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位於廣西南端,北部灣東北岸,這裡有清澈的海水,細軟的沙灘,得天獨厚的自然風景,以及溫潤的氣候,再加上日益便捷的城市交通網絡,讓這裡漸漸成為最具魅力的旅遊城市之一。
北部灣,中國南海的西北部,不僅是一個美麗的海灣,同時這裡的魚獲豐富,是我國著名的四大漁場之一,佔據天時地利的北海市,是廣西最大的海產品深加工基地和重要的漁業生產基地,
賞最美的風景,嘗最美味的海鮮,這是來北海旅遊必須做的兩件事。在北海,海鮮飯店一間連著一間,加工也公道。假如你有興趣,也可以自己去海鮮市場裡逛逛,可以挑上幾個品種,然後拿出去代加工,一方面漲了見識,另一方面也可以省下一筆錢。
很多人都說,來北海,一定要試試這裡的沙蟲。新鮮的沙蟲得在北海嘗,離開時,可以到特產店裡買點沙蟲幹。在當地的海鮮市場,終於讓我見到了沙蟲的真顏,看著那一條條慢慢蠕動的巨型蚯蚓,膽小的人早已嚇得花容失色。
沙蟲對生存環境的要求特別苛刻,稍微有點汙染,就足以令它們滅絕,雖然沙蟲在我國南北沿海均有分布,但據說目前只有北部灣廣西沿岸,也就是北海這裡出品的沙蟲個大肉厚,品質最優,而北海紅樹林就是北海沙蟲的棲息之地。
紅樹林是熱帶、亞熱帶海岸潮間帶特有的胎生木本植物群落,素有"海上森林"之稱,對生存環境要求同樣極為苛刻,是國家級重點保護的珍稀植物。北海境內的紅樹林是廣西乃至全國大陸海岸發育良好、連片大,結構較典型,保護較完整的紅樹林。金海灣紅樹林就是其中一個距離市區最近,與北海銀灘毗鄰的紅樹林景區。
紅樹林是海洋生物的樂園,在潮漲潮落之間,這裡都是最美、最安全的棲息場所。幾千隻白鷺生活在這裡,還有古老的生物,早在三億年前就存活在地球的,有「生物活化石」之稱的中華鱟,而看得最多的是那總是閒不住,水陸兩棲,會鑽洞,會遊泳,地上能跳,水面能跳,還能爬樹的「彈塗魚」。
在紅樹林裡還有一種生物極為醒目,那就是被稱為「獨臂將軍」的招潮蟹,當潮水退去時,成群的招潮蟹就在樹下橫行,雄蟹舉著「獨臂」大螯耀武揚威,雌蟹則用兩個小鉗子在灘涂尋覓食物。
每當潮水退去,這裡的灘涂就會留下無數的貝類、螃蟹、沙蟲、泥丁等,當地的漁民,男男女女或拿鋤頭,或拿鐵鍬,一個小筐來到這裡,穿行在紅樹林中......
沙蟲生活在沿海灘涂一帶沙泥底質的海域,潮漲時鑽出,退潮時潛伏在泥沙洞中,沙蟲中含有蚯蚓血紅蛋白、膠原蛋白、水溶性蛋白、多種胺基酸及豐富的礦物質,隨著市場需求增大,這幾年沙蟲的價格正在節節攀升。我前後去過兩次北海,2018年9月,海鮮市場上,鮮活的沙蟲每斤70元左右,2019年12月,價格就已經上升到100元,沙蟲乾貨更是漲到上千元一斤。
北海人熱愛這片土地,保護這片土地,當國內很多沙蟲由於環境惡化,已經失去它們賴以生存的環境時,北海這裡的沙蟲還在這片土地裡自然生長中,這或許也是大自然對北海人民的賞賜。
有經驗的漁民可以憑藉灘涂上的小氣孔,洞口裡偶然冒出的小氣泡判斷洞裡面有沒有沙蟲,然後以最快的速度進行挖掘,別看沙蟲看起來有點懶洋洋,卻是個掘洞能手,灘涂上留下很多挖沙蟲後留下的沙泥坑,每個深度基本都超過50釐米。
雖然沙蟲棲息的洞很窄,但為了保證沙蟲的品相,漁民們也儘量擴大範圍挖坑,可即便如此,也難免出現意外,身裂腸斷的沙蟲就只能被遺棄在灘涂上了。
挖沙蟲,既需要運氣,更依靠經驗。她們兩是婆媳關係,當天下午3點多退潮時來到這裡,當5時許天色漸暗離開時,婆婆的筐裡盛有大半筐沙蟲,而媳婦的框裡則很少很少。
天色漸暗,挖沙蟲的人們逐漸歸來,灘涂上留下一個個人工挖掘後的沙坑,靜待潮水湮沒。幾年前,為了追求最大收益,一些漁民採用高壓水槍捕撈沙蟲,這種極端方式雖然將短期收益快速擴大,但高壓水卻嚴重的破壞了這裡的生態環境,成蟲被挖走了,而幼蟲卻因此大部分夭折,繁殖速度趕不上捕撈速度,北海沙蟲日益枯絕,生態環境的破壞也帶來了其他一系列的連鎖反應。
今天,北海漁民雖然繼續沿用傳統的鐵鍬、鋤頭挖捕方式,產量雖然少,但畢竟人人都能夠有收穫,再加上現在沙蟲的價格日益攀升,挖沙蟲成了一門非常不錯的營生。
挖沙蟲的漁民回到堤岸,早有收購沙蟲的商販等候在那,收購價一斤70元(2019年12月),漁民中,最少的也有一斤多,多的有4、5斤,算算,就退潮期間的這短短幾個小時,北海漁民的時薪就可以達到百元。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正因為對這片土地的熱愛,對這片土地的保護,身價高昂的沙蟲在這裡棲息繁衍,土生土長的漁民獲得了高額收益,北海的神奇將繼續延續。
最後上一張同期某海鮮飯店的價格牌:沙蟲 138元/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