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北平原仍在繼續擴大,多省市土地不斷增長,這兩片區域增長最快

2020-12-06 科普大世界

華北平原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平坦的平原,為什麼這麼平坦呢?就因為它是個典型的衝積平原,它是由多條大河衝積而成的。

華北平原又叫黃淮海平原,流經這裡的主要河流就是黃河,淮河和海河,另外還有灤河、漳河、滹沱河,永定河,已經消失的濟水等,它們的水流共同塑造了華北平原,但其中以黃河的功勞最大。

華北平原在1億3000萬年前的中生代時期還是一片汪洋大海,後來這一帶地殼開始隆起,局部發育出了斷陷盆地,華北平原在西部河流入海的衝積下開始形成,新生代時期這裡的地質活動也很活躍,但是地殼開始下沉,導致這裡的沉積層非常的厚實,某些地方甚至厚達千米,到第四紀時堆積範圍擴大,形成連片的大平原,華北平原基本形成,特別是黃河,其在孟津以下形成巨大的衝積扇,是塑造華北平原的主力。同時由於黃河衝積扇的中軸部位淤積較高,成為華北平原上的南北"分水嶺",將淮河、海河兩大水系分隔南北。

由於黃河水流挾帶的泥沙量巨大,造成河道淤積後就會衝出河道,歷史上黃河曾經因為決口而頻繁遷徙,有歷史記載的改道就有26次,決口則有一千多次,北至天津、南及江蘇,整個華北平原的南北各地都有著黃河帶來的泥沙沉積。 華北平原面積達30萬平方公裡,在世界上可以排名第十,其範圍北抵燕山南麓,南達大別山北側,西倚太行山一伏牛山,東臨渤海和黃海,跨越京、津、冀、魯、豫、皖、蘇7省市,但是華北平原仍然在不斷擴大中,正是由於黃河,淮河和海河帶來的大量泥沙沉積,仍然在填海造地,而且速度驚人,比如山東東營地區,一百多年的時間黃河在入海口填海造陸近6000平方公裡,相當於八個新加坡(714平方公裡)的面積了。

然而在江蘇沿海,江蘇眾多入海河流填海造陸的速度更快,如今江蘇最大的幾個地級市,如鹽城、連雲港、南通(長江衝積而成)等幾個地級市,其所轄的市縣有很多在二三百年前根本就不存在,比如濱海,射陽,大豐等縣市,一二百年前都還是大海。

華北平原地勢平坦,交通便利,經濟發達,自古就是中華民族的寶地,這裡誕生了我國最早的文明,也是世界最早的文明之一,此後這裡也一直是我國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如今這裡仍然有佔全國1/5多的耕地,生存著我國近1/3的人口,可以肯定的是,它今後將仍然會是我國的中心地區,前段時間美國學者提出的華北平原本世紀末將熱浪滾滾不適宜人居住的論調是可笑而又站不住腳的。

相關焦點

  • 華北平原,居住著將近4億人口,至今土地面積還在繼續擴大
    大約在距今1.3億年前,華北平原曾經是一個大海灣,海岸線大致在太行山脈東麓一帶,平原最初形成的時間約在距今260萬年以前,經過不斷的地貌改變,形成了今天的華北平原。華北平原從縱向地勢上來說,中間高,南北低,中間地帶在黃河出孟津以後,由於沒有了山谷的約束,河水便四處衝擊,逐漸形成了一個巨大的衝積扇,泥沙不斷淤積抬高地勢,後來成為華北平原上的分水嶺,把淮河水系與海河水系分割了出來,不過在歷史時期,
  • 中國四大平原:人口最多的是華北平原,你在哪個平原?
    東北平原土地肥沃,是全球僅有的三大黑土區域之一,東北四省(區)糧食產量佔中國總產的三分之一,是中國重要的糧食-伏牛山,東臨渤海和黃海,跨越京、津、冀、魯、豫、皖、蘇7省市,面積30萬平方千米。平原地勢平坦,交通便利,經濟發達,自古即為中國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平原人口和耕地面積約佔中國的1/5。
  • 看華北平原的衛星地圖,沃野千裡,有多繁華的城市呢?
    我們可以看到,河口水道裡的貨船數量之多,來來往往,給這個城市注入了源源不斷的動力。海的入海口華北平原還孕育出許多歷史文化名城。古代燕趙多慷慨悲歌之士。戰國時期的華北平原,則以燕趙為主體。邯鄲,這個趙國的首都,就坐落在這片土地上,邯鄲市,也是全中國唯一一個3千年未改名的城市。現在的邯鄲市,內部高樓林立,經濟發達,交通便利,有許多歷史遺蹟,可以作為一個旅遊觀光的好地方。
  • 華北平原地面沉降嚴重 下沉地表難恢復(圖)
    圖/ 新華地面沉降之困當中國的城市正竭力向上發展,農村正拼命追求高產的時候,卻沒想到腳下的土地,已不堪重負,正悄無聲息地下降。華北平原在下降、長江三角洲的一些地方、汾渭盆地也在下降,地面沉降的範圍還在擴大。不能承重的土地之下,是急遽下降的地下水水位。
  • 地理上認識一下組成華北平原的三大平原
    我們在中學學習地理就知道,華北平原是我國的三大平原之一,也是我國東部平原的重要組成部分。地理範圍大致是燕山、太行山、大別山、黃海和渤海中間區域。毫無疑問,華北平原是我國人口最多的大平原,在政治、經濟、文化方面都有重要地位。
  • 在我國第二大平原「華北平原」中,最大的淡水湖泊是哪一個?
    在此範圍內,除去泰山所在的山東丘陵,剩下地勢低平的廣闊區域都屬於華北平原,總面積約為30萬平方千米,是我國人口分布最多的平原,社會經濟十分發達。 從省市角度來說,華北平原主要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東、河南、安徽和江蘇等7省市,華北平原地處我國東部季風區
  • 在我國第二大平原「華北平原」中,最大的淡水湖泊是哪一個?
    在此範圍內,除去泰山所在的山東丘陵,剩下地勢低平的廣闊區域都屬於華北平原,總面積約為30萬平方千米,是我國人口分布最多的平原,社會經濟十分發達。從省市角度來說,華北平原主要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東、河南、安徽和江蘇等7省市,華北平原地處我國東部季風區,氣候類型主要屬於溫帶季風氣候
  • 2014.12:我國經濟增長動力及其轉換
    30多年間,我國能源消費增速持續快於產量增速,導致進口不斷增加,能源對外依存度日益提高,1980年只有4.3%,2010年增加到17.2%,提高12.9個百分點。勞動力、資本、土地和能源等要素規模的巨大投入支撐了經濟的快速增長。
  • 衛星地圖看華北平原,沃野千裡,有著怎樣的城市繁華?
    下面的這張衛星圖就是位於濱海新區的海河河口。在海河河口,天津市建起了大型的港口。可以注意到在河口的水道中有大量的貨輪,來來往往絡繹不絕,為這座城市注入了源源不斷的動力。海河入海口華北平原還孕育了許多的歷史文化名城。自古燕趙多慷慨悲歌之士。華北平原在戰國時期便主要是燕趙兩國的領土。趙國的國都邯鄲市就佇立在這片土地上,邯鄲市也是全中國唯一一個三千年未曾改名的城市。
  • 亞洲十大平原都在哪?第一是東北平原7倍多,中國4大平原上榜
    第一是東北平原7倍多,中國4大平原上榜文/號外歷史之淑琴 圖/網路平原是世界五大基本陸地地形之一,指的是地面平坦或者欺負較小的一個較大區域,主要分布在大河兩岸和瀕臨海洋的地區,平原主要有兩大類型,獨立型平原和從屬型平原,獨立型平原比如長江中下遊平原等,從屬型平原比如關中平原等。那麼亞洲十大平原都是哪?
  • 華北平原本是海洋,如今這裡生活著4億多人,如何滄海桑田變化的
    如果你生活在華北大平原上,那麼在若干年以前,你所在的地方其實是海洋。 在這片面積遼闊土壤肥沃的大平原上生活著至少4億人口,這裡也是中華文明的發源地和主要發展區,河南、山東、江蘇、安徽、河北、北京、天津,都位於或有大片的土地位於華北大平原上。
  • 全球最大的平原:是中國華北平原的18倍,當地生活著10萬土著人!
    全球最大的平原:是中國華北平原的18倍,當地生活著10萬土著人!平原是地球上最常見但也最珍貴的土地資源之一,不管是用來耕種還是用來開發成旅遊區,它都扮演著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我們中國最大的三大平原分別是華北平原、東北平原和長江中下遊平原。
  • 資源:河流對土地的侵蝕——衝積平原(孫霞)
    河流是地球表面較大的天然水流的統稱,冰雪融化或降雨產生的徑流在匯聚過程中就會對地表土地產生侵蝕,在流速快的地方會不斷侵蝕河床和兩岸,並帶走泥土,而在流速慢的地方,帶走的泥土會沉積下來,形成衝積平原。衝積平原的分布區域大都地質平緩,這樣才能夠使河流的流速平緩,泥沙沉積。
  • 華北平原上的秋天
    進入農曆八月,人們就該準備農具了,華北平原上千千萬萬的農民們都知道,根據祖祖輩輩傳下來的經驗,該收秋了。八月十五中秋節,團圓的時候,闔家歡樂,坐在一起摳玉米,玉米地上的玉米杆也被拉回家,垛了起來,冬天燒火用,這個氣候最忌煙火,順著東北風,一個菸頭能燒好幾個杆子垛。
  • 華北平原為什麼缺水?真相被揭開,讓人不敢相信
    華北平原又稱黃淮海平原,位於太行山以東,地勢平坦,人口眾多,面積30萬平方公裡,是中國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平原人口和耕地面積約佔中國的1/5。近幾年由於自然和人為兩方面原因,超採地下水,地下水近乎枯竭,生態環境面臨著惡化,水資源缺乏已經影響了人們的生活,制約著本區的經濟發展。很多人在想,華北平原的水去哪兒了?
  • 我國這片湖泊正在不斷擴大!未來或將超越青海湖,卻帶來很多麻煩
    不過,你們知道有的湖泊卻在不斷擴大嗎?水量也越來越多,但是人畜卻無法使用。若是說到我們國家第一大湖泊,大家會脫口而出「青海湖」,但是放到全世界來看的話,青海湖的面積只能排在34位,跟第一名的裏海小了近80多倍。而且青海湖並不能算是「大湖」,因為它的深度很淺,平均只有21米,容量也很小。
  • 京津冀乃至整個華北平原目前的格局,真的應該都怪在北京頭上嗎?
    北抵燕山南麓,南達大別山北側,西倚太行山一伏牛山,東臨渤海和黃海,跨越京、津、冀、魯、豫、皖、蘇7省市,面積30萬平方千米。平原地勢平坦,河湖眾多,交通便利,經濟發達,自古即為中國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平原人口和耕地面積約佔中國的1/5。華北平原主要由黃河、海河、淮河、灤河衝積而成。黃河下遊天然地橫貫中部,分南北兩部分:南面為黃淮平原,北面為海河平原。
  • 「致命高溫熱浪」將使華北平原不再宜居?專家這樣說
    中新社記者 於海洋 攝在全球變暖背景下,未來包括華北地區在內的整個中國區域平均氣溫將持續上升。但即使在高排放情景下,也並不表明未來會出現「致命高溫熱浪」而使華北平原不再宜居。近期發表在《自然》子刊上的研究預測,2070年至2100年中國華北平原氣溫將多次邁過35℃門檻,且受氣候變化和農業灌溉影響,2070年至2100年,華北平原可能因為極端熱浪不宜居住。
  • 中科院報告:中國土地退化零增長趨勢向好
    中新社北京9月27日電 (記者 孫自法)最新在聯合國大會期間發布的中國科學院《地球大數據支撐可持續發展目標報告(2020)》顯示,中國土地退化零增長趨勢持續向好,對全球土地退化零增長貢獻最大,排名世界第一位。
  • 改造塔克拉瑪幹沙漠,可再造一個華北平原!然而這是個無解的難題
    塔克拉瑪幹沙漠是我國最大的沙漠,也是世界上第二大的流動沙漠,面積達33萬平方公裡,比華北平原的面積還大,與德國和日本的國土面積差不多,然而我國華北平原上卻生活著超過4億人,是我國最大的人口集中地,也是我國經濟、農業和工業等方面的重要區域,塔克拉瑪幹沙漠與華北平原的緯度幾乎相同,然而這邊區域中卻是黃沙漫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