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時報》發文章提到疫情初期中國對媒體進行審查,外交部回應

2021-01-14 北京商報

法新社記者:《紐約時報》19日刊發的一篇文章提到疫情初期中國對媒體進行審查。你對此有何回應?

汪文斌:我們已經不止一次就相關問題介紹情況。希望大家能夠尊重事實。我可以再向你簡要重申一下有關事實:

疫情發生後,中國第一時間向世界衛生組織報告疫情,第一時間同世界各國分享新冠病毒基因序列,第一時間開展疫情防控專家國際合作。中國建立嚴格的疫情發布機制,及時、公開、透明發布疫情信息,制定嚴格規定,堅決防止瞞報、遲報、漏報。武漢市從2019年12月31日起依法發布疫情信息,並逐步增加信息發布頻次。2020年1月3日起,中方定期向世衛組織和包括美國在內的有關國家和地區及時、主動通報疫情信息。1月21日起,國家衛生健康委每天在官方網站、政務新媒體平臺發布前一天全國疫情信息,同時各省級衛生健康部門每日統一發布前一天本省份疫情信息。2月3日起,國家衛生健康委英文網站同步發布相關數據。有關時間經緯清清楚楚,事實數據一目了然,經得起歷史和時間的檢驗。

某些西方媒體所散布的所謂中方「隱瞞」疫情等論調在事實面前是站不住腳的。正是由於中國政府始終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採取了最全面、最嚴格、最徹底的疫情防控措施,中國才能率先控制住疫情、率先實現復工復產。中國經濟在今年第二季度即由負轉正,實現穩定復甦、向好發展,成為今年全球唯一實現經濟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我們希望個別媒體和機構能夠尊重事實、尊重科學,客觀、公正地報導中國和中國的抗疫情況,不要傳播不實信息。

相關焦點

  • 中國控制疫情犧牲了「自由」?老「陰陽人」《紐約時報》又來了!
    新年伊始,儘管中國出現了一些零星的疫情,但是與西方世界相比,中國成為世界的「安全島」。美媒《紐約時報》也承認這一點。它在1月5日的一篇文章中稱,當許多國家仍飽受新冠之害,中國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安全的地方之一。中國在2020年全年報告的感染人數不到10萬人。自去年11月初以來,美國每天報告的病例都超過了這個數字。
  • 紐約時報:中國把月壤帶回地球,開啟了「太空競賽新時代」
    而在《紐約時報》眼裡,這個消息似乎象徵著一個「太空競爭的新時代」的到來。 文章認為,美國正在把中國看成是太空領域的「對手」,已對中國航天實施過長期的打壓,但隨著中國成功帶回月壤、在航天領域實現重大突破,美國以往的做法可能會招來中國的反擊,雙方的競爭會變得「日益激烈」。
  • 《紐約時報》刊登中國學者饒毅文章後,遭到美國一群人瘋狂攻擊
    來源:環球時報新媒體近日,中國知名科學家饒毅在美國《紐約時報》上撰文,通過講述他在美國紐約的一位叔叔因新冠肺炎不幸病逝的遭遇,並對比了他在中國武漢的親屬平安無事的情況,抨擊了美國川普當局在新冠肺炎疫情中的糟糕表現。
  • 紐約時報,馳名雙標
    之前日報轉載過來自公眾號維京女俠的文章中這樣解讀紐約時報的歪曲報導:前些天看《紐約時報》,一篇文章把我氣笑了。至於在新聞中強調『中國女士』,並用春秋筆法渲染該女子『美麗而沒有素質』,言下之意更是明顯:『正是因為缺乏素質的中國人,新冠病毒才會傳染到全世界』。作為全美最具影響力的百年老報,《紐約時報》邁著『新聞自由』的小碎步,終於把自己整成了英文版《故事會》。
  • 外交部回應
    12月2日,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主持例行記者會。 外交部回應美國將限制中企在美上市:反對政治打壓 據央視新聞,在2日舉行的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有記者提問:據報導,美國眾議院本周可能會通過關於限制中國公司在美上市的議案。
  • 美國要到中國調查疫情遭拒?外交部回應
    我們希望美國人民也能早日戰勝疫情,希望美國人民能夠抵制個別政客將疫情政治化、汙名化中國、轉移視線推卸責任的狹隘做法。」在今天(9日)的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針對美國國務卿蓬佩奧再度借疫情抹黑中國,發言人趙立堅作出上述回應。
  • 「網紅外交官」趙立堅加入外交部發言人天團:推特粉絲已超24萬
    來源:環球網【環球時報-環球網報導 記者 有馬】2月24日下午舉行的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外交部新聞司副司長趙立堅以發言人身份閃亮登場。這位在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誕生」的新發言人,在外交部結束網上記者會,回歸藍廳的首日,就吸引了國內外媒體的關注,外交部發言人「天團」終於又恢復到了3人的規模。
  • 中國駐美大使回應"病毒來自美國軍方實驗室"說法
    斯旺:大使先生,周二中國政府宣布將驅逐《紐約時報》 、《華爾街日報》和《華盛頓郵報》的所有美國記者,他們在10天內要離開中國。大使先生,獨立媒體有什麼讓中國政府懼怕呢?崔大使:我先告訴你正確的事實是什麼。首先,並不是要驅逐這些人,只是終止他們的記者證。第二,並不是這些媒體的所有人都涉及其中,他們中還有人會留在中國繼續工作。
  • 《紐約時報》這篇抹黑中國的報導,美國網民發覺不對了……
    其次,《紐約時報》這篇污衊中國的報導還迴避了一個更本質的問題,即中國作為疫情最先出現的國家,在經歷了幾萬人感染,數千人死亡的巨大犧牲,才終於將這個全新病毒所引發的疫情控制住,並將我們的戰疫經驗分享給全世界時,《紐約時報》所來自的美國和西方世界卻在輕視中國發出的警告。
  • 日媒又炒作中國海警在釣魚島海域巡航 外交部回應
    原標題:日媒又炒作中國海警在釣魚島海域巡航,外交部: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是中國固有領土[環球時報駐日本特約記者孫秀萍 陳洋]日本媒體日前宣稱中國海警船8日至10日連續三天出現在釣魚島(日稱尖閣諸島)附近,進入所謂「日本領海」。
  • CNN提問咄咄逼人 中國外交部展現什麼叫實力打臉
    ……資料圖:中國外交部第29任發言人陸慷。中新社發 劉關關 攝  【環球時報-環球網報導 記者白雲怡】對於中國外交部的幾位發言人來說,應對外媒角度刁鑽、咄咄逼人的提問幾乎是每天都必須做的功課,而迅速應對把中國佔理的地方講清楚,並給予胡攪蠻纏的提問「犀利回擊」,也已經成為了發言人們的長項。
  • 以紮根理論看紐約時報的數位化轉型:讀《紐約時報是如何做新聞》
    這個並不讓人滿意,因此戲稱這樣的內容為「鏟品」(shovel ware),意思是「毫無新意地照搬媒體上的內容或產品」。1999年《紐約時報》嘗試將紙質版和網絡版的新聞編輯室(中國叫編輯部)合二為一,創建不間斷新聞部。儘管名義上合併,但是當時網絡新聞編輯室和報紙新聞編輯室仍然分開辦公。而且很多記者都抗拒為網絡版新聞寫稿的想法,因為都認為最好的新聞得放到紙質版。
  • 《紐約時報》7月23日發表了有關UFO墜毀與外星人工程的文章
    雖然我們國內不怎麼買西方媒體的帳,但《紐約時報》在西方媒體界的地位卻是毋庸置疑的——在大部分美國人眼裡,The New York Times就是高級、嚴肅和公信力的代名詞,和中國老百姓眼中的新華社、CCTV或者《人民日報》地位類似——畢竟人家一百多次普立茲獎不是隨便拿的。
  • 臺灣網軍買廣告登《紐約時報》攻擊譚德塞,蔡英文發文力挺
    據臺灣媒體報導,由臺灣網軍發起募資併購買版面的廣告,14日在美國《紐約時報》刊登,其中提到「臺灣被世衛組織拒於門外」;對此,世衛組織在回應臺灣媒體採訪時強調,數十年來一直與臺灣衛生部門保持技術交流。據報導,這份廣告文案被切成上下兩塊,分別以黑、白為底色。
  • 為什麼刊登饒毅文章的《紐約時報》被說成「傷害美國」?
    中新網7月25日電 題:為什麼刊登饒毅文章的《紐約時報》被說成「傷害美國」?  作者陳念  「我在武漢的親人活了下來,我的叔父卻因疫情死在了美國」——近日《紐約時報》評論版刊發了中國海歸學者饒毅的署名文章,由美國叔父的意外之死引入,講述大時代下中美兩地家族成員的分離聚合,道盡「一場疫情,同一家族,不同國家,陰陽兩隔」的人間悲涼。這個故事被認為映射了中美兩個大國的真實變遷,引人深思。
  • 美國警察為中國當「間諜」?中方回應
    紐約一警察被指為中國從事「間諜活動」,汪文斌:有關指控純屬捏造,完全是欲加之罪。22日的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有來自法新社的記者提問稱,美國媒體報導,有一個在紐約的藏族警察涉嫌為中方進行間諜活動,從藏族同胞身上獲取信息,對此有何評論?據美國媒體報導,紐約市名為白馬達傑·昂旺的警察星期一(9月21日)被捕,他被控充當中國政府的代理人,刺探當地藏人的情況。
  • 外交部回應美官員與蔡英文通話:美方一些政客必將為其錯誤言行付出...
    中方願同印尼落實兩國元首共識,以團結抗疫和發展合作為主線,推動兩國關係在後疫情時期取得更大發展。彭博社記者:我們注意到美國將禁止新疆棉花及番茄製品入境,請問中方有何回應?趙立堅:中方對此予以堅決反對。所謂「強迫勞動」問題完全是美國等個別西方國家機構和人員憑空捏造出來的世紀謊言,其目的是限制打壓中國有關方面和企業、遏制中國發展。
  • 世衛組織專家怒罵《紐約時報》
    央視新聞客戶端2月14日消息,《紐約時報》在內的多家美媒近日刊文援引多位世界衛生組織專家的話稱,在世界衛生組織新冠病毒溯源研究聯合專家組的調查過程中,中國方面的某些行為嚴重阻礙了調查進程。然而報導發出後,文章中援引的專家陸續發文闢謠,稱自己的觀點被扭曲,指責《紐約時報》的行為「無恥」。
  • 吉布地稱中國將很快開建海軍基地 外交部回應
    外交部發言人陸慷問:美國國會正討論通過立法對朝鮮進行制裁。中方是否擔心有關立法影響中朝貿易?答:首先,作為一個原則,中方從來不贊成在國際事務中搞單邊制裁,這一立場在任何情況下沒有變化。問:第一,中國是否對在巴西爆發的寨卡疫情感到擔憂?對巴西政府採取的應對措施是否滿意?第二,中國在吉布地建設的軍事基地何時啟用?中方是否有意在其他地區建立軍事基地?答:關於第一個問題,前幾天我已經說明了中方在這一問題上的看法。我們希望在國際社會合作努力的大背景下,有關國家能儘快控制疫情。
  • 日本又借「釣魚島問題」挑釁中國,外交部:不能改變釣魚島屬於中國...
    【環球時報記者 蔣豐 劉軍國 邢曉婧 程 東 陳洋】「日方通過所謂『更名』議案,是對中國領土主權的嚴重挑釁,是非法的、無效的,不能改變釣魚島屬於中國的事實。」針對日本衝繩縣石垣市議會22日通過議案,將釣魚島(日本稱為尖閣諸島)的「行政區劃」名稱由「登野城」改為「登野城尖閣」,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做出上述回應,並表示中方已通過外交渠道向日方提出嚴正交涉。