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1/11 08:15 來源:溫州商報 編輯:遊歷 瀏覽:1584
日前,一位微博博主曝光了一起疑似嬰兒護膚品引發「大頭娃娃」的事件,引發網友熱議。
為了不使用激素藥品,不少新手爸媽喜歡購買號稱無激素的護膚「神藥」。然而,「新華視點」記者調查發現,不少所謂的「神藥」其實違規添加了激素,卻披著「消」字號的外衣,在市場上大行其道;這些「神藥」未經藥品監管部門審批,未經臨床驗證,安全隱患很大。
「大頭娃娃」事件曝光 不少「消」字號護膚品含激素
1月7日,微博測評博主「老爸評測」曝光了一起疑似「大頭娃娃」事件。視頻顯示,五個月大的「柚子寶寶」,在使用「噯嬰樹」品牌的「益芙靈多效特護抑菌霜」後,出現「大頭娃娃」症狀,如發育遲緩、臉部腫大等。
據「柚子寶寶」家屬介紹,發現孩子症狀後,帶孩子到南京兒童醫院進行檢查;醫生建議停用嬰兒霜後,孩子症狀出現好轉。
由於個人不能送檢,其家人聯繫了杭州老爸評測科技有限公司。該公司將「益芙靈多效特護抑菌霜」及同廠家的另一款嬰兒霜「開心森林」送給專業機構檢測,結果顯示,兩款產品均含有30多mg/kg的激素氯倍他索丙酸脂。
據了解,涉事面霜是由福建歐艾嬰童健康護理用品公司生產的,使用的是「(閩)衛消證字」許可證號;說明書上不但未標明激素,還寫著「可用於日常護理」。根據國家規定,「消」字號產品禁止使用抗生素、激素等物質。
8日,「新華視點」記者實地暗訪位於福建漳州的涉事企業。這家企業位於當地一個工業園的三樓,佔地約800平方米,包括生產、淨化、包裝等車間,地點較為隱蔽,周邊居民都不知道該企業的存在。
據漳州市衛生監督所所長湯錦升介紹,涉事企業於2017年4月註冊成立,6月取得福建省衛健委審批的消毒產品生產企業衛生許可證號。該企業職工共5人,其中專業技術人員3人。
湯錦升說,現場查看該企業生產清單和銷售清單發現,涉事的兩款產品分別生產於2020年3月和9月,兩批次共1200瓶,都是訂單式發貨,銷往江蘇宿遷和連雲港。
企業合伙人之一胡某8日曾對記者表示:「出現問題有可能是使用其他產品造成的,至於激素成分超標,要看是不是權威機構檢測的結果。」對此,杭州老爸評測科技有限公司表示,測評實驗室是國際公認的檢測機構。
漳州方面回應稱,當地已第一時間成立工作專班,對現場查見的留樣樣品、產品包裝材料等進行取樣留置,9日已聯繫廈門海關綜合檢驗中心開展涉事產品激素含量檢測工作;對流入市面的產品,正持續跟蹤下架召回進度,待寄回後同步進行檢測,相關信息將及時公開。
丁香醫生診所兒科醫生莊睿丹說,氯倍他索丙酸酯這種外用糖皮質激素在醫生指導下規範使用一般不會引起明顯的不良反應,如果是強效價激素大量、長期應用,確實有可能引起局部或全身不良反應,但這個劑量要求非常大。從目前微博博主展示的視頻內容來看,還不能完全確認是嬰兒護膚品導致的問題。
這一事件讓「消」字號嬰兒護膚品質量安全問題浮出水面。在母嬰商店、藥房及電商平臺上,「益芙靈多效特護抑菌霜」「神夫草」「寶寶溼疹膏」等「消」字號嬰兒護膚品隨處可見。有的產品在電商平臺上評價就有好幾千條,而且「好評如潮」。
陸軍軍醫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重慶西南醫院)皮膚科副主任楊希川說,「消」字號產品被頻頻發現違規添加強效激素、抗生素等。所謂「消」字號其實是消毒產品,根據相關規定,這類產品不能宣傳具有醫療效果。而一般用於治療的藥品,標註的應該是「國藥準」字號。
一家專業做護膚品成分查詢的平臺「美麗修行」提供的一份檢測報告顯示,他們從某電商平臺採購了8款熱賣的宣稱「純天然」可治療溼疹的寶寶霜,其中6款為「消」字號,2款為「妝」字號;送至第三方檢測機構SGS檢測,結果顯示,這8款產品中有4款明確含有激素,2款檢測到激素,但無法檢測出具體含量。
據報告,例如,苗疆域草嬰兒紫草軟膏檢測出476.6mg/kg地塞米松醋酸酯、11.6mg/kg地塞米松等,地塞米松醋酸酯含量和藥膏劑量相當。
成本低售價高 審批容易監管缺位
由於添加激素後見效快,部分「消」字號產品採取高定價策略。記者調查了解,此次涉事的嬰兒抑菌霜出廠價才4元,但到消費者手中售價達70多元。
莊睿丹接診到不少初為人母的媽媽帶著孩子來看皮膚病。「她們有些會使用這些『消』字號產品。這些產品一般不直接說可以治療什麼,往往在文字上打擦邊球,引導家長認為這些產品對某些皮膚症狀是有效的。」
業內人士指出,「消」字號產品之所以大行其道,主要是因為審批容易。「『消』字號產品的許可認證審批由地方衛生健康部門執行,時間一般僅需1個月,檢測指標主要是它的殺菌作用。而『國藥準』字號由國家藥品監管部門審批,要經過一系列藥理、病理、副作用、臨床驗證等方面的測試、驗證,確保安全有效後才有機會獲準上市,整個過程往往需要5到10年。」楊希川說。
這就給了一些「消」字號產品「掛羊頭賣狗肉」的空間。一方面,由於這些產品不是藥品,生產和流通過程沒有嚴格要求,生產成本大大降低;另一方面,市面上這類產品太多,被市場監管部門抽檢到的風險很小。部分商家為了突出所謂的療效,非法添加違禁激素成分,炮製出所謂的「秘方」噱頭。
記者發現,不少生產廠商會對產品說明進行模糊處理,有的還把「消」字號批號印得比較隱蔽,儘量不讓人注意;大部分消費者並不太了解藥品、化妝品、消毒品的區別,購買時也不太留意批號對應的產品性質。
「一旦消費者被所謂的『療效』蠱惑,自行購買了這些產品,不僅可能對人身安全造成傷害,而且維權也比較困難。」中國法學會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研究會副秘書長陳音江說。
加強監管 嚴格「消」字號產品適用類型
多位兒科醫生、專家表示,所謂的「消」字號、「衛」字號外用消毒或衛生用品,不具備相應的治療功能,卻通過社交平臺虛假宣傳、大肆銷售,嚴重侵犯了消費者的知情權、選擇權和生命健康權,亟待引起社會各方關注。
更糟糕的是,很多產品是供嬰幼兒使用的,為迎合家長們不願使用激素藥品的心理,一些產品在宣傳時聲稱「純天然」「純中藥」「無激素」,同時又昧心地添加了激素,對嬰幼兒健康構成了極大的安全隱患。
有兒科醫生認為,應進一步嚴格「消」字號產品的適用類型,用於人體皮膚、黏膜的消毒劑,應按藥品進行管理,統一納入藥品監管部門審批和監管。
陳音江表示,杜絕此類違規問題,關鍵還是要對症下藥。商家之所以虛假宣傳和非法添加違禁成分,目的就是為了牟取更多非法利益。所以,一旦查清商家確實存在違法行為,不僅要使其承擔相應的民事賠償責任,而且要依法對其進行行政罰款、停業整頓、吊銷執照等處罰,讓違法者得不償失。
莊睿丹說,了解溼疹、紅屁股等皮膚症狀的治療原理後就會發現,其實一些弱效的激素藥配上保溼霜,就能很好地處理溼疹。「我們希望多做一些科普,讓媽媽們了解病情的原理,對症治療。」
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