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沙蟲是藏在沙子裡的金子,其貌不揚卻難以掩蓋其味美的光芒。而沙蟲幹就好比來自大海的蟲草,每一根都顯得彌足珍貴。
沙蟲幹。
沙蟲學名方格星蟲,又稱光裸星蟲,也叫沙腸子。它生活在沿海灘涂一帶沙泥底質的海域,漲潮時鑽出,退潮時潛伏在沙泥洞中,大眾故名沙蟲。
海南有著漫長的海岸線,凡是有灘涂的地方,都會有這種生物,但是最出名的是萬寧港北沙蟲、陵水黎安沙蟲、儋州光村沙蟲。
儋州光村灣有25公裡的海岸線,由於灣內地勢平緩,水流相對緩慢,適應海產品的生長,再加上入海河流多,在鹹淡水交界的海區,生物鏈豐富,海洋生物的營養源多,給靠吃硅藻的沙蟲提供了豐富的餌料,所以光村灣出產的沙蟲,品質優良。
儋州光村鎮屯積村的鄧庭香阿婆,如今已經65歲,她從五六歲就跟隨外婆一起挖沙蟲,這一挖就是幾十年。阿婆挖的沙蟲一般都是曬乾賣,一年能曬出的沙蟲幹也就二十多斤。阿婆的手藝好,曬出的沙蟲很乾淨,沒有砂,所以每斤的價格都在千元之上。
烹飪沙蟲幹,也是十分講究。不同的食客,會喜歡不同的口感。如果你喜歡綿軟一點,把沙蟲幹取出後,先用清水泡上兩三分鐘,把水瀝乾,把油燒得微微熱,放上蒜末,片刻之後,放入沙蟲幹油煎,待沙蟲幹略微變幹,鍋中還有殘油時,即可起鍋,這樣的沙蟲幹綿軟香濃有嚼勁。
如果你喜歡幹且脆的沙蟲幹,做法稍有區分,把沙蟲幹取出,放在水龍頭下衝洗片刻,無需浸泡,馬上瀝乾,待油鍋燒熱,放入少許花生油,放入蒜末,待蒜末稍微出現焦黃,把沙蟲幹放入鍋裡輕輕翻炒,待沙蟲幹將鍋中油全部吸乾,呈現焦黃狀態,便可出鍋。出鍋後涼至四五分鐘,沙蟲幹此時變得十分香脆,淺酌下酒,快意十足。
陵水黎安港一帶也盛產沙蟲,最為正宗的陵水酸粉是靠著沙蟲幹提味的。
據傳清朝時,海南粉從海口傳入陵水,陵水人結合豐富的海產,將其改良,在海南粉的配料中添加了沙蟲幹、魚餅、小鹹魚、魷魚絲等海產品,而且用來拌粉的調料醬湯也添加了食醋,配上陵水地區特產的黃燈籠椒,變得酸辣甜香,與海南粉風味相去甚遠,慢慢的,「陵水酸粉」之名就被傳開了。
一碗酸粉,細細的米粉之上,澆著稠稠的酸湯,花生米、韭菜、小魚乾、魷魚絲、牛肉乾都不可少,如果要加上沙蟲幹,則需再付5元,老闆娘會從一個小盆之中,拿出兩三條沙蟲幹,放到酸粉之上。多花了5元,就能吃到一碗最為正宗的酸粉。
本報導首發於2019年12月23日的《海南日報》,系原文原圖分享,感興趣的讀者記得收藏哦。
- END -
文\海南日報記者 於偉慧
新媒體編輯\實習生 黃雅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