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研究:想讓大腦老的慢?這個方法證實有效

2020-11-02 醫聯山東

最近,美國《神經案例雜誌》發表的一篇論文表明,每天冥想能延緩大腦衰老。該研究由美國威斯康星大學和哈佛醫學院的學者共同完成,他們以一位名叫永益明宇的藏傳佛教僧人(現年41歲)為研究對象,探究每日冥想對其大腦產生怎樣的影響。

研究人員在過去14年裡,對永益明宇的大腦進行了4次掃描,對照組是來自同一地區的105名年齡相近的人。結果顯示,永益明宇的大腦年齡是33歲,明顯比對照組成員年輕。研究人員認為,堅持冥想能給大腦帶來益處


北京體育大學運動人體科學學院副教授蘇浩表示,冥想對人有多方面的益處:

1.降血壓

冥想可通過人為創造一種意境,調節迷走神經,使血管緊張程度降低,減少血管阻力,進而降血壓。

2.抗孤獨

冥想理念中包含敞開心扉、與他人共情的內容,能提高人的社交能力。如果幾個老人一起冥想,還能產生深入的精神交流,利於減輕孤獨感,獲得歸屬感。

3.防老痴

有研究顯示,完成3個月的冥想能顯著降低老人的輕微認知損傷,並預防其他痴呆病的發生。

4.促循環

研究發現,經常練習冥想的參試者,血液循環和血氧量都得到改善。如果消化不良,治療的同時可輔以冥想。


冥想關鍵應做好以下幾個方面

1.環境

冥想需專注而獲得心靈的安寧。如果外界不斷有刺激源,如小孩玩鬧哭喊、家人聊天等,冥想時就難以專注,無法達到較好狀態。因此,建議在午休前、晚上睡覺前等較為安靜的情況下冥想。最好同時播放一些舒緩的音樂,自然的鳥鳴、流水聲有助於幫老人進入狀態。

2.姿勢

冥想常用的姿勢有:1.雙腳平放地面,雙手放在大腿上,直立上身坐在椅子上,最好不要倚靠;2.盤腿坐,挺直上身,雙手放在大腿內側;3.平躺。選擇一種姿勢,閉上眼睛感受身體各個部位,如手部、腳部和腹部等,同時有意識地放鬆這些部位。

3.內容  

要進入冥想,必須儘可能專注。剛開始時,可以想一些與生活貼近的、感到開心的事,比如難忘的旅行、美食等,體會內心的愉悅與平靜,任思緒飄散,身體跟著放鬆。剛開始練習時,不需多想事件的細節,順其自然找到自在狀態最重要。

4.呼吸

冥想時儘量採用腹式呼吸,可分為順呼吸和逆呼吸兩種:順呼吸即吸氣時輕輕擴張腹肌,儘量吸得越深越好,呼氣時再將肌肉收縮;逆呼吸與順呼吸順序相反。冥想時,吸氣時用鼻子,呼氣時用嘴巴,動作要慢且深長。

5.時長

最佳時長為10~20分鐘,大腦能得到很好休息。若在睡前冥想,則不必拘泥於時長,可自然入睡。


溫馨提醒,老人在運動後、飯後或情緒波動時,不宜馬上冥想。因為此時身體活動正處於較高水平,若通過個人意志強行平靜下來,會影響身體正常機能,引起不適。


想了解更多專業疾病科普知識?歡迎關注「醫聯山東」微信公眾號。

醫聯山東由山東省醫師協會主導,與醫院信息系統實時互聯,提供山東省內各大醫院預約掛號、專家講堂、繳費充值、報告查詢等線上就醫服務。

相關焦點

  • 最新研究再次證實宇宙年齡為138億歲,宇宙是世界上最老的存在!
    這個世界上的一切都有年齡,也充分地證明了時間的存在和一維向前的性質,宇宙也同樣存在年齡一說,而且它比人類所知的一切都要老,可以說,宇宙是這個世界上最老的存在,因為這個世界的一切,都是在宇宙之後生發出來的,所有物質,例如,從看不到的微觀世界基本粒子,到以光年計的巨大天體,它們都有一個誕生、成長、成熟、衰老、死亡的過程,人類通過觀察一個人的皮膚、頭髮、精神狀態等外觀,亦或是檢查一個人的骨骼狀態和各項生理指標
  • 七種飲食習慣大腦老得慢
    北京協和醫院神經內科主任張振馨表示,不規律生活影響身體正常生物鐘和代謝,大腦功能被打亂。熬夜會讓大腦處在一個興奮狀態,而遲遲得不到休息使大腦得不到充分的修復,損害大腦神經元細胞。英國和法國一個聯合研究發現,休息不規律,經常上夜班會損害大腦認知能力。大腦年輕有方法注重兒童營養。
  • 七種飲食習慣大腦老得慢|母乳餵養|香辛料...
    北京協和醫院神經內科主任張振馨表示,不規律生活影響身體正常生物鐘和代謝,大腦功能被打亂。熬夜會讓大腦處在一個興奮狀態,而遲遲得不到休息使大腦得不到充分的修復,損害大腦神經元細胞。英國和法國一個聯合研究發現,休息不規律,經常上夜班會損害大腦認知能力。大腦年輕有方法注重兒童營養。
  • 研究發現:大腦這個部位會影響智商,5個方法促進孩子大腦發育
    「智力是天生的」這個觀念已經深深印證在大部分家長的印象中,雖然智力有70%來自於遺傳,但依然有30%靠後天的環境和培養。父母的教育方式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孩子的智力發展。而父母后天教育的結果,大部分作用在了孩子大腦的這個位置。
  • 磁共振成研究大腦功能最有效手段之一
    原標題:第19屆國際磁共振大會:磁共振成研究大腦功能最有效手段之一   第19屆國際磁共振大會近日在上海舉行。這是該會議首次在中國大陸召開,吸引了30多個國家近700位著名科學家參會。專家學者圍繞「磁共振技術發展與生命科學」的主題,交流了在生物大分子核磁共振、固體核磁共振方法、液體核磁共振方法、磁共振成像、功能磁共振成像/分子成像、電子自旋共振/四極共振/磁共振譜、核磁共振超極化技術等領域的最新科研成果。
  • 神經學家最新研究發現:孩子大腦發育的最佳方式,並非是靠閱讀
    針對此類問題,研究者表明,能夠影響寶寶早期智力發育的不是閱讀繪本,而是這種被父母禁止的行為,是遊戲可以激發孩子的大腦發育。最新研究表明:促進大腦發育的最佳方式,不是閱讀。閱讀也是會刺激大腦發育的,但是最佳方式是遊戲,閱讀已經被大家認同的觀點,其實是一種「偽科學」。人類文明的進步其實就是靠這樣反覆證實,反覆推翻的過程。
  • 大腦衰老或是這個基因在作怪 大腦保持年輕的方法就在這裡!
    衰老是每個人必經的一個過程,先天的大腦優勢或劣勢無法改變,但有些生活因素會加速大腦衰老,從而影響人的壽命,我們應努力迴避。那麼,哪些因素會加速大腦衰老呢?又有哪些方法能讓大腦保持年輕呢?下面,就一起來看看吧。隨著老齡化社會的到來,大腦衰老成為人們日益關心的話題。
  • 日本腦科學家研究:7個鍛鍊孩子大腦潛能方法,有效開發智力
    日本腦力開發權威林成之博士根據多年研究,整理了7個鍛鍊孩子大腦潛能的方法,讓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就能激發孩子的大腦功能全面運作,不但能夠有效提高孩子的判斷力和理解力,還可以提升思考力與創造力! 0~3歲是發展大腦本能的關鍵時期,也是打造長大之後大腦活躍的基礎。我們可以發現,在這個期間內的孩子,他的行為舉止,都是自己本能想要去做的,意識裡沒有父母要求我去做什麼。
  • 如何改善大腦記憶力?美國最新研究:每周做這項運動20分鐘
    運動20分鐘也可提升記憶力多運動可帶來許多好處,不僅促進身體健康,過去有相關研究證實,運動能增加專注力和記憶力對於記憶衰退的老年人而言,美國愛荷華大學(University of Iowa)一份最新研究表明,即使是單次運動,也可使衰老大腦的認知能力、記憶力提高。
  • 首都醫科大學神經內科主任告訴你:如何讓大腦老得慢一點!
    這些影響如何影響大腦運作、影響人體健康?陳彪:一般來講,「老」給我們的感覺就是功能上的衰退,很多以前能做的事做不了了。總體來講,大腦受到的影響會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認知減退:認知和思維能力下降,如記憶力變差、判斷力下降、計算能力下降等。
  • 劍橋大學研究:7個開發兒童大腦的好方法,有效提高智力
    這其實也是絕大多數人的共識,但科學上早已證實,人類的大腦潛能是可以通過後天的訓練而改變的,無論人的年紀有多大,孩子尤為如此。英國劍橋大學的專家曾說過,「因為大量的思考會產生疲憊,超負荷的能量消耗可使大腦停止進化,從而限制智力的發展。」
  • 最新研究:零重力下太空人大腦液體會「重新分布」
    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10月20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科學家針對11名抵達國際空間站的太空人進行深入研究,發現太空人太空飛行時大腦周圍的液體在頭骨中重新分布。該研究是由比利時安特衛普大學平衡研究和航空航天實驗室(LEIA)博士生史蒂文·尤靈斯負責的,證實了之前關於微重力對人腦影響的發現。
  • 最新研究:零重力下太空人大腦液體會「重新分布」
    據國外媒體報導,科學家針對11名抵達國際空間站的太空人進行深入研究,發現太空人太空飛行時大腦周圍的液體在頭骨中重新分布。  該研究是由比利時安特衛普大學平衡研究和航空航天實驗室(LEIA)博士生史蒂文·尤靈斯負責的,證實了之前關於微重力對人腦影響的發現。
  • 日本腦力研究:8個開發兒童大腦潛能的方法,有效開發「智力腦」
    日本腦力開發權威林成之博士經過多年研究,總結出了8個鍛鍊孩子大腦潛能的方法,方便父母在日常生活中激發寶寶大腦潛能,這能有效地提升寶寶的各項能力,幫助寶寶開發聰明的「智力腦」!大家應該很好奇吧,左右腦倒是聽過,「智力腦」是什麼?在《給孩子的未來腦計劃》當中就有提到過智力腦!
  • 最新解密:大腦記憶是如何形成的?
    所謂的 「神經元集合」是指大腦內在特定活動中可以被重複共同激活的一組功能上相關的神經元,這些神經元共同組成神經網絡,在記憶存儲和提取時,神經元可按時空次序依次被激活。而人類一直無法真實的觀察到這個奇妙的過程。
  • 人猿大腦發育差異在哪?人腦神經元發育速度更慢—新聞—科學網
    ,瑞士科學家團隊報告了對人腦發育以及該過程與其它大猿腦發育差異的最新認識。最新研究揭示了人類所特有的腦發育特徵,並描述了這些過程與其它靈長類腦發育的分化,破解了人們對這一發育過程的理解難題。 巨大的腦部是人類的典型特徵。人類的腦可以算是動物王國裡眾多組織中最複雜的器官,甚至部分科學家宣稱大腦是已知最複雜的物體。
  • 為何你天天學習,能力卻提高很慢?高效記憶的方法,你研究過嗎?
    《認知天性》這本書是由美國作家彼得·布朗、亨利·L·羅迪格三世、馬克·A·麥克丹尼爾共同寫的,連續4年蟬聯亞馬遜認知心理學分類榜首,主要研究人類認知規律和學習之間的緊密聯繫,透徹解讀人類普遍的學習規律,並根據腦神經科學研究,推導出了有利於大腦的簡單學習法則,被稱為「複雜時代」的科學學習方法。
  • 被科學家證實了的20個已知的大腦秘密是什麼?
    儘管科學家一個接一個科研成果讓們對記憶有了越來越多的了解,但直到今天,科學家所發現所謂大腦的秘密也只冰山一角,在很程度上,大腦和記憶仍神秘的。研究人員認為記憶個過程,並且當你記憶的時候,實際上就把保存在大腦中零零碎碎信息進行重建。但讓人不解的是,究竟什麼東西引發大腦開始這個重建過程?
  • 聰明大腦與年齡無關 五大因素造就最強大腦
    電視節目「最強大腦」熱播,讓我們見識了腦力的強大。從年僅5歲的「心算神童」葛韻霖,到73歲的吳光仁背誦圓周率5000位,不同年齡的挑戰者刷新著人類大腦極限的紀錄。年齡似乎不再是腦力靈活與否的直接障礙,「越老越糊塗」的說法也有些不攻自破。美國科學家近期發布的一項研究更證實了這一點。
  • 科學家證實:人類大腦與大腦之間可直接交流
    最新的一篇論文通過將一小群人的大腦活動聯繫起來,解決了其中的一些問題。在此之後,研究團隊增加測試樣本到五組,每組都使用這個稱為「大腦網絡」的方式進行測試,最終,完成任務的準確率超過80%。大腦對大腦的接口也跨越了物種,研究人員使用非侵入性的方法,類似於在BrainNet研究中使用的方法,來控制蟑螂或通過手術植入大腦接口的老鼠。在一份報告中,一名人類通過電腦連接到被麻醉老鼠的腦接口,使其能夠移動老鼠的尾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