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代納米晶片的秘密可能是空氣?有望帶來電子行業革命性變革

2020-11-27 前瞻網

下一代納米晶片的秘密可能是空氣?有望帶來電子行業革命性變革

 Winnie Lee • 2018-11-23 16:20:06 來源:前瞻網 E623G0

都在用的報告小程序

寫文章、做研究、查資料【必備】

(圖源:knowridge.com)

RMIT大學的研究人員設計了一種新型電晶體,這種電晶體是所有電子元件的基礎。

這些電晶體不是通過矽來發送電流,而是通過狹窄的氣隙來發送電子,這樣它們就可以像在太空中一樣暢通無阻地行進。

該設備在材料科學雜誌《納米快報》(Nano Letters)上發表,它完全不使用任何半導體,使其更快、更不易發熱。

RMIT功能材料與微系統研究小組的首席作者、博士生施魯蒂•尼蘭塔爾(Shruti Nirantar)表示,這種結合了金屬與氣隙的納米晶片的概念驗證設計,有望給電子行業帶來革命性變革。

Nirantar說:「每臺電腦和手機都有數百萬到數十億個由矽製成的電子電晶體,但是這項技術已經達到了物理極限,矽原子阻礙了電流流動,限制了速度並產生了熱量。」

「我們的空氣通道電晶體技術中的電流是流過空氣的,所以不會發生碰撞來減慢它的速度,材料中也沒有產生熱量的電阻。」

幾十年來,計算機晶片的功率——即擠在矽片上的電晶體數量——一直在可預測的軌道上增長,大約每兩年增長一倍。

但這種被稱為摩爾定律的進展速度近年來有所放緩,因為工程師們在努力製造電晶體部件,這些部件已經比最微小的病毒還要小。

Nirantar說,他們的研究是納米電子的一個有前途的方向,以回應矽基電子的局限性。

Shruti說:「這項技術只是採用了一種不同的途徑來實現電晶體的微型化,從而在未來幾十年裡維持摩爾定律。」

研究小組組長、副教授Sharath Sriram說,這一設計解決了傳統固態通道電晶體的一個主要缺陷,即電晶體中充滿了原子,這就意味著穿過電晶體的電子會發生碰撞、減速,並以熱能的形式浪費能量。

「想像一下,你走在一條擁擠的街道上,試圖從a點走到b點。人群會減慢你的速度,耗盡你的精力,」Sriram說。

「另一方面,在真空中旅行就像一條空曠的高速公路,在那裡你可以以更高的能源效率開得更快。」

儘管這個概念很明顯,但是圍繞電晶體的真空封裝解決方案也會使電晶體變得更大,因此是不可行的。

「我們通過在兩個金屬點之間製造納米級的間隙來解決這個問題。這個間隙只有幾十納米,比人類頭髮的寬度小5萬倍,但這足以讓電子誤以為它們正在真空中旅行,並在納米尺度的氣隙中為電子重新創造一個虛擬的外太空。」他說。

該納米級器件設計與現代工業製造和開發過程相兼容。

它在太空中也有應用——既可以作為抗輻射的電子產品,也可以利用電子發射來操縱和定位「納米衛星」。

Sriram說:「這是朝著一項令人興奮的技術邁出的一步,這項技術的目標是從無而有地創造出某種東西,顯著提高電子產品的速度,並保持技術快速進步的步伐。」

本文來源前瞻網,轉載請註明來源。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站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若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聯繫: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與廣告投放請聯繫:0755-33015062 或 hezuo@qianzhan.com

相關焦點

  • 光子晶片有望成為下一代晶片技術發展方向
    光子晶片有望成為下一代晶片技術發展方向 Arden 發表於 2020-11-23 13:16:16 隨著電子科技產品的更新換代,人們對於電子產品的要求也會越來越高,
  • 2nm技術的晶片開始沒落,下一代信息科技基石一定是光子晶片
    微電子技術是指設計、製造和使用微小型電子元器件與電路,實現電子系統功能的技術,是現代信息科技的基礎。光電子技術則是光子技術與電子技術結合而成的交叉技術,涉及固體物理、導波光學、材料科學和半導體等學科,有望成為下一代信息科技的基石。
  • 2nm技術的晶片開始沒落,下一代信息科技基石一定是光電晶片
    光電子技術則是光子技術與電子技術結合而成的交叉技術,涉及固體物理、導波光學、材料科學和半導體等學科,有望成為下一代信息科技的基石。 2.荷蘭阿斯麥公司開發下一代高數值孔徑極紫外光刻設備 荷蘭阿斯麥公司(Advanced Semiconductor MaterialLithography,ASML)正積極開發下一代高數值孔徑 EUV 設備,新設備預計 2025年正式量產。
  • 新型納米材料有望帶來革命性應用
    實際上,雪崩並非雪花專有,光子也能發生「雪崩」,同樣的能量噴湧,帶來的卻是革命性的應用。  近日,研究人員開發出了第一個證明「光子雪崩」的納米材料,有望在傳感、成像和光探測等方面帶來新的應用。相關論文1月14日刊登於《自然》。  「之前沒有人在納米材料中看到過這樣的『雪崩』行為。」
  • 屏幕可摺疊 儀器更精密…納米技術帶來更多可能
    該晶片可應用於人工智慧、汽車電子等行業,今年已實現量產。新華社發  本周,第十一屆中國國際納米技術產業博覽會將在蘇州國際博覽中心正式拉開帷幕。今年以來,國內與納米技術相關的各類會議、比賽接連不斷,展現出中國把握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機遇,推進納米技術領域國際合作的積極姿態。
  • 國產2納米晶片有望為中國科學院「破冰」
    原標題:中國製造的2納米晶片有望「破冰」。中科院向公眾宣布,中國科學家開發了一種新型垂直納米環形柵電晶體,被認為是2納米及以下技術的主要技術候選。這意味著,在這項技術成熟後,國內2納米晶片有望成功「破冰」 目前,最先進的晶片製造技術是7納米的EUV工藝。
  • 歐盟啟動「洞察力」項目開發III-V 納米基CMOS系統晶片
    (原標題:歐盟啟動「洞察力」項目開發III-V 納米基CMOS系統晶片)
  • 電子晶片逼近1nm極限,摩爾定律失效,頂上來的將是光電晶片
    隨著摩爾定律逐步逼近物理規律極限,微電子技術集成電路發展瓶頸已經出現,光電晶片成為下一代晶片技術發展的方向之一。研究結果表明,該晶片運行光神經網絡的效率是電子晶片的千萬倍。該晶片可提高訓練和測試神經網絡的速度與效率,其應用領域包括機器人目標識別、自然語言處理、藥物開發、醫學成像和無人駕駛汽車等。
  • 電子晶片逼近1nm極限,摩爾定律失效,頂上來的將是光電晶片
    成為下一代晶片技術發展的方向之一。利用光信號進行數據傳輸、處理和存儲的光電晶片有望成為5G和人工智慧時代的關鍵基礎設施,並帶動整個信息技術產業進入「從電到光」的轉換過程。1、美國光電晶片研發屢獲突破,技術水平處於世界領先地位2019年1月,美國哈佛大學的研究人員開發出新型光子集成晶片。該晶片可以存儲光並修改光的頻率,有望應用於光量子信息處理、光信號處理和微波光子學。
  • 3納米、2納米、1納米晶片該如何造?
    因此,選擇3nm工藝的代工廠希望在2022年遷移到下一代電晶體,稱為納米片FET。納米片式FET屬於柵極全環繞式FET的範疇。 納米片式FET是鰭片式FET的延伸。它是在其側面有一個柵極包裹的鰭片FET。納米片會在3nm處出現,可能會延伸到2nm或更高。
  • 雪崩時,沒有一個光子是次要的 新型納米材料有望帶來革命性應用
    實際上,雪崩並非雪花專有,光子也能發生「雪崩」,同樣的能量噴湧,帶來的卻是革命性的應用。近日,研究人員開發出了第一個證明「光子雪崩」的納米材料,有望在傳感、成像和光探測等方面帶來新的應用。相關論文1月14日刊登於《自然》。「之前沒有人在納米材料中看到過這樣的『雪崩』行為。」
  • 納米光子學變革下一代計量學,賦能「工業4.0」
    兩個研究小組將共享該項資金,該項目稱為「納米光子學驅動的下一代計量學」。該項目由英國工程和物理科學研究委員會(EPSRC)撥款資助。該項資助旨在為研究人員提供支持,將最好的團隊聚集在一起,以針對某個戰略研究主題開展各種活動。這也是哈德斯菲爾德大學首次獲得該項資助。
  • 下一代引力波「捕手」:有望揭示更多宇宙秘密
    「愛因斯坦望遠鏡」提上日程  下一代引力波「捕手」:有望揭示更多宇宙秘密  今日視點  近日,歐洲科學家將擬議的愛因斯坦望遠鏡(ET)納入「歐洲研究基礎設施戰略論壇」(ESFRI)路線圖內。ESFRI在歐洲研究基礎設施的決策中起關鍵作用,ET的設計目前已經得到歐盟委員會及歐洲各地約40個研究機構和大學的財團支持。
  • 下一代引力波「捕手」:有望揭示更多宇宙秘密
    2020-09-18 07:35:00 來源:科技日報「愛因斯坦望遠鏡」提上日程下一代引力波「捕手」:有望揭示更多宇宙秘密科技日報記者 劉霞今日視點近日,歐洲科學家將擬議的愛因斯坦望遠鏡(ET)納入「歐洲研究基礎設施戰略論壇」(ESFRI
  • 下一代技術發展方向——矽光子
    ICCSZ訊(編輯:Debi)隨著近日IBM宣布已成功研製出實用化的矽光學晶片,這項已有二十年發展歷史的技術重新泛起日出般的光芒。很快人們發現用光通路取代電路來在矽晶片之間傳輸數據是很有潛力的應用方向:光信號在傳輸過程中很少衰減,幾乎不產生熱量,同時可以輕鬆獲得恐怖的帶寬;最重要的是在矽晶片上集成光學數據通道的難度不算太高,不像光子計算那樣近乎幻想。於是從21世紀初開始,以Intel和IBM為首的企業與學術機構就開始重點發展矽晶片光學信號傳輸技術,期望有朝一日能用光通路取代晶片之間的數據電路。
  • 留住「火種」是關鍵,華為繼續設計下一代麒麟晶片
    不只是現在,受限於晶片代工中斷問題,未來的華為會如何呢?最近就要數碼博主@RODENT950透露消息,稱華為海思的下一代處理器為麒麟9010,並且會採用3納米製程工藝。這也就意味著,華為在晶片設計端,至少還保持著穩步推進的狀態,這對華為自己乃至國內晶片設計領域都十分重要。
  • 三星發現了一種全新半導體材料 有望推動下一代半導體晶片的加速發展
    7 月 6 日消息 三星電子周一宣布,發現了一種全新半導體材料 「無定形氮化硼 (amorphous boron nitride),簡稱 a-BN」,並表示有望推動下一代半導體晶片的加速發展。近年來,三星 SAIT一直在研究二維(2D)材料具有單原子層的晶體材料的研究和開發。
  • 華大電子推出中國第一顆55納米智慧卡晶片
    上海2014年8月4日電 /美通社/ -- 中芯國際集成電路製造有限公司(「中芯國際」,紐約證交所股票代碼:SMI,香港聯交所股票代碼:981)與北京中電華大電子設計有限責任公司(「華大電子」)共同宣布,華大電子推出中國第一顆55納米智慧卡晶片,該晶片採用中芯國際55納米低功耗(LL)嵌入式快閃記憶體(eFlash)平臺,具有尺寸小
  • 液態金屬能給計算帶來什麼(關注·走近「顛覆性技術」③)
    當前,14納米的晶片已經量產,這一尺度相當於頭髮絲的七千分之一,這已經十分考驗製作工藝了。未來的改進空間正逐漸縮小。  此外,現代計算機遵循馮·諾依曼基本體系,該體系的硬體系統即由運算器、存儲器、控制器、輸入設備、輸出設備五大部件組成。這一體系助推了過去幾十年計算機的高速發展,但它要求數據存儲在內存、並依賴內存進行運算的思想,使得計算機的發展受到晶片的制約。
  • 納米科學:工程師創造的原型晶片只有三個原子厚!
    因為這樣的薄材料也是透明和柔韌的,其方式使得電子器件不能用矽製造。「如果你的窗戶也是電視機,或者你可以在汽車的擋風玻璃上進行抬頭顯示怎麼辦?」Pop的團隊研究生Kirby Smithe問道,他們建議新材料可能使電子應用成為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