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上的磷元素可能來自銀河系中的某些恆星。
除了氫和大部分的氦,宇宙中的所有化學元素都是在恆星內部生成的。碳、氮、氧、硫和磷元素是地球生命的化學基礎。其中磷元素倍受關注,因為它既是DNA和RNA的組成元素,也是細胞內能量交換和細胞膜發育的必要元素。
據美國「物理學組織」網站8月4日消息稱,西班牙卡納裡亞天體研究所(IAC)的天文學家和西班牙拉科魯尼亞大學(ULC)的計算機科學專家日前在《自然·通訊》雜誌上發文宣布,他們最近發現了一顆富磷新恆星。這項成果或有助於解釋銀河系中磷元素的起源問題。
研究人員表示,斯隆數字巡天(SDSS)公共資料庫中淬透性H帶中的紅外光譜數據,或能針對他們在銀河系中觀測到的磷源和數量,明確地給出一組很有希望的恆星候選天體。
不過,這些恆星特殊的化學性質仍然讓研究人員感到困惑。事實上,它們不僅富含磷,而且還富含其他的元素,比如鎂、矽、氧、鋁,甚至還包括更重的元素,比如鈰。
令人驚訝的是,在對所有候選恆星來源,以及恆星內部生成化學元素的過程進行了廣泛分析後,得出的化學模式並不在當前的恆星演化理論和核合成理論的預測範圍內。
論文第一作者、IAC研究員Thomas Masseron解釋道:「這些結果不僅表明我們面對的是一個新的天體類型,而且還意味著這可能會在探索新的物理機制和恆星內部核反應上另闢蹊徑。」
論文作者、IAC天文學家Olga Zamora補充道:「這個頻譜允許我們獲知這些恆星內部更多元素的化學豐度,並明確排除用任何已知候選天體去解釋這類富磷恆星的可能性。」
原創編譯:朱明逸 審稿:西莫 責編:雷鑫宇
期刊來源: 《自然·通訊》
期刊編號: 2041-1723
原文連結: https://phys.org/news/2020-08-explore-stars-rich-phosphorus.html
版權聲明:本文為原創編譯,中文內容僅供參考,一切內容以英文原版為準。轉載請註明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