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國單身成年人口2.4億人」以一種令人觸目驚心的方式登上了熱搜,引起了數億人的關注和大討論。據悉,這一數字是截至2018年的統計數據,其中有超過7700萬成年人都是獨居,預計到2021年,這一數字會上升到9200萬人。
但在日本的朋友們對這一幕應該都不陌生,因為在全民未婚率的增長這一點上,日本已經比我們走得更遠。據內閤府今年發表的《少子化社會對策白皮書》,日本人的「終身未婚率」(在50歲之前從未結婚的人)在2015年就以男性23.4%、女性14.1%達到了歷史新高。
看到這個數據,我們可能會認為日本人不想結婚、喜歡獨身主義,但事實上2015年的人口問題調查顯示,想要結婚的未婚人士(18-34歲)比例為男性85.7%,女性89.3%,這個數字並不低。
社會學家、中央大學教授山田昌弘認為,日本現在的結婚形勢並不是「選擇不結婚的人」在增加,而是「想結婚卻做不到的人」在增加。到底為什麼,明明想要步入婚姻的日本人卻沒能結婚呢?
01、經濟收入不穩定
日本作家荒川和久認為,經濟問題是未婚率逐年升高的一大因素。「父母輩很幸運,社會環境和終身就業等讓經濟情況很穩定,特別是男性能一直提高工資直到退休。穩定的未來前景讓每個人都可以在安心的時候結婚。」
但近年來,日本年收入不足500萬日元的比例漸高,非正式僱傭勞動者也持續增加,據總務省統計2017年已有約2306萬人,佔全體工作者的37.3%,年輕人掙到的錢只夠滿足婚前的日常生活,還未達到穩定的狀態。
但日本女性對結婚對象的收入要求仍沒有消失,即使在夫婦共同工作成為主流的現在,收入也是一大條件之一,這對於想結婚的單身男人來說是一個棘手的問題。
曾有節目對街頭的妹子進行了一個關於「日本普通男人的標準」大調查,但最後總結出的條件卻一點都不普通,光是第一條「年入500萬」就足以嚇退不少人,接下來還有正社員、長子除外等嚴苛的要求,一大波日本網友都表示:我還是繼續做一條單身狗吧!
02、「單身寄生蟲」現象
根據內務府等的統計調查,日本與父母同住的未婚人數到2016年已經達到1900萬,其中青年約為908萬人,中老年有446萬人。在未婚的青年年齡段中,可能有父母陪讀的學生,或是還沒有獨立的經濟能力,但中年和老年未婚者仍然與父母同住是很奇怪的,而這類人群近年來還在迅速增加。
有婚姻諮詢中心在今年針對單身男女進行了問卷調查,發現有45.5%的受訪者與父母同住,在一起生活的原因包括生活方便、省錢、可以獲得父母的照顧和經濟幫助等等。
山田昌弘教授在他的書中提到了「パラサイト・シングル」(「單身寄生蟲」)這個詞,指的是畢業後還繼續和父母同居、依賴父母提供生活基礎的未婚者,這種社會現象一定程度上導致了中老年未婚人數的不斷增加。
山田教授表示,很多人會認為「比起結婚還是待在家裡比較好」,如果結婚離家的話,生活水平有下降的風險。但依靠父母的養老金收入等生活的未婚者,由於父母去世而一同倒下的情況開始出現,引發的「孤獨死」現象也一度讓整個社會震驚。
山田教授說,「照現在的樣子,將來父母一輩去世後,將產生幾百萬處於孤立狀態的單身者。」為了改善即將出現的困境,他建議政府向民眾普及團體家庭、合租房等沒有家人的人也能獨立生活的設施,並進一步完善相關的社會保障。
而這些單身者也必須主動走出「寄生狀態」,獲得不依賴父母的「一定程度的收入」,避免將來一個人被留下的時候造成無法挽回的後果。
03、「夫婦別姓」爭議
根據日本法律,在同一戶籍下的夫妻必須採用相同的姓氏,一般是妻子改為夫姓,也有少量是男方入贅改為妻姓。隨著時代的進步,這種制度一度被批落後、不平等,也造成很多獨立女性因不願改姓而無法結婚。
日本國會對此進行過多次討論,但到現在都沒有得出結果,今年因為一位議員嗆聲「不爽就不要結婚」,「夫婦別姓」改革再次引起人們的關注。
日本民眾對這個問題的看法也分為兩派,內閣2018年的「家庭法治輿論調查」顯示,42.5%的人贊成修改民法,引入選擇夫妻別姓制度,創下了歷史最高紀錄。
贊成派認為女子保留自己的姓氏是人權的進步,而且改姓會帶來工作、生活上的麻煩,改了之後的名字也可能會變難聽;反對派則堅持要遵循日本的傳統,全家同姓才有團結感,夫妻也不會因為孩子跟誰姓而爭吵。
今年10月,日本女性活躍擔當大臣橋本聖子表示,政府正在積極討論推進「夫婦別姓」制度,並力爭能最終實現這次改革,賦予民眾婚後自由選擇保留姓氏的權利。
你是否屬於「單身大軍」的一員呢?對於日本人的結婚觀念和婚姻制度,你有何看法?留言評論與我們聊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