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衰老過程會剝奪人眼對於光的敏感性,以及分辨色彩的能力。而一項新研究發現,有一種方法不但能延緩衰老、挽救視力,還像刷牙那麼簡單。
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6月30日報導,SCI期刊《老年醫學雜誌》(The Journals of Gerontology)發表的一份新研究指出,每天只需盯著深紅色的光幾分鐘,就可以顯著改善視力下降的狀況,這是首次在人類身上發現該情況。而無數人將有望走進這種居家的日常光療新時代。
▲自然衰老過程會剝奪人眼對於光的敏感性。圖據CNN
研究人員邀請了24名(12名男性,12名女性)參與者,年齡在28至72歲之間,均無眼部疾病。在研究開始時,所有參與者都測試了視杆細胞和視錐細胞的靈敏度。
隨後,每位參與者都將一個發射波長在670納米的LED手持紅光電筒帶回家,並且每天都要看3分鐘該電筒發出的深紅色光線。據悉,這一波長接近可見光譜的末端,但還達不到紅外光的波段。實驗持續兩周後,研究人員重新測試他們的視杆細胞和視錐細胞的靈敏度。
結果發現,670nm的深紅光對年輕人沒有太大影響。但40歲左右和40歲以上的參與者,視錐細胞的敏感度(分辨顏色的能力)得到顯著提高,達到20%。此外,視杆細胞靈敏度(在暗光情況下的視力)也得到了顯著改善。
該研究首席作者、英國倫敦大學學院的神經科學教授格倫·傑弗裡(Glen Jeffery)指出,老年人比年輕人更容易出現視力問題,「視網膜比人體任何器官都更早衰老」。40歲及以上人群患白內障、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青光眼、年齡相關性黃斑變性等眼部疾病的風險是最大的。這也是為何40歲以上人群進行常規眼部檢查的頻率要從2~4年縮短為1~2年。
▲本次實驗用LED手持紅光電筒。圖據路透社
而這種紅色光療,讓人們「不需要長時間使用就能產生強大的效果」。傑弗裡教授指出,光會刺激線粒體,提高其健康程度,而線粒體就像是細胞中的電池。「我們的研究表明,通過簡單的短暫暴露於適當波長的光中即可為視網膜細胞衰弱的能量系統『充電』,就像對電池重新充電一樣,可以顯著改善老年人衰弱的視力。」
傑弗裡教授進一步解釋道,當損傷在線粒體和線粒體DNA中累積的時候,人類和動物就產生了衰老。因此,減少線粒體損傷是一種延緩衰老的方式。事實上,科學家們也就此提出了線粒體衰老療法。而能量代謝活躍的視網膜本就富含線粒體,這也是為何杰弗裡教授和團隊選擇視力衰退這種特定的衰老跡象來測試深紅光的效果。
此前的一些研究中,紅光已經顯示出了提高線粒體功能的效果。2015年的一份研究顯示,近紅外光能刺激果蠅機體的能量製造,提高其活動性,延長其壽命。而2017年的一份研究還顯示,可見的近紅外光能對老鼠的視網膜功能產生25%的提升效果。
此外,紅色光的安全性是早已得到研究驗證的。美國印第安納大學醫學院助理教授Raj Maturi指出,紅光「獲得FDA批准會是一條很容易的路」。
不過,為了進一步驗證本次實驗的成效,科學家們還需在更大範圍的人群中進行更長時間的雙盲試驗。
「我們每個人都會衰老。所以,如果可以的話,讓我們衰老得輕一點。」傑弗裡教授說。
紅星新聞記者 王雅林 林容
編輯 李彬彬
(下載紅星新聞,報料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