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在用的報告小程序
寫文章、做研究、查資料【必備】
(圖源:knowridge.com)
RMIT大學的研究人員設計了一種新型電晶體,這種電晶體是所有電子元件的基礎。
這些電晶體不是通過矽來發送電流,而是通過狹窄的氣隙來發送電子,這樣它們就可以像在太空中一樣暢通無阻地行進。
該設備在材料科學雜誌《納米快報》(Nano Letters)上發表,它完全不使用任何半導體,使其更快、更不易發熱。
RMIT功能材料與微系統研究小組的首席作者、博士生施魯蒂•尼蘭塔爾(Shruti Nirantar)表示,這種結合了金屬與氣隙的納米晶片的概念驗證設計,有望給電子行業帶來革命性變革。
Nirantar說:「每臺電腦和手機都有數百萬到數十億個由矽製成的電子電晶體,但是這項技術已經達到了物理極限,矽原子阻礙了電流流動,限制了速度並產生了熱量。」
「我們的空氣通道電晶體技術中的電流是流過空氣的,所以不會發生碰撞來減慢它的速度,材料中也沒有產生熱量的電阻。」
幾十年來,計算機晶片的功率——即擠在矽片上的電晶體數量——一直在可預測的軌道上增長,大約每兩年增長一倍。
但這種被稱為摩爾定律的進展速度近年來有所放緩,因為工程師們在努力製造電晶體部件,這些部件已經比最微小的病毒還要小。
Nirantar說,他們的研究是納米電子的一個有前途的方向,以回應矽基電子的局限性。
Shruti說:「這項技術只是採用了一種不同的途徑來實現電晶體的微型化,從而在未來幾十年裡維持摩爾定律。」
研究小組組長、副教授Sharath Sriram說,這一設計解決了傳統固態通道電晶體的一個主要缺陷,即電晶體中充滿了原子,這就意味著穿過電晶體的電子會發生碰撞、減速,並以熱能的形式浪費能量。
「想像一下,你走在一條擁擠的街道上,試圖從a點走到b點。人群會減慢你的速度,耗盡你的精力,」Sriram說。
「另一方面,在真空中旅行就像一條空曠的高速公路,在那裡你可以以更高的能源效率開得更快。」
儘管這個概念很明顯,但是圍繞電晶體的真空封裝解決方案也會使電晶體變得更大,因此是不可行的。
「我們通過在兩個金屬點之間製造納米級的間隙來解決這個問題。這個間隙只有幾十納米,比人類頭髮的寬度小5萬倍,但這足以讓電子誤以為它們正在真空中旅行,並在納米尺度的氣隙中為電子重新創造一個虛擬的外太空。」他說。
該納米級器件設計與現代工業製造和開發過程相兼容。
它在太空中也有應用——既可以作為抗輻射的電子產品,也可以利用電子發射來操縱和定位「納米衛星」。
Sriram說:「這是朝著一項令人興奮的技術邁出的一步,這項技術的目標是從無而有地創造出某種東西,顯著提高電子產品的速度,並保持技術快速進步的步伐。」
本文來源前瞻網,轉載請註明來源。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站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若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聯繫: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與廣告投放請聯繫:0755-33015062 或 hezuo@qianzh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