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觀電子視覺晶片每秒最快可計算181幀(張)視頻/圖片

2020-12-03 中國經濟網

肇觀電子視覺晶片每秒最快可計算181幀(張)視頻/圖片——

AI視覺晶片創造智慧生活

「在保證精度情況下,每秒最快能計算181幀(張)視頻/圖片,並且人工智慧(AI)算法從訓練部署到實際應用的過程中,不損失算法精度。」上海肇觀電子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馮歆鵬在介紹該公司人工智慧計算機視覺晶片時信心十足。

從2014年開始,人工智慧計算機視覺晶片便被業內稱為下一個科技增長點,無論是學院派還是科技巨頭都以名義運算能力來研發AI晶片,但馮歆鵬認為,AI晶片是否適合使用,要從每元設備投入及所耗每千瓦時電獲得的性能、元器件是否穩定可靠等幾個方面來衡量。也就是說,名義算力並不是衡量智能視覺處理器的最終標準,晶片的利用率才是關鍵指標。

晶片利用率具體體現在哪裡?馮歆鵬解釋,在做圖片運算時,既要保證圖片精度(準),又要保證運算速度(快)。以基於人臉識別AI技術製作的智能門鎖為例,如果識別不準,門鎖會把家庭成員拒之門外,或者對陌生人敞開大門;如果識別不快,會讓人在門外等很久,降低用戶體驗效果。

那麼,肇觀電子是如何解決晶片利用率「痛點」的呢?答案在於對基礎理論的不懈研究。

馮歆鵬表示,一顆晶片投片(試生產)的成本是巨大的,生產前需要不斷做仿真驗證模型來確保晶片健康,仿真驗證模型的預測誤差又取決於有沒有能夠準確預測結果的數學模型。得益於在數學基礎理論方面的高投入,肇觀電子在智能視覺晶片研發方面有了強有力的系統仿真模型,能夠在晶片流片(流水線製造晶片)前就準確預測晶片性能。肇觀電子科技有限公司CTO周驥表示,基礎理論研究耗時耗財,但卻非常重要。

有了仿真驗證模型的幫助,在第一代晶片設計過程中,模型預計的晶片利用率是85%,但設計方案仿真結果只有75%左右。周驥反覆琢磨一個問題:為什麼實際數據和理論預測差這麼多?為了能接近理論預測,他帶著幾十個工程師連續奮戰5個月,將利用率從75%一步步提高到83%左右。

攻破了這些技術難點,人工智慧計算機視覺晶片究竟要在哪些領域應用成為馮歆鵬思考的問題。比如在智能安防領域,建設城市視頻監控系統是實現城市安全和穩定的重要基礎,傳統的安防監控只能做到「看得見」,而肇觀電子的晶片能夠讓攝像頭「看得清」「看得懂」,極大提高識別效率,把大量重複簡單的工作留給機器去解決。

在輔助駕駛領域,車艙內置攝像頭可以監測司機是否在駕駛過程中出現說話、打電話、打瞌睡等情況,不僅能提醒司機,也可以直接聯動到公安部門,提示交通事故風險;外置攝像頭則可識別馬路上的行人、標線、紅綠燈,需要非常及時準確地提示或直接幫助司機避障或制動。

在無人零售領域,傳統的自動售賣貨櫃使用的是重力傳感器,對應的價格是根據每一件商品的重量預設。當顧客取走某一件商品的時候,系統會根據減少的重量核算出相應價格後扣款。然而,從技術上,重力傳感器需要經常校準,從成本上,重力貨櫃成本高昂。但安裝了計算機視覺AI晶片攝像頭以後,則可以通過對商品外形的識別來扣款,成本大大降低。

不難看出,視覺晶片與智慧生活息息相關,在這些場景下,視覺晶片又「快」又「準」的性能優勢得到了充分發揮。馮歆鵬也更加確定,要加大基礎研究力度讓晶片識別更快更準。「不願意搞基礎研究,不願意忍受基礎研究的長期寂寞,不願意等待艱難漫長的投資回報,就不能在底層技術上實現真正的創新。」馮歆鵬說,當前,在視覺晶片這個新興領域,無論大公司還是小公司其實都處在同一起跑線,為了獲得突破性成果,一定要深耕核心技術,不斷試錯糾偏,為不斷提升晶片利用率努力攻關。(經濟日報 記者 李治國)

來源:經濟日報

相關焦點

  • 高速視覺傳感器可捕獲快速移動物體,以每秒1000幀的速度進行檢測和...
    打開APP 高速視覺傳感器可捕獲快速移動物體,以每秒1000幀的速度進行檢測和跟蹤 工程師黃明星 發表於 2018-07-23 10:36:00
  • ...微新一代智能監控晶片亮相;AI晶片公司肇觀電子完成2億元A輪融資
    國科微新一代智能監控晶片亮相2018北京安博會2.福建再推「強芯計」,千億集成電路產業集群指日可待?3.AI晶片公司肇觀電子完成2億元A輪融資 中電海康基金領投4.華為海思AI視頻監控晶片出貨量超5億,背後竟然離不開這家公司?
  • 如何用 60 幀播放 24 幀的視頻?
    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可以通過自給自足的方式實現視頻的補幀。什麼是補幀?其實不管是 PC 上的補幀、PR 裡的光流法渲染、還是電視上的 MEMC 動態補償,本質上都是通過計算畫面中像素的運動軌跡,再依靠插幀的方式進行補幀。
  • 每秒4.4萬億幀!這樣的高速攝影太恐怖-高速攝影,4.4萬億幀,每秒...
    而CMOS和CCD一樣都是可用來感受光線變化的半導體,但它屬於互補性金屬氧化物半導體,可細分為被動式與主動式兩種。總的來說,高速攝影是一種拍攝速度很快,曝光時間很短的一種攝影方法,再依靠「快攝慢放」的技術,最終將快速變化的運動過程放慢到人眼的視覺的時間分辨程度,使人能夠得以觀察。而這也就意味著在高速攝影時,其拍攝頻率(幀/秒)必須與物體運動變化的速率達到同步,變化越快的運動會要求越高的拍攝頻率。
  • 16位AI晶片玩家瘋狂湧入!安博會成AI晶片閱兵場
    1)地平線推XForce邊緣AI計算平臺,年底將完成新一輪融資地平線在本次安博會上首次展出了其基於旭日(Sunrise)2.0的架構(BPU2.0,伯努利架構)的XForce邊緣AI計算平臺,其主晶片為Intel A10 FPGA,典型功耗35W,可用於視頻人臉識別、人體分割、肢體檢測等功能。
  • 每秒100萬億幀!人類拍到了電子隨原子起舞的珍貴「電影」
    近日,史丹福大學的科學家們利用自由電子雷射,「拍攝」到了硒化鐵材料中,電子隨著原子「起舞」的動態畫面。這種電子和原子之間的耦合作用,比之前人們認為的強10倍。這暗示著,高溫超導還可能有很大的突破空間。領導該工作的美國SLAC國家加速器實驗室首席科學家、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沈志勳,向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介紹這個發表在上周的《科學》期刊上的成果:「我們相當於給原子和電子們拍了一段每秒100萬億幀的視頻,同時空間解析度達到頭髮絲的十億分之一。而好萊塢影片一般是每秒60幀。」
  • 科普:CBR、VBR、FPS、關鍵幀什麼意思?直播推流參數該如何設置?
    Ucast 可通過手機APP或小程序對Ucast設備進行遠程操控,在直播過程中實時查詢設備狀態、設置各種參數。想調好參數,自然要先了解參數的含義解析度:解析度就是一張圖片像素的大小,常見的有480、 720、1080等。解析度越大,畫面越清晰,一張圖像需要的內存也越大。
  • CV晶片作為整個視覺感知技術中最關鍵的一環,目前也還處在初期
    CV(Compute Vision)計算機視覺或稱機器視覺,是一門通過圖像獲取所需要信息的學科,在實際的應用中,會通過硬體的攝像頭,獲取圖片或者視頻信息嵌入其中的CEVA-XM4圖像和視覺平臺可讓APACHE4的客戶使用高階軟體編程來開發差異化的ADAS應用。 安霸則一直是高清視頻業界的技術領導者,主要提供低功耗、高清視頻壓縮與圖像處理的解決方案,應用領域涵蓋安防、無人機、車機等。 2015年安霸以3000萬美元的價格收購了義大利初創自動駕駛公司VisLab,開始發力自動駕駛領域。
  • IBM電子大腦晶片誕生:100萬神經元模擬思考
    因為TrueNorth可以自己學習,未來,我們可以將「智力」植入各種計算設備,比如物聯網、智慧型手機、機器人、汽車、雲計算和超級計算機。早先IBM展示過晶片,當時它將晶片裝進一臺名叫NS16e的計算機,該計算機的運行原理與人腦類似。利用神經網絡,NS16e能夠識別圖像、語音、模式。
  • 計算速度是電子晶片1000倍,光子AI晶片商用產品今年面世!
    電子發燒友網報導(文/李彎彎)隨著AI晶片面臨算力瓶頸,用光子代替電子進行AI計算開始問世,目前已經有多家初創公司正在研究光子AI晶片,包括曦智科技、光子算數、Lightmatter、Luminous等。 與電子晶片相比,光子晶片的計算速度是其的1000倍,而且功耗僅為其百分之一。
  • 每秒1000億幀的超高速3D視覺相機,有望破解更多物理學謎團
    CUP技術通過巧妙的計算方法在單次拍攝中捕捉二維瞬態光學事件,它首先使用數字微鏡器件對視覺圖像的空間域進行編碼,然後將信號傳遞到條紋相機上,將光脈衝的時間變化轉化為探測器上的空間顯像。該技術可以有效地「剪切」時間信息,在相機傳感器上壓縮記錄瞬態事件的全部光信號,然後使用適當的算法重建光信號。
  • 地平線推二代邊緣晶片,詳解AIoT落地綜合打法
    一、旭日二代:算力達4Tops,算力利用率超90%旭日二代邊緣AI晶片(以下簡稱「旭日二代」)面向智能物聯網,具備強大的視頻結構化能力,可對多類目標進行實施檢測和精準識別,今年3月已完成流片,接近量產階段。
  • 被壓縮的視覺:視頻編解碼技術
    文 | 何鳴 網易雲信音視頻算法工程師導讀:視覺是人類獲得信息的主要方式,每天有大量的視頻信息被生產並傳輸。未經壓縮的視頻內容佔用的存儲空間和傳輸帶寬十分巨大,以常見的30fps高清視頻為例,採用avi格式存儲的YUV420視頻流一分鐘就有2GB大小,傳輸帶寬需要40MB/s。
  • 瑞典發明世界上最快相機 每秒拍攝五萬億張圖像
    瑞典隆德大學的一個研究小組展示了一款能夠每秒拍攝約五萬億張圖像的相機。這不是每秒五萬億個離散幀,為了精細地分割時間,相機從單個幀中拉出幾張圖像,當「快門」打開時,幾個不同的雷射燈照射對象。每個雷射閃光燈被視覺編碼,因此可以使用解密密鑰將其與幀中的其餘信息分離。這款相機和東京大學之前的「世界上最快相機」記錄持有者非常相似,它每秒處理4.4萬億幀圖像。
  • 蒸汽密度的計算公式_過熱蒸汽焓值計算公式 - CSDN
    而普通相機拍攝的圖片,它的光譜範圍只適合人眼視覺,並且經過了MPEG 壓縮,圖像質量也較差; 15: 如何選擇線陣相機?計算解析度:幅寬除以最小檢測精度得出每行需要的像素。檢測精度:幅寬除以像素得出實際檢測精度。掃描行數:每秒運動速度長度除以精度得出每秒掃描行數。
  • SK電訊已推出自研AI晶片SAPEON X220,深度學習計算速度提升GPU 1.5倍
    打開APP SK電訊已推出自研AI晶片SAPEON X220,深度學習計算速度提升GPU 1.5倍 海藍 發表於 2020-12-01 14:30:34
  • 拍視頻的時候,有個30幀和60幀?它們有啥區別?80%的人還不知道
    30幀和60幀的視頻有啥區別?對視頻清晰度有影響嗎?相信大家應該都知道,4K解析度的視頻要比1080P解析度的視頻要清晰;1080P解析度的視頻,要比720P分辨的視頻要清晰。但是很多人卻不知道30幀的視頻和60幀的視頻到底有什麼區別?他們對視頻的清晰度有沒有影響?這裡給大家詳細解釋一下!
  • 每秒4萬億幀相機,把光拍成黑客帝國子彈
    通俗地理解,這等於是一臺每秒4萬億幀的超快相機,光譜解析度達到了亞納米級(1米=10的9次方納米),刷新超快成像記錄。所有的電子器件探測器的速度都存在一個物理學極限,稱為電子學瓶頸。「電子學有很多物理效應,使得時間解析度不能超過納秒水平(1秒=10的9次方納秒=10的15次方飛秒),要到納秒以下,只能通過光子的能力。」 陳烽介紹道。 1980年代,加州理工學院教授艾哈邁德 澤維爾(Ahmed H.
  • 基於運動補償和幀內編碼實現視頻圖像的無損壓縮
    如果發現壓線現象,自動抓拍瞬時圖片,提取違章車輛牌照,並記錄現場信息,存入後臺資料庫。該系統的關鍵功能之一就是存儲視頻圖像,而視頻圖像的數據量是非常巨大的,必須進行壓縮、復原處理。在高壓縮率情況下,採用小波變換壓縮的圖象恢復後不會給人造成視覺上的障礙。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對視頻圖像的編碼中,運動估計後編碼圖像中不可避免地會存在一些「宏塊」,這些宏塊需要進行「幀內編碼」,若僅對其使用小波變換將影響整體壓縮效率。為此,可採用離散餘弦變換(DCT)和小波變換(WT)相結合的編碼方案。
  • 美國最快超算明年建成 速度超我國「太湖之光」
    據Futurism報導,在美國田納西州橡樹嶺國家實驗室(ORNL)的一個房間內,美國下一個速度最快、功能最強大的超級計算機正準備解決一些科學上的重大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