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獻筆記」回熱器中夾點問題的研究-超臨界二氧化碳布雷頓循環

2021-01-08 新能源領域前沿研究

回熱器

在超臨界二氧化碳布雷頓循環的研究和設計過程中, 回熱器對提高循環效率起到了很大作用, 但是由於二氧化碳物性的特點, 夾點問題對回熱器換熱效能的影響較為明顯,回熱器效率會進一步嚴重影響整個動力循環的熱效率。

圖1. 簡單回熱布雷頓循環

夾點問題

圖2. 回熱器中冷熱流體換熱溫差變化

二氧化碳比熱在臨界溫度附近的劇烈變化,導致換熱器中最小溫差出現在lhuanreqi內部,使得傳熱惡化——夾點問題。

圖3. 不同溫度壓力下二氧化碳的比熱容

主要內容

針對超臨界二氧化碳布雷頓循環存在的夾點問題, 從循環設計角度進行了深入細緻的分析, 並在換熱器效能公式的基礎上提出了不同初、終參數下夾點問題是否出現的判定方法。分析了不同邊界條件下回熱型超臨界布雷頓循環出現夾點問題的臨界條件, 得到了判定是否出現夾點問題的公式, 可用於指導循環的設計。

研究結論

1. 回熱器中夾點問題判定依據:

2. 對於布雷頓循環,回熱器內熱流體的壓力越大,回熱器中出現夾點問題時的預冷器進口溫度臨界值越髙; 回熱器內冷流體的壓力越大, 預冷器出口溫度臨界值越小。

3. 對於理想超臨界二氧化碳回熱循環, 預冷器出口臨界溫度與透平進氣壓力、透平排氣壓力呈線性關係。

參考:趙文升等. 超臨界二氧化碳布雷頓循環夾點問題研究.工程熱物理學報, 2020.

相關焦點

  • 「文獻筆記」超臨界二氧化碳布雷頓循環中夾點問題分析!
    什麼是換熱器的夾點問題?夾點是指換熱器內冷、熱流體之間出現最小溫差的位置。由於超臨界CO2在臨界點附近發生劇烈的物性變化,冷、熱流體間的最小溫差可能會出現在換熱器的中部位置,而非冷端或熱端出口。超臨界二氧化碳簡單布雷頓循環如果夾點出現在換熱器中部,將有可能導致換熱器尺寸增大、換熱效率惡化等不利情況,增大了換熱器設計的複雜程度。這種由於冷熱流體最小溫差出現在換熱器中部而導致的換熱惡化問題稱為夾點問題。主要內容針對超臨界CO2布雷頓循環中冷卻器的夾點問題,採用傳熱單元模型,對夾點產生條件和影響因素進行了理論研究和計算分析!
  • 「文獻筆記」太陽能熱發電,超臨界二氧化碳布雷頓循環
    01基本介紹超臨界二氧化碳(S-CO2)動力循環具有效率高、系統緊湊及靈活性高等優點,未來可取代 或部分取代水蒸氣朗肯循環,實現高效熱功轉換。S-CO2 循環可用於回收燃氣輪機餘熱,餘熱溫度在500~600 ℃,Echogen(美國)建造了7.3 MWe餘熱發電廠。小功率透平和壓氣機的動靜間隙存在嚴重洩漏、鼓風損失、動靜摩擦和氣流激振等問題,小機組存在的問題在大機組上可得到緩解,並不是成比例放大。S-CO2 循環流量比水蒸氣朗肯循環大6~8。鍋爐熱源與S-CO2 循環耦合的能量梯級利用原理。
  • 「文獻筆記」新一代熱功轉化技術-超臨界二氧化碳布雷頓循環系統
    超臨界CO2布雷頓循環發電系統是一種先進的熱功轉換技術,當熱源溫度高於500℃時循環熱效率高於蒸汽朗肯循環和氦氣布雷頓循環。利用400-650℃的熱源,循環效率高達40%-50%;當熱源溫度為700℃左右時,其循環熱效率可超過50%。
  • 燃料電池與超臨界二氧化碳布雷頓循環發電系統
    論文形成思路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SOFC)是一種極具潛力的清潔高效能量轉換技術,將化學能轉化為電能,工作溫度為600-1000℃布雷頓動力循環發電系統效率一一般為40%-45%空氣布雷頓循環發電系統工作溫度在1000℃左右超臨界二氧化碳(S-CO2)布雷頓動力循環系統能夠在較高溫下運行發電,通過高溫氣體(入口氣體溫度
  • ...投資有限公司籤署超臨界二氧化碳布雷頓循環技術與太陽能光熱...
    光熱領域,法電積極參與全球光熱商業項目投標(如Noor III, DEWA IV, Noor Midelt等項目),並針對熔融鹽塔式光熱電站、高溫光熱發電和超臨界二氧化碳布雷頓循環等技術開展了大量研發工作,涉及實驗研究、設備初設、系統設計及優化、數值模擬仿真、先進技術評估等。
  • 五四杯決賽 | 科技創新作品簡介(一)——水下無人潛器閉式布雷頓循環熱動力轉換單元
    根據總體技術指標要求,針對不同的循環方式,建立相應的部件數學模型和系統模型,並編制熱力學性能分析程序,數值模擬研究超臨界氦氣循環及超臨界二氧化碳等發電循環的熱力學特性,從熱效率、功率密度等多方面分析超臨界工質動力轉換單元對於UUV動力的適用性。編制匹配優化程序,優化關鍵部件間的熱力學參數,並將該結果作為部件的設計指標。
  • 工程熱物理所兆瓦級超臨界二氧化碳壓縮機測試取得進展
    超臨界二氧化碳布雷頓循環發電技術是世界各國在爭相研究的國際前沿技術。實驗結果顯示,壓縮機等熵效率、工作邊界、間隙洩漏量等與理論設計基本相符,從而實現了第一次對超臨界二氧化碳壓縮機氣動設計理論和方法的驗證。  本次壓縮機實驗測試的成功是國內兆瓦級超臨界二氧化碳布雷頓循環發電技術研究的重要階段性成果。
  • 首航節能攜手法電啟動超臨界二氧化碳循環光熱發電技術研發項目
    首航節能(002665)與法國電力關於超臨界二氧化碳循環光熱發電技術研發項目的啟動儀式15日在北京舉行。超臨界二氧化碳布雷頓循環發電技術是目前最前沿的光熱發電技術之一,超臨界CO2太陽能熱發電技術被列入「能源動力領域十項重大工程技術難題」之一。
  • 美國能源部撥付3900萬美元 推進超臨界二氧化碳光熱發電技術商業化
    值得一提的是,撥付光熱發電相關項目的資金中絕大部分(3900萬美元)將用於推進超臨界二氧化碳布雷頓循環技術商業化,以助力美國實現儘快降低光熱發電成本的目標。按照DOE的目標,到2030年含12小時儲熱系統的光熱發電成本將降低到50美元/兆瓦時(5美分/kWh,約合RMB0.35元/kWh),而儘快推進超臨界二氧化碳布雷頓循環技術商業化則是實現該目標的重要措施之一。
  • 重慶造超臨界二氧化碳發電機組成功交付
    記者昨日從江津區重慶江增船舶重工有限公司獲悉,由該公司自主研製的國內首臺6兆瓦超臨界二氧化碳透平壓縮發電機組完成機械運轉試驗,機組運行情況良好,達到設計要求,順利出廠交付用戶,這對於推動我國超臨界二氧化碳發電技術商業化具有裡程碑意義。
  • 用在兆瓦級超臨界二氧化碳發電機組上
    超臨界二氧化碳發電基本原理超臨界二氧化碳發電系統是一種以超臨界狀態的二氧化碳為工作介質的布雷頓循環系統(註:布雷頓循環Brayton Cycle是典型的熱力學循環系統,亦稱焦耳循環或氣體制冷機循環,是以氣體為工質的製冷循環,其工作過程包括等熵壓縮、等壓冷卻、等熵膨脹及等壓吸熱四個過程,與蒸汽壓縮式制冷機的四個工作過程相近
  • 國內首臺 重慶造超臨界二氧化碳發電機組成功交付
    重慶日報消息,記者昨(9)日從江津區重慶江增船舶重工有限公司獲悉,由該公司自主研製的國內首臺6兆瓦超臨界二氧化碳透平壓縮發電機組完成機械運轉試驗,機組運行情況良好,達到設計要求,順利出廠交付用戶,這對於推動我國超臨界二氧化碳發電技術商業化具有裡程碑意義。
  • 澳CSIRO研究利用超臨界二氧化碳發電技術助力礦廠實現可再生能源目標
    CSIRO能源技術研究總監David Harris博士表示:「目前大多數發電廠都使用蒸汽發電,但sCO2發電廠使用循環高溫的CO2作為工作介質。其優勢在於CO2是一種更高密度的工作流體,這意味著sCO2發電廠體積可以更小,更高效且不依賴生產蒸汽所需要的水源。
  • SCARABEUS超臨界二氧化碳光熱技術研究...
    (來源:微信公眾號「CSPFocus光熱發電資訊」ID:cspfocus)在歐洲SCARABEUS項目開展了為期一年的集中研究之際,科學家們如期開發了一種新型混合流體系統,該系統可以提高超臨界二氧化碳(sCO2)光熱發電站(CSP)循環的效率。包括西班牙可再生能源巨頭Abengoa在內的9家單位(5家大學與4家公司)參與了該項目的科研工作。
  • 衡水高新區超臨界二氧化碳發電示範機組開建
    本報訊 (楊亞峰)2020年12月30日,中科衡發兆瓦級超臨界二氧化碳發電示範機組開工儀式于衡水科技谷11號車間舉行。此次開工建設的超臨界二氧化碳發電示範機組由我國自主研發設計並建設,將奠定我國在超臨界二氧化碳發電技術領域的全球領先地位,引領能源產業技術革命。 超臨界二氧化碳發電技術採用超臨界狀態的二氧化碳作為循環介質,通過布雷頓循環進行發電。
  • 中國科學家發現超臨界二氧化碳
    中國科學家將西太平洋一些熱液噴口中的氣泡識別為超臨界二氧化碳,這是地球上首次發現天然超臨界二氧化碳。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和中國科學院海洋巨型科學中心的一個團隊在2016年進行的一項調查中,通過自產深水發現了海水中1400m深度的天然超臨界二氧化碳。
  • 超臨界二氧化碳流體萃取裝置常見問題答疑
    超臨界二氧化碳流體萃取裝置常見問題答疑 ,「12vugqc」   超臨界二氧化碳流體萃取裝置,節能高效,型號齊全,可非標定製,7*24小時售後服務。
  • 二氧化碳超臨界充裝方法
    ,「12vugqc」二氧化碳超臨界,節能高效,型號齊全,可非標定製,7*24小時售後服務。無錫冠亞從事二氧化碳超臨界的研發,生產,銷售與服務於一體的企業。-二氧化碳超臨界充裝方法找出故障的根本原因避免影響設備的正常運行-制冷機組運行效率低的原因是什麼這些問題包括製冷壓縮機的排量不足以達到額定值這可能是由個別閥板的變形和缺陷或氣缸活塞磨損造成的間隙等引起的~科學家建議用這些散熱鏡子覆蓋屋頂因為它是為低成本安裝和大規模使用而設計的·你可以參考下面的片來理解它。
  • 「文獻筆記」二氧化碳-異丁烷混合工質可燃性分析!
    有機朗肯循環因其功率量級適應性強、系統結構緊湊,在內燃機排氣餘熱回收領域得到了廣泛的關注。然而,內燃機排氣溫度在200-900℃,氟利昂類傳統有機工質分解溫度低,很難適應內燃機排氣餘熱回收的溫度區區間。2. 碳氫化合物在有機朗肯循環中具有很好的性能。
  • 二氧化碳超臨界如何解決的常見故障
    二氧化碳超臨界如何解決的常見故障 ,「12vugqc」二氧化碳超臨界,節能高效,型號齊全,可非標定製,7*24小時售後服務。無錫冠亞從事二氧化碳超臨界的研發,生產,銷售與服務於一體的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