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專家稱在2100年的時候,華北平原地區極有可能將變得不再適合人類居住,這一消息瞬間就在網上引得網友的熱議,不過天氣的變化真的能導致華北平原無法居住嗎?如果是真的,那麼那個時候的天氣會是在多少度才能達到不能讓人居住的情況呢?我們先來看看這華北平原都覆蓋了那些省。
華北平原是中國三大平原之一,覆蓋到了北京,天津,河北這三個省的大部分,山東,河南,安徽和江蘇,佔地面積高達30萬平方千米,佔據人口約3億到4億人。這個華北平原的氣候變化我們先不談,我們先看這個地區的一些災害就能知道一二了,華北平原在旱澇的災害是最為頻繁的,春夏球三季基本上都有發生。而且該地區的人口密度大,耗水工業也比較多,華北平原的水資源也是極度欠缺。
在專家的研究中表明:「由於灌溉造成了更多的水蒸發,間接導致了空氣中的溼度增加變得更高,進一步加劇了高溫傷害能力」,雖然空氣中的水分能夠產生冷卻效應,但是這也會被空氣中的高溼度輕易的抵消,水蒸氣本來就是溫室氣體,它對空氣的質量和氣候變暖都會產生影響,所以如果溫室氣體沒有外放排掉的情況之下,華北平原極有可能遭遇致命的熱浪「。
在1951年到2006年這55年的時間裡,我國的天氣表面平均溫度上升了1.3°C,而最近的一次熱浪是發生在2013年的夏天,上海徐家匯地區的氣候一度高達40.8℃,創造了當地一百多年以來的最高氣溫。而除了我國之外,在韓國,印度,德法英美日都遭到了同樣的氣候問題,韓國的首爾氣溫高達38.8度,日本在三個月就有5.7萬因中暑進入醫院治療。最重要的就是這些熱浪會帶來溼球溫度的增加。
在歷史上,溼球溫度在全球任何地方都很少有超過31℃的,因為超過31℃的溼球溫度被列為」極端危險「的情況,但是在麻省理工的一項研究表明:本世紀下半葉的熱浪將會造成超過31℃的溼球溫度,可能會達到34℃。而我國的情況,從減少二氧化碳,調整當地的能源結構以及工業結構,不管是對水還是對空氣品質來說都是一個比較好的辦法,華北平原地區應該要強調節約用水,因為南水北調,有很多水都是生態養水。這也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彌補方式。如果真的到了那個時候,這種致命氣候到來的時候,那麼華北平原的4億人口將何去何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