得提防大滅絕事件再次上演。生物界的演變不是一帆風順的,在漫長的歷史中,總共發生了五次生物大滅絕。每次大滅絕都會對生物界造成毀滅性打擊,超過八成的生物喪生,活下來的生物日子也不好過。五次生物大滅絕,離我們最近的一次就是恐龍滅絕,宣告了一個統治地球上億年的動物走向了末路。
  • 恐怖,地球生命死亡周期:2600萬年滅絕一次
    彗星和小行星雨可造成地球生命周期性滅絕從天體運動的角度看,太陽和行星的周期運動是造成地球生命滅絕的一大因素,科學家們推測,在遙遠的奧爾特雲出現了引力攝動,導致周期彗星陣雨向太陽系襲來。科學家發現在過去的2.6億年這些影響和滅絕事件之間相關性是驚人的。
  • 暗物質是地球生物大滅絕的「幕後黑手」?
    地球上的生物圈每隔數千萬至數億年不等就會發生一次大滅絕事件,距離我們最近的滅絕事件為6500萬年前的恐龍覆滅,那麼這樣的周期性滅絕事件是否有其本質原因呢?來自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科學家沃爾特•阿爾瓦雷斯和他的研究小組對粘土層進行了研究,發現其中隱藏著一些意想不到的稀有元素。
  • 26億年前,地球迎來第一次生物大滅絕,99%的生命因環境變化消失
    因為2020年的開年相對來說過於「魔幻」,於是,很多朋友都在擔心第六次物種大滅絕即將要出現,以及人類就要迎來了「世界末日」等問題。當然,這種擔心是多慮的,因為除非是小行星撞地球、黃石火山爆發等災難突然出現,人類才會迎來「世界末日」。
  • 回顧地球歷史上的兩次生物大滅絕事件,我們人類能夠倖免嗎?
    兩次生物大滅絕目前地球上生活在包括我們人類在內的數百萬種生物,展現出了豐富多彩的生物多樣性特徵,在地球生命的演化歷史中,生命從簡單到複雜,從低等到高等的方向發展。地球從細菌到上百萬種動植物等生物,生命經歷了40多億年的進化,期間也不是一帆風順的,中間也會經歷各種坎坷,其中還經歷了多次生物大滅絕事件,其中分別發生在古生代末期和中生代末期的生物滅絕是最重要的兩次
  • 地球上有五次大滅絕,請問第六次什麼時候發生?哪些生物將滅絕?
    地質史上的五次大滅絕事件大家都比較關注,因為最後一次距離現代已經6500萬年了,而且除了最後一次基本可以確定是小行星導致以外,其它四次可能連真正的元兇都找不到,有的只是大概率的猜測!那麼地質史上的大滅絕都是怎麼發生的,僅僅只有這幾次滅絕事件嗎?
  • 人類滅絕10種可能:地球每500萬年毀滅一次
    科學家們認為,「伽馬射線」每隔500萬年左右就會對地球生物造成一次致命的影響。如此計算,從地球上有生命誕生以來,「伽馬射線」爆發至少給地球生命帶來了1000次的災難性傷害。  6500萬年前,一顆撞向地球的小行星導致恐龍滅絕,然而據英國《新科學家》雜誌披露,來自外太空的殺手遠不止小行星一個,早在4億年前,地球曾經歷過另外一次生物大滅絕,而罪魁禍首就是銀河系恆星坍塌後爆發的「伽馬射線」。  伽馬射線爆是迄今人們所知道的最具破壞力的爆炸。
  • 滅絕至少6500萬年的物種再現地球,原因未知
    腔棘魚已經滅絕了至少6500萬年,又被發現,被認為滅絕了100多年的巨龜重現,13.6萬年前滅絕的陸地鳥類重現地球等等,這幾種生物是最為典型的生物重現物種,下面我們具體來看看。,所以被認為已經滅絕了但是並沒有滅絕,當然對於大多數生物來說,可能是在某種情況之下,出現了人類意想不到的模式,所以這些生物才再次被發現並沒有滅絕,下面我們來看看這幾種生物的詳情。
  • 地球生物大滅絕事件跟太陽公轉有關係嗎?這些有可能只是一種巧合
    在目前的數十億年生命史上,地球一共經歷了五次生物滅絕事件,每一次的滅絕都讓地球超過80%的生物滅絕,最近的一次就是6500萬年前的恐龍大滅絕。相信很多朋友都希望能夠找到地球五次生物大滅絕之間的聯繫,以及為什麼地球會有生物大滅絕事件發生?未來的地球會不會再次迎來第六次生物大滅絕?只有找到了生物大滅絕的一些規律和原因,人類才有可能去預測第六次生物大滅絕的可能發生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