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變暖!雪梨未來幾十年將不再適宜人類居住!部分地區將被拋棄!

2021-02-21 澳聞日訊

導語全球氣候變暖真不是開玩笑的,大家注意愛護環境~

從周六開始,維州和新州的部分地區就在經歷一場強烈高溫。

隨著地球變暖,夏天變得更長久且難以忍受,熱浪正對澳大利亞郊區構成生存威脅。

與其他自然災害(包括洪水,颶風和叢林大火)相比,高溫在澳大利亞造成的死亡人數已經超過任何其他自然災害。

面對夏天可能會出現50度以上的高溫的前景,專家們說,高度城市化的澳大利亞部分地區可能在數十年之內變得無法居住。 

專家正在試圖重新構想,重新設計和重建澳大利亞郊區。未來停車場可能會被砍倒並種上樹木和綠色植物,房屋將進行隔熱改造以反射而不是吸收熱量,超市,甚至整個郊區都建在地下以降低製冷成本。

這些努力的中心之一是西雪梨,這裡有250萬人。在這個房屋密集的土地上夏季溫度接近50攝氏度,而這只是環境溫度。

瀝青停車場產生的輻射熱可推至80°C,運動場設備的表面溫為為100°C

自2019年以來,雪梨的所有33個理事會一直在資助一項氣候適應計劃,該計劃已將高溫確定為對雪梨居民的首要氣候威脅。

雪梨彈性計劃負責人貝克·道森(Beck Dawson)表示:「我們尚未建立一個真正能夠使我們的人民生存和適應極端高溫的城市。」

如果無法讓溫度降下去,我們整個西雪梨平原將成為一個非常大的烤箱。「新出現的威脅的規模與我們以往所面臨的一切不同。」

早在2020年1月4日,雪梨人對未來的高溫恐懼就來了。當時,雪梨被叢林大火包圍,天氣溫度屢次打破世界紀錄。

在藍山腳下的彭裡斯(Penrith)郊區,溫度達到48.9C,是當時世界上最熱的地方之一。

GP Kim Loo在附近的布萊克敦(Blacktown)演習中為最壞的情況做準備。盧博士談到預測高溫的日子時說:「這是一種恐懼。」「我接觸了接近貧困或工作貧困的患者,他們對電價感到恐懼。」

「我還有很多心力衰竭,呼吸衰竭和小孩哮喘的患者。」

在西雪梨布萊克敦(Blacktown)炎熱的夜晚,24小時營業的Kmart是社交活動的樞紐:人們徘徊,直到外面足夠涼爽才能回家睡覺。

CSIRO和氣象局估計,到2090年,西雪梨35°C以上的平均天數可能會增加多達五倍。換句話說,到2090年,西雪梨將有更多月份氣溫超過35攝氏度。 

新南威爾斯大學的教授馬修斯·聖莫裡斯(Mattheos Santamouris)也是全球公認的建設涼爽城市的專家,他認為,如果不採取行動幫助居民適應炎熱的夏天,在未來20至30年內,西雪梨的「許多地方」將被廢棄「。

為了理解為什麼會這樣,Santamouris教授說,首先必須考慮西雪梨的地理環境。西部的沙漠就對著西雪梨就像打開的烤箱門,讓熱量在西雪梨蔓延開來。

桑塔穆裡斯表示,如果澳當局未來數年不採取有力手段,那麼雪梨西部的大部分居民未來就只能向近海區域遷移居住。


相關焦點

  • 全球變暖的環境下,未來東北是不是會成為人類更適宜的居住之地?
    隨著全球變暖的繼續,過去寒冷的一些地區,在未來也會越來越暖,而過去比較溫暖的地方,在未來可能會更加炎熱,不適宜人類的生存。於是,有人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全球變暖的環境下,未來東北是不是會成為人類更適宜的居住之地?東北這個地方相信每一個人中國人都知道,從古至今那裡就是一個非常寒冷的地方。
  • 未來50—100年人類將進入一個變暖的世界
    觀測事實表明,20世紀是近千年來最暖的100年,這種變暖引起世界各國人民的普遍關注,據有關科學家分析,認為氣候變暖主要是由人類活動的影響所造成的。未來的氣候將會發生什麼樣的變化?全球變暖將會持續下去嗎?根據世界上許多科學家的預測,未來50年—100年,人類將完全進入一個變暖的世界。
  • 華北平原80年後將不適宜居住,那麼該地區4億人口將何去何從?
    近日,有專家稱在2100年的時候,華北平原地區極有可能將變得不再適合人類居住,這一消息瞬間就在網上引得網友的熱議,不過天氣的變化真的能導致華北平原無法居住嗎?如果是真的,那麼那個時候的天氣會是在多少度才能達到不能讓人居住的情況呢?我們先來看看這華北平原都覆蓋了那些省。
  • 氣候變暖與人類健康
    既有正面影響,也有負面影響,但目前它的負面影響更受關注,氣候變暖危及人類健康,危及人類的生存和發展。人類有很強的適應氣候變化的能力,這種適應能力是在數千年時間過程產生的,當前及未來氣候變化的速率表明,人類適應的代價是昂貴的。 世界衛生組織指出:每年因氣候變暖而死亡的人數超過10萬人,如果世界各國不能採取有力措施確保氣候正常,到2030年,全世界每年將有30萬人死於氣候變暖。
  • 青海未來50至100年氣候變暖趨勢將加劇
    人民網西寧8月2日電 (郅振璞胡友軍)氣候變化是當前人類社會普遍關心的關係到環境保護和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大國際問題。青海作為青藏高原的主體部分,既是我國乃至整個東亞地區氣候變化的敏感區和生態環境的脆弱區,也是我國生物物種形成和演化的中心之一。
  • 科學家推測,未來50年地球不再適合人類居住
    美國專家推測,到2050年,這種氣候將威脅到無法負擔空調費用的窮人的生活。根據他們的推測,在50年後,大多數年平均氣溫為負13攝氏度的地區將上升到20攝氏度。現在,中國南部,北非和地中海的人們生活在這種氣候中。這意味著上述地區的人們到那時可能會被「煮熟」。
  • 氣候變暖,凍土解凍將有可能釋放古代病毒,人類該何去何從
    那麼病毒在適宜的溫度,自然就恢復它們的生命活動。其實關於全球變暖的變化,科學家也早就注意到了。因為全球變暖已經開始帶來不好的影響,越來越明顯。氣候很容易影響一切的平衡,如果再不採取方法,北極的永久凍土真的很有可能在某一天解凍,到時候就會有未知名的微生物將會重新開始生命活動。
  • PNAS前沿:悲觀預測50年後全球氣候,35%的區域不再宜居
    自人類登上歷史舞臺,就一直生活在氣溫、溼度相對適宜的地區。這些地區集中在撒哈拉沙漠,目前僅佔陸地面積的0.8%。 而如果全球溫室氣體的排放量按照當今的趨勢繼續增加,那麼到2070年,預計全球平均氣溫上升7.5°C,加之陸地相較於海洋升溫更快,會導致不適合人類居住的區域由黑色變為圖中陰影區域。屆時,年度平均氣溫高於29°C的區域將會佔全球陸地面積的19%,包含南亞、東南亞等人口密集區域,在此區域預期會有35億人居住人口。
  • 全球變暖危害農作物!野生咖啡豆未來將滅絕
    報告說:「長期而言,咖啡豆的種植面積很可能因不利的氣候形態而不斷減少。在此局面下,咖啡豆的價格很可能受嚴重影響。部分主要產區日益極端的氣候現象可能造成供應短缺,氣溫上升則有損風味。若全球均溫增加三攝氏度或更多,甚至即溶咖啡也可能受重創。」  咖啡樹面臨的威脅日益嚴重,巨變可能隨之出現。未來數十年,咖啡豆的生產可能自赤道地區往山區移動,導致森林遭到砍伐。
  • 大西洋洋流變弱將導致氣候加速變暖
    新華社北京7月19日電  中美研究人員發現,大西洋經向翻轉環流對抑制全球氣候變暖起著重要作用,近年來其速度放慢可能導致今後幾十年裡氣溫加速上升。  大西洋經向翻轉環流又稱墨西哥灣流,是地球氣候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將表層的溫暖海水從赤道附近運往高緯度地區,並將較冷的海水從深海運回赤道地區。
  • 人類危機?到2070年,將有超過30億人生活在酷熱之中
    根據一項新的研究,隨著地球溫度慢慢升高,到2070年,將有30多億人生活在溫度「接近不適宜居住」的地方。人類整體的生活將受到很大的影響。這對於人類生活來講是一次巨大的危機。這個溫度被認為是在「適宜居住」溫度之外,在過去的6000年裡,人類在這種「適宜居住」溫度繁衍生息。也是在這個溫度帶集中了幾乎全球最發達的國家和地區。人性化看待?因為可能造成的嚴重後果,所以人們也希望這項研究能從更人性化的角度來看待氣候變化。
  • 地球還適宜居住嗎?全球變暖現狀令人擔憂,每隔十年地球升溫0.2℃
    科學前沿觀天下 篤學明理洞寰宇近十幾年來,NASA一直致力於尋找一顆適宜人類居住的行星,難道地球真的不再適宜人類居住了?雖然瑪雅人有關2012的預言並未成真,但是事實證明地球已經開始走向崩潰的邊緣。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正式發出警告稱,兩極冰蓋正在因氣候變化而快速消融,進而使海平面加速上升。
  • 西南極洲成全球氣候變暖最快地區
    西南極洲地區巨大冰原在未來幾十年內的坍塌碎裂,將會對地球海平面帶來巨大影響。 早報訊 半世紀以來,西南極洲地區氣候變暖的速度,比科學家們預想的要快得多,而該地巨大冰原在未來幾十年內的坍塌碎裂,將會對地球海平面帶來巨大影響。
  • 「震撼人類」!專家稱,科學家將在未來幾十年內發現智慧外星生命
    據一位頂尖科學家稱,人類將在未來幾十年內發現宇宙中存在智慧外星生命的證據。57歲的亞美尼亞天體物理學家Garik Israelian博士在接受採訪時說,他希望專家們能在他有生之年找到聰明的外星人。最重要的是,天文學家布萊恩·梅(Brian May)認為,我們將在未來十年內探測到外星微生物——可能是在火星上。
  • 英媒:氣候變化將使海平面上升60米, 地球很多地區不再宜居
    英媒稱,一個國際科學家團隊告誡說,地球也許正不受控制地走向「溫室」氣候,屆時大片地區將變得不宜居住,水平面將上升200英尺(1英尺約合30.48釐米——本網注)。據英國《每日電訊報》網站8月6日報導,最新研討發現,即使實現將全球變暖幅度控制在2攝氏度以內的目標,那恐怕也為時已晚,原因在於北極海冰消融、亞馬孫雨林退化等其他因素的「多米諾骨牌效應」。來自斯德哥爾摩環境恢復中心的第一作者威爾·斯特芬教授說,地球正逼近氣候變化失控的爆發點。「人類的溫室氣候排放量並非地球氣溫的唯一決定因素,」斯特芬教授說。
  • 英媒:氣候變化將使海平面上升200英尺 地球很多地區不再宜居
    參考消息網8月12日報導英媒稱,一個國際科學家團隊告誡說,地球也許正不受控制地走向「溫室」氣候,屆時大片地區將變得不宜居住,水平面將上升200英尺(1英尺約合30.48釐米——本網注)。據英國《每日電訊報》網站8月6日報導,最新研討發現,即使實現將全球變暖幅度控制在2攝氏度以內的目標,那恐怕也為時已晚,原因在於北極海冰消融、亞馬孫雨林退化等其他因素的「多米諾骨牌效應」。來自斯德哥爾摩環境恢復中心的第一作者威爾·斯特芬教授說,地球正逼近氣候變化失控的爆發點。
  • 警告全球氣候危機出現 全球變暖的4大原因 全球變暖會有什麼後果
    2019年11月5日,全球超過1.1萬名科學家在《生物科學》(BioScience)雜誌上發出警告稱,整個世界正面臨氣候危機,若不作出深刻且持續的改變,世界將面臨「數不清的人類苦難」。2、數據包括人類和動物數量的增長、人均肉類產量、全球森林覆蓋率變化、化石燃料消耗等,正是因為這些數據的變化,直接導致氣候危機更為嚴重,警告全球氣候危機出現,未來某些地區可能將不再適宜人類生存,因此要引起重視。
  • 氣溫熱指數可達73℃,本世紀末波斯灣地區或不適合人類居住
    :澎湃新聞 據《紐約時報》報導,一份最新發表的研究報告顯示,如果二氧化碳排放量持續以目前速度增加,那到本世紀末,波斯灣地區可能的溼球溫度可達77攝氏度,屆時許多城市從本質上或將不適宜人類居住
  • 如果再不逆轉氣候變暖,這個國家的首都將會沉底,誰也救不了
    許多國人去東南亞地區旅遊都會選擇去印度尼西亞,因為那裡確實存在著許多獨特的自然景色。相信去過那裡旅遊的朋友會認為印尼地廣人稀,但實際上印尼很多島嶼都不適合居住,這個國家有六成以上的人口聚集在總面積佔比不到8%的土地上,其中雅加達作為首都更是承受了絕大多數的人口。據了解,雅加達早在五六年前就成為了一座居住人口超過千萬的城市,並成功擠進世界城市排名前一百。
  • 觀察全球夜間燈光地圖,看看地球上哪些地區不適宜人類居住?
    世界上那些人口分布較少的地區,往往是受到了氣溫、降水、地形等條件的限制,而不適宜人類居住。不適宜人類居住地區通過夜間衛星燈光圖,我們可以很清楚的看到那些人口分布較少的地區。首先是氣候因素導致人口分布較少的地區,第一種情況是氣候過於寒冷,導致不適宜人類居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