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其頓擬改國名以興國運 爭取最短時間加入北約

2021-01-19 中國新聞網

馬其頓擬改國名以興國運 爭取最短時間加入北約
2017-06-20 09:25:35來源:光明日報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劉鬱菁

2017年06月20日 09:25 來源:光明日報

參與互動 

  俗語云,行不更名,坐不改姓。巴爾幹半島國家馬其頓政府近日卻表示,正「考慮修改國名」,目的是爭取在最短時間內加入北約和歐盟,其意願和決心非同一般。

  馬其頓外長尼古拉·迪米特羅夫日前與北約高級官員在布魯塞爾會面後向媒體表示,為消解希臘對馬其頓加入北約的反對意見,馬其頓考慮更換國名。迪米特羅夫日前還會見了希臘的多位部長級官員,推動雙方恢復信任,並開始探討修改國名一事。

  馬其頓是巴爾幹半島的內陸國家,領土面積2.57萬平方公裡,人口約210萬,至今仍是歐洲最貧窮的國家之一。南斯拉夫解體後,馬其頓以「馬其頓共和國」的國名獨立,但遭到鄰國希臘的強烈反對,認為這個國名暗示著對希臘北部馬其頓省的領土要求。因此,馬其頓於1993年以「前南斯拉夫馬其頓共和國」的名義加入聯合國。此後,馬其頓不顧希臘反對,對內對外堅持使用其憲法國名「馬其頓共和國」。

  希臘人認為,古代馬其頓是古希臘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但是,馬其頓前總理尼古拉·格魯埃夫斯基在職時,認定古希臘勇士亞歷山大大帝為馬其頓的民族英雄,並用其名字重新命名了機場和高速公路。希臘人對此非常反感,認為馬其頓這樣明顯地盜用希臘文化遺產,會令世人產生誤會。這正是讓希馬兩國關係陷入僵局的主要原因。作為北約和歐盟成員國,希臘握有一票否決權,其強烈的反對意見自然成為馬其頓加入北約和加入歐盟不可逾越的攔路石。

  修改國名之說並非突如其來。馬其頓剛剛於5月底成功組閣新政府,新總理扎耶夫在電視訪談中明確表示,馬其頓應立刻結束與希臘在政治上的敵對關係。為了能在最短時間內加入北約及歐盟,馬其頓新政府希望儘快解決與希臘之間有關國名的爭論。扎耶夫表示,設立紀念館,為高速公路、機場、體育館重新冠以歷史人物名字的年代已經結束,馬其頓未來的政治選擇將建立在加入北約和歐盟的基礎上。

  根據馬其頓政府的計劃,新國名將接受全民公投表決,政府將爭取在投票前達成跨黨派共識。馬其頓外長迪米特羅夫指出,巴爾幹地區並不安全,馬其頓更是需要穩定,反對黨不應將這樣的和解努力「打入冷宮」。如果馬其頓能加入北約,會對地區安定起到積極作用。迪米特羅夫同時也希望希臘政府考慮清楚,是否想要一個穩定、友好、有望帶來民主與公正的鄰國?他相信希臘人會意識到這是一個歷史性機遇。

  馬其頓近年政局不穩,社會動蕩,多次發生大規模遊行示威活動,以及針對警察局的嚴重暴力恐怖襲擊活動。當地一些學者認為,馬其頓新政府需要鞏固執政地位,在國名爭端問題上與希臘達成和解、實現突破是最好的成功標誌。可以看出,歷經半年才組閣成功的馬其頓新政府寄希望於儘快加入北約和歐盟,並由此提升國家形象和政府執行力,獲得民心民意,穩定國家根基。

  但有消息稱,有希臘官員排除了近期雙方為達成妥協制定時間表的可能性,認為這個問題已經爭論了20多年,很難在短時間內做出改變。希臘政府對馬其頓新政府表示歡迎,認為與奉行強硬民族主義的馬其頓前一屆執政者比較,新政府是具有合作前景的夥伴。有希臘政府官員對馬其頓外長迪米特羅夫的相關表態表示謹慎歡迎。

  據當地媒體報導,在「馬其頓共和國」之前加上「上」「新」「北」等字眼可能成為新國名的主要討論方案。屆時,210萬馬其頓公民將共同選擇一個新國名。

  儘管目前尚不知換個國名能否順利加入北約及歐盟,當地很多人士還是願意相信,只要馬其頓新政府秉持為民著想的理念不放鬆,一定會改善國民生活,讓更多的人看到未來和希望。(張智勇)

相關焦點

  • 馬其頓通過國名憲法修正案 國名改為「北馬其頓」
    已於今年6月商定更正國名的東南歐國家馬其頓,日前通過國名憲法修正案,最遲將於明年1月起更名為「北馬其頓共和國」。 據義大利歐聯通訊社、英國《衛報》等多家媒體近日報導,當地時間19日,馬其頓就國名更改舉行議會修憲投票,以超過國會三分之二的票數通過法案,更名為「北馬其頓」,為正式加入北約和歐盟鋪平了道路。
  • 馬其頓與希臘籤署協議 正式更改國名為"北馬其頓"
    海外網6月17日電 本周,一個叫做馬其頓的國家吸引了世界的目光,因為它要改國名。而原因是除了這個馬其頓之外,在希臘還有一個地區也叫馬其頓。正因為所謂的「重名」問題,兩國一直紛爭不斷。據新華社英文網及香港「東網」17日消息,馬其頓與希臘於17日籤署協議,正式改國名為「北馬其頓共和國」。馬其頓與希臘的國名紛爭已持續27年,希臘認為,馬其頓的國名暗示馬其頓對希臘北部馬其頓省存在領土要求,要求馬其頓更改國名。此前有消息稱,馬其頓總理扎埃夫12日宣布,馬其頓和希臘就國名問題達成協議,馬其頓國名將更改為「北馬其頓共和國」。協議將於17日在兩國邊界籤署。
  • 北馬其頓:為加入歐盟國名都改了,為何又遭保加利亞強烈反對
    原標題:北馬其頓:為加入歐盟連國名都改了,為何又遭保加利亞強烈反對?作者|霈霖責編|Thomas隨著越來越多的巴爾幹半島國家加入歐盟,北馬其頓也加快了申請加入的進程。然而,北馬其頓面臨著好幾個國家的反對,最近一次發表反對意見的是保加利亞。
  • 馬其頓公投改名怎麼回事?馬其頓共和國為什麼改成了北馬其頓共和國
    9月30日,馬其頓舉行全民公投,結果會在當地時間晚上7時(北京時間10月1日1時)揭曉。公投將決定是否應將官方國名「馬其頓共和國」改為「北馬其頓共和國」。一字之差,給馬其頓指向了兩種截然不同的前景:要麼陷入與希臘無休無止的國名爭議,頂著「前南斯拉夫馬其頓共和國」的名字出現在官方國際場合。要麼將舊的一頁翻去,謀求希臘的合作進而加入歐盟和北約,實現國家融入西方的夙願。
  • 更名「北馬其頓」緣何如此曲折
    當年6月,兩國政府籤署《普雷斯帕協議》,根據協議,馬其頓將就更改國名為「北馬其頓共和國」、僑民利益及尊重鄰國主權、領土完整等進行修憲。日前,馬其頓議會批准憲法修正案,隨後希臘議會也將就協議投票表決,這標誌著持續近28年的馬其頓國名爭端有望畫上句號。但是,希臘民眾對此並不滿意,並發起了抗議。為何馬其頓的國名會引發如此爭議,背後又有怎樣的故事?
  • 土耳其賽普勒斯糾紛殃及池魚,兩巴爾幹國家加入歐盟或受阻
    澎湃新聞 在阿爾巴尼亞和北馬其頓加入歐盟申請的問題上,歐盟各國產生了分歧。
  • 馬其頓愛國者焚燒歐盟旗幟 抗議雙語制
    【環球網綜合報導】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1月21日消息,馬其頓愛國人士當日在斯科普裡市內舉行示威活動,抗議「實行雙語制及阿爾巴尼亞化」,示威者還焚燒了歐盟旗幟。報導稱,示威組織者主要來自「馬其頓聯合力量」組織,他們認為馬其頓政府極力加入歐盟和北約的的做法「具有毀滅性」,並可能導致人們失去國家認同感。「馬其頓聯合力量」在社交媒體網站臉書上寫道:「強迫採用雙語制的問題、地拉那平臺的實施以及不自然地靠攏保加利亞教會,喪失認同感,都是我們無法坐視不理的原因」。
  • 俄羅斯曾三次想加入北約?北約都快哭了:我成立到底是為了什麼
    2019-01-14 15:36:45 來源: 利劍長空 舉報   北約作為目前世界上最強大的軍事組織
  • 風雲戰場科索沃戰爭北約的最大敵人——天氣
    為克服這種影響,英國不得不「經過幾周的艱苦努力」,向與科索沃交界的馬其頓境內派遣空軍特種部隊(SAS),通過無線電臺向北約戰機報告南聯盟軍事目標所在地,進行地面引導。黑雲擎起保護傘  雲雨和煙霧對照相偵察影響很大。
  • 馬其頓古城的詩生活
    在11世紀拜佔庭時期(當時她屬於拜佔庭帝國),斯拉夫人改稱之為「斯特魯加」並見於歷史文獻。據語言學家考證,此詞有兩個意思。1.「捕獵」,不知到底指的是捕鰻還是獵鹿?2.「橫渡」或「交叉」,源於斯特拉加(straga)。如果是「交叉」,倒是可以理解為河與橋的交叉,因為早在11世紀,她就有「百橋之城」的綽號了。黑鹿河並不寬,甚至可以說挺窄的,修橋也就比較容易。
  • 「Korea」還是「Corea」 韓國議員要改英語國名
    不過,韓國專家認為,雖然更改國名的英文拼寫可以讓「國民更具有民族自豪感」,但是這種做法的「成本實在太高」。其中,浩如煙海的官方文件將因此而進行「耗資驚人的大換血」。日前,韓國政府將該國出版物中「日本海」的名稱變成了「東海」,可謂拉開了「正名」工程的序幕。網上民意測驗顯示,多數國民人支持在未來朝鮮半島完全統一的情況下,使用「COREA」作為國名。
  • 英媒:中國科學家完成了美軍無法完成的任務,這是北約潛艇的災難
    運-8Q反艦巡邏機運-8Q自從亮相以來,成為國外軍事觀察家最為關注的一款中國特種軍機。從去年至今,多張衛星圖片顯示,運-8Q已經批量生產,2015年以來,某戰區特種機部隊已在逐步接受這款新機型。這是中國首款國產固定翼反艦巡邏機,一改此前航空反潛裝備主要依賴直-8、直-9的尷尬局面,讓中國的反潛能力得到幾何級的提升。運-8Q裝備有最先進的反潛設備,最為獨特的是,尾部裝有一根7米長左右的吊杆,被指是磁異常探測器,這是一個不同於傳統聲吶反潛的新技術。分析稱,在磁異常探測器的探測之下,即使潛艇再怎麼靜音也無從匿形。
  • 當馬其頓方陣遇上秦國的軍隊,箭如雨下,馬其頓方陣是否有勝算?
    談秦說漢(311)當馬其頓方陣遇上秦國的軍隊,箭如雨下,馬其頓方陣是否有勝算?戰國時期的秦軍並未專門設置箭陣,但弩箭確實是必不可少的重要兵器。馬其頓方陣曾經在歐洲所向披靡,對遊牧民族的普通弓箭毫無懼色。
  • 亞歷山大的馬其頓軍團假如繼續東進,當時的華夏諸侯能打的贏嗎
    馬其頓方陣是馬其頓國王腓力二世所創,方陣陣型呈正方形,為16×16共256名手持長矛及盾牌的步兵組成,長矛大約6米,僅槍尖的部分就有半米長,和當時西方所流行的青銅劍的長度差不多了。
  • 徵服世界三大文明古國的馬其頓方陣,為何最後會慘敗給羅馬?
    返回馬其頓執掌政權後,他建立了一支常備軍,訓練了一種戰鬥力很強的「馬其頓方陣」,並建立了強大的海軍,成了馬其頓王國崛起的重要保障。 這種方陣在其子亞歷山大大帝手中進一步發揚光大,使馬其頓方陣成了軍隊最銳利的進攻武器,為遠徵準備好了充分條件,世界冷兵器時代的戰爭格局發生了奇特的變化。
  • 去俄羅斯化:烏克蘭正式引入北約軍銜,北約軍銜體系到底是啥?
    近期,烏克蘭國防部長安德烈·塔蘭籤署命令,正式將北約軍銜引入到烏克蘭武裝部隊之中。那麼,北約軍銜體系到底是什麼呢?與烏克蘭現有軍銜到底有什麼不同呢?軍校學員(Student Officer)的軍銜,北約各國也有不同的標誌。當然,一些北約國家為這2種預備軍官都設置軍銜標誌,也有一些北約國家只設置其中一種。北約將士兵軍銜稱為「其他軍銜」, 從低到高分別是OR1至OR9,對應的軍銜名稱分別是新兵、列兵、上等兵、下士、中士、上士、三級軍士長、二級軍士長、一級軍士長。
  • 為何迫不及待加入北約
    從緯度來看,北歐五國最南部的丹麥,比愛沙尼亞、拉脫維亞更靠近南方。從語言來看,愛沙尼亞可視為芬蘭語的方言,差異非常小,拉脫維亞也屬波羅的海語種,與芬蘭語、瑞典語很接近。北歐五國挪威、瑞典、芬蘭、丹麥、冰島,都信奉基督教路德宗,愛沙尼亞、拉脫維亞也是如此。其他文化習俗也更接近北歐國家,而不是斯拉夫系的東歐。
  • 外媒稱北歐國家「親北約」傾向明顯:波羅的海成北約「內海」
    儘管北約-俄羅斯理事會已經恢復運作,但是局勢進一步升級的趨勢也是顯而易見的。在「永久結構性合作」框架內的歐盟逐步軍事化,且毫不掩飾地提及臆想中的俄羅斯威脅。這也對北歐的軍事戰略有影響。資料圖片:北約快速反應部隊軍演資料圖。
  • 馬其頓正式更名北馬其頓 北希邊境標牌撤換
    馬其頓正式更名北馬其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